雪梨大學落成;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海因裡希·奧伯斯、弗朗索瓦·莫裡亞克、博比·查爾頓、韓喬生、薩爾曼·可汗、張靚穎出生;司馬光、胡爾德萊斯·慈運理、詹姆斯·焦耳、費迪南·艾森斯坦、卡爾·耶勒魯普、多羅西婭·蘭格、吳晗、威廉·維克瑞、李潤傑、莊奴逝世
1852年10月11日,澳大利亞歷史最悠久的大學雪梨大學在雪梨正式落成。
雪梨大學(The University of Sydney)始建於1850年,是坐落於澳洲金融之都雪梨市中心的一所世界頂尖歷史名校,被眾權威媒體譽為世界最漂亮的大學校園之一。作為整個澳洲乃至南半球的第一所大學,雪梨大學同時也是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澳洲八校聯盟、亞太國際貿易教育暨研究聯盟的核心成員。在最新QS世界大學排名中悉大排名全球第42;在2018年QS世界大學畢業生競爭力排名位列世界第4,全澳第一。
一個半世紀以來,雪梨大學師生先後創造了無線網絡WIFI、心臟起搏器、B超掃描器、飛機黑匣子等改變世界的發明;1/3的澳洲諾貝爾獎得主更是為雪梨大學校友,這一數字遙遙領先於澳洲其他大學,領跑著整個澳洲科學與技術的發展。
雪梨大學歷史上培養了一系列的重要人物,其畢業生一直牢牢掌控著澳大利亞政治與經濟命脈。校友包括7位諾貝爾獎或克拉福德獎得主、8位澳洲總理、23位最高法院法官、101名羅德獎學金獲得者、聯合國大會主席、國際法院院長、世界銀行總裁、澳洲央行RBA行長,澳洲最大投行麥格理集團總裁等知名政商界人士。雪梨大學也因此一直穩坐澳洲擁有最多億萬富翁畢業生的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簡稱社科院研究生院,成立於1978年10月11日,是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最高學術機構和綜合研究中心、亞洲第一智庫——中國社會科學院的研究生培養基地,是中國第一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生院,被譽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生教育的最高學府。
《聖鬥士星矢》是日本著名漫畫家車田正美的代表作之一,1985年12月起開始在集英社的《周刊少年Jump》上連載。動畫版於1986年10月11日在日本首播。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個愛與勇氣的故事,愛可以使人強大,勇氣可以完成理想,青少年正是處於理想的萌芽階段,是很適合青少年觀看的動漫。
2002年10月11日,民航六大集團公司正式宣告成立,這標誌著民航改革重組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這六大集團分別是中國航空集團公司、中國東方航空集團公司、中國南方航空集團公司三大航空運輸集團,以及中國民航信息集團公司、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中國航空器材進出口集團公司三大航空服務保障集團。
國際疼痛學會決定從2004年開始,將每年的10月11日定為「世界鎮痛日」。作為每個人一生中體驗最早、最多的主觀內在感覺——「疼痛」,是人類經常遇見的問題。但由於長期以來人們對疼痛的認識比較片面,認為疼痛只是疾病的症狀,只要疾病治好,疼痛就會消失,所以至今還有眾多患者正在忍受著疼痛的折磨。
2011年12月19日,聯合國大會通過66/170決議,宣布每年的10月11日為國際女童日,以確認女童的權利和世界各地的女童面臨的獨特挑戰,並提高全世界對於女童面臨的不平等待遇的認知,以期提高女童在教育、醫療、營養、法律和安全方面的待遇。
2012年10月11日,莫言獲得2012年度諾貝爾文學獎,成為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開創了中國在這個世界獎項的先河。
莫言,原名管謨業,1955年2月出生於山東高密,中國籍作家。他從80年代初開始發表作品,1984年因《透明的紅蘿蔔》而一舉成名,1986年發表的《紅高粱》成為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入選「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2011年莫言憑藉《蛙》榮獲茅盾文學獎。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是:通過幻覺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據不完全統計,莫言的作品目前至少已經被翻譯成40種語言。
代表作品《紅高粱》《檀香刑》《豐乳肥臀》《生死疲勞》《蛙》《酒國》
2013年10月11日,湖南衛視從韓國MBC電視臺引進的親子戶外真人秀節目《爸爸去哪兒》首播。
《爸爸去哪兒第一季》五對固定家庭是林志穎父子、郭濤父子、王嶽倫父女、田亮父女、張亮父子。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十月十八]-1086年10月11日[九月初一]),字君實,號迂叟,漢族,陝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
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司馬光登進士第,累進龍圖閣直學士。宋神宗時,因反對王安石變法,離開朝廷十五年,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諡文正,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奮。以「日力不足,繼之以夜」自詡,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歷來受人景仰。
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鑑》《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胡爾德萊斯·慈運理(Huldrych Zwingli 1484年1月1日—1531年10月10日),出生於瑞士威赫斯城。瑞士基督教新教改革運動的改革家之一。
十五、十六世紀時的歐洲,在基督教的宗教改革史上,同時出現了三顆閃亮的明星,德國的馬丁路德、瑞士的慈運理、法國的約翰·加爾文集兩者之大成,將改革的燎原之火擴及全歐洲。
慈運理在維也納和巴塞爾接受教育,深受人文主義影響。慈運理本身反對教會傳統、贖罪卷和拜馬裡亞等。1519年,讀過馬丁·路德的著作及成為蘇黎世教會牧師。原追隨馬丁·路德,後來自一派。
1523年開始的教義辯論,點燃了瑞士的宗教改革之火。1523年擬定《六十七條》。1525年的《真假宗教詮釋》,詳細說明宗教改革的理念及目的,並駁斥當時教會的敗壞與謬誤。此作品通常被視為第一本改革宗信條。
神學思想:上帝有至高的主權;聖經是唯一的權威;聖禮為見證與紀念。
埃倫弗裡德·瓦爾特·馮·契恩豪斯(Ehrenfried Walther von Tschirnhaus 1651年4月10日-1708年10月11日),德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哲學家。
在數學上,契恩豪斯對方程論、曲線論、極大值極小值的問題均有研究。他第一個引入了光線族的焦散線即光線族的包絡等概念(1682年)。
在光學理論上,契恩豪斯主要研究透鏡和拋物線型鏡面。1687-1688年,契恩豪斯在薩克森州製作了許多透鏡。一些至今都在博物館。
契恩豪斯花了至少20年嘗試發現純正瓷器的製作秘訣。1708年他研究成功了瓷器的實用配方。1709年,德勒斯登實驗室開始生產瓷器,被稱為邁森瓷。是為歐洲瓷器製作之始。
海因裡希·奧伯斯(Heinrich Wilhelm Matthias Olbers 1758年10月11日-1840年3月2日),德國天文學家、醫生及物理學家。
他出生於阿爾卑爾根,1780年在哥廷根習醫。畢業後,他開始在不萊梅(Bremen)學習醫藥,並於晚上進行天文觀測。在1802年,奧伯斯發現並命名了智神星,5年後,再發現灶神星,這次他讓高斯來命名此小行星。在1815年3月6日,他又發現了一顆周期彗星(13P/Olbers)。
在1826年他提出了「夜空為什麼是漆黑」的疑問,人稱奧伯斯佯謬:若宇宙是穩恆態而且無限的,則晚上應該是光亮而不是黑暗的。黑暗的夜晚印證了宇宙是非穩恆態的,是大爆炸理論的證據之一。
1840年他於不萊梅逝世,終年81歲。
詹姆斯·普雷斯科特·焦耳(James Prescott Joule,1818年12月24日-1889年10月11日),出生於曼徹斯特近郊的沙弗特,英國皇家學會會員,英國物理學家。
由於他在熱學、熱力學和電方面的貢獻,皇家學會授予他最高榮譽的科普利獎章(Copley Medal)。後人為了紀念他,把能量或功的單位命名為「焦耳」,簡稱「焦」;並用焦耳姓氏的第一個字母「J」來標記熱量以及「功」的物理量。
焦耳在研究熱的本質時,發現了熱和功之間的轉換關係,並由此得到了能量守恆定律,最終發展出熱力學第一定律。國際單位制導出單位中,能量的單位——焦耳,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他和開爾文合作發展了溫度的絕對尺度。他還觀測過磁致伸縮效應,發現了導體電阻、通過導體電流及其產生熱能之間的關係,也就是常稱的焦耳定律。
費迪南·艾森斯坦(Ferdinand Gotthold Max Eisenstein,1823年4月16日-1852年10月11日),德國數學家。
艾森斯坦主要貢獻是數論及有關的橢圓函數論。早期工作涉及三次,四次及高次互反律,三元二次型。後來研究橢圓函數論,目的也是研究高次互反律。艾森斯坦級數是研究模形式和模函數的重要工具。他的多項式不可約判別法是這方面的重要成果。晚年他研究三次型。
高斯曾評價,只有三個劃時代的數學家:阿基米德,牛頓和艾森斯坦。
1852年10月11日,因肺結核在柏林早逝。
安東·布魯克納(Anton Bruckner,1824年9月4日-1896年10月11日),生於奧地利安斯菲爾登,著名作曲家、管風琴演奏家、音樂教育家。
1835—1837年學習管風琴和樂理;1837—1840年在聖弗洛裡安教堂童聲唱詩班任歌手,後在此教堂任管風琴師並開始作曲;1856—1868年在林茨大教堂任管風琴師;1868—1891年任維也納大學教授;其重要作品有9首編號的交響曲和感恩贊、莊嚴彌撒合唱曲等宗教音樂作品,最具代表性的是規模宏大的交響曲,宗教音樂作品被譽為「奧地利教會音樂的典範」,他的作品對二十世紀的音樂史有著巨大廣泛的影響。
卡爾·耶勒魯普(Karl Gjellerup 1857年6月2日-1919年10月11日),丹麥詩人、小說家。
早年在哥本哈根讀神學。1892年起定居德國德勒斯登,也用德語寫作。早期作品有詩集《紅山楂》、小說《日耳曼人的學生》,反映作者與基督教的決裂。20世紀初受印度佛教哲學影響,宣傳出世思想,寫有長篇小說《朝聖者卡馬尼塔》。晚年重新皈依基督教,著有《神的女友》。
由於「在崇高理想鼓舞下寫出了豐富多彩的作品」(《磨坊血案》),於1917年與他的同胞、丹麥作家亨瑞克·彭託皮丹(Henrik Pontoppidan)分享了諾貝爾文學獎。
代表作品《我的愛情之卷》《明娜》《磨坊血案》《已為生命而熱》
西奧多·賴曼(Theodore Lyman,1874年11月23日-1954年10月11日),美國物理學家、光譜學家,氫原子光譜中賴曼系的發現者。
賴曼在研究生涯中致力於遠紫外光譜的研究,曾研製成能夠測量波長短於200nm譜線的真空攝譜儀。1906年賴曼和密立根進行合作,在氫原子光譜的遠紫外區發現了賴曼線系,完善了氫原子光譜的研究,印證了裡德伯公式、玻爾模型和裡茲光譜項組合原則的正確性。此後,賴曼又觀測了氖、氦、鋁、鎂等元素的光譜,研究了太陽光譜中的短波成分,但是沒有得到滿意結果。後來在他去世後的1959年,由火箭搭載的儀器才觀測到了太陽光譜中的賴曼α線。除此之外,賴曼還研究過紫外線的滅菌作用。
弗朗索瓦·莫裡亞克(Francois Mauriac 1885年10月11日-1970年9月1日),法國作家。195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一生創作甚豐,寫了100卷以上各種體裁的作品,計小說26部(其中4部為短篇小說集),詩集5本,劇本4個,文藝理論、日記、政論、傳記、回憶錄、隨筆等幾十本。1922年發表的小說《和麻風病人親吻》,贏得普遍關注。嗣後,相繼發表《火之河》《吉尼特裡克斯》《愛的荒漠》(獲法蘭西學院小說大獎)《黛萊絲·臺斯蓋魯》《命運》《蝮蛇結》等小說。1936年後,西班牙內戰期間,他在報刊發表文章,公開支持西班牙共產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積極參與政治活動,同時繼續在文壇辛勤耕耘,發表了小說《髒猴兒》《加利加伊》《羔羊》。
1952年,莫裡亞克因在小說中「深入刻畫人類生活的戲劇時所展示的精神洞察力和藝術激情」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讓·考克託(Jean Cocteau 1889年7月5日-1963年10月11日),法國作家、藝術家和電影製作人。
中學後與幾位子爵組織文學音樂團體。1909年發表《阿拉丁的神燈》以來,在文壇十分活躍。出版詩集《POEM》《POESIE》,小說《可怕的孩子們》和《騙子湯姆》。評論有《雄雞和小丑》和《職業的秘密》,戲劇《人之聲》《可怕的父母們》《雙頭鷹》以及大量頌歌,被當時評論界譽為才子。
1930年代,拍攝第一部實驗電影《詩人之血》影片的實驗態度和多姿多彩的詩意震驚歐洲,曾在紐約連續上演兩年。1946年,與雷內·克萊芒(Rene Clement)合導的動畫片《美女與野獸》獲得當年德呂克獎。1954年,當選為法蘭西文學院院士,擔任3年坎城國際電影節評審委員會名譽會長。1961年,憑藉《奧菲斯的遺囑》提名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影片。
1963年10月11日病逝。
多羅西婭·蘭格(Dorothea Lange 1895年5月26日—1965年10月11日),20世紀美國傑出的紀實攝影家。
出生於美國新澤西州,童年因患小兒麻痺症而造成終生殘疾。後來學習攝影。1919年,蘭格建立了自己的攝影室。1935年,她成為農業安全局的一名攝影師。蘭格走遍了美國的22個州,拍攝了許多反映大遷徙悲壯場景的照片。自身的殘疾,使她更能體恤別人的痛苦,更能接近拍攝對象。她拍攝了接受救濟的人、睡在失業救濟所外面無家可歸的人……《等待救濟的人》和《移居的母親》成為其中的經典作品。
蘭格在社會紀實攝影方面的突出成就,使她在1941年獲得「古根海姆獎」。她被《美國攝影》雜誌的讀者,投票評為10位著名女攝影家中的第二名。
代表作《移居的母親》《等待救濟的人》等。
劉易斯·伯韋爾·普勒(Lewis Burwell Puller 1898年6月26日-1971年10月11日),美國中將,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美國海軍陸戰隊戰鬥英雄、5次海軍十字勳章的獲得者。《太平洋戰爭》主角之一。
1917年,劉易斯考入位於列剋星敦郊區的維吉尼亞軍事學院學習,1919年6月畢業後取得授少尉軍銜。成為一名海軍陸戰隊軍官,駐紮在夏威夷珍珠港海軍基地。1930年被派往尼加拉瓜,協助該國正規軍對奧古斯託·桑地諾領導的反政府軍作戰。其間因作戰勇敢而獲得第1枚海軍十字勳章,並晉升中尉。1932年7月,他第2次參加為期10天的尼加拉瓜平叛時再立新功,獲得第2枚十字勳章。1942年8月調任北卡羅來納第7陸戰團第1營營長,晉升中校。10月,在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中,他率第1營負責島內亨德森機場的防禦,消滅了近1400名日軍,搗毀了17輛敵軍車和大批軍用設施。因為史匹柏監製戰爭連續劇《太平洋戰爭》(血戰太平洋)這個綽號「大胸男」的營長更加為人所知。在激戰中他身先士卒,三處受傷,因此獲得了第三枚海軍十字勳章。在1944年1月的紐幾內亞角士戰役中,他以率先垂範的精神激勵全團官兵浴血奮戰,成功地擊退了日軍發起的多次猛烈進攻,戰後獲得第4枚十字勳章。1950年韓戰爆發後,因人手短缺,普勒被軍方再度啟用,重新擔任陸戰一團團長,隨陸戰第1師於9月在朝鮮仁川登陸。因在登陸期間作戰勇敢和指揮有方,由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親自在前線授予他第5枚十字勳章。
1951年1月回國後被授予陸軍「傑出服務」勳章,並晉升準將。1953年9月起任陸戰第1師代理師長,晉升少將。1954年調任陸戰第2師師長,晉升中將。
1971年10月11日在漢普頓去世,享年73歲。為了紀念他,美國海軍一艘佩裡級護衛艦和33號國道其家鄉附近的一段被以其名字命名。
拉爾斯·瓦萊裡安·阿爾福斯(Lars Valerian Ahlfors 1907年4月18日-1996年10月11日),芬蘭裔美籍數學家。
1930年在赫爾辛基大學獲博士學位。1932-1936年在赫爾辛基大學任教授。1936年受聘為哈佛大學任副教授,1938年回赫爾辛基大學任教授。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去美國,一直在哈佛大學任教授。1953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阿爾福斯的主要貢獻是在單複變函數論方面。1929年解決當儒瓦猜想(整函數的不同的有限漸近值的個數不大於整函數的階的2倍)。1935年建立覆蓋面理論,因而獲1936年首次頒發的費爾茲獎。後來他轉向黎曼曲面的研究,1981年因在幾何函數論方面的有效新方法的創立和根本性的發現而榮獲沃爾夫數學獎。他是迄今為止獲得上述兩項世界數學最高獎的僅有的九個人之一。
主要著作《複分析》《擬保角映射教程》。
吳晗(1909年8月11日-1969年10月11日),中國著名歷史學家、社會活動家、現代明史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原名吳春晗,字伯辰,筆名語軒、酉生等,浙江義烏人。
曾任雲南大學、西南聯合大學、清華大學教授,北京市副市長,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學術委員,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北京市政協副主席等職務;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因其所著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而被殘酷批鬥,最後不得已在獄中自殺,家破人亡。「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其冤案才得以平反昭雪。
李歐·李奧尼(Leo Lionni,1910年5月5日-1999年10月11日),美國兒童文學作家、畫家。
李奧尼是一個才華橫溢、不受拘束的藝術天才,繪畫、雕刻、平面設計、印刷、陶藝、攝影……樣樣精通,曾任美國《財富》雜誌設計主管長達10年。其間,他多次在歐洲和美國舉辦個人畫展、設計展,並曾擔任美國平面造型藝術學會主席、1953年度國際設計大會主席。1955年獲美國平面造型藝術協會最佳廣告製作美術指導獎、1956年獲建築聯盟金牌獎。1984年獲頒美國平面造型藝術學會獎。
儘管李奧尼開始創作繪本時已經49歲,他卻開創了一個繪本的新時代,他筆下的故事生動有趣又富含哲理,被譽為「二十世紀的伊索」。
代表作《一寸蟲》《小黑魚》《田鼠阿佛》《亞歷山大和發條老鼠》分別於1961年、1964年、1968年及1970年四次榮獲美國凱迪克大獎。
威廉·維克瑞(William Vickrey 1914年6月21日-1996年10月11日),美國經濟學家。
1996年,威廉·維克瑞與英國劍橋大學的詹姆斯·莫裡斯(James Mirrlees)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以表彰他們「在不對稱信息下對激勵經濟理論作出的奠基性貢獻」。
不幸的是,維克瑞教授在得獎三天之後,在前去開會的途中去世。
在信息經濟學、激勵理論、博弈論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貢獻。維克瑞教授獲得諾貝爾獎,主要因為他的兩項研究奠定了信息經濟學的基礎。一是他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中期對所得稅的研究,另一則是他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期對投標與喊價的研究。而對於投標與喊價的研究可以說是維克瑞最重要的學術貢獻。
李潤傑(1917-1990年10月11日),天津武清縣大桃園村人。著名快板書表演藝術家、曲藝作家、曲藝改革家。歷任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曲藝團副團長、中國曲協常務理事、天津曲協理事。其子李少傑也為著名相聲快板書演員。學生:張志寬。
代表作有《隱身草》《巧劫獄》《劫刑車》《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等。
1990年10月11日,李潤傑在天津逝世,享年73歲。
傑羅姆·羅賓斯(Jerome Robbins 1918年10月11日-1998年7月29日),美國舞蹈藝術家。
羅賓斯在紐約大學就讀時專業是化學,但這並不妨礙他對舞蹈的熱愛和揣摩。大學畢業以後,並沒有成為一名化學家,而是憑藉著自己的實力進入美國芭蕾舞劇院,很快成為獨舞演員。
《錦城春色》是羅賓斯職業生涯的一個轉折,從此之後,他將精力更多地放到音樂劇的舞蹈編導方面。
1957年9月26日首演的《西區故事》已經成為舉世公認的佳作,而羅賓斯在這部作品中的舞蹈設計更是被視為音樂劇舞臺藝術的經典,羅賓斯的地位也憑藉著這部作品而得到奠定。1962年獲得第3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和榮譽獎。1964年,羅賓斯迎來了他藝術生涯和人生道路上最輝煌的頂點。他的又一部力作《屋頂上的提琴手》在百老匯創造了演出3242場的記錄,羅賓斯也憑藉在這部作品中的出色表現而再次榮膺第19屆託尼獎的最佳導演獎和最佳舞蹈編舞獎。
1989年,傑羅斯·羅賓斯舉辦《傑羅斯·羅賓斯的百老匯》,連演634場。
穆青(1921年3月15日-2003年10月11日),新華通訊社原社長,當代著名的新聞記者,著名愛國將領續範亭女婿,原名穆亞才,河南周口人,為了生計,舉家隨祖父遷到安徽蚌埠。曾擔任學校進步團體「文學藝術同盟」主席,出版文藝刊物《群鷗》,用穆肅的筆名發表文章。「七七」事變爆發後,16歲的穆青到山西臨汾,進了八路軍學兵隊學習,後留師部宣傳做宣傳工作。1942年8月進入黨中央機關報《解放區報》從事新聞工作。9月穆青與張鐵夫同志一道採寫了《人們在談說著趙佔魁》《趙佔魁同志》等。
他的新聞作品、新聞主張和新聞實踐,均為20世紀中國新聞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莊奴(1921年2月22日-2016年10月11日),原名王景羲,出生於北京,畢業於北平中華新聞學院,中國臺灣著名詞作家、「詞壇泰鬥」。與大陸的喬羽、香港的黃沾並稱「詞壇三傑」。
1949年到臺灣後,當過記者、編輯,演過話劇,但以音樂創作彰顯盛名,尤以流行歌曲最為人津津樂道。莊奴寫詞五十載,作品超過3000首,晚年筆耕不輟,被稱為「與時間賽跑的老人」。
鄧麗君演唱的《小城故事》《甜蜜蜜》《又見炊煙》等歌的歌詞就是出自莊奴之手;費翔演唱的《冬天裡的一把火》也由莊奴作詞。
2006年,獲得第六屆百事音樂風雲榜將終身成就獎。
黎介壽(1924年10月11日[九月十三]-),出生於湖南瀏陽,普通外科專家,腸外瘻治療的創始人、臨床營養支持的奠基人、亞洲人同種異體小腸移植的開拓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大學醫學院臨床學院教授,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副院長、解放軍普通外科研究所所長。
黎介壽長期致力於腸功能障礙的研究,尤其對腸外瘻、小腸移植、臨床營養支持治療、短腸綜合症、重症急性胰腺炎、腸黏膜屏障功能的研究與損傷維護、損傷控制性外科概念的研究與推廣等方面有豐富治療經驗與卓越效果。
埃爾莫爾·倫納德(Elmore Leonard 1925年10月11日-2013年8月20日),美國傳奇犯罪小說作家、編劇。
從1950年代起寫作,創作了超過45部著作。有兩部收入被稱為美國文學經典寶庫的「美國文庫」。1992年,他被美國推理作家協會(MWA)授予最高成就獎——愛倫·坡獎。2010年,根據他的小說而改編的電影劇集贏得了皮博迪獎。2012年獲美國國家圖書獎傑出貢獻獎,這也是繼恐怖小說家史蒂芬·金之後又一位獲此殊榮的類型文學大師。
他的很多小說都被改編成電影和電視劇,例如《危險關係》《戰略高手》《決鬥猶馬鎮》《西部警長》等,都成為了好萊塢電影史上的經典。除了寫作之外,倫納德還是一個成績不錯的製片人,他曾經監製過《危險關係》《射殺》和《一酷到底》等影視劇。
阿列克謝·阿爾希波維奇·列昂諾夫(Alexey Arkhipovich Leonov 1934年5月30日-2019年10月11日),蘇聯航天員,空軍少將,兩次「蘇聯英雄」稱號獲得者。
1957年加入蘇聯共產黨。1965年3月18日,乘上升2號飛船進入太空飛行,在艙外活動24分鐘,系安全帶離開飛船達5米,成為世界上第一位在太空行走的人。這次飛行歷時26小時2分鐘。
1975年7月15日,擔任聯盟19號飛船指令長再次進入軌道,同美國阿波羅號飛船的3名航天員進行6天的聯合飛行。
博比·查爾頓(Bobby Charlton 1937年10月11日-),出生於英格蘭諾森伯蘭郡阿欣頓城,英格蘭足球運動員,場上司職前鋒,現擔任曼聯俱樂部董事。
1953年查爾頓加入曼聯青訓隊開啟足球生涯,1954年升入曼聯一線隊參加正式比賽,效力期間博比·查爾頓幫助球隊奪得三次英格蘭頂級聯賽冠軍、一次歐洲冠軍杯冠軍以及一次足總杯冠軍等榮譽,是曼聯從低谷走向復興的頭號功臣,同時查爾頓還曾長期保持曼聯俱樂部隊史出場和進球紀錄,成為曼聯隊豐碑式的人物。1966年查爾頓帶領英格蘭隊在本土奪取世界盃冠軍,同年榮獲歐洲金球獎,1969年被授予大英帝國官佐勳章(OBE)。
1973年博比·查爾頓離開曼聯,以球員兼教練的身份加盟普雷斯頓,1974年查爾頓被授予大英帝國司令勳章(CBE),1975年轉投愛爾蘭聯賽的沃特福德聯效力,1975年5月查爾頓告別球員生涯宣布退役。
博比·查爾頓被世界公認為是英格蘭足壇最偉大的球員之一,因其在球場上舉止謙虛有禮,尊重對手,還有他風度翩翩以及優雅的氣質,被讚譽為「足球紳士」。
1984年6月,博比·查爾頓成為了曼聯足球俱樂部的董事,1999年被IFFHS評選為「世紀十大足球運動員」。2012年榮獲勞倫斯終身成就獎,2016年2月15日,曼聯宣布將在4月3日將老特拉福德球場的南看臺正式以博比·查爾頓爵士的名字來命名,以紀念查爾頓爵士代表曼聯首秀的60周年紀念日。
阿米特巴·巴強(Amitabh Bachchan,1942年10月11日-),出生於阿拉哈巴德市,印度電影演員、製片人、歌手、電視節目主持人。
在印度電影界,阿米特巴·巴赫卡安的地位就如同中國的成龍,深受印度影迷喜愛。他接連參演了180部印度電影,他是印度影壇當仁不讓的教父,縱橫銀幕四十年的經歷,成為印度電影的男一號。
2010年獲得第4屆亞洲電影終身成就獎。2015年,阿米特巴·巴強收入3350萬美元,居福布斯全球演員富豪榜排名並列第七位。
代表作《新阿拉丁神燈》等。
川久保玲(Rei Kawakubo;1942年10月11日-),日本服裝設計師,出生於東京,畢業於慶應義塾大學。20世紀女性服裝設計師中的重要人物。在日本的知名服裝設計師當中,川久保玲是少數幾個未曾到國外留學,而且未曾主修過服裝設計的特殊設計師。
1980年代前期,她以不對稱、曲面狀的前衛服飾聞名全球,受到許多時尚界人士的喜愛。1981年,川久保玲第一次在巴黎時裝展舉行發表會,此時她開始受到全球時裝界的矚目。1983年,川久保玲獲得每日新聞時尚設計獎。1987年,獲得美國時尚技術學院的榮譽學位。
加藤澤男(Sawao Kato 1946年10月11日-),日本超級體操明星。
曾經三次參加奧運會,獲12枚獎牌(8金3銀1銅)。這在奧運會男子體操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加藤澤男技術全面,在許多方面敢於大膽創新。1999年當選20世紀最佳25位運動員之一。
阿莫斯·吉泰(Amos Gitai),1950年10月11日出生於以色列海法,以色列電影導演、編劇、製片人,畢業於以色列理工學院、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1980年,執導電影處女作《房屋》。1989年,憑藉劇情片《柏林耶路撒冷》獲得威尼斯電影節影評人獎、提名金獅獎。1999年,執導劇情片《禁城之戀》提名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憑藉《錫安,自動解放》獲得威尼斯電影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獎。
2000年,編導劇情片《贖罪日》獲得坎城電影節弗朗索瓦·加萊獎、提名金棕櫚獎。2001年,憑藉《伊甸園》提名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2002年,與10位導演共同拍攝紀錄片《九一一事件簿》獲得威尼斯電影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獎;憑藉《凱德瑪》提名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2003年,憑藉劇情片《阿麗拉》提名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2004年,執導驚悚片《承諾之地》獲得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電影未來獎-電影和平獎、提名金獅獎。2005年,憑藉劇情片《自由地帶》提名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2007年,拍攝了「慶祝坎城電影節60周年」的3分鐘短片《每人一部電影》。
2010年,擔任第1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評委會成員。2013年,憑藉劇情片《我是阿拉伯人》獲得威尼斯電影節天主教文化特別榮譽獎、提名金獅獎。2015年,憑藉傳記片《伊扎克·拉賓的最後一天》提名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2017年,憑藉《約旦河的西邊》提名坎城電影節黃金眼獎。
韓喬生,1957年10月11日出生,河北邯鄲人。中央電視臺體育播音員和解說員。畢業於北京體育大學。
主持解說多項體育節目,因出錯多而以「大嘴」蜚聲海內外,網友編有「韓喬生語錄」,他喜歡在解說中做大膽而無釐頭的調侃。2007年曾客串網絡電影《十面埋婦》中的公司老總。
瓊·庫薩克(Joan Cusack),1962年10月11日出生,美國女演員。
1989年憑藉《打工女郎》提名奧斯卡獎最佳女配角。1994年憑藉《亞當斯一家的價值觀》提名土星獎最佳女配角。1998年憑藉《新郎兜錯彎》提名奧斯卡獎、美國金球獎最佳女配角。
2000年憑藉《玩具總動員2》獲得安妮獎傑出個人成就獎-動畫電影女配音;提名青少年選擇獎最佳電影怒火戲;憑藉《無懈可擊》提名土星獎最佳女配角。2011年主演《無恥之徒》,4次提名,並於2015年獲得艾美獎最佳客座女演員。
彼得·蒂爾(Peter Thiel),1967年10月11日生於西德法蘭克福,擁有美國國籍,企業家與風險資本家,對衝基金管理者與西洋棋手。PayPal的共同創建者之一,曾任執行長;Palantir的共同創建者;對衝基金Clarium Capital的總裁。
彼得·蒂爾獲得美國西洋棋大師(Chess Master)資格,最高的排名為全國第21名。大學就讀史丹福大學,主修20世紀哲學。1989年取得學士學位,進入斯坦福法學院,1992年,取得法學博士。
1996年成立Thiel Capital,2002年改名為Clarium Capital,公司擁有的資產達55億美元。1998年與他人共同創立了PayPal,2002年以15億美元的價格售出,個人獲利6千萬美元。2004年做了首筆在Facebook的外部投資,並擔任董事。同年成立軟體公司Palantir,服務於國防安全與全球金融領域的數據分析。2005年,投資5000萬美元創辦Founders Fund風險投資公司。
他成立了蒂爾獎學金,鼓勵年輕人在校園之外學習和創業。他還成立了蒂爾基金,推動科技進步和對未來的長遠思考。
在《從0到1:開啟商業與未來的秘密》中詳細闡述了自己的創業歷程與心得,包括如何避免競爭、如何進行壟斷、如何發現新的市場。
林詣彬(Justin Lin),1971年10月11日出生於中國臺灣臺北,華裔美國導演。
1997年,與李孟熙合作導演電影《人海奇花》。2002年,憑藉獨立執導第一部長片《明日好運到》提名聖丹斯電影節評審團大獎。2003年,《綜藝》雜誌將其評為最受矚目的十佳新秀導演。2005年,執導首部主流電影《徵服怒海》。2006年,執導的《速度與激情3》上映。2009年,執導《速度與激情4》。2011年,執導《速度與激情5》,全球票房超過6.5億美元。2013年,執導的《速度與激情6》上映。2014年1月,拍攝3D版《少林寺》;憑藉《速度與激情6》入圍第12屆華鼎獎最佳導演。2016年7月,執導電影《星際迷航3》上映。
金城武(Takeshi Kaneshiro),姓金城,名武,1973年10月11日出生於臺灣臺北市,中日混血,演員、歌手。
15歲時,因拍攝廣告而進入演藝圈。1992年錄製第一張個人大碟,其後相繼發行十張專輯。1994年出演王家衛的電影《重慶森林》《墮落天使》涉足影壇。1998年,將演藝重心轉向日本,憑藉日劇《神啊!請多給我一點時間》獲得日本第18屆日劇學院賞最佳男主角。同年出演電影《不夜城》。其後先後相繼主演張艾嘉的《心動》、葉錦鴻的《薰衣草》、杜琪峯的《向左走向右走》等電影。2004年,首次與內地導演合作出演張藝謀的電影《十面埋伏》。其後相繼出演陳可辛的《如果·愛》《投名狀》《武俠》,劉偉強的《傷城》,吳宇森的《赤壁》《太平輪》。2016年,主演陳可辛執導的愛情新片《喜歡·你》。2017年,主演麥浚龍導演執導的新片《風林火山》;憑藉電影《擺渡人》提名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
薩爾曼·可汗(Salman Amin Khan),1976年10月11日出生。孟加拉裔美國人,教育工作者,可汗學院(Khan Academy)的創始人。
1994年到1998年,麻省理工學院,數學學士學位,電機工程和計算機科學學士,電機工程和計算機科學工程學學位。2001年到2003年,哈佛大學商學院MBA。
可汗學院(Khan Academy),是由薩爾曼·可汗創立的一家教育性非營利組織,主旨在於利用網絡影片進行免費授課。該機構曾獲得2009年微軟教育獎,2010年穀歌的一百次方計劃教育項目的兩百萬美元資助。
馬特·波莫(Matt Bomer),1977年10月11日出生於德克薩斯州,美國男演員。
2009年,他被選中在USA電視臺的刑偵電視劇《妙警賊探》中飾演男主角Neal Caffrey,一舉成名,劇中性感雅痞的形象深入人心,他也獲得了人們的喜愛,成為美國電視劇裡經典的美男子。同年《人物》雜誌將他評選為「最性感新星」。
2012年他因在HIV/AIDS等相關公益、慈善活動中的突出貢獻獲得了斯蒂夫-蔡司人道主義獎,並在上臺領獎發表感言時公開出櫃。
2013年憑藉《魔力麥克》提名MTV電影獎最佳歌舞場面獎。2014年,主演《平常心》獲得美國金球獎電視類最佳男配角,提名艾美獎最佳男配角。2015年憑藉《妙警賊探》獲得人民選擇獎最受歡迎有線臺男演員獎。
裴鬥娜(Bae Doo Na),1979年10月11日出生於韓國首爾,畢業於韓國漢陽大學戲劇系,韓國女演員。
1999年,出演第一部電視劇《學校》,獲得新秀獎。2000年,憑藉喜劇《綁架門口狗》獲得了韓國電影青龍獎最佳新人女演員獎。2001年,主演電影《貓咪少女》獲得韓國百想藝術大賞最佳女演員獎。2002年,主演動作驚悚片《地鐵危機》和犯罪片《我要復仇》,提名韓國電影青龍獎最佳女演員獎。2005年,作為特邀演員,加盟日本影業公司投拍的青春校園片《琳達琳達》。2006年,憑藉《漢江怪物》提名韓國電影青龍獎最佳女配角獎。
2010年,憑藉愛情科幻片《空氣人偶》提名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女主角獎;提名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女演員。2012年,主演《朝韓夢之隊》。2015年,憑藉《道熙呀》提名韓國百想藝術大賞最佳女演員獎;獲得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女演員。2016年,主演電影《隧道》。2017年,出演電影《毒品之王》和tvN周六周日劇《秘密之森》。
李嘉齡,1980年10月11日出生,中國香港鋼琴家,2005年在第15屆華沙蕭邦鋼琴大賽奪得第6名。
李嘉齡從四歲開始學習彈鋼琴。1987年,她跟隨香港演藝學院的鍵盤樂高級講師暨駐院藝術家黃懿倫女士學習鋼琴。1993年入讀協恩中學。1998年,李嘉齡獲頒香港賽馬會獎學金,獲得馬會三年的學費資助,入讀演藝學院修讀音樂學士課程,主修鋼琴。2001年完成學士課程,並以一級榮譽畢業,及於畢業禮擔任畢業班的學生代表。其後又於2003年在母校完成其專業文憑畢業。之後,她前往德國漢諾瓦音樂及戲劇學校隨以色列著名鋼琴家瓦裡·瓦特深造。2005年在第15屆華沙蕭邦鋼琴大賽奪得第6名。2008年,李嘉齡被委任為鋼琴品牌的中國及香港區代言人。
餘少群,1981年10月11日出生於湖北省武漢市,中國內地男演員,畢業於武漢市藝術學校。
餘少群14歲時,經顏克勤特招進入武漢市藝術學校學習漢劇,後學習越劇。2006年,餘少群離開上海越劇院進入浙江越劇團。2008年,參演電影《梅蘭芳》,獲得臺灣電影金馬獎、華表獎及亞洲電影大獎最佳新人獎;提名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新演員。2010年參演古裝電視劇《蒼穹之昴》。2011年,參演古裝愛情電影《倩女幽魂》;參演古裝歷史電視劇《武則天秘史》。2012年在古裝歷史傳奇電視劇《隋唐英雄》中飾演李世民;3月份由其主演的古裝歷史電影《止殺令》上映,獲第五屆英國萬像國際華語電影節最佳男配角。2013年,參演古裝愛情電視劇《乾隆那些事》,飾演乾隆皇帝。2014年,主演古裝傳奇劇《神醫安道全》。2015年,主演近代傳奇劇《末代皇帝傳奇》。2016年,主演文藝片《夜孔雀》。2017年,其主演的電影《烽火芳菲》上映。2019年,主演電影《極震區》。
布萊德利·詹姆斯(Bradley James),1983年10月11日在埃克塞特出生,英國演員。
2008年,他在英國魔幻劇《梅林傳奇》中飾演青年時期的傳奇人物亞瑟王,因此而備受關注。憑藉此角他在2010至2012年間被提名多個電視獎最佳男演員,並在2011年獲得維珍媒體電視獎最熱男演員獎。2012年12月,該劇五季全部完結。2015年,在宗教類美劇《惡魔之子》中飾演男主角Damien Thorn。同年加盟電影《黑夜傳說5》。
張靚穎,1984年10月11日出生於四川成都,中國流行女歌手,畢業於四川大學外國語學院。
2005年,張靚穎獲得「超級女聲」比賽季軍;賽後籤約華友世紀和華誼兄弟公司,創立個人工作室。2006年推出首張個人專輯《The One》,出席博鰲亞洲論壇慈善晚宴。2007年推出第二張專輯《Update》並在北美舉行售票演唱會,憑《我用所有報答愛》獲得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電影歌曲獎。2008年憑《畫心》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2009年推出專輯《張靚穎@音樂》,在日本舉行音樂鑑賞會,亮相美國奧普拉脫口秀。
2009年,張靚穎自立門戶,組建少城時代公司,與環球唱片籤署全球唱片約。2010年出席格萊美頒獎典禮紅毯,推出概念專輯《我相信》並舉行我相信巡演。2011年登上舟山艦為中國海軍獻唱,發行概念專輯《改變》並舉行我的模樣世界巡演,獲得韓國MAMA亞洲最佳藝人獎。2012年推出現場專輯《傾聽張靚穎》,蟬聯七屆中歌榜最佳女歌手獎。2013年首登央視春晚,出席博鰲亞洲論壇青年領袖圓桌會議,並擔任華語音樂傳媒大獎形象大使。2014年與索尼音樂娛樂公司建立戰略合作關係,推出概念專輯《第七感》,獻唱南京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主題曲《點亮未來》,擔任加拿大蒙特婁國際電影節評委。2015年出任MLB美國職棒大聯盟文化交流大使。2015年獻唱《終結者5》全球主題曲。2016年,英文專輯首單《Dust My Shoulders Off》在全球範圍上架,張靚穎正式進軍歐美樂壇。2017年,亮相第59屆葛萊美獎與美國公告牌音樂獎,並受邀擔任維多利亞的秘密時尚秀表演嘉賓。2018年3月,英文單曲《808》累計八周進榜美國公告牌熱舞/電子歌曲排行榜,歷史最高23位;舉行張靚穎「珍相」世界巡迴演唱會。2019年,發行英文專輯《Past Progressive》。
劉憲華(Henry Lau),1989年10月11日出生於加拿大,就讀於伯克利音樂學院,韓國男子組合Super Junior-M成員,歌手、演員。
2006年,通過參加韓國SM娛樂有限公司舉辦的全球選秀活動,而成為SM旗下簽約藝人。2008年4月,以Super Junior-M成員的身份正式出道,發行出道單曲《迷》。2012年10月,成為SM推出的限定組合Younique Unit的成員之一。2013年,出演首部電影《花樣廚神》;推出首張個人迷你專輯《Trap》。2014年,推出第二張個人迷你專輯《Fantastic》;同年,憑藉個人專輯《Trap》和《Fantastic》分別獲得新城國語力頒獎禮最高人氣偶像獎、最優秀男子舞曲獎。2015年,主演的青春勵志情感劇《百折不撓具海拉》首播。2016年,作為固定嘉賓參加東方衛視明星戶外旅遊真人秀《花樣姐姐第二季》的錄製;與何炅搭檔主持騰訊視頻調查類真人秀節目《你正常嗎第三季》。2017年,作為固定嘉賓參加湖南衛視生活服務紀實節目《嚮往的生活》。2018年,以出品人的身份參加湖南衛視原創新形態聲樂演唱節目《聲入人心》。2019年5月,主演的家庭喜劇電影《一條狗的使命2》上映。
王峰,1990年10月11日出生於江西省吉安市,世界記憶大師、「趣記憶」創始人。
本科畢業於武漢大學,在校期間被評為「十大珞珈風雲學子」。2009年11月,王峰獲得「世界記憶大師」稱號。2010年12月,王峰成為第19屆「世界腦力錦標賽」個人總冠軍,並打破四項世界紀錄,獲得五金一銀,同時獲得2010年「大腦年度人物」,成為世界腦力錦標賽舉辦19年來第一位獲得個人總冠軍的亞洲人。2011年,王峰獲得第20屆「世界腦力錦標賽」總冠軍並打破3項世界紀錄。2015年,擔任《最強大腦》中國隊長;出版《最強大腦:寫給中國人的記憶魔法書》。2017年,擔任《最強大腦第四季》輪值主席。2018年創辦長沙憶不容辭教育(趣記憶)。2019年入選達沃斯全球傑出青年。2019年10月,王峰入選2019福布斯中國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
卡迪·B(Cardi B),本名貝爾卡莉斯·阿爾曼扎(Belcalis Almanzar),1992年10月11日出生於美國紐約布朗克斯區,美國說唱歌手、詞曲作者。
2015年,參加電視真人秀《愛與嘻哈:紐約》。2016年,發行第一張個人混音帶《Gangsta Bitch Music, Vol. 1》。2017年,與大西洋唱片公司籤約;首支單曲《Bodak Yellow》取得美國公告牌百強單曲榜冠軍,入圍第60屆葛萊美獎最佳說唱歌手獎。2018年,發行個人錄音室專輯《Invasion of Privacy》,並被《時代周刊》選入「2018年全球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先後獲得MTV音樂錄影帶大獎最佳新人獎、第46屆全美音樂獎最受歡迎說唱/嘻哈歌手獎等多個獎項;演唱的單曲《I Like It》《Girls Like You》皆取得公告牌百強單曲榜冠軍。2019年,《Invasion of Privacy》獲得第61屆葛萊美獎最佳說唱專輯;同年,出演首部電影《舞女大盜》。2020年,單曲《WAP》獲得公告牌百強單曲榜冠軍。
2017年10月11日,沈祖炎逝世,鋼結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2016年10月11日,趙維臣逝世,曾任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國務院經濟貿易辦公室副主任、中國聯合通信有限公司董事長。
2016年10月11日,2016年(秋季)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在上海開幕。
2013年10月11日,第十屆中國藝術節在泉城濟南隆重開幕,《第十屆中國藝術節》紀念郵票同時發行。2013年10月26日在青島圓滿落幕。
2013年10月11日,禁止化學武器組織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禁止化學武器組織(OPCW)是在1997年5月舉行的禁止化學武器組織締約國大會第一屆會議上成立的,總部設在荷蘭海牙。
2012年10月11日,赫爾穆特·哈勒(Helmut Haller)逝世,德國著名足球運動員。
2008年10月11日晚,哈爾濱市鐵路警察六人將哈市體育學院學生林松嶺毆打致死。
2008年10月11日,約爾格·海德爾(Jorg Haider)逝世,奧地利政客。著名德國納粹支持者。
2008年10月11日,朱子奇逝世,著名詩人、評論家。
2008年10月11日,馮兩努逝世,著名商業作家、聞名省港澳的電視節目評論家。
2007年10月11日,黃樹槐逝世,中國機械學家、教育家。曾任華中工學院院長、華中理工大學校長。
2007年10月11日,第十二屆世界夏季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閉幕。
2003年10月11日至14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簡稱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在北京舉行。
2001年10月11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在京成立,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國務委員吳儀代表國務院對國家標準委的成立表示祝賀並作了重要講話。
2000年10月11日,建國以來中國工程科技界規模最大、級別最高的國際會議——2000年國際工程科技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
1998年10月11日,根據世界銀行當日發布的最新統計,以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計算,1997年中國首次摘掉「低收入國家」帽子,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
1998年10月11日,理察·鄧寧(Richard Denning)逝世,美國好萊塢演員。
1996年10月11日,為期3天的悼念愛滋病死難者活動在美國首都華盛頓開始舉行。
1995年10月11日,我國對研究生院進行首次評估。
1995年10月11日,中國銀行總行新聞發言人宣布,中國銀行將於1995年10月16日正式參與發行澳門元鈔票。
1992年10月11日,北京廣告公司、北京對外文物交流中心與荷蘭國際貿易諮詢公司在京聯合舉辦中國首次國際拍賣會,拍賣中國瓷器、金銀銅器、珠寶玉器、木器鐘錶、書畫郵品、紡織品、煙壺、汽車等8大類,共2189件(套)商品。
1991年10月11日,蘇聯國務委員會在戈巴契夫總統的主持下開會,會議決定撤銷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克格勃),並在原有的基礎上組成新的安全機構。
1990年10月11日,塞巴斯蒂安·羅德(Sebastian Rode)出生,德國足球運動員。
1990年10月11日,鄭敏珠(Jung Min-joo)出生,藝名Joo,韓國女歌手、演員。
1989年10月11日,香港總督衛奕信爵士在立法局發表施政報告,宣布推行「玫瑰園」計劃,主要內容有興建新香港國際機場,進行大規模填海、港口工程。
1989年10月11日,首屆全國十佳少先隊員評選在北京揭曉,賴寧等10人獲獎。
1989年10月11日,李鵬發表題為《正確認識當前的經濟形勢,進一步搞好治理整頓》的講話。
1989年10月11日,布達拉宮維修工程開工。1994年8月9日,布達拉宮維修竣工慶祝大會在拉薩市布達拉宮的德央廈舉行。
1989年10月11日,曾憲植逝世,開國元帥葉劍英夫人,革命家、原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副主席。
1989年10月11日,魏聖美(Michelle Wie)出生,韓裔美國女球員。2004年勞倫斯世界體育獎最佳新人獎。
1989年10月11日,周鵬出生,中國籃球運動員。廣東隊隊長。
1989年10月11日,魏聖美(Michelle Wie)出生,韓裔美國女高爾夫球員。2004年勞倫斯世界體育獎最佳新人獎。
1988年10月11日,奧馬爾·岡薩雷斯(Omar Gonzalez)出生,美國足球運動員。
1988年10月11日,博妮塔·格蘭維利(Bonita Granville)逝世,美國女演員,提名奧斯卡獎最佳女配角。
1987年10月11日,邁克·康利(Mike Conley)出生,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2019年成為灰熊隊史得分王。
1986年10月11日,美國總統裡根在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會見蘇聯領袖戈巴契夫。
1986年10月11日,國務院發布《關於鼓勵外商投資的規定》。
1985年10月11日,米歇爾·崔切伯格(Michelle Trachtenberg)出生,美國女演員。憑藉《吸血鬼獵人巴菲》提名土星獎最佳電視女配角。
1985年10月11日,楊程出生,中國足球運動員。
1985年10月11日,王明娟出生,中國女子舉重隊隊員。2012年倫敦奧運會中獲得女子舉重48公斤級冠軍。
1985年10月11日,阿爾瓦羅·費爾南德斯(Alvaro Fernandez)出生,烏拉圭職業足球運動員。
1985年10月11日,內斯塔·卡特爾(Nesta Carter)出生,牙買加短跑運動員。第五個100米跑進9秒80的選手。
1985年10月11日,美籍華人作家江南(劉宜良)的遺孀崔蓉芝向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聯邦地方法院起訴,控告臺灣當局和謀殺江南的兇手汪希苓、陳啟禮等罪犯,並要求臺灣當局賠償二億九千五百萬美元。
1984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鄧小平強調,中國實行對外開放政策長期不變,本世紀內不會變,下個世紀前50年不會變,後50年也難以改變。
1984年10月11日,挑戰者號太空梭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太空人凱薩琳·蘇利文成為首個執行太空行走任務的美國女太空人。
1984年10月11日,瑪莎·麥薩克(Martha MacIsaac)出生,加拿大裔美國女演員、製片人和編劇。
1983年10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了中國共產黨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會議通過了關於整黨的決定。
1983年10月11日,梅籍芳逝世,中國小麥育種栽培學家。
1982年10月11日,毛裡西奧·維克託裡諾(Mauricio Victorino)出生,烏拉圭足球運動員。
1982年10月11日,瓦倫蒂娜·贊亞娃(Valentina Zelyaeva)出生,俄羅斯超模。
1982年10月11日,亨利八世時代的旗艦「瑪麗亞-玫瑰號」從英國漢普郡的南部海底打撈上岸。
1980年10月11日,潘星誼出生,中國內地女演員。
1980年10月11日,奈倫·諾斯沃西(Nyron Paul Nosworthy)出生,牙買加足球運動員。
1979年10月11日,金龍大(Kim Yong-Dae)出生,韓國足球運動員。
1979年10月11日,各民主黨派分別在北京召開代表大會。
1978年10月11日至21日,中國工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
1977年10月11日,戴斯蒙德·梅森(Desmond Mason)出生,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
1977年10月11日,傑雷米·雅諾(Jeremie Janot)出生,法國足球運動員。
1976年10月11日,艾米麗·丹斯切爾(Emily Deschanel)出生,美國女演員和製片人。憑藉《識骨尋蹤》提名人民選擇獎最受歡迎劇情類TV女演員。
1975年10月11日,美國艾森豪號航空母艦完工下水。
1974年10月11日,毛澤東提出「以安定為好,全黨全軍要團結」重要思想。
1973年10月11日,格雷格·查爾默斯(Greg Chalmers)出生,澳大利亞高爾夫球手。
1972年10月1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在北京籤聯合公報,決定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
1970年10月11日,申臺龍(Shin Tae-yong)出生,韓國足球運動員,足球教練。
1970年10月11日,恩西·萊特(MC Lyte)出生,美國女說唱歌手、DJ。
1969年10月11日,史蒂芬·莫耶(Stephen Moyer)出生,英國演員,憑藉《真愛如血》獲得土星獎最佳電視男主角。
1968年10月11日,簡·科拉克斯基(Jane Krakowski)出生,美國女演員及歌手。提名艾美獎最佳女配角。
1968年10月11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阿波羅7號發射升空,這是美國首次三人太空任務。
1967年10月11日,斯坦利·莫裡森(Stanley Morison)逝世,英國字體史學家。Times New Roman(新羅馬體)設計者之一。
1967年10月11日,美國通用動力公司和格魯門公司設汁生產的F—111戰鬥轟炸機正式交付美國空軍使用。F-111戰鬥轟炸機是一種雙發動機的戰鬥轟炸機,是世界上最早的實用型的可在飛行中改變機翼後掠角度的飛機。
1966年10月11日,盧克·貝裡(Luke Perry)出生,美國演員兼製片人,提名人民選擇獎最受歡迎搶戲客串明星。
1965年10月11日,肖恩·派特裡克·弗蘭納裡(Sean Patrick Flanery)出生,美國演員。提名MTV電影獎最佳突破表演。
1964年10月11日,蘇共中央主席團召開了討論撤換赫魯雪夫的會議。
1963年10月11日,羅尼·羅森塔爾(Roni Rosenthal)出生,以色列足球運動員。
1963年10月11日,馬庫斯·格雷厄姆(Marcus Graham)出生,澳大利亞演員。
1962年10月11日,第二次梵蒂岡大會開幕。
1961年10月11日,尼爾·布坎南(Neil Buchanan)出生,英國吉他手。
1961年10月11日,奇科·馬克斯(Chico Marx)逝世,美國電影演員。
1960年10月11日,尼古拉·布萊恩特(Nicola Bryant)出生,英國女演員。
1960年10月11日,蘭迪·布魯爾(Randy Breuer)出生,美國NBA職業籃球運動員。
1958年10月11日,莫裡斯·德·弗拉曼克(Maurice de Vlaminck)逝世,法國野獸派畫家。
1957年10月11日,世界上最大的無線電望遠鏡在英國約德雷爾河岸建成。
1957年10月11日,唐·弗蘭奇(Dawn French)出生,威爾斯-英國女演員、編劇。獲得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終身成就獎。
1956年10月11日,尼卡諾爾·杜阿爾特·弗魯託斯(Nicanor Duarte Frutos)出生,巴拉圭前總統。
1955年10月11日,諾姆·尼克森(Norm Nixon)出生,前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2次入選NBA全明星陣容。
1954年10月11日,張佩華出生,臺灣著名演員。代表作品《昨夜星辰》《婉君》等。
1954年10月11日,胡志明為首的越南獨立同盟會進入河內,控制了北越政權。
1953年10月11日,大衛·摩斯(David Morse)出生,美國演員。提名艾美獎最佳男配角。
1951年10月11日,讓·雅克·高德曼(Jean-Jacques Goldman)出生,法國創作歌手兼吉他手。獲葛萊美獎。
1950年10月1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向西藏進軍。藏軍第九代本主官桑格旺堆起義。
1947年10月11日,盧卡斯·帕帕季莫斯(Lucas Papademos)出生,曾任希臘聯合政府總理,歐洲央行副行長。
1946年10月11日,國民黨一黨包辦召開「國民大會」。
1946年10月11日,達瑞·霍爾(Daryl Hall)出生,美國搖滾歌手,鍵盤手,吉他手,作曲家和製作人。
1945年10月11日,安德魯·洛根(Andrew Logan)出生,英國雕塑家和畫家。
1944年10月11日,日軍包圍桂林。
1943年10月11日,約翰·奈特萊斯(John Nettles)出生,英國演員。
1941年10月11日,查爾斯·謝爾(Charles Shyer)出生,美國導演、製片人和編劇,提名奧斯卡獎最佳原創劇本。
1937年10月11日,淞滬戰線大場之戰爆發。
1937年10月11日,中日忻口大戰。
1937年10月11日,羅恩·雷布曼(Ron Leibman)出生,美國演員兼編劇。艾美獎最佳男主角。
1935年10月11日,汪集暘出生,地熱和水文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1935年10月11日,拉丁美洲國家籤署《裡約熱內盧互不侵犯條約》。
1933年10月11日,張楚漢出生,清華大學水利水電工程系教授,水利水電工程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1932年10月11日,毛澤東被蘇區中央局撤職。
1932年10月11日,索爾·弗裡德蘭德(Saul Friedlander)出生,以色列當代歷史學家。
1931年10月11日,上海日僑召集居留民大會後,即在陸戰隊保護下,向上海商民尋釁,北四川路商店所貼反日標語,盡被日人撕毀,並有毆人毀物情事。
1922年10月11日,臺灣縱貫鐵路之海岸線全線通車。
1922年10月11日,土耳其與希臘等協約國籤訂穆達尼亞停戰協議。
1919年10月11日,鄧尼金白衛軍進攻遭失敗。
1913年10月11日,喬·西蒙(Joe Simon)出生,美國編劇、漫畫家。
1911年10月11日,革命黨人在武昌起義取得勝利以後,建立了中華民國湖北軍政府。革命黨人迫黎元洪就任都督。由張廷輔、蔡濟民等組成謀略處,籌劃軍政事宜。決定廢「宣統」年號,用黃帝紀元,改國號為「中華民國」。
1900年10月11日,英國首相邱吉爾首次進入英國政壇。
1900年10月11日,李鴻章開始與八國聯軍的艱難談判。
1899年10月11日,德蘭士瓦共和國和奧蘭治自由邦向英國宣戰,第二次布爾戰爭爆發。
1896年10月11日,孫中山在英國倫敦被清朝政府誘捕。
1896年10月11日,羅曼·雅格布森(Roman Jakobson)出生,俄國傑出的語言學家,詩學家。
1886年10月11日(九月十四),邵飄萍出生,民國時期著名報人、《京報》創辦者、新聞攝影家。
1884年10月11日,安娜·埃莉諾·羅斯福(Anna Eleanor Roosevelt)出生,美國第32任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的妻子,美國首任駐聯合國大使,主導起草了聯合國的「世界人權宣言」。
1881年10月11日,漢斯·凱爾森(Hans Kelsen)出生,20世紀著名奧地利裔猶太人法學家,法律實證主義的代表人物。
1872年10月11日,哈倫·菲斯克·斯通(Harlan Fiske Stone)出生,美國政治家、律師,第12任首席大法官。
1884年10月11日,弗裡鎔裡希·貝吉烏斯(Friedrich Bergius)出生,德國化學家,1931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1864年10月11日,馬克思領導的第一個國際組織「國際工人協會」在倫敦正式成立。
1835年10月11日,西奧多·託馬斯(Theodore Thomas)出生,德裔美國指揮家,創建了芝加哥交響樂團。
1834年10月11日,威廉·約翰·律勞卑,律勞卑勳爵九世(William John Napier,9th Lord Napier)逝世,英國皇家海軍職員、政治家和外交官。
1809年10月11日,梅裡韋瑟·劉易斯(Meriwether Lewis)逝世,美國探險家、軍人和公共管理者。最為人知的是他作為遠徵軍團的領導,探索劉易斯安那購地後的疆土。
1738年10月11日,亞瑟·菲利普(Arthur Phillip)出生,英國海軍上將。
1671年10月11日,弗雷德裡克四世(Frederick IV of Denmark)出生,丹麥及挪威國王。
1542年10月11日,託馬斯·懷亞特爵士(Thomas Wyatt)逝世,英國詩人、外交家。
1424年10月11日,約翰·傑尤卡(Jan Zizka)逝世,捷克民族英雄、胡斯戰爭時期傑出的軍事統帥。
1347年10月11日,路易四世(Louis IV,Holy Roman Emperor)逝世,上巴伐利亞公爵,德意志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1170年10月11日(八月三十),西夏大臣任得敬,迫使仁宗分夏國疆土之半歸其統治,為仁宗計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