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愛因斯坦兩次途徑上海前後,很多報刊發表了相對論方面的文章。
愛因斯坦途徑上海時的相對論熱
施鬱
除了新聞報導,在愛因斯坦兩次途徑上海前後,很多報刊發表了相對論方面的文章。
1922年12月25日,商務印書館《東方雜誌》第19卷第24期 「愛因斯坦號」發表了10篇文章以及愛因斯坦小傳及著作目錄,以及愛因斯坦夫婦的合影。其中,李潤章的《相對論及其產生前後之科學狀況》,源自郎之萬的演講;鄭貞文(心南)的《能媒萬有引力和相對性原理》,取自石原純的演講;周昌壽的《相對性原理概觀》,分節介紹了相對論起源、特殊相對性原理(即狹義相對論)、普遍相對性原理(即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的宇宙觀以及外爾(H. Weyl)的理論(註:外爾的電磁場規範理論,當時是錯誤的,1929年外爾將其修改正確)。另外還發表了鄭貞文的科學短劇《愛之光》,用人物石佩姒女士和泰漠先生代表空間和時間。
《申報》在歲末的星期增刊中刊登北大教授丁巽甫演講、劉元鬥記錄的《愛因斯坦以前之力學》,在年初的星期增刊中刊登諾德曼(Charles Nordman) 的《人類思想界之大革命》(陶孟和翻譯)。1922年《科學》第7卷第11期的「科學新聞」介紹當時世界各地在當年9月21日日全食期間再次檢驗相對論預言的光線彎曲,提到南印度的科代卡納爾(Kodiakanal)天文臺、英國的格林威治皇家天文臺、美國立克(Lick)天文臺、西澳洲的珀斯(Perth)天文臺,以及荷蘭-德國聯合遠徵隊和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遠徵隊的情況。
1923年1月7日《大陸報》刊登利克天文臺臺長坎貝爾(W. B. Campbell)的文章《科學家拍攝日食照片證實相對論》,詳細介紹了他率領克羅克(Crocker)遠徵隊前往澳大利亞瓦拉爾觀測的情況。瓦拉爾的日食時間最長,達5分19秒,而且晴朗無雲。
商務印書館還於1923年元旦在《申報》刊登廣告,說明該館「備有幾本相對性原理的書籍」,包括周昌壽《相對律之概念及其由來》、周昌壽和餘祥森合譯《康德和愛因斯坦的時空觀》、周昌壽和餘祥森合譯《愛因斯坦和相對性原理》,鄭貞文編譯《最近物理學概觀》、聞齋譯《相對性與宇宙》、費詳譯《通俗相對論大意》、張哲甫譯《相對論的根本思想》。
在北京大學, 從1922年11月24日到12月13日,丁巽普等7人作了7次相對論方面的演講,其中12月2日,夏元瑮講解愛因斯坦及其學術。他還應北京高校和報紙之邀,在歲末年初頻繁講演愛因斯坦、相對論和現代物理進展。
當時在中國,相對論不僅是作為一個物理理論,更是作為一個新思想在傳播,因此自然引起尋求思想解放的廣大知識分子的強烈興趣。參與推介工作也不僅有相關專業的工作者如許崇清、李芳柏、任鴻雋、文元模、張貽惠、夏元瑮、周昌壽、魏嗣鑾、鄭貞文、高魯、王崇植等等,還有其他知識分子,如張崧年(申府)、王光祈(若愚)、楊杏佛、徐志摩、陶孟和等等。周恩來曾將愛因斯坦相對論與馬克思主義相比擬,王光祈和李大釗等人一起成立了少年中國學會,並推薦了毛澤東和趙世炎。魏嗣鑾也加入並推薦了張聞天。
趙世炎
張聞天
引用本文的方式:施鬱,愛因斯坦訪華計劃為何流產?知識分子,2017年11月19日;愛因斯坦正式訪華的計劃為何流產,科學,2019,71(2):46-50.
排版丨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