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一隻渡渡鳥!瑞安眼鏡產業開創者們的故事

2020-12-01 浙江在線

2020-10-22 10:42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繆星象

渡渡鳥生長在印度洋上的模里西斯島,身上帶著很多原始的痕跡,不會飛行,行動緩慢。它於1681年滅絕,現在只存在於博物館和當地人的傳說之中。

2020年,作為「瑞安時尚輕工(眼鏡)智慧供應鏈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設的重要內容,記者溯源馬嶼眼鏡發展歷史。

當記者在採訪中和那些早期馬嶼眼鏡產業開創者們聊天時,他們總是反反覆覆說到走街串巷、擺攤叫賣的經歷,認真地解釋如何使用簡單的原料和粗糙的工具製作一副眼鏡,那種眼鏡粗糙、原始、廉價且容易損壞,卻徹底改變了他們的人生。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馬嶼人擺攤賣眼鏡的場景

每當這時,不知為何記者的腦中就會浮現出渡渡鳥的樣子,並產生出了「復活它」的念頭。

探源

馬嶼鎮有「中國眼鏡之鄉」的美譽,是當代中國眼鏡光學產業的發源地之一、溫州眼鏡的生產基地。馬嶼眼鏡產業起始於上世紀60年代。

半個世紀前,出身微末的早期創業者們勇敢地走出瑞安,踏上了眼鏡制銷之路,翻山越嶺、走街串巷,用粗糙的雙手去爭取幸福的生活。如今,馬嶼鎮已形成200多家眼鏡生產企業,從業人員超萬人,年產值逾20億元。在外馬嶼人遍布全國,掌握著全國眼鏡銷售份額50%以上,留下了「哪裡有馬嶼人,哪裡就有眼鏡」的美談。

上世紀80年代的馬嶼皇(篁)社眼鏡廠

關於馬嶼眼鏡產業的資料非常多,但明文記載的內容只能追溯到1980年。而此時,馬嶼眼鏡已經處於工業化生產的前夕,而產業的源頭肯定要早得多。溫州最早的眼鏡製作者王瑞政就是馬嶼人,他製作第一副眼鏡的時間是在上世紀60年代初。記者對馬嶼眼鏡的探尋,就是從這個時代開始。

回憶

第一個故事:賣眼鏡的人

1982年,王瑞政在第一家王鵬眼鏡店留影

王瑞政出生於1937年,是馬嶼鎮馬南村人,小時候家裡靠打漁為生,非常貧困。王瑞政既聰明又刻苦,考上了瑞安中學初中部。遺憾的是,初中畢業後因為父親過世,家中失去了頂梁柱,他只得放棄學業在馬嶼街上開了家修鋼筆眼鏡的小店養家餬口。

讀書總是有用的,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他根據初中課本上的光學原理,自己磨製鏡片再裝配售賣,但馬嶼那時是個小地方,沒什麼生意。

1963年,他挑著一副扁擔,掛著100副自己做的老花鏡,揣著5分錢路費出門了,從溫州到麗水、再到寧德,一路翻山越嶺。最後一副眼鏡賣掉的時候,人已經站在福州的小巷子裡了。這趟生意下來,算算賺了50元,可惜一路吃穿用度花了不少,回家時沒剩多少了。

雖然結尾不算成功,但王瑞政第一次出門遠行,證明了「小眼鏡」是可以賺大錢的,這給很多草根出身的當地人闖出了一條路。

第二個故事:「破布兌糖」的人

2020年初的一天,梅嶼社區馬中村,洪金官老人正在看鄰居們下棋。老人家82歲了,聽力不好,說話也有些吃力,記者在洪金官老人家中交談,對話比較簡略。

洪金官4歲時父親被日寇殺害,由母親撫養長大。14歲(1952年)開始做「破布兌糖」的買賣,就是挑著扁擔走街串巷,用麥芽糖換些廢品、破布,再轉賣維持生計。上世紀60年代中期,陶山蘇山村的蘇仕旺(1938—2018)做了些眼鏡放在他的貨架上寄賣,生意還不錯。不久,洪金官就向蘇仕旺請教制鏡手藝。眼鏡讓他擺脫了「破布兌糖」小貨郎的身份,到上世紀70年代,他已經到湖南、湖北、四川、東北等地闖蕩。弟弟洪金法也跟著他入行,後來在江蘇丹陽發展,成為現在丹陽眼鏡產業的開拓者之一。洪金官的家族可以算是眼鏡世家了。

謝公明

陶山荊谷的謝公明,今年83歲,也是上世紀60年代就開始從事驗光配鏡的工作。他應該是最早較有廣告意識的眼鏡人,出門在外更願意住在招待所裡,倒不是貪圖「享受」,而是可以在門口掛出一條紅布,寫上「驗光配鏡」,方便顧客上門。謝公明足跡遍布大江南北,最遠到新疆。知名度給他帶來生意的同時,也曾遭遇險境,身上的錢曾經被人偷光。1985年,他在溫州公園路開設了「大公明眼鏡」,小本生意細水長流,贏得了很多顧客的信任,後來公園路整修,「大公明」搬遷,當地媒體還做過一篇專門報導,算是一代溫州人的回憶。

第三個故事:「棄農經商」的人

王瑞政、洪金官等人都是眼鏡製造產業的早期開拓者,進入上世紀80年代,馬嶼眼鏡從手工製作走向工業生產,還靠當年一批「後浪」。這批人主要集中在馬嶼鎮鶴嶼村,現在這裡依然是馬嶼眼鏡產業重地。

沈德展

鶴嶼村的沈德展出生於1950年,家裡連他在內有6個孩子,全靠父母種地為生。1970年,20歲的沈德展到溫州跟著姐夫王超卓(曹村鎮東岙村人)學修鋼筆、修眼鏡,逐漸學會自己製作眼鏡。1972年,他到村裡開證明(證明自己不是「盲流」)去塘下、永嘉擺地攤賣眼鏡。因此,他曾被視為「棄農經商,不務正業」的典型。

在採訪之前,記者曾在市檔案館裡找到一份簡報,那是1987年7月馬嶼當地開展「憶甜思愛」教育活動的報告,裡面對沈德展是這麼描述的:「(1979年以前)外出擺眼鏡攤,經常被某些工作人員趕跑,蹲點時間最多不過一個星期,過著流浪式生活。最後,只好收拾小貨攤回家。但回家不多久,被扣上了『棄農經商』的帽子,當做資本主義尾巴割,讓他(沈德展)掛著眼鏡和牌子在全鄉遊街,受盡挨鬥,還要參加學習班『學習』。這樣,使本來就虧空的他,更是一籌莫展,窮得連床和衣櫃都當了抵債。」

1987年7月6日,馬嶼鎮「憶甜思愛」活動簡報

對於這段經歷,沈德展一笑置之,回憶過去他印象深刻的是賣眼鏡的一些細節。「要在熱鬧點的地方找家招待所住下來,跟營業員搞好關係,有人來查他會通知你,還可以借條板凳坐。」他說,攤子一般擺在招待所對面的大街上,一邊做眼鏡一邊賣。當時的工藝很土,鏡片是批發的,用鐵皮、鐵絲掐出鏡框,就著酒精燈用錫條焊起來。這樣的眼鏡容易壞,顧客如果來修,就直接換個新的給他們,不另外收錢。

改革開放後,可以名正言順地做生意了,沈德展帶了20多個徒弟。1984年,他和好友陳成澤(1947年出生,馬嶼鎮鶴嶼人)創辦了瑞安鳳鳴眼鏡廠,這是瑞安第一家民營眼鏡廠。陳成澤在3年後創辦了瑞安市永明眼鏡公司,持續經營至今。

1987年3月,馬嶼區與南京儀表機械廠舉行眼鏡事業懇談會


第四個故事:引進機器、外資的人

說到馬嶼眼鏡發展,有兩個人繞不開,一個是江迪洧,一個是陳成偉。

江迪洧

江迪洧是沈德展外甥,但只比沈德展小5歲。他的父親是油漆工人,在早期創業者裡,這樣的出身算是高了。12歲時江迪洧就在馬嶼農機廠打雜,對機械特別感興趣。15歲時自學成才,成為農機廠技工。改革開放後,他成為沈德展的徒弟,到湖北、廣東購銷眼鏡,開闊了眼界。1984年,他從北京引進了金剛石研磨設備,又陸續從南京、深圳等地引進了比較先進的眼鏡生產線,使馬嶼眼鏡生產徹底告別了鐵皮、剪刀的手工階段。他在瑞安市政協任職過較長時間,現在市檔案館裡還可以找到他遞交的許多提案,關心的都是眼鏡生產的技術、營商環境等問題。

陳成偉

陳成偉和江迪洧同歲,他的眼鏡手藝是跟哥哥陳林昌學的,陳林昌則是蘇仕旺的徒弟。

陳成偉1979年入行,1986年創辦了嶽社眼鏡廠,負責採購和銷售工作,因此經常前往廣東、深圳等地。後來他在深圳遇到了香港企業家蔡育仁,1992年他與蔡育仁合資成立了東大眼鏡公司,這是瑞安首家由香港投資的眼鏡企業;1996年又與臺灣李義郎先生合資成立溫州永大光學有限公司,成為當時專門從事跨境貿易的眼鏡企業。

自此,從當年擺攤叫賣,到如今的跨境貿易,小小的馬嶼鎮,讓人刮目相看。

一副「馬嶼眼鏡」銘記創業精神

當記者和多位眼鏡產業開創者們聊天時,他們多次說到走街串巷、擺攤叫賣的經歷,認真解釋如何使用簡單的原料和粗糙的工具製作一副眼鏡。如今馬嶼眼鏡早已進入工業化數位化生產的階段,當年手工製作擺攤叫賣的眼鏡產品已消失,但眼鏡製作的技藝仍保留在老一輩眼鏡人的心中。那種眼鏡粗糙、原始、廉價且容易損壞,卻徹底改變了他們的人生。因此,我們很自然地產生了復原馬嶼手工眼鏡的想法。

2020年9月2日,沈德展按照50年前的工藝複製馬嶼最早的手工眼鏡

「您現在還記得怎麼做眼鏡嗎?」

「忘不了,有材料就能做。」沈德展回答得很肯定。

2020年9月2日,記者根據沈德展的口述,收集了製作材料和工具,並借用位於馬嶼眼鏡工業區的浙江法依笛眼鏡公司生產車間,作為復原場所。記者對全程進行攝像記錄。

材料

鍍錫鐵皮(馬口鐵)、鐵絲、純錫焊條、鏡片、醫用膠皮管

工具

直尺、鐵鉗、剪刀、什錦銼、砥石、酒精燈及90度以上的純酒精,還需要一塊自製的鐵模具(方形,厚度6毫米左右,上面鑽有3毫米直徑圓孔)

步驟

第一步:標定尺寸

第二步:裁剪成條

將鍍錫鐵皮裁成寬約0.5釐米、長約15釐米的長條兩根。

第三步:穿孔定型

將裁剪後的鐵皮豎向包裹在一根粗鐵絲上,壓出內凹的槽形輪廓,再嵌入鐵皮槽內,用力塞入鐵板模具上的孔中;用鐵鉗夾住鐵板模具另一側露出的鍍錫鐵皮頭,用力均速拉拽,使鐵皮形成一條光滑勻稱內凹槽。

第四步:嵌鏡入框

將上一步製作的鐵皮條彎曲,包裹鏡片邊緣,在左右鏡片的外側留出約3釐米長的鐵皮,剪掉多餘的部分。兩塊鏡片都要同樣處理。

第五步:鉗制鼻託

裁剪一條長4釐米,寬1.2釐米的鍍錫鐵皮,中部摺疊,製成M形鼻託。

第六步:點焊成體

用酒精燈燒熔純錫焊條,將兩個成型的鏡片框和鼻託焊接在一起。因為鐵皮外層鍍有錫,在高溫下會和純錫熔合在一起,冷卻後較為堅固。

第七步:製備鉸鏈

在左右鏡片的外側將多出的鐵皮用鉗子夾扁,並鑽出一個小孔,用於連接鏡腿。

第八步:連腿成鏡

用細鐵絲將鏡腿和鏡框連接起來。

第九步:鏡腿包膜

將醫用膠皮管剪成小段,套在鐵絲製成的鏡腿,眼鏡至此完成。

複製的過程並不順利,距離沈德展上一次製作手工眼鏡,已經快50年了。經過近兩個小時製作,這副眼鏡帶著粗糙、原始的手工痕跡重生了,它和旁邊流水線上那些精緻的、接受過科技洗禮的眼鏡有著天壤之別,兩者之間,橫亙著半個世紀的距離。

上世紀60年代的馬嶼眼鏡(複製品)

這副「最早的馬嶼眼鏡」將陳列在瑞安時尚輕工(眼鏡)智慧供應鏈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二樓的中國眼鏡之鄉展廳裡,作為那個時代存在過的證據。希望在資本大行其道的今天,人們仍能想起瑞安眼鏡產業的初創者們,想起他們微末的出身,粗糙的雙手和謙卑的心靈。

1603334520000

相關焦點

  • 復活渡渡鳥比復活恐龍更現實,或可藉助克隆技術復活
    科學家們認為,不久的將來就能夠通過克隆實驗將已經滅絕的一種巨鳥——渡渡鳥復活。這種不能飛翔的大鳥身高能夠達到1米,體重能夠達到18公斤。渡渡鳥原產自模里西斯,但是在人類發現這座島嶼之後不久,也就是17世紀開始走向滅絕。
  • 想靠頭顱標本「復活」?聊聊渡渡鳥的悲慘滅絕史
    題記 | 在人類對保護野生動物還沒有什麼概念的時代,如果你是一隻鳥,而且還很好吃,那你就危險了;如果你是一隻鳥,雖然不好吃,但是比較少見,你也危險了;如果你是一隻鳥,既不好吃又不好看,但是遇到了歐洲殖民者,你還是很危險……2016年8月,一位私人收藏家決定把世界上最完整的渡渡鳥骨骼拍賣出去,其價格達到了
  • 復活渡渡鳥比復活恐龍更現實,未來或可藉助克隆技術將其復活
    網易科技訊6月10日消息,科學家們認為
  • 科學家擬復活24種已滅絕動物 渡渡鳥、斑驢在列
    科學家擬復活24種已滅絕動物 渡渡鳥、斑驢在列   渡渡鳥,一直在沒有任何天敵的情況下進化,但由於人類為了獲取食物展開的瘋狂捕殺,這種鳥類最終走向滅絕。
  • 假面騎士01:渡渡鳥弟弟並非無限復活,粉絲表示聖誕節預定了!
    假面騎士01最近的故事可以說都是圍繞著渡渡鳥弟弟展開的,的確渡渡鳥弟弟這段時間有點當初假面騎士wizard裡不死鳥的感覺,不僅可以無限復活,而且實力方面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當然在12話裡也公開了幕後的真相,渡渡鳥弟弟並非可以無限復活,而是有五臺一模一樣的修碼吉亞,但實際上真正影響渡渡鳥弟弟的是滅絕鑰。
  • 書摘|殺死一隻渡渡鳥:動物真的會因愚蠢而滅種嗎?
    看起來,渡渡鳥對人類似乎有著自殺式的好奇和無可救藥的信任。如果一隻渡渡鳥被俘,它的哭號聲會引來森林中其他渡渡鳥,這些渡渡鳥也就一塊兒被捉了。正因為如此,人們認為它們很蠢。「但它們並不蠢,」休姆說,「它們只是非常天真罷了。」
  • 渡渡鳥的涅磐與重生
    儘管劉易斯.卡羅爾在他著名的童話《愛麗絲漫遊奇境記》中活靈活現描繪出了一隻「愛用照片上莎士比亞的姿勢思考問題」的渡渡鳥,但實際上,這位生於1832年的英國作家終其一生也沒能見過一隻活著的渡渡鳥。留下來的,只是散落於各處博物館中殘缺不全的骨骼標本:牛津大學自然歷史博物館中的一隻風乾的鳥頭和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中的一隻風乾的鳥腳。在1865年模里西斯的一名中學教師喬治.克拉克(George Clark)發掘出第一具渡渡鳥化石之前,全世界保存下來的渡渡鳥標本甚至還不足以拼出一具完整的軀體。
  • 最有希望被復活的八種遠古動物
    第一種猛獁象,從地第一種猛獁象,從地第一種猛獁象,從地質學角度來說,猛獁象滅絕的時間並不久遠,最後一個種群大約消失在公元前1650年,在西伯利亞的凍土帶上大量猛獁象的遺骸被保存下來,科學家有望通過DNA技術「復活
  • 假面騎士01第十話追加圖:渡渡鳥再度復活登場,不破英雄救美!
    明天我們將會看到假面騎士零一第十話的故事,渡渡鳥弟弟再次復活,看來十一月份的渡渡鳥弟弟會成為真正的勞模,畢竟省省就是一個億,說不定還可以逆襲。此外就是神秘男子和刃唯阿這兩人將會成為十一月份的重頭戲。 在假面騎士零一第十話裡故事是由副社長提議拍攝影視劇來提高公司的威信度,畢竟之前的修碼吉亞暴走事件給公司帶來了不小的影響
  • 渡渡鳥丨連一片羽毛都沒留下
    然而羅德裡格斯島上的森林裡卻突然變得可怕的寂靜,所有的小動物們都屏住了呼吸。渡渡鳥抬起頭,不遠處,一支黑洞洞的槍口死死地盯著它。火光一閃,槍響了,世界上最後一隻渡渡鳥應聲倒下。一隻卡爾瓦利亞樹果從它的嘴裡跌落出來,滾到一邊。法國軍士託馬斯·哈代把渡渡鳥掛在雙筒來復槍上,吹著口哨回到駐地。託馬斯先生對當天的晚餐很滿意。
  • 科學家們希望重新復活的10種已經滅絕的動物
    幸運的是,科學技術一直都在不斷的發生進步,科學家們也一直都在努力著,希望能夠讓某些滅絕的動物重新回到我們的這個世界上。通過今天的文章,小編要為你介紹,科學家們希望重新復活的10種已經滅絕的動物。到了20世紀80年代,人類所知曉的最後一隻斑驢死去,這個動物被確認徹底滅絕。如今 ,科學家們藉助DNA和選擇性育種培育出了一種看起來極為相似的動物。這麼做是為了恢復斑驢這一物種,但距離真正的復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滅絕了300多年的渡渡鳥,也許還有機會復活
    下面是我從這本書中讀來的幾個故事,非常精彩,你絕對想不到看起來普普通通的一件展品,背後的經歷竟然如此不平凡。160年前,達爾文「進化論」的擁護者生物學家赫胥黎,與反對者威爾伯福斯主教進行了激烈的意見交換。這場載入史冊的、科學與宗教的交鋒,發生的地點就是——牛津大學自然史博物館。
  • 猛獁象渡渡鳥等已滅絕動物可被復活
    猛獁象渡渡鳥等已滅絕動物可被復活
  • 渡渡鳥 Dodo
    在文學作品《愛麗絲夢遊仙境》裡,一則政治諷刺故事裡提到了渡渡鳥。渡渡鳥的滅絕一開始並沒有引起人們太多的關注,直到1865年,路易斯·卡羅(Lewis Carroll)的童話《愛麗絲夢遊仙境》(Alice in Wonderland)中提及了這種善良可愛而又命運悲慘的動物,隨著這本書的暢銷,渡渡鳥也被越來越多的人知曉,英語中的一句俚語,「as dead as a Dodo」譯為「死得像渡渡鳥一樣」,指消失得徹頭徹尾,無法挽回。
  • 德州動物園「派替身上場」 萬片樂高復活渡渡鳥 超人氣動物園?
    歷經疫情的數月摧殘,許多產業都受到影響,尤其是以觀光收入為主的動物園和水族館,更是經營慘澹。 之前就日本水族館別的方案另闢財源,現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則出現一間用樂高拯救業績的動物園!
  • 《你好,渡渡鳥》:真正的愛,不會傷害別人
    比如《你好,渡渡鳥》這個繪本,它講了一個小女孩和一隻鳥的故事:渡渡鳥是快要滅絕的一種鳥,有一天,它碰到了喜愛小鳥的瑪莎,瑪莎決定保護渡渡鳥。於是瑪莎一直都暗暗照顧著渡渡鳥,對渡渡鳥也更加了解了,比如,渡渡鳥不會飛、喜歡吃甜甜圈等。他們最終成了好朋友。
  • 哪些已經滅絕的動物有可能被復活?
    但克隆需要接觸DNA才可行,所以很可惜,復活恐龍恐怕是沒戲了。庇裡牛斯山羊最後一隻庇裡牛斯山羊叫Celia在2000年與西班牙被發現死亡。一隻克隆庇裡牛斯山羊在2009年出生,但只出生幾分鐘就因肺感染而死。這是復活滅絕動物的第一次嘗試。長毛猛獁象標誌性的猛獁象曾經遍布歐洲,北亞和北美。少部分最後活下來的時間距今大概4000年。
  • 既能復活猛獁象,又能復活貓王,科學家們的「起死回生術」有多神奇?
    想像一下,去往西伯利亞的曠野,看一頭毛茸茸的猛獁象在自然棲息地悠閒地踱步,或者近距離觀察一隻活生生的塔斯馬尼亞虎(一種有條紋、有育兒袋、外形似狗的有袋動物,也被稱為袋狼)。多虧克隆技術和基因編輯技術的發展,復活滅絕物種的前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樂觀。
  • 假面騎士01:渡渡鳥弟弟擁有三大形態,粉絲表示這個殺手不太冷!
    確實整體的感覺比起假面騎士時王來說要好上不少,畢竟沒有那麼多錯綜複雜的時間線,整體的故事還是蠻引人入勝的,時王對比來說就有點頭皮發麻的感覺,畢竟時王留給觀眾發揮的空間太大了。而在假面騎士零一裡最為勵志的人應該就是渡渡鳥弟弟了,一次更比一次強!
  • 假面騎士01:渡渡鳥無限復活原因曝光,社長閃耀蝗蟲形態帥爆了!
    之前有關渡渡鳥修瑪吉亞,也就是被叫做「暗殺弟弟」的滅亡迅雷一員,他的身份非神秘,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他已經被擊殺了3次,但是依舊復活了,當時大家就猜測,是不是滅亡迅雷也掌握了能夠批量生產修瑪吉亞的技術,但是在最新一集,洩露出來的情報告訴我們,並非如此,同時殺手弟弟的身世也終於得到了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