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殺死一隻渡渡鳥:動物真的會因愚蠢而滅種嗎?

2020-11-23 網易新聞

本文節選自《王者歸來:復活滅絕物種的新科學》,作者:[英]海倫·皮爾徹,譯者:高躍丹,出版社:中信出版社·新思文化


不復存活

跟其他消亡的物種相比,沒有什麼比一隻渡渡鳥消亡得更徹底。作為滅絕現象的典型,渡渡鳥甚至有了跟自己有關的慣用語。說跟渡渡鳥一樣消亡得徹頭徹尾,就是在說生命已不復存在,無可挽回。這個短語暗含的意思是消亡狀態有不同的程度,有一些事物比其他事物消亡得更徹底。如果對「消亡狀態」進行分級,渡渡鳥不在任何一個層級之上,渡渡鳥是消亡得最徹底的。所以要是有一個反滅絕復育計劃的候選者,當然渡渡鳥就不得不當選,對吧?「跟渡渡鳥一樣活生生地存在」也許意味很不同,但是卻是一種美好的改變,不僅僅對於渡渡鳥而言。

渡渡鳥是一種大型的鳩鴿科鳥類,不會飛,曾居住在印度洋西南部的模里西斯島上。模里西斯島是一個小島,距非洲東海岸有數千千米。然而儘管渡渡鳥在我們的集體意識中非常有名,事實上我們對它的了解卻極為有限。我們所了解的內容也是來自對它遺骨的研究,包括一小把乾屍狀的身體部位和數千塊互不相連的鳥骨。我們還從那些見過或是聽過這種非凡生物的人口中或筆下了解著渡渡鳥。17世紀的水手曾到過這個小島,他們在航海日誌中畫下了這種鳥的草圖,寫下了描述它的文字。但是,對於渡渡鳥豐富多彩的記錄互不呼應,前後矛盾。根據各種各樣現有的記錄,這種鳥易於捕捉,又難於捕捉;它們行動遲緩,又行動敏捷;它們很聰明,又很愚鈍。然後,水手們回到家中,關於渡渡鳥的消息不脛而走。其他的藝術家,大多數都從未見親眼見過渡渡鳥,也開始描畫起渡渡鳥來。他們利用藝術創作的自由,填補他們知識的空白,滿足他們受眾的預想。因此,渡渡鳥被描繪成各種各樣的形象:肥胖的、纖瘦的、傴僂的、挺拔的、笨頭笨腦的、身姿矯健的、腳趾內翻的、趾間有蹼的、棕色的、灰色的、黑色的還有藍色的。類似於難懂的中文傳話遊戲中某些添油加醋的版本,渡渡鳥變得離它們的真實自我越來越遠,而更像是今天我們很多人想像渡渡鳥樣子時所能想到的笨笨的大屁股漫畫形象。


它們身體比例奇特,樣子滑稽好笑,所以人們特別喜歡取笑它們。荷蘭航海家們戲稱它們為dodaersen1,或「臀大的」。這是一個冒犯語,但也許我們今天知道的名字「渡渡鳥」就是從它演變來的,而且,這個冒犯語還可能為一種嚴重的不安全感打下了基礎:渡渡鳥是第一種需要為它臀部的尺寸而困擾的動物嗎?它漫步在模里西斯島上森林裡的時候為它全身膨起的羽毛而哀號嗎?它有沒有沉思過這個公認為真理的問題:「在這副羽毛下我的屁股看起來很大嗎?」甚至是18世紀戴著假髮的大科學家卡爾·林奈(Carl Linnaeus)都加入了給它取名的隊伍。依據人們對渡渡鳥的看法,林奈授予了渡渡鳥它的學名Didus ineptus。儘管從此那個荷蘭官方的綽號就不再使用了,「渡渡鳥」這個俗名在人們交流中使用時仍然帶有貶低的意思。問問大多數人關於渡渡鳥都知道些什麼,他們會告訴你渡渡鳥愚蠢、肥胖且慵懶。作為進化失敗的產物,它們愚笨透頂,所以躲不過捕殺者們的武器;它們反應遲鈍,所以逃脫不了滅絕的命運。真相是,這些說法是有失公允的。我們太容易取笑我們知之甚少的事物,而該事物已經不在場,無法為自己辯解或證明我們是錯的。

我能告訴你的是,在過去的700萬年間,某個時候(沒有人確切地知道是什麼時候),渡渡鳥的祖先,一種體形小得多並且會飛的鴿子,在模里西斯島上著陸。這片小島是一處理想的落腳地,所以這些鳥決定留下來。這裡沒有鳥類的天敵,而有一片林地,上面遍布著掉落的果實,於是這些鳥的飛行次數大大減少,而步行頻率卻大幅增加。畢竟,飛行是需要大量體力的,如果沒必要的話就別費功夫了,這會輕鬆得多。然後,在經過許多代的進化之後,它們的翅膀開始縮小,直到最後它們完全喪失了飛行的能力。而且,它們的體形越來越大。根據「島嶼法則」,棲居在小島上的物種會因為資源環境的變化而改變大小。有趣的是,較大的哺乳動物會變小:在賽普勒斯島(Cyprus)上曾經一度生活著一種迷你猛獁象;在印度尼西亞也曾生活過一種跟霍比特人一般大小的佛羅勒斯人(Homo floresiensis)。而嚙齒類和鳥類通常會長得越來越大:地中海西部的米諾卡島(Minorca)上曾有過巨型睡鼠(Hypnomys mahonensis);馬達加斯加也以其巨大的象鳥(象鳥科)而著稱;模里西斯島則見證了渡渡鳥的興起。

儘管沒有人準確地知道渡渡鳥是什麼時候進化來的,也沒有人知道這種鳥在鼎盛時期曾以多少數量存在,但是我們確實已知,400年前,渡渡鳥的生活很美好。這種大型鳥類棲居在茂密的黑檀木林和棕櫚樹林深處,跟珍奇的異國鳥和巨型的陸龜嘰嘰喳喳地閒談。它們悄悄地銜走掉落的果實,在平地上築巢,撫養它們的雛鳥,遠離一切威脅。但是在遙遠的水天交接處,一個小點兒即將改變這所有的一切。

1598年9月,荷蘭船隊在去往東印度群島的途中,偵察到了這個遠方的田園小島。水手們已經出海數月,此刻精疲力竭、飢餓難耐,新鮮的淡水也用光了,所以他們在離岸不遠處起錨,劃向海灘。它們所發現的宛如天賜——這麼多的鳥,他們用棍子就可以把它們打下來;這麼多的魚,輕輕鬆鬆就能網到;這麼溫順的巨型陸龜,他們可以(正如一張早期的照片所展示的)沿著海邊騎龜前行。然後,還有渡渡鳥。一份來自當時的記錄記載:「渡渡鳥們用雙腳筆直地走路,就好像人類一樣。」它有著「鴕鳥的身體」,「三到四根黑色的大羽毛」而不是翅膀,以及「圓圓的屁股——上面長著兩到三根捲曲的羽毛」。另一份報告指出:「它們的戰鬥武器就是它們的嘴,它們可以用嘴猛烈地撕咬。」所以當水手們向它們走去,用重物把它們打死的時候,並不是它們不會反擊,而是它們不願意反擊。它們的問題不在於武器裝備,而在於態度。來自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朱利安·休姆(Julian Hume)是當代鳥類學家,也是渡渡鳥專家。「現代的鴿子一個個都十分好鬥,無一例外,」他說,「渡渡鳥不太可能與眾不同。但是這些鳥之前從沒見過人類,所以它們沒有把人類看作威脅。」看起來,渡渡鳥對人類似乎有著自殺式的好奇和無可救藥的信任。如果一隻渡渡鳥被俘,它的哭號聲會引來森林中其他渡渡鳥,這些渡渡鳥也就一塊兒被捉了。正因為如此,人們認為它們很蠢。「但它們並不蠢,」休姆說,「它們只是非常天真罷了。」

面對著這種異國獨特的,與他們以前所見過的都不一樣的大個兒珍禽,這些飢餓的水手只想到了一件事——它嘗起來什麼味道。所以他們捕殺它們,把它們帶回船上廚房。好失望啊!跟大多數珍禽異獸不一樣,渡渡鳥嘗起來「一點也不像雞肉」;據說它「味道衝人,毫無營養」。「儘管我們燉了很長時間,」一個水手寫道,「它們吃起來還是非常難嚼爛。」所以渡渡鳥又有了另一個暱稱:walghvogel,或者「噁心的鳥」。

對於那些很不走運被俘獲然後被烹飪了的渡渡鳥來說,這種死法很不光彩;同時對於那些留在島上活下來的渡渡鳥來說,它們的死亡進程也開始了,但要緩慢得多。模里西斯島是荷蘭船隊在印度洋上往返時的理想落腳點,荷蘭人曾到過這裡很多次,然後,他們於17世紀30年代在這裡建立了永久的根據地。一路上,他們毀壞渡渡鳥的天然棲息地,因為他們要砍伐森林從而為糖料種植園開闢空間,他們還用入侵物種淹沒了這片島嶼。大鼠、猴子、豬和山羊跟渡渡鳥爭搶著資源。它們毀掉了渡渡鳥的鳥巢,掠走了它們的蛋和雛鳥。渡渡鳥的數量急劇減少。

回老家

但是,一些渡渡鳥活著離開了小島。水手們認識到,如果他們可以把渡渡鳥賣給離小島很遠海岸上的收藏愛好者,從這些樣貌奇異的動物身上是有錢可賺的。所以「牛津渡渡鳥」被趕進了大木板條貨箱,運往英國。連續數月被囚禁在貨箱裡不能動彈,這一定是一段極為煎熬的旅程,但是現在普遍認為「牛津渡渡鳥」熬了過來,成功地活著到達了倫敦。英格蘭神學家哈蒙·萊斯特蘭奇描述了他與一隻被認為是「牛津渡渡鳥」的動物在1638年的一場邂逅。當時他正穿過倫敦的背街陋巷,突然發現了一塊牌子掛在一間房子外面,打著「奇形怪狀的禽類」的廣告。進了屋,上了幾層樓梯,他發現一隻敦實的鳥被圈在籠子裡,長得跟火雞一般大小。為了幫助它消化,飼養者給它餵小圓石頭吃,其中「一些跟肉豆蔻一樣大」。飼養者還喊它為渡渡鳥。這就證明了至少有一隻渡渡鳥曾成功地活著到達歐洲。但是即便是當這隻鳥兒不可避免地從它鳥籠中的棲息杆上掉下來時,它依然呆呆地盯著前方。

起初它的結局以被納入一整套付費才能觀看的收藏品收場。這些收藏品位於倫敦南部的一所叫作查德斯肯特方舟(Tradescant Ark)的巨宅,在藏品名單中它的類別是「一隻渡達爾,來自模里西斯島,因為體形很大所以不會飛」。但是藏品的主人去世後,渡渡鳥被轉到了這家的世交伊萊亞斯·阿什莫爾(Elias Ashmole)手中,他將渡渡鳥置於牛津新建的阿什莫林博物館(Ashmolean)中展出,這是英國第一所公共博物館。

牛津渡渡鳥最終來到牛津了,但是它的前景看起來並不光明。早在這之前,博物館的公眾參與度就是非常高的,參觀者拿起展品,隨便擺弄的行為是受到鼓勵的。渡渡鳥的外形比例奇特,鳥喙不同尋常,看起來肯定非常吸引人。渡渡鳥被折騰來折騰去,漸漸地開始變質了,蟲子入侵了它沒有得到妥善保存的身體。1755年,當博物館的管理班子成員們在一次對展品的例行檢查中碰頭時,他們覺得這個牛津渡渡鳥破壞得太嚴重,應該被銷毀並換上一個好一點兒的渡渡鳥標本。

但只有一個問題:已經沒有渡渡鳥可以拿來用了。在模里西斯島,最後一隻渡渡鳥於17世紀80年代消失了。從這個時期開始推算,今天的專家們估計,這個物種是在大約1693年的某個時候消亡得徹頭徹尾。因為所有的活渡渡鳥都不存在了,牛津渡渡鳥變得不可替代。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後來都被糅進了牛津的民間傳說:因為還不知道渡渡鳥已經滅絕了,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按照老闆要求的那樣把牛津渡渡鳥扔進了一堆篝火,它的屍體很快燃起了火焰。但是,在燃燒了10個多小時,到第11個小時的時候,一個博物館助理決定不再遵守規定,而是從火焰中用手指把這隻鳥兒殘存的部分撥拉了出來,好像他的手指是石棉做的。他們再次得到的是一個燒焦了的鳥頭和一隻獨腳。他們把這些返還給了博物館,而我在250多年後參觀了這座博物館,看到了這個鳥頭和這隻腳。

這個故事使得牛津渡渡鳥現在的保管者惱火不堪,她是牛津大學博物館的館藏經理瑪高莎·諾瓦克–肯普(Malgosia Nowak-Kemp)。有一天我自己專門去那裡觀察渡渡鳥,她跟我解釋說,真相遠遠沒有那麼戲劇性。她說:「沒有升火。」標本除了鳥骨以外的部分只是腐爛掉了,所以被剔除了。那場神話般的大火起源於錯誤的翻譯——「視察」這個詞的拉丁文單詞被誤當作另一個意思為「用大火淨化」的詞。她又說:「鳥頭和腳被收了起來,因為它們是這隻鳥唯一值得保存的身體部位。」

到19世紀為止,渡渡鳥的遺骸只有牛津的鳥頭和腳、倫敦的另一隻腳、哥本哈根的頭骨,以及布拉格的一條腿和小塊鳥喙為人們所知。遺骸的數量太稀少,對渡渡鳥的記憶太遙遠,所以一些人懷疑渡渡鳥到底有沒有存在過。他們可以選擇相信渡渡鳥存在過然後滅絕了,但這種想法對於絕大多數信奉《聖經》而不重精神實質的人來說是匪夷所思的。那個時代的一位作家曾說:「渡渡鳥……似乎只存在於想像當中……要不然就是這個物種已經被完全根除了……但這幾乎就不可能嘛。」他說,牛津的那個樣本屬於一個未知的鳥類物種,其時在某個地方仍然存活著。對於牛津渡渡鳥來說,那個時代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時期,充滿了有關存在的不安。它到底有沒有存在過?

困在阿什莫林博物館裡,實在是沒有一個身體可依附,牛津渡渡鳥的遺骸悠閒而安靜地度過了數十年。然後,1847年,這些遺骸迎來了兩次標本解剖中的第一次。維多利亞時代的科學家們解剖了這隻鳥的頭部。他們的目標,據諾瓦克– 肯普說,不僅僅是為了滿足理智的好奇心。在當時一所完全與科學無緣的大學,這次解剖的作用是提升人們對渡渡鳥進而對科學本身的關注度。科學家們的結論是,渡渡鳥不像是某些人所想的那樣是某種類似禿鷲的大型鳥類,或是信天翁類,它們是鴿子。渡渡鳥又回到了現實遊戲當中,人們再一次相信,它是存在過的。

本文來源:網易歷史 責任編輯:安梁_NN2061

相關焦點

  • 渡渡鳥的滅絕真的是因為笨嗎?事實上與豬有關
    動物圈裡面經常會有人提到這麼一件趣事,說有一種鳥之所以會滅絕,完全就是「笨死」的,就是人站在它面前也不會跑,最終的下場只能是被人們抓住燉了吃了。
  • 渡渡鳥的滅絕真的是因為「蠢」嗎?實際家豬在這方面起的作用很大
    動物圈裡面經常會有人提到這麼一件趣事,說有一種鳥之所以會滅絕,完全就是「笨死」的,就是人站在它面前也不會跑,最終的下場只能是被人們抓住燉了吃了。回歸到問題本身來,那麼渡渡鳥的滅絕真的是因為自己「笨」嗎?換句話說它的消失真的是被人們吃光的嗎?
  • BBC冷門紀錄片《渡渡鳥》:那些貪婪索取的人,會將一切帶向毀滅
    1681年,最後一隻渡渡鳥離開了人世。從此之後,這種動物從地球上徹底滅絕。在之後的數百年裡,人們只能從畫冊、從照片中,想像著渡渡鳥昔日的樣子。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渡渡鳥,出現在《愛麗絲漫遊奇遇記》的畫冊中。在此之後,渡渡鳥似乎變成了等同於獅鷲、龍類的動物。在他們看來,渡渡鳥只存活在神話傳說中,但在現實生活裡,這種動物似乎從沒有出現過。
  • 同樣是「動物骨架」,渡渡鳥身價高,看到翻車魚:真的不是鳥?
    在動物園我們能看到各種各樣的動物,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內容非常的特殊,那就是動物骨架,咱們一起來看看各種動物的骨架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吧。咱們先來看看第1張圖片,圖片中的生物看起來非常的特殊。渡渡鳥真的是一種非常奇葩的生物,它的動作非常的遲緩,身為一隻鳥竟然不會飛。他的智商似乎也有點問題,非常的蠢。在早期遭受到人類的獵殺,但有些人甚至還覺得它的肉很難吃。而圖片中的渡渡鳥骨架保存的非常的完整,身價也是非常金貴的。咱們再來看看第2張圖片,看到圖片中的這個生物小夥伴們估計會將它誤認為是一隻鳥,因為它有著張開的翅膀,其實它是一隻魚,名字叫做翻車魚。
  • 渡渡鳥真的是因為笨才滅絕的?也許你錯了
    如果關於渡渡鳥的什麼事是眾所周知的,那一定是——它們很笨。如果它們變成了人類,那也是會在開車時換褲子的人.沒錯 ,據說渡渡鳥是唯一一種導致自己滅絕的動物----一個真正該獲得達爾文獎的物種。至少我們聽到的故事是這樣的。但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 渡渡鳥真的是「蠢死」的嗎,從被發現到滅絕,還不到70年
    有一句英文諺語因它們的絕跡而產生,「as dead as a dodo」,直譯為「死得像渡渡鳥一樣」,意思是「死透了」或者「早就過時了」。不過劉易斯也沒有見過活著的渡渡鳥,他出生的時候,渡渡鳥早就一隻不剩了。16世紀初期,模里西斯還無人居住,是野生動物的樂園。葡萄牙人和阿拉伯人發現了這裡,但他們只是路過,一直沒有上岸。1598年,一艘荷蘭商船「阿姆斯特丹」號因遇到風暴,被迫在模里西斯停靠。上岸的船員第一次看見了渡渡鳥。渡渡鳥的樣子讓外來者感到驚奇。
  • 渡渡鳥的涅磐與重生
    留下來的,只是散落於各處博物館中殘缺不全的骨骼標本:牛津大學自然歷史博物館中的一隻風乾的鳥頭和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中的一隻風乾的鳥腳。在1865年模里西斯的一名中學教師喬治.克拉克(George Clark)發掘出第一具渡渡鳥化石之前,全世界保存下來的渡渡鳥標本甚至還不足以拼出一具完整的軀體。
  • 方舟:兇殘的黃金渡渡鳥,你有過被渡渡鳥打死的經歷嗎?
    黃金渡渡鳥渡渡鳥是我們非常熟悉的生物,在起源mod裡有一隻特別大氣的黃金渡渡鳥(Golden Dodo)!,比我們人還高,比渡渡鳥大好幾倍,黃金渡渡鳥體型變大了了好多,站在它面前都有壓迫感了,以前低頭看渡渡鳥,現在卻需要抬頭看渡渡鳥,感覺越活越回去了。
  • 又肥又懶智商又低,渡渡鳥滅絕的真兇其實並非是人類嗎?
    渡渡鳥的滅絕跟人類是否有關?目前在大多數人的認知中,渡渡鳥是第一個因為人類的影響而被滅絕的生物,而實際上事實真的如此嗎?有人在聽到渡渡鳥滅絕的元兇是人類後提出了抗議, 他們認為渡渡鳥是一種體型肥碩,懶散而低智商的動物,即使當年人類沒有登陸模里西斯島,渡渡鳥也會因為自身又肥又懶智商又低的條件而走向滅絕。關於渡渡鳥的滅絕的爭議,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答案呢?據很多研究表明,人類在進化與擴張的千萬年以來,的確是有數以萬計乃至更多的物種因為人類的入侵而滅絕。
  • 滅絕的動物還會再回來嗎?
    滅絕的動物還會回來嗎小娃總問這個問題:滅絕的動物還會回來嗎?他說他喜歡恐龍,喜歡猛獁象,喜歡劍齒虎,喜歡渡渡鳥,喜歡雕齒獸,喜歡白鰭豚,……但是它們消失了。它們真的還會回來嗎?回來以後,人類的世界會發生什麼改變呢?
  • 渡渡鳥 Dodo
    渡渡鳥 或作嘟嘟鳥又稱模里西斯渡渡鳥、愚鳩、孤鴿,是僅產於南印度洋,在馬達加斯加島東側的模里西斯島上一種的不會飛的鳥 。
  • 從發現到滅絕只用了不到100年,渡渡鳥到底經歷了什麼?
    人們的過度狩獵和動物的侵擾很快耗盡了島上的渡渡鳥數量。因為渡渡鳥每次只產一顆蛋,這個物種無法反彈。「最後的渡渡鳥」很可能是叢林中某個地方的一隻孤獨的小渡渡鳥或蛋,突然被飢餓的老鼠遇到。渡渡鳥的傳統形象是一隻非常胖、笨手笨腳的鳥,但這種觀點可能被誇大了。人們把渡渡鳥溫和的天性和好奇心誤認為是愚蠢。渡渡鳥真的愚蠢嗎?
  • 以假亂真的渡渡鳥標本
    當時的大英帝國,卻保存下來了一隻非常罕見的渡渡鳥標本,陳列在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裡。  可是不湊巧的是,這隻標本被蟲蛀了,開始發黴了,羽毛一根一根地往下掉,最後掉得面目全非,已經失去了保存的價值。沒辦法,徵得館長的同意,這隻渡渡鳥的標本被焚燒了。
  • 饑荒海難渡渡鳥怕蚊子 真假難辨屬性介紹
    饑荒中最近不少玩家在問渡渡鳥怕蚊子是真的嗎?小編給大家分享下渡渡鳥的屬性,看完你就知道渡渡鳥怕蚊子是真是假了,那麼下面就和18183的小編微微一起來看看吧。
  • 滅絕的野生動物:體型大肉粗糙難食,卻被滅絕的鳥類,渡渡鳥
    在這個充滿生機的星球上,曾經野生動物的數量龐大,隨著人類不斷的進化,導致越來越多的野生動物被迫離開。 雖然渡渡鳥的肉並不好吃,但是因為人類來到模里西斯島,渡渡鳥成為了在島上的人類賴以生存的食物,大肆捕殺造成渡渡鳥數量急速下降
  • 科教圖文 | 渡渡鳥與顱欖樹,一個永恆的生態法則
    由此可以推斷,外來物種確實對渡渡鳥的滅絕產生了很大影響。「砰——」一聲槍響後,世界上最後一隻渡渡鳥應聲倒地。鮮血,即刻染紅了它身邊的大顱欖樹。樹葉譁啦啦落了下來,落在渡渡鳥汩汩流血的屍體上。不,不,那不是樹葉,是大顱欖樹悲傷的眼淚。這是1681年,大顱欖樹的年輪中,永遠鐫刻著這個年份。
  • 渡渡鳥原來是這麼滅絕的! 知力百科
    然而,在發現渡渡鳥僅僅70年後,最後一隻渡渡鳥就從地球上消失了。渡渡鳥為什麼這麼快消失,一直是人們探究的問題。其中一個被大眾廣為認識的說法是,渡渡鳥的消失是因為人類大量的獵殺所致。然而根據當時人們的記載,渡渡鳥的肉並不好吃——水手們形容渡渡鳥的肉「像乾柴一樣難吃」,除了在發現初期因為獵奇來食用外,人們很快就對食用渡渡鳥失去了興趣,最多是作為狩獵取樂的對象。
  • 其實,我們根本不知道渡渡鳥是長什麼樣的
    渡渡鳥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被記錄下來,因人類活動而絕種的生物,是除恐龍之外最著名的已滅絕動物之一。在在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展出的標本中,底層的渡渡鳥標本是非常有趣的——因為它根本就是個冒牌貨。是的,這世界上最後一隻完整的渡渡鳥標本殘骸於1755年毀於牛津大學阿什莫林博物館的一場大火,從此我們就只能從殘存的骨骼和圖片中推測它的長相了。
  • 第一個因人類而滅絕的物種
    17世紀末的一天,最後一隻渡渡鳥在模里西斯茂密的叢林中吐出了最後一口氣。在熱帶叢林中無拘無束的繁衍了數個世紀後,這一物種因為人類而過早的迎來了自己的末日,要知道人類抵達這座島嶼還不足百年。人類對捕獵的嗜好,對棲息地的破壞,同時還帶來了入侵物種,抹殺了渡渡鳥數百萬年的進化,輕而易舉的就讓它從地球表面上消失。
  • 渡渡鳥,居然還有這種用處
    之前看到粉絲留言讓我出一期物品的使用方法,就想著出一期渡渡鳥吧。渡渡鳥:飢友稱之為」傻鳥「,那這隻傻鳥怎麼養,又有什麼用呢?首先,這種鳥全圖只有兩隻,如果遊戲沒有bug的話,應該在兩個不同的島嶼上。把兩隻渡渡鳥放在一起,它們就會繁殖。但是最好用一些牆圈養起來,渡渡鳥沒有攻擊力,在外面很容易被野狗,或者蛇殺死。而且它什麼都吃,如果放出來可能把你家除箱子之外的物品吃光。繁殖會生成這種鳥蛋,鳥蛋可以吃,但是吃的話也太浪費了,一般玩家就等它自己孵化成小渡渡鳥,然後再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