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鄧萬裡/攝
掛職蹲點單位:鄭州市揚塵辦
掛職蹲點人:河南商報記者陳朋衝
掛職蹲點職務:鄭州市揚塵辦宣傳組組長
為什麼在白雪皚皚、建築工地停工的情況下,鄭州市區多個監測站點的PM10數值還居高不下?為什麼到了夜晚尤其凌晨,一些區域的PM10數值不降反升?
影響PM10數值升高的因素有很多,接下來的防治中,我們要在哪些方面多著力呢?
【現象1】
下雪了停工了
PM10數值還不算低
11月22日,鄭州市迎來今年第一場大雪,紛紛揚揚的雪花覆蓋了市區的工地,但市區多個監測站點的PM10數值仍然居高不下。
其中,經開區管委會監測站點22日10時,PM10數值124微克每立方米,11時,PM10數值144微克每立方米;23日,市區多個監測站點的PM10數值也超過100微克每立方米;24日12時至16時,供水公司監測站點的PM10數值長時間保持在140微克每立方米。
河南商報記者注意到,相比以往,這樣的PM10數值並不算低。不少督察人員也很納悶:「去年下雪期間也這樣,平時連續多天下雨,PM10數值不降反升,咋回事?」
分析:
顆粒物稀釋膨脹
PM10數值增加
鄭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副站長範相閣分析,雨雪溼潤天氣下,二次顆粒物的轉換是一些區域PM10數值較高的主要原因。下雪後,大氣中汙染邊界層下壓嚴重,空氣溼度增加,汙染物的擴散空間變小,微風條件下水平擴散變慢,汙染物不斷累積後,PM10和PM2.5同樣增加,而PM2.5數值的增加反過來影響了PM10數值。
範相閣還用了個形象的說法:「空氣溼度明顯增加後,一般顆粒物在稀釋增長後膨脹變大,更飽滿,也更重,而根據顆粒物大小劃分,PM10數值從而升高。」
省環境監測中心教授級高工王玲玲也持相同觀點:「PM10中包含PM2.5,從近期看,主要是PM2.5數值偏高造成了PM10數值偏高,特殊天氣下,PM2.5轉換成PM10的比例在增加,氣態汙染物轉換成固體汙染物的比例也在增加。」
王玲玲還舉例,沒有揚塵時,其他汙染物的排放最終也會影響到PM10的數值。比如早晚高峰期,機動車尾氣排放增加,PM2.5數值和PM10數值也隨之升高。
【現象2】
凌晨後PM10數值升高
到底誰闖的禍
從監測數據看,多個區域的PM10數值在夜晚尤其是凌晨後不降反升。
多個區(縣、管委會)大氣辦、揚塵辦的督察人員也反映:「從凌晨兩點多到早上五六點,PM10數值很容易上來!」
河南商報記者蹲點發現,造成這一情形的原因也在於夜晚在三環、四環沿線,一些渣土車橫行,產生道路揚塵;一些工地凌晨後偷偷清運渣土,不落實噴淋防護措施,局部揚塵明顯。
此外,10月份以來,鄭州市幾次啟動應急響應後建成區內或全市範圍內停止土石方清運,但環線道路上,渣土車違規運輸並產生汙染的情形並沒有得到明顯改觀。
分析:
聯防聯控的機制落實得不夠
在不少督察人員看來,產生上述情形,還是聯防聯控的協作機制落實得不夠。
高新區一些街道辦事處多次夜查發現,一些渣土車輛違規清運渣土時產生揚塵汙染,而周邊並沒有辦事處、區建設局、區執法局的監管人員,當詢問工地的現場管理人員時,對方也稱:「(渣土清運時)沒見辦事處、區裡的人來盯守。」
在經開區與管城區交界的航海路中州大道口附近,儘管之前曾有轄區工作人員表示兩區(管委會)已經形成了聯防聯控的工作機制,但夜查發現,渣土車在凌晨後仍然違規運輸,汙染也始終存在,兩區(管委會)的部門協作機制落實不夠。
在三環、四環沿線,應急管控期間禁止渣土車運輸,但一些渣土車仍然能見到,一路揚塵,執法人員也很少見到。
不少督察人員直言:「如果一些聯控措施仍然停留在機制層面,不真正落實,揚塵防控的效果最終還是會打折扣!」
【觀察】
大氣汙染防治
要將更多部門納入考核
鄭州市立下的軍令狀中,PM10、PM2.5均要達到一定目標值,這也一直是市政府及有關部門緊繃著的一根弦。但隨著治理的不斷推進,不少督察人員也有話想說。
以PM10的來源為例,建築揚塵、道路揚塵及其他方面的揚塵佔了很大比例,但每一項具體佔多少,大型工業企業、中小企業汙染物排放及PM2.5的轉換對PM10的影響又有多少,還需要更多解析,從而讓防治更加科學、精準。
數據顯示,應急響應期間,鄭州市汙染管控更加嚴格,排汙企業整體上得到有效管控後,各項汙染物濃度指標顯著下降,也側面說明治汙是個系統工程,互相關聯,要多方發力。因此,有督察人員建議,希望夜查時充實隊伍力量,除建築工地外,對更多的排汙企業單位進行檢查,監督其是否偷排,是否對其他指標產生影響。
來自省大氣攻堅辦、省大氣辦、省住建廳等的消息中,對市、區(縣、管委會)督察人員履職情況進行抽查、考核,除上述人員外,將更多參與大氣汙染防治的部門和人員履職情況納入考核,監督其是否真正管控到位同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