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女士說,這些老石板都是從房子上拆下來的。
「這些都是老房子上拆下來的石頭,這些石頭是在我很小的時候,從周邊的古墓上拆下來的。現在,這種老石頭已經很少了,有人想把這些石頭偷走賣錢,我的想法是能不能把它們保存下來。」昨天下午,天下著小雨,在海曙區石街道黃隘村一處拆遷的房子裡,村民張女士指著一堆拆下來的大石頭說。
石頭是從古墓上拆下來的
記者在現場看到,黃隘村到處都是拆遷的廢墟,村子裡的人都搬光了。張女士報料說,她家的房子也列入拆遷範圍,這些大石板是從她家的房子裡拆下來的。「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村民沒有錢,造房子用的石料都是從附近的古墓裡拆下來的。我家老房子的石頭,是從一個叫做縣官墓的古墓上拆下來的,那個墓很大,有石人石馬等雕塑。房子拆了,我看到有人想把這些老石頭拉走,但我不同意,每天在這兒看著。」
張女士聽別人講,這些石頭要是被拉走了,會被販賣到北京等地做仿古建築用。她想它們如果能留在寧波,是最好不過了。記者看到這些石頭大部分兩米左右長,30多釐米寬,厚有20多釐米,有的上面寫著字,還有的上面雕刻著獅子等圖案。在這堆石頭的對面,還放著一根近四米的長石板。張女士說,這根石板也是從房子上拆下來的,以前也是古墓裡的東西。
記者採訪時還看到有人在廢墟裡挖東西,「房子都拆了,看能不能找出來點有用的東西做收藏。」看到記者採訪,這名中年男子匆匆離去了。
初步確認是一個清代舉人墓
隨後,記者與我市資深民間文保愛好者李先生和陶海燕取得了聯繫,他們趕到了現場。「從這些石材來看,應該是建於清代,墓主是一個非富即貴身份顯赫的人。」李先生告訴記者,這些石頭應該是從同一座墓上拆下來的,把這些石頭拼起來,基本上是一個整體。如果能確認墓主的身份,將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兩位文保專家還在村子的另外一個地方,發現了一塊墓表。從文字來看,墓主人叫袁又純,是清代的舉人,屬於鄉賢之類,生前做過不少善事,例如捐錢修路等。這個發現令兩位專家非常興奮,稱這個發現很珍貴,當務之急是保護下來做進一步的研究。
昨天下午,記者與海曙區文管所取得聯繫,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將於今天到現場進行查看。寧波晚報 記者邊城雨文/攝
轉自中國寧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