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NML專輯 | 生物仿生

2021-01-20 nanomicroletters

仿生設計學簡介:亦可稱之為設計仿生學(Design Bionics),它是在仿生學和設計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邊緣學科,主要涉及到數學、生物學、電子學、物理學、控制論、資訊理論、人機學、心理學、材料學、機械學、動力學、工程學、經濟學、色彩學、美學、傳播學、倫理學等相關學科。仿生設計學研究範圍非常廣泛,研究內容豐富多彩,涉及到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許多學科。

本虛擬專輯簡介:精選5篇近期發表在Nano-Micro Letters《納微快報》上的與生物仿生設計相關的文章,包括1篇綜述,4篇研究文章。綜述文章來自國防科技大學吳文健和楚增勇教授團隊。4篇研究文章來自

德國萊布尼茲光子技術研究所,西南交通大學魯雄和謝超鳴團隊、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劉連慶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徐銅文教授等。

每篇文章都是精品,歡迎關注閱讀。點擊「閱讀原文」,可下載本專輯pdf全文。也歡迎您諮詢和投稿。

REVIEW

1. Bioinspired Multiscale Wrinkling Patterns on Curved Substrates: An Overview

Yinlong Tan, Biru Hu, Jia Song, Zengyong Chu, Wenjian Wu

Nano-Micro Lett. 12, 101 (2020). 

https://doi.org/10.1007/s40820-020-00436-y

綜述:生物仿生曲面起皺圖案的機理、構築和應用前景


ARTICLE

1. Mussel-Inspired Redox-Active and Hydrophilic Conductive Polymer Nanoparticles for Adhesive Hydrogel Bioelectronics 

Donglin Gan, Tao Shuai, Xiao Wang, Ziqiang Huang, Fuzeng Ren, Liming Fang, Kefeng Wang, Chaoming Xie, Xiong Lu 

Nano-Micro Lett. 12, 169 (2020). 

https://doi.org/10.1007/s40820-020-00507-0


2. Fabrication of Waterproof Artificial Compound Eyes with Variable Field of View Based on the Bioinspiration from Natural Hierarchical Micro–Nanostructures

Peilin Zhou, Haibo Yu, Ya Zhong, Wuhao Zou, Zhidong Wang, Lianqing Liu

Nano-Micro Lett. 12, 166 (2020). 

https://doi.org/10.1007/s40820-020-00499-x


3. Engineering Leaf-Like UiO-66-SO3H Membranes for Selective Transport of Cations

Tingting Xu, Muhammad Aamir Shehzad, Xin Wang, Bin Wu, Liang Ge, Tongwen Xu

Nano-Micro Lett. 12, 51 (2020). 

https://doi.org/10.1007/s40820-020-0386-6

封面文章:超薄葉片狀陽離子選擇性分離膜


4. Biomimic Vein-Like Transparent Conducting Electrodes with Low Sheet Resistance and Metal Consumption

Guobin Jia, Jonathan Plentz, Andrea Dellith, Christa Schmidt, Jan Dellith, Gabriele Schmidl, Gudrun Andrä

Nano-Micro Lett. 12, 19 (2020). 

https://doi.org/10.1007/s40820-019-0359-9

德國萊布尼茲光子技術研究所:葉脈結構啟發電極設計

(掃描 二維碼 即可查看文章)

連結:

https://pan.baidu.com/s/1NuthbJFFHKWIUsgdRKw29Q

提取碼:uqzy

Nano-Micro Letters《納微快報》是上海交通大學主辦、Springer Nature合作開放獲取(open-access)出版的英文學術期刊,主要報導納米/微米尺度相關的高水平文章(research article, review, communication, commentary, perspective, letter, highlight, news, etc),包括微納米材料的合成表徵與性能及其在能源、催化、環境、傳感、吸波、生物醫學等領域的應用研究。已被SCI、EI、SCOPUS、DOAJ、CNKI、CSCD、知網、萬方、維普等資料庫收錄。2019 JCR影響因子:12.264。在物理、材料、納米三個領域均居Q1區(前15%)。2019 CiteScore:12.9,材料學科領域排名第4 (4/120)。中科院期刊分區:材料科學1區TOP期刊。全文免費下載閱讀(http://springer.com/40820),歡迎關注和投稿。
E-mail:editor@nmletters.org

相關焦點

  • 2021年中考生物知識點:生物仿生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生物知識點:生物仿生,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仿生在具有生命之意的希臘語bion上,加上有工程技術涵義的ics而組成的詞。大約從1960年才開始使用。生物具有的功能迄今比任何人工製造的機械都優越得多,仿生學就是要在工程上實現並有效地應用生物功能的一門學科 。
  • 仿生基質小泡用於生物礦化研究
    其中,基質小泡是一類由成骨細胞分泌的細胞外囊泡,大量研究表明基質小泡是生物礦化的起點。那麼,有無可能利用基質小泡在礦化中的關鍵作用使其用於細胞礦化行為的調控呢?近日,武漢大學口腔醫院張玉峰團隊和袁荃團隊合作,設計了仿生基質小泡,探究其在細胞礦化行為調控方面的應用。
  • 56-NML專輯|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二、專輯目錄REVIEW1.
  • 十大案例讓你了解仿生設計!
    什麼叫仿生?仿生和設計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 《Advanced Materials》浙江大學校慶專輯發布
    領域旗艦期刊《Advanced  Materials》編輯部邀請,浙江大學高新材料化學中心與相關院系(化學系、材料學院、化工學院、高分子系、光電學院、藥學院)的研究組撰稿18篇,2017年4月以校慶專輯形式展示
  • 3D列印生物仿生舌頭
    人類舌頭具有高度專業化的生物物理特徵:例如微乳頭密集的拓撲結構、最佳潤溼性和可變形性,在設計人造舌頭表面時面臨著結構上的挑戰,而缺乏這種仿生表面則會阻礙舌頭對食物/流體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解。在這裡,研究人員首次製造了3D軟仿生表面,該表面可複製真實人舌的形貌和可溼性。
  • 科學家研發出抗菌抗生物粘附的仿生金剛石薄膜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集成所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員唐永炳團隊聯合醫藥所人體組織與器官退行性中心研究員趙穎團隊,研發出一種兼具自清潔、抗菌、抗生物粘附、抗磨損以及抗腐蝕特性的新型仿生多級次金剛石功能膜,為醫療防護和海洋儀器防汙提供解決方案,研究成果「Robust
  • 新型仿生晶片可再現生物神經元電行為,有望修復異常生物電路
    新型仿生晶片可再現生物神經元電行為,有望修復異常生物電路 張夢然/科技日報 2019-12-04 08:12
  • Chemosphere專輯:氣體汙染物的生物淨化技術
    美國Duke University Marc Deshusses教授西班牙University of La Coruña Christian Kennes教授中國浙江工業大學 陳建孟教授中國天津大學 王燦教授Journal:Chemosphere專輯地址
  • 分子仿生為構建新體系與發展生物新材料提供創新空間
    出席日前在北京舉行的以「分子仿生」為主題的第387次香山科學會議的專家指出,分子仿生將在人類探索生物世界奧秘、新材料合成和新型功能器件的研製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會議執行主席、中科院化學所李峻柏研究員在題為《分子仿生》的主題評述報告中介紹,分子仿生是以人工合成分子或生物基元為研究對象,在分子水平上組裝或製備結構與功能仿生的新材料與新系統,研究與模擬生物體中蛋白的結構與功能、生物膜的選擇性、通透性、生物分子或其類似物的檢測和合成等。
  • 生物仿生學與建築設計
    提起生物仿生學與建築設計,人們往往會想起蜂巢。蜜蜂確實是著名的「建築師」,它們用蜂蠟一晝夜能建造幾千間住宅(蜂巢),而且每間的底邊三個平面的銳角都是70°32′,體積幾乎都是0.25立方釐米。人們模仿生物設計了許多建築結構,建築仿生學便應運而生。一般,人們都要求建築設計既節省人力、物力和時間,又美觀大方。建築仿生學為解決這個問題開闢了道路。我們知道,生物體和建築物一樣,時時都要受到各種自然力的作用。這些力的作用,促使它們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形成了適合生存環境的種種形態。生物體要保持自己的形態,就需有一定的強度、硬度和穩定性。
  • 生物分類學的一些概念譯成英文
    生物分類學的一些概念-英文:domain [dmen] 域animal kingdom [nml kdm] 動物界phylum [falm] 門eukaryote [ju'krt] 真核生物mammal [mml] 哺乳動物primate [pramet] 靈長類動物 人屬於真核生物域,動物界,脊索動物門,哺乳綱,靈長目,人科,人屬,人種。
  • 人工骨膜的材料選擇、理論設計及生物仿生功能
    然而,目前對於人工骨膜結構和功能的仿生研究還處於起步階段,在材料選擇、理論設計等方面仍需進一步提高,以使其在生物仿生功能方面更加成熟。https://orcid.org/0000-0002-3512-1553 (常文遼)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雜誌出版內容重點: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 【新春走基層】一位生物仿生研究員心聲:「追逐簡單自在的科學快樂...
    【摘要】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仿生技術」逐漸成為業界重要的研究方向。其中,生物礦化及生物仿生便是其中一種,也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比如,利用生物礦化及仿生技術製成的血管、人造心臟、人造骨、人造皮膚等,為無數患者帶來生的希望。  感受基層故事,聆聽一線從業者新年心聲。今天,讓我們走近一位口腔醫院正畸科的一線研究員,感受她從事「生物仿生」研究的勵志故事。
  • 仿生建築
    仿生建築」,就來說說這個話題。其實,仿生建築(Bionic architecture)不就是模仿某種生物的特徵與特性,在建築活動中得到有益的應用嘛。當然,要想真正做到讓考官滿意,就要有一定答題深度與邏輯思維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自然界到處都是生活的存在的群體之下個體優良的精彩實例,永遠開啟著我們設計師建築師的智慧。
  • 《ACS Nano》生物礦化:仿生貝殼製備超強超韌材料
    日前,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者們通過研究貝殼的微觀結構,探究了貝殼超強,超韌的微觀原理,並以此為基礎,製備了超強超韌且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仿生薄膜圖案化生物礦化層的製備在明晰了貝殼超強超韌的機理之後,研究者希望能仿生
  • 千姿百態的仿生家具設計
    家具設計中仿生設計是人與自然碰撞的產物,設計師在大自然中尋找設計的靈感,將自然界的美與設計相融合。一、仿生家具的設計原則仿生設計來源於仿生學,大自然創造出形態各異的生物,為設計師的創作提供了無限設計靈感。
  • 新型生物仿生納米材料問世 有望實現腫瘤診療一體化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特產研究所彭英華研究員團隊利用生物仿生、生物礦化技術設計合成了一種新穎的納米材料,該材料集核磁、CT成像和光熱治療等功能於一身,可實現診療一體化。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化學工程》雜誌上。
  • 李榮秀:應用高效仿生親和純化方法 提高生物工程藥物生產效益
    2011年11月8日,由生物谷主辦的"生物製藥工程論壇:單次使用系統"會議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召開。上海交通大學生物製造實驗室主任李榮秀教授參加會議並做了報告,他的演講題目為:"生物工程藥物高效純化工藝提升途徑"。
  • 了解微納米、仿生、醫用機器人等的發展現狀、趨勢及關鍵關技術,就...
    了解微納米、仿生、醫用機器人等的發展現狀、趨勢及關鍵關技術,就鎖定今晚7點雲課堂! 2020-09-27 11: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