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基質小泡用於生物礦化研究

2021-01-20 國際仿生工程學會

細胞外囊泡是由細胞分泌的微囊泡,參與細胞對外通訊以及細胞的生理行為調節,在各種正常生理及病理行為調控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其中,基質小泡是一類由成骨細胞分泌的細胞外囊泡,大量研究表明基質小泡是生物礦化的起點。那麼,有無可能利用基質小泡在礦化中的關鍵作用使其用於細胞礦化行為的調控呢?近日,武漢大學口腔醫院張玉峰團隊和袁荃團隊合作,設計了仿生基質小泡,探究其在細胞礦化行為調控方面的應用


基質小泡中含有大量的無機磷酸根離子,這些磷酸根離子會與鈣離子結合形成生物礦化所需要的羥基磷灰石,繼而在細胞基質中引發後續的礦化行為,因此設計仿生基質小泡的一個關鍵是可以提供磷酸根離子;另外,由於基質小泡是成骨細胞分泌,基質小泡會在成骨細胞周圍基質中大量富集,因此設計仿生基質小泡的另一關鍵是需要賦予仿生基質小泡識別成骨細胞的能力。


基於上述兩點考慮,武漢大學口腔醫院張玉峰團隊和袁荃團隊合作,結合具有生物可降解性的黑磷量子點及具有靶向識別能力的核酸適體得到仿生基質小泡。他們將黑磷量子點包埋於聚合物微球中,並在微球表面修飾可以靶向識別成骨細胞的核酸適體。核酸適體可以引導仿生基質小泡到達成骨細胞周圍,同時包覆在仿生基質小泡中的黑磷量子點具有優良的生物相容性,在生理環境下會逐漸降解生成磷酸根離子,繼而與基質中的鈣離子結合形成礦化所需的磷酸鈣類物質。另外,有研究表明光熱刺激可以促進生物礦化,黑磷量子點具有光熱轉換能力,在近紅外光的輻射下可以產熱,因此仿生基質小泡的光熱效應同樣可以用於調控成骨細胞生物礦化。更進一步,該團隊將仿生基質小泡用於顱骨缺損小鼠模型中以評估其促骨組織再生的能力。

仿生基質小泡用於顱骨再生示意圖


在細胞礦化調控中,由於磷酸根離子的生成及光熱刺激作用,仿生基質小泡可以促進生物礦化,細胞礦化結節程度提高同時礦化相關蛋白表達量上調。在顱骨缺損小鼠模型中,利用仿生基質小泡及近紅外光熱處理的小鼠顱骨再生情況良好。


這一成果近期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文章的第一作者是武漢大學博士研究生王穎倩胡曉霞張靈玲


原文(掃描或長按二維碼,識別後直達原文頁面):

Bioinspir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embedded with black phosphorus for molecular recognition-guided biomineralization

Yingqian Wang, Xiaoxia Hu, Lingling Zhang, Chunli Zhu, Jie Wang, Yingxue Li, Yulan Wang, Can Wang, Yufeng Zhang, Quan Yuan

Nat. Commun., 2019, 10, 2829, DOI: 10.1038/s41467-019-10761-5


相關焦點

  • 文獻直達|牙本質的生物礦化
    摘    要對於保存因齲或腐蝕而脫礦的牙本質來說,單獨的牙本質生物礦化是很有意義的。近年來,關於牙本質膠原生物礦化機制的研究取得了較大進展,從經典的離子基質礦化結晶理論到非經典的粒子基質礦化結晶理論觀念的轉變,也產生了一種不同的方法來滲透脫礦的牙本質膠原。
  • 《ACS Nano》生物礦化:仿生貝殼製備超強超韌材料
    ,探究了貝殼超強,超韌的微觀原理,並以此為基礎,製備了超強超韌且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仿生薄膜。圖案化生物礦化層的製備在明晰了貝殼超強超韌的機理之後,研究者希望能仿生互鎖結構礦化複合材料的機械性能在通過仿生貝殼結構製備具有互鎖結構的礦化複合材料之後
  • Mater.綜述:生物礦化,從材料方法到生物策略
    不同於實驗室的材料製備,在生物礦化過程中大量的有機基質,特別是蛋白質介入到無機材料的形成過程中,控制材料的成核、生長、取向和組裝可以構建性能優異的複合材料。傳統的生物礦化研究強調模仿自然開展材料的仿生設計和製備,突出了有機體系對無機結晶的調控,從而提高材料的性能。
  • 【2020年第1期】生物礦化及仿生礦化中的信息傳遞和轉化
    唐睿康:1991-1995年就讀南京大學基礎學科教學強化部、獲學士學位;1995-1998年為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研究生、獲博士學位;1998-2001年在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從事博士後研究;2001-2005年任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化學系研究助理教授;2005年到浙江大學化學系工作至今,也是浙江大學求是高等研究院、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成員,籌建並擔任浙江大學生物物質與信息調控研究中心主任
  • 礦化膠原材料及其在口腔臨床中應用研究進展
    礦化膠原材料則是一種以膠原和羥基磷灰石為主要元素,模擬天然骨基質化學成分和微觀結構的仿生複合材料。 根據以往採用紅外光譜分析儀(FTIR)的研究發現,礦化膠原與膠原兩種膜在特徵吸收峰處基本重合,說明膠原是其主基底材料;而在羥基磷灰石特徵吸收峰處,礦化膠原膜有很強的吸收峰,說明其成分包含羥基磷灰石。
  • 生物礦化作用
    礦化作用區別於一般礦化作用的顯著特徵是通過有機大分子和無機離子在界面處的相互作用。從分子水平上控制無機礦物相的結晶、生長,從而使生物礦物具有特殊的分級結構和組裝方式 。近年來研究表明,生物體對生物礦化過程的控制是一個複雜的多層次過程,其中,生物大分子產生排布以及它們與無機礦物相的持久作用是生物礦化過程的兩個主要方面。一般認為生物體內的礦化過程分為四個階段。(1)有機質的預組織:生物體內不溶有機質在礦物沉積前構造一個有組織的微反應環境,該環境決定了無機物成核的位置和形成礦物的功能。該階段是生物礦化進行的前提。
  • 化院樊春海課題組在框架核酸編碼仿生礦化取得進展
    自然界衍化出了以蛋白框架為代表的模板結構,用於引導生物礦化過程,生成各種複雜、精巧的生物硬組織。儘管過去十年,生物礦化及仿生礦化領域有長足的進展,如仿生貝殼結構的構建,但是設計程序可控的仿生礦化方法仍面臨諸多困難,比如磷酸鈣(Calcium Phosphate, CaP)的礦化過程就受到無法精準控制形貌和缺乏普適性方案的限制。
  • 華科張勝民 X 南科大蔣興宇 Biomaterials|微印刷製造仿生骨膜加速...
    然而,很少有研究集中在仿效骨膜的人工植入物的構造上。為了模擬天然骨膜或骨膜內組織在骨再生中的主要作用,這裡研究者提供了一種具有仿生功能的仿生膜,具有特定部位的礦化微模式。通過使用印刷的羥基磷灰石納米粒子(HANPs),生物礦化磷灰石的選擇性生長以及與生長因子的原位共沉澱相結合來生成微圖案。
  • 模擬生物礦化合成碳酸鈣礦物材料研究獲重要進展
    首頁 » 人物 » 模擬生物礦化合成碳酸鈣礦物材料研究獲重要進展 模擬生物礦化合成碳酸鈣礦物材料研究獲重要進展 來源: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
  • 自然科學基金會:我國學者在生物礦化機制方面的
    Tay)教授課題組及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蔣勝孫(Seung Soon Jang)教授課題組合作的研究成果以「Collagen intrafibrillar mineralization as a result of the balance between osmotic equilibrium and electroneutrality(滲透壓-電荷平衡導致的膠原纖維內礦化)」為題於2016年11月9
  • Nature Communications:嵌入黑磷的細胞外囊泡用於分子識別引導的生物礦化
    細胞外囊泡(EV)參與細胞生理活動的調節和細胞外環境的重建.基質囊泡(MV)是由骨相關功能細胞釋放的一種EV,它們參與細胞礦化的調節。文章的策略提供了一種設計仿生工具的方法,以研究生物過程的機制,推動醫學工程的發展。
  • 仿生礦化有機-無機雜化纖維
    自然給人們帶來了無限的靈感,仿生是科學家們最常用的研究手段之一。
  • 【新春走基層】一位生物仿生研究員心聲:「追逐簡單自在的科學快樂...
    【摘要】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仿生技術」逐漸成為業界重要的研究方向。其中,生物礦化及生物仿生便是其中一種,也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比如,利用生物礦化及仿生技術製成的血管、人造心臟、人造骨、人造皮膚等,為無數患者帶來生的希望。  感受基層故事,聆聽一線從業者新年心聲。今天,讓我們走近一位口腔醫院正畸科的一線研究員,感受她從事「生物仿生」研究的勵志故事。
  • 基於細胞外基質仿生工程心肌構建的研究進展
    背景:細胞外基質及其組成成分構成的貼片、粉末和水凝膠等材料已作為支架,與多種幹細胞及其衍生細胞一起被用於構建仿生工程心肌組織。目的:綜述基於細胞外基質的仿生工程心肌構建的研究進展。結果與結論:與傳統的人工合成材料相比,細胞外基質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與細胞親和力,可為種子細胞提供最接近生物體內的環境,有利於種子細胞的生長、分化與成熟。大量研究證據表明,基於細胞外基質和幹細胞的仿生工程心肌具有與天然心肌組織相似的興奮性、收縮性和傳導性等特點,能修復受損心肌、重塑微循環系統,有效改善心功能,具有治療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潛力。
  • 奧精醫療上會在即 體外仿生礦化技術平臺助力我國原創高端再生醫學...
    公開資料顯示,奧精醫療成立於2004年,總部位於北京,是一家專注於高端生物醫用材料及相關醫療器械產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主要產品為應用於骨科、口腔或整形外科、神經外科的礦化膠原人工骨修復產品。此次上市,奧精醫療擬發行A股股票不超過3,333萬股,佔發行後總股本的比例不低於25.00%,由華泰聯合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擔任保薦機構和主承銷商。
  • 新型生物仿生納米材料問世 有望實現腫瘤診療一體化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特產研究所彭英華研究員團隊利用生物仿生、生物礦化技術設計合成了一種新穎的納米材料,該材料集核磁、CT成像和光熱治療等功能於一身,可實現診療一體化。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化學工程》雜誌上。
  • 深圳大學採用原位仿生礦化策略成功製備出碳酸錳礦化納米載體
    這篇文章的所有工作均在深圳大學完成,該團隊漆超博士後、何津碩士研究生和付連花副研究員為共同第一作者,黃鵬教授為通訊作者,深圳大學為唯一單位和唯一通信單位,該團隊所在的生物醫學工程學科屬於廣東省優勢重點學科。
  • 【生化】生物礦化讓綠藻細胞實現高效持續光合產氫
    但目前氫氣的主要來源還是依賴於石化產業及石油原料,因此世界各國正在研究如何利用太陽能來分解水實現大量和廉價的產氫,這對於二次能源的開發蘊育著廣闊的前景。最近,浙江大學求是高等研究院徐旭榮副教授課題組聯合浙江大學生物物質與信息調控研究中心及上海師範大學藻類光合作用與生物能源轉化實驗室通過跨學科協作在生物光合產氫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 浙大學者發明神奇牙齒修復藥水 一種仿生修補液
    但值得注意的是,牙釉質內部並不具有包括細胞在內的生物有機基質,它不會再生。人類的牙齒一旦由乳牙換成恆牙後,牙釉質就處於被不斷消耗的過程不可能過程。口腔內殘留食物在微生物作用下釋放出酸類,以及酸性飲料等,則會加速牙釉質的消耗。
  • 生物礦化金屬有機框架納米粒子用於蛋白質的細胞內傳輸與內涵體/溶酶體釋放(本期推送:張瀅)
    他們通過金屬有機框架(MOF)對蛋白質進行擔載,並進一步引入仿生礦化技術合成了MOF NPs。這種納米粒子具有高效的蛋白質擔載能力,同時其表面遮蔽的聚合物賦予了納米粒子以體內穩定循環的性質。體外實驗表明,在長達數月的時間內,MOF NPs可以保持其擔載的蛋白質的活性,使其免受酶的降解。細胞實驗表明,MOF NPs可以快速地被細胞內吞,有效地釋放蛋白質,並在活細胞內保持蛋白質的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