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礦化作用

2021-01-20 我愛古生物



礦化作用區別於一般礦化作用的顯著特徵是通過有機大分子和無機離子在界面處的相互作用。從分子水平上控制無機礦物相的結晶、生長,從而使生物礦物具有特殊的分級結構和組裝方式 。近年來研究表明,生物體對生物礦化過程的控制是一個複雜的多層次過程,其中,生物大分子產生排布以及它們與無機礦物相的持久作用是生物礦化過程的兩個主要方面。一般認為生物體內的礦化過程分為四個階段。


(1)有機質的預組織:生物體內不溶有機質在礦物沉積前構造一個有組織的微反應環境,該環境決定了無機物成核的位置和形成礦物的功能。該階段是生物礦化進行的前提。


(2)界面分子識別:在已形成的有機大分子組裝體的控制下,無機物在溶液中通過靜電力作用、螯合作用、氫鍵、範德華力等作用在有機-無機界面處成核。分子識別是一種具有專一性功能的過程,它控制著晶體的成核、生長和聚集。


(3)生長調製:無機礦物相生長過程中,晶體的形態、大小、取向和結構受生物體有機質的調控,並初步組裝得到亞單元。該階段通過化學矢量調節賦予了生物礦化物質具有獨特的結構和形態。


(4)外延生長:在細胞參與下,亞單元組裝形成多級結構的生物成因礦物。該階段是造成天然生物礦化材料與人工材料差別的主要原因。而且是複雜超精細結構在細胞活動中的最後修飾階段。


生物礦化是一個複雜的動態的過程,受到生物有機質、晶體自身生長機制,以及外界環境等各方面的綜合調控作用。仿生礦化模型的建立以及相關機理的深入研究.為在有機組分內合成無機材料,進而利用生物成因礦物的力學性質研究,製備具有高斷裂韌性和高強度的仿生材料提供了理論基礎。



相關焦點

  • 文獻直達|牙本質的生物礦化
    這一顯著的發現是關於液態無定形磷酸鈣,它可以作為納米前驅體使羥磷灰石碳化,這些非膠原蛋白質及其類似物由於其在晶體成核和生長過程中控制礦化的關鍵作用而被廣泛研究。這些關於空白區的深度研究為我們理解膠原的結構和膠原纖維內的再礦化提供了很大的幫助。這些膠原並不像過去所認為的那樣是被動基質,其在引導納米前驅體的滲透和調節其成核方面的主動作用已經得到證實。
  • 仿生基質小泡用於生物礦化研究
    細胞外囊泡是由細胞分泌的微囊泡,參與細胞對外通訊以及細胞的生理行為調節,在各種正常生理及病理行為調控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 晚期礦化蝕變的作用
    但從黃鐵礦-硬石膏化之後所形成的一套蝕變巖及有關礦化與中期礦化蝕變時期的蝕變巖及礦化特點在整體上有明顯的區別。這說明分出晚期礦化蝕變階段是必要的。晚期礦化蝕變是寧蕪地區成礦氣液不斷作用並演化到了末尾階段的產物。熱液的溫度已進入中溫為主的階段,作用的範圍已更接近地表,因此在成分上水液的組分、包括地表水的滲入越來越多。
  • AFM:原位礦化增強黑磷的抗腫瘤生物活性
    雖然各類新型納米材料在癌症治療中展現出了諸多的優勢,但是目前圍繞納米材料的腫瘤治療研究仍主要基於對其物理性能的應用,而對於納米材料在與細胞內環境相互作用時產生的生物活性則僅被認為是一種生物毒性作用而被忽視。黑磷(黑磷烯)作為一種新型無機二維材料,因其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生物可降解特性,在生物醫學領域受到廣泛關注和研究。
  • 第二屆趨磁細菌與生物礦化國際研討會在京召開
    理解地球生物圈與其他圈層的相互作用是地球系統科學的重要研究內容。生物礦化作用研究對理解地球無機-有機過程及其作用機理,以及開發新型生物納米材料至關重要。趨磁細菌磁小體是生物控制礦化的典範,已成為研究生物礦化過程和機制、生物感知地磁場機理、早期地球或地外生命等重大科學問題的焦點。趨磁細菌還在元素地球化學循環、沉積剩磁、古環境重建和現代生物醫學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
  • 研究實現黑磷基水凝膠的光控原位生物礦化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喻學鋒與深圳大學副研究員邵俊東等合作,成功利用黑磷的光化學活性實現了水凝膠的光控原位生物礦化。近年來,二維黑磷優異的近紅外光熱效應、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使其在光熱治療、藥物/基因遞送、生物成像和生物傳感器等生物醫學領域中引起了廣泛關注。其中,黑磷的生物可降解性是其區別於其它無機二維光熱材料最重要的特性,它可以在水和氧氣的作用下,降解成人體必需的磷酸鹽(PO43-)。針對這一特性,研究團隊揭示了黑磷的光化學活性,並研究了黑磷基水凝膠的近紅外光控原位生物礦化現象和潛在用途。
  • 不同的物種使用相同的機制進行生物礦化
    製作這些材料的配方是大自然的秘密之一,但是強大的新型分析工具和顯微鏡已經幫助科學家們揭開了生物礦化的許多謎團,在納米尺度上精確地展示了一大批動物是如何使用完全相同的機制和起始化學物質來製造出它們賴以生存的生物材料結構的。
  • 中科院趨磁細菌生物控制礦化機理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科院趨磁細菌生物控制礦化機理研究取得新進展 來源:中國科學院   發布者:管理員   日期:2015-01-05   今日/總瀏覽:1/3128
  • 【2020年第1期】生物礦化及仿生礦化中的信息傳遞和轉化
    唐睿康:1991-1995年就讀南京大學基礎學科教學強化部、獲學士學位;1995-1998年為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研究生、獲博士學位;1998-2001年在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從事博士後研究;2001-2005年任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化學系研究助理教授;2005年到浙江大學化學系工作至今,也是浙江大學求是高等研究院、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成員,籌建並擔任浙江大學生物物質與信息調控研究中心主任
  • 模擬生物礦化合成碳酸鈣礦物材料研究獲重要進展
    首頁 » 人物 » 模擬生物礦化合成碳酸鈣礦物材料研究獲重要進展 模擬生物礦化合成碳酸鈣礦物材料研究獲重要進展 來源: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
  • 【展望】生物礦化在重金屬汙染治理領域的研究進展
    生物礦化在重金屬汙染治理領域的研究進展黨政1, 代群威1,2, 趙玉連1,2, 鄧遠明1, 董發勤1,21.西南科技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 四川 綿陽 621010;2.西南科技大學, 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四川 綿陽 621010摘要
  • 自然科學基金會:我國學者在生物礦化機制方面的
    該研究揭示了牙、骨等硬組織礦化的新機制,為牙、骨等硬組織的發育與再生提供了新的思路。第四軍醫大學口腔醫學院牛麗娜副教授和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桑恩吉(Sang Eun Jee)博士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鄭智明、陳吉華及蔣勝孫教授為本文共同通訊作者。生物礦化是牙、骨等硬組織特有的發育過程,在天然骨組織的形成過程中,非膠原蛋白調控著整個礦化的進程。
  • Science子刊:成骨細胞溶酶體在骨礦化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2019年7月17日訊/生物谷BIOON/---礦化(mineralization)由成骨細胞(osteoblast)介導。作為脊椎動物的一種基本過程,成骨細胞通過基質囊泡(matrix vesicle, MV)分泌礦物質前體。基質囊泡富含鈣和磷酸鹽,含有酸性蛋白等有機物質。
  • Nature Communications:嵌入黑磷的細胞外囊泡用於分子識別引導的生物礦化
    )的生物激發的MV,並用細胞特異性適體(表示為Apt-生物激發的MV)功能化以刺激生物礦化。g分別在洗滌前後用Apt-生物激發的MV,生物激發的MV和PBS孵育的大鼠成骨細胞和樹突細胞的紅外圖像。 由Apt-bioinspired MV引導的體外生物礦化 磷是礦物晶體的關鍵成分,熱療可以促進生物礦化過程。
  • 「Advanced Science」黑磷基水凝膠的光控原位生物礦化
    通常情況下,BP在水的存在下降解會產生磷酸鹽(PO43),它是骨骼礦化、細胞膜中的磷脂、提供能量並存在於DNA和RNA中的核苷酸以及細胞信號中磷酸化的中間產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磷酸鹽在人體骨骼發育、礦物質代謝和細胞功能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儘管BP薄片降解誘導的化學活性和伴隨的光響應性非常有趣,但系統的研究很少,相關現象也沒有得到很好的理解。
  • Mater.綜述:生物礦化,從材料方法到生物策略
    不同於實驗室的材料製備,在生物礦化過程中大量的有機基質,特別是蛋白質介入到無機材料的形成過程中,控制材料的成核、生長、取向和組裝可以構建性能優異的複合材料。傳統的生物礦化研究強調模仿自然開展材料的仿生設計和製備,突出了有機體系對無機結晶的調控,從而提高材料的性能。
  • 科學家通過生物礦化可控制備蛋白-無機雜化納米結構
    生物礦化是自然界的一種普遍現象,如牙齒、骨骼、磁小體等的形成。受其啟發,近年來,以生物分子為模板進行礦化也成為材料學家可控合成新材料的一種重要途徑,在納米影像、高靈敏傳感、腫瘤無創診療、疫苗、催化、電池等領域均有重要應用價值。
  • 《ACS Nano》生物礦化:仿生貝殼製備超強超韌材料
    而對於我們來說,製備具有高強高韌的低密度,可生物相容複合材料,仍然是長期存在的挑戰。對於這一問題,大自然已經給出了它的創意。路甬祥院士曾經說過:與其學習美國,不如學習自然。大自然是我們最好的老師。圖案化生物礦化層的製備在明晰了貝殼超強超韌的機理之後,研究者希望能仿生
  • 控制「耳石」生物礦化過程的一個外源因子
    這些傳感器由被稱為「耳石」的、生物礦化的混合晶體組成。Colantonio等人利用對斑馬魚胚胎的活體視頻顯微鏡觀測發現,由纖毛所產生的液流影響「耳石」的數量、生長和定位以及它們在發育過程中的礦化。用「嗎琳代」反義低聚核甘酸所進行的基因剔除研究表明,纖毛運動需要動力蛋白調控複合物。
  • 中-法生物礦化與納米結構聯合實驗室掛牌
    9月6日,「中-法生物礦化與納米結構聯合實驗室(Laboratoire International Associe Franco-Chinois de Bio-Mineralisation et Nano-Structures, 簡稱LIA_BioMNSL)」第一屆科學指導委員會會議暨實驗室揭牌儀式在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