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北極星"號研究船完成歷史性的北極科考探險

2020-10-13 技術力量


"北極星"號研究船

德國的"北極星"號研究船在完成了一次非凡的北冰洋考察之後,已駛回母港。

這艘船在極地北部呆了一年,其中大部分時間都關閉了發動機,這樣它就可以簡單地在海冰中漂流。目的是研究北極的氣候及其變化情況

探險隊的領隊馬庫斯·雷克斯教授回來後發出了警告:"海冰正在消亡。這個地區正處於危險之中。我們能夠目睹冰層是如何消失的,在本該有許多米厚的冰層的地區,甚至在北極,這些冰層已經消失了。"


北極的仲冬伴隨著24小時的黑暗

"北極星"號研究船記錄到了今年夏天浮冰收縮到現代史上第二低的程度。浮冰撤至不到374萬平方公裡。唯一一次擊敗這一最低值是2012年,當時浮冰減少到341萬平方公裡。

雷克斯教授說:"這反映了北極地區的變暖,冰層正在消失,如果幾十年後我們擁有一個無冰的北極,這將對全世界的氣候產生重大影響。"


北極最小海冰面積對比圖

這艘耗資1.3億歐元的巡航船於去年9月20日從挪威特羅姆瑟出發。該項目被命名為"研究北極氣候的多學科漂流觀測站"(MOSAiC)。其想法是重現挪威極地研究者弗裡喬夫·南森的歷史性航行,他在125多年前進行了第一次穿越北冰洋的航行。

"北極星"號研究船從北極盆地西伯利亞一側的出發,漂過北極,從格陵蘭島以東的駛出。

在這次漂流過程中,數百名研究人員上船研究該地區的環境。他們部署了一系列儀器,試圖準確地了解海洋和大氣對全球溫室氣體增加迫使北極變暖的反應。

新冠肺炎疫情短暫地中斷了考察,不是因為參與者生病,而是因為該船一度被迫離開浮冰,去接下一批輪換的科學家,其它船隻和飛機本應將參與者直接送到"北極星"號研究船。

儘管出現了中斷,雷克斯教授還是宣布MOSAiC項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說,研究人員現在掌握的大量數據和樣本將使他們用來預測未來氣候變化的模型更加可靠。

雷克斯教授說,MOSAiC的科學家們仿佛看到了一個複雜時鐘的內部運作。他說:"我們觀察了所有不同的元素,直到這個北極系統的不同螺絲。現在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了解整個時鐘的運作。而且也許我們可以在計算機模型上重建這個北極系統。"

相關焦點

  • 德國艦隊完成了歷史性的北極探險
    在完成對北冰洋的一次奇妙考察後,德國研究船Polarstern航行回到了其母港。該船在極地北部度過了一年,大部分時間都關閉了發動機,因此只能在海冰中漂流。重點是研究北極的氣候及其變化。我們能夠目睹冰層如何消失,以及應該存在幾米厚的冰層的區域,甚至在北極也已經消失了。」周一在不萊梅港舉行的一次媒體發布會。
  • 世界周刊丨「北冰洋正在死去」這次北極探險帶回北極垂危的毀滅性證據
    他們不僅完成了史上最大規模最長時間的北極科考,還帶回了這樣一個噩耗,那就是:「北冰洋正在死去。 」在那片遙遠的冰天雪地,科學家們究竟看到了什麼?又經歷了怎樣特殊的一年。兩名中國科考隊員為我們揭秘。10月12號,在北冰洋漂浮一年多後,「北星」號破冰船抵達德國不萊梅港,歷時389天的「馬賽克」北極探險宣告結束。
  • 德國北極科考船隊:全球變暖 北極恐面臨「夏季無冰」
    氣候變化,北極垂危!德國電視一臺12日報導,德國北極科考船「極星號」結束全球有史以來最大的北極探險活動,周一返回不萊梅港。他們帶回北極垂危的毀滅性證據,並警告北極恐將在數十年內面臨「夏季無冰」的狀況。此次北極科考活動叫作「馬賽克」探險計劃,由德國阿爾弗雷德·韋格納極地與海洋研究所(AWI)領導。隊員包括來自德國、中國、俄羅斯等近20個國家的數百名科學家。
  • 史上最大規模北極科考落下帷幕
    「極地」號在經過1年的北極漂流後返回德國不萊梅港。圖片來源:DAVID HECKER/GETTY IMAGES本報訊 近日,隨著德國科考船「極地」號駛進不萊梅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北極科學考察落下帷幕。據E&E News報導,過去1年裡,「極地」號在北冰洋上慢慢行駛,船上的科學家收集了大量關於北極氣候系統的數據,例如雲層、大氣、海洋物理和生物的數據。
  • 北極科考人員:北冰洋正在死去
    在北冰洋漂浮一年多後,德國「北極星」號科考船12日抵達德國不萊梅港。船上研究人員帶來「北冰洋正在死去」的「噩耗」。法新社報導,「北極星」號在遍布浮冰的北冰洋漂泊389天,收集氣候變化影響北極的重要數據。考察隊負責人馬庫斯·雷克斯在新聞發布會上說,船上研究人員親眼目睹全球變暖對北極海冰產生的惡劣影響。他說:「北冰洋正在死去。」
  • 北極海冰正快速消失!19國科學家探險1年敲響氣候變暖警鐘
    來自19個國家的聯合科學家團隊去年9月下旬乘坐德國「北極星」(Polarstein)破冰科考船前往北極。他們在為期一年的全季節周期裡,以北極為中心,展開對全球氣候變化的科學研究。這是迄今最大規模的北極科學考察項目。
  • 北極科考人員稱 北冰洋正在死去
    在北冰洋漂浮一年多後,德國「北極星」號科考船12日抵達德國不萊梅港。船上研究人員帶來「北冰洋正在死去」的「噩耗」。天,收集氣候變化影響北極的重要數據。考察隊負責人馬庫斯·雷克斯在新聞發布會上說,船上研究人員親眼目睹全球變暖對北極海冰產生的惡劣影響。他說:「北冰洋正在死去。」他們看見,原來冰層厚達幾米的地方如今沒有冰。雷克斯說:「在北極,我們發現嚴重受侵蝕、融化、易碎的薄冰。」他說,如果北極變暖的趨勢繼續,那麼幾十年內將出現「夏季無冰的北冰洋」,這將嚴重影響世界各地氣候。
  • 北極垂危!北極恐將夏季無冰,氣候變化重災區
    德國北極科考隊帶回北極垂危的毀滅性證據,並警告北極恐將在數十年內面臨"夏季無冰"的狀況。此次北極科考活動叫作"馬賽克"探險計劃,由德國阿爾弗雷德·韋格納極地與海洋研究所(AWI)領導。隊員包括來自德國、中國、俄羅斯等近20個國家的數百名科學家。整個活動耗資1.4億歐元,是極地考察項目中最昂貴、最複雜的一次。
  • 北極科考:我們為什麼要在北極呆上一年?
    去往北極的旅遊線路是沒有的,但這不妨礙我們一同跟隨這艘科考船和莫哈普的故事,來展開一次線上的極地探險,看下他們到底會遇到怎樣的情況,要做哪些事情,並找尋哪些答案。  MOSAiC:一場389天的極地冰凍科考  去年9月,在俄羅斯破冰船「費德諾夫院士」號的護送下,德國的科考破冰船「極星號」,從挪威的特羅姆索港起航,途徑斯瓦爾巴特群島,深入到海冰深處,然後關機拋錨,與一個巨大的浮冰凍在一起。由此「北極氣候多學科漂流冰站觀測計劃」(英文首字母縮寫為MOSAiC)正式拉開序幕。
  • 中國首艘國產極地科考船「雪龍2」,即將進入北極的科考船
    在發展過程當中我們只是非常難以達到這方面的平衡的,畢竟研究的時間短,想要有好的進展就需要和其他國家完成比較良好的合作而隨著現在科學技術以及能力的發展都有了更好的一些突破出現,我們現在就有一艘即將進入北極的科考船,在更大也有一些很好的技術提升。
  • 「北冰洋正在死去」 這次探險帶回北極垂危的毀滅性證據
    他們不僅完成了史上最大規模最長時間的北極科考,還帶回了這樣一個噩耗,那就是:「北冰洋正在死去。」 在那片遙遠的冰天雪地,科學家們究竟看到了什麼?又經歷了怎樣特殊的一年。兩名中國科考隊員為我們揭秘。 10月12號,在北冰洋漂浮一年多後,「北星」號破冰船抵達德國不萊梅港,歷時389天的「馬賽克」北極探險宣告結束。
  • 北極海冰,正在以驚人速度消失…
    史上規模最大的北極探險隊在執行了長達一年的任務後,將於10月12日返回德國不萊梅港港口,將科學家們的觀測結果帶回家。他們發現,北極的海冰「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消失」。來自19個國家的聯合科學家團隊去年9月下旬乘坐德國「北極星」(Polarstein)破冰科考船前往北極。
  • 北極海冰「正以驚人速度消失」
    」破冰科考船。他們發現,北極的海冰「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消失」。來自19個國家的聯合科學家團隊去年9月下旬乘坐德國「北極星」(Polarstein)科考船前往北極。他們在為期一年的全季節周期裡,以北極為中心,展開對全球氣候變化的科學研究。這是迄今最大規模的北極科學考察項目。
  • 「雪龍」號非專業破冰船 破冰能力有限
    1月3日,在完成對俄羅斯「紹卡利斯基院士」號52名乘客的救援任務之後,中國「雪龍」號科考船也遭遇到了浮冰圍困。美國「北極星號」破冰船5日將從澳大利亞出發赴南極幫助「紹卡利斯基院士」號以及「雪龍」號脫險。事實上,「雪龍」號並非專業的破冰船,破冰能力也並不出眾。
  • 全球有史以來最大探險活動 科學家帶回北極毀滅性證據「圖集」
    (1/17)當地時間10月12日,德國媒體報導,德北極科考船「極星號」結束全球有史以來最大的北極探險活動,他們帶回北極垂危的毀滅性證據,並警告北極恐將在數十年內面臨「夏季無冰」的狀況。圖為格陵蘭島迪斯科灣,一艘船駛過冰川形成的拱門。
  • 北極探險回顧--中國人的北極探險之路
    新華社北京12月27日電 國家海洋局極地辦公室以及從事極地探險的多位專家日前向記者追述了中國人探險北極的非凡歷程。  1951年,武漢測繪學院高時瀏到達地球北磁極,從事地磁測量工作,成為第一個進入北極地區的中國科技工作者。
  • 中國第七次北極科學考察隊圓滿完成全部科考任務
    新華社「雪龍」號9月16日電 綜述:中國第七次北極科學考察隊圓滿完成全部科考任務  新華社記者伍嶽  中國第七次北極科學考察隊日前完成全部科考任務,搭乘「雪龍」船啟程返航。  從7月18日抵達第一個作業站位起,考察隊在54天內共完成84個海洋綜合站位作業,其中在北冰洋區域完成59個站位作業,最北到達北緯82度53分。
  • 科考壯舉帶回緊張結論:北極垂危
    10月12日,在北冰洋上漂泊一年多後,「極星」號破冰船平安返航,歷時389天的「馬賽克」北極探險宣告結束。一年多的時間裡,「極星」號把自己凍在冰裡,順著浮冰漂移,穿過北冰洋,對周圍的海冰、海洋、大氣、生物等要素進行觀測。來自50多個國家的數百名科考隊員長期在極夜或極晝中度過,上一次這樣的北極漂浮觀測還是在127年前,這次探測將把人類對北冰洋的探測提高到新的高度。這次探測,「馬賽克」的科學家們帶回了證明「北極垂危」的毀滅性證據。科學家警告稱,北極恐怕將在數十年內面臨「夏季無冰」的狀況。
  • 外媒盤點史上最大破冰船 北極星號將馳援雪龍號
    近日,俄羅斯科考船被困南極堅冰,各國破冰船紛紛趕往南極進行大營救,牽動著全球目光。成功完成對俄羅斯「紹卡利斯基院士」號被困52名乘客救援的「雪龍」號,目前仍受困於南極密集浮冰區,部分浮冰厚達3米至4米。澳大利亞海事安全局表示,目前「北極星」號已裝載補給於周日出發,預計7天內抵達中俄受困船隻所處海域。據悉「北極星」號破冰船是當今世界破冰能力最強的破冰船之一。
  • 從北極傳來了一個壞消息……
    來源:環球網微信公眾號氣候變化,北極垂危!德國電視一臺12日報導,德國北極科考船「極星號」結束全球有史以來最大的北極探險活動,周一返回不萊梅港。他們帶回北極垂危的毀滅性證據,並警告北極恐將在數十年內面臨「夏季無冰」的狀況。此次北極科考活動叫作「馬賽克」探險計劃,由德國阿爾弗雷德·韋格納極地與海洋研究所(AWI)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