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獨特脆弱的生態近況如何?探險家打洞潛入海底

2021-01-21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網易科學人,作者:小小,36氪經授權發布。

海水溫度在零下1.9攝氏度左右,低於正常的冰點,因為那裡的鹽度較高,所以潛水者作業45分鐘就會感覺很冷,儘管他們穿著厚厚的潛水衣。此外,他們的金屬調整器 也面臨著被凍結的危險,這意味著他們必須攜帶額外的金屬調整器 。每次潛水時,探險隊成員都需要在厚達3米的冰上融出兩個通道。如果潛水員不能從主洞返回,也可以通過備用安全通道返回冰層上。

在南極洲的羅斯冰架(Ross Ice Shelf)上,一群穿著防寒服的潛水員正準備潛入冰層之下,試圖弄清楚全球變暖對生活在南極的各種生命產生怎樣的影響。歷史上首次,他們將在為期6周南極冰下探險的360度視頻,以創造這個神秘極地環境的虛擬實境體驗。赫爾辛基大學海洋生物學家阿爾弗·諾克(Alf Norkko)在一份聲明中說:「這次探險的目標是提高人們對南極海岸獨特而脆弱的生態系統的認識,以及氣候變化對南極生態系統和整個地球的影響。」

圖1:探險隊成員希望每天能潛到冰層之下4次

諾克是此次探險的三名芬蘭成員之一,他的同伴包括赫爾辛基大學海洋生物學家喬安娜·諾克(Joanna Norkko,諾克的妻子)、探險家兼攝影師派屈克·德格曼(Patrick Degerman)。他們於10月26日從南極的斯科特基地(Scott Base)出發。除了在冰架下進行科學研究和潛水任務之外,這個團隊成員還要拍攝360度視頻,並在他們的Facebook頁面上進行定期的照片和視頻更新。

不久前,這個團隊加入了紐西蘭國家水與大氣研究所和奧克蘭大學6名研究人員行列,他們匯聚在斯科特基地中。這個基地位於紐西蘭南極地區麥克默多海峽(McMurdo Sound)的羅斯島上,距離更大的美國南極基地McMurdo Station不遠。

圖2:雪地牽引車和直升機為建在冰架上的帳篷營地運送補給

諾克所在團隊表示,探險隊社交媒體組件的數字設備包括32臺照相機、3架無人機、一架遙控駕駛的潛艇和「無數」電池。他們的狀態更新、照片以及數字記錄將通過衛星電話傳送到赫爾辛基大學的後備團隊處。此外,這個團隊還有5臺360度攝像機,以虛擬實境的方式拍攝他們的工作,這些內容將在2018年初可看到,當然之前需要在芬蘭經過處理和編輯。

惡劣的天氣和低能見度導致探險隊出發日期被迫推遲數日,隨後,探險隊員們踏上了他們前往羅斯冰架第一個營地的旅程,那裡在羅斯海的新海港附近,距離斯科特基地大約80公裡。

圖3:來自芬蘭的三名研究人員和來自紐西蘭的6名研究人員已經接受了6周的野外生存訓練,練習在冰雪中求生的技能。

喬安娜在電子郵件中表示,探險隊大約會潛水20天,並在新港口的海底採集樣本,然後前往羅斯島Cape Evans上的第二個冰點,那裡距離斯科特基地約30公裡遠。根據天氣和冰層狀況,探險隊將通過直升機或穿越海冰的方式到達新地點,而探險設備由Hagglund和PistenBully雪地牽引車運送。

整個九人組成的探險隊需要攜帶的設備相當多,喬安娜表示:「科學儀器、攝影器材、電腦、潛水裝備、潛水壓縮機、融雪器、發電機、加熱器以及兩輛雪地運輸車。此外還有帳篷、睡袋、個人服裝、廚房設備、炊具、數百公斤的食物、急救用品、收音機、衛星電話、充當衛生間的帳篷、尿罐與糞便桶,還有大量的燃料。」

喬安娜解釋稱,羅斯冰架上的兩個地點之所以被選中,是因為它們將允許對之前的探險結果進行比較研究。

圖4:探險隊的科學家們希望在南極洲的羅斯冰架下每天完成4次潛水

諾克表示:「這次潛水探險的目標是考察南極海底環境對氣候變化的敏感性。這個地區很特別,因為它是地球上最靠南的海洋生態系統。」該團隊曾於2001年首次訪問該地,並在那之後進行了數次訪問。喬安娜說:「每次都以標準方式對海底進行取樣,所以這些地方就是所謂的監測點,我們可以開始評估它們是否發生任何變化。」

喬安娜說,九名隊員中有七人將在冰層下潛水,他們希望每天能通過雙人組隊潛水的方式完成4次潛水,在六周的野外工作中總共進行60次潛水。喬安娜表示,在冰下潛水安全是最重要的,當兩名潛水員進入水中時,1人將會被留在水面上。如果出現什麼問題,他馬上就可以救援。此外,潛水員也將被綁在繩索上,並可以通過繩索與地面上的團隊成員進行交流。

喬安娜稱,海水溫度在零下1.9攝氏度左右,低於正常的冰點,因為那裡的鹽度較高,所以潛水者作業45分鐘就會感覺很冷,儘管他們穿著厚厚的潛水衣。此外,他們的金屬調整器 也面臨著被凍結的危險,這意味著他們必須攜帶額外的金屬調整器 。每次潛水時,探險隊成員都需要在厚達3米的冰上融出兩個通道。如果潛水員不能從主洞返回,也可以通過備用安全通道返回冰層上。

喬安娜表示:「最大的危險來自海豹。一般來說,它們是無害的,但是它們可能會喜歡我們的漂亮潛水洞,然後決定佔領它們。如果重達300公斤的海豹不想離開你的潛水洞,這會產生很大的問題。」

相關焦點

  • 英語資訊「內含原聲及中英對照」:美國探險家潛入世界最深海底
    陽光新少年-第五期201:06來自陽光新少年XSPHEREExplorer Dives to Deepest Points in the World's Oceans美國探險家潛入世界最深海底美國海底探險家維斯科沃成為潛入地球五大洋最深處的第一人,他本人說在這次探險中有不少新的科學發現。
  • 南極大陸發現「神秘」怪物,擁有人類的雙手,能潛入海底8000米
    而就在前段時間,日本科學家在南極探索的時候,竟然發現了一個神秘物種,與人形極為相似,它是什麼呢? 南極由於自身的神秘性,每年都吸引著很多的科學家探險家前去探索,日本的這支隊伍就是其中一支。他們在海底探索的時候,面前突然經過了一個全身雪白的人形怪物,沒有幾秒便立刻消失。 之所以說它是怪物,是因為它雖然與人類有著相似的體型,有著與人類相同的雙手,但是身形卻有10米長。
  • 「凱利塔頓海底世界」體驗南極於南大洋海底世界的好去處
    凱利塔頓海底世界是紐西蘭著名的觀光聖地,位於通往奧克蘭東海岸地區的沿海大道,海底世界建於地下未曾使用過的汙水貯罐裡面,採用與眾不同的曲線隧道和扁平平臺結合的方式,使參觀更加方便精彩。凱利塔頓海底世界融冰、雪、水於一體,設有水下世界、魔鬼魚灣、南極探險等五大版區,在這裡遊客可以探索南太平洋海底的奧秘和自然寶藏、目睹在冰天雪地裡玩耍的企鵝、感受魔鬼魚和大鯊魚自由自在的從你頭頂遊過的刺激。它是著名的紐西蘭海洋考古學家凱利·塔頓先生的傑作。經過10年的努力,海底世界與1985年對公眾開放。
  • 3名中科大學子在南極「打洞」尋找企鵝蹤跡
    不過,您千萬別因此就以為在南極的科考生活很輕鬆,拎著塑膠袋上甲板,邊吐邊採樣,那也是常有的事兒。南極科考生活究竟是啥樣?昨天上午,3名剛剛結束中國第28次南極科考任務的中科大學子,向大家講述起他們的南極「探險」之旅。
  • 詹姆斯-卡梅隆隻身潛入海底1萬米創紀錄
    瓦爾什(右)對卡梅隆表示祝賀楚天都市報訊 本報記者戎鈺  人類真的無法阻止詹姆斯·卡梅隆了  北京時間3月26日清晨5:52,這位曾打造出《鐵達尼號》、《阿凡達》的好萊塢著名導演,單人駕駛潛水器抵達太平洋下約1.1萬米深處的馬裡亞納海溝,成為全球第一位隻身潛入萬米深海底的挑戰者
  • 抵達深淵之底的海洋探險家——維克多·維斯科沃
    2019年,終於有一位探險家成功潛入了世界各大洋的最深處,徵服了地球上的最後一處「探險死角」,掀起了人類深海探險的熱潮。這位探險家就是美國人——維克多·維斯科沃。到了32歲,維斯科沃便擁有了成為探險家的一切條件——知識、技能和金錢,他於1998年開啟了自己的探險生涯。最初的探險目標是登山,短短數年裡,維斯科沃先後登上了包括珠穆朗瑪峰在內的世界七大頂峰,他又徒步跋涉,穿越過南極和北極。
  • 抵達深淵之底的海洋探險家 ——維克多·維斯科沃
    2019年,終於有一位探險家成功潛入了世界各大洋的最深處,徵服了地球上的最後一處「探險死角」,掀起了人類深海探險的熱潮。這位探險家就是美國人——維克多·維斯科沃。最初的探險目標是登山,短短數年裡,維斯科沃先後登上了包括珠穆朗瑪峰在內的世界七大頂峰,他又徒步跋涉,穿越過南極和北極。為了探險,維斯科沃毫不吝惜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他因遇險受傷而縫合的傷疤就多達100多處。努力換來了回報,2018年,金氏世界紀錄認證,維斯科沃成為人類歷史上第63位完成「陸地探險大滿貫」的探險家。
  • 南極——未被觸碰的美麗
    威德海豹以英國航海探險家名字命名,身上有黑白斑點,善於長時間潛水和深潛,牙齒異常鋒利,能啃冰鑽洞。雌性多棲息於冰面,雄性多居水中,探出頭來呼吸。  座頭鯨每年都會從熱帶海域長途跋涉數千公裡來到這裡趕赴磷蝦盛宴,翹尾是座頭鯨特性之一,是為了潛入深水中捕食磷蝦。
  • 「雪龍2號」抵達南極,國產極地破冰船迎大考,俄網友:期待組隊
    雪龍2號中國人天生就有一顆愛冒險的心,從遨遊太空到潛入海底中國都積極參與,而對於地球的最遠端——南極,中國同樣懷著嚮往,中國的足跡也早已踏入南極大陸,如今南極還迎來了我們自己建造的破冰船。「雪龍2號」是由我國自主研發的極地破冰船,今年的7月份,「雪龍2號」船交付給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使用,並於今年的10月15日正式開啟南極之旅。而如今進入南極,可以說是國產破冰船首迎大考,「雪龍2號」的破冰能力如何很快便能見分曉。
  • 探險家徵服五大洋海溝,稱到達已知海底最深處,引紀錄保持者質疑
    隨後的半個世紀,人們似乎都把目光聚焦在了太空,直到2012年,第三位潛入深淵的人才出現,那就是著名導演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他駕駛著「深海挑戰者號(Deepsea Challenger)」潛入海溝,成為第一個單獨潛入馬裡亞納海溝的人,也以10908米的深度打破了此前的深度紀錄。
  • 相遇在世界盡頭——《南極·北極》新書發布,探險家Andrew分享極地故事!
    《南極·北極 在世界盡頭相遇》緣起自各領域精英進行的一次充滿人文關懷的考察活動,從極地的動物、植物、地理、氣象和歷史知識等大眾最關心的角度描繪了他們眼中的極地方。)4月24日,成都(高新區言幾又)4月27日,上海(樂嘉FPA性格色彩研究中心)活動內容:*探索南北極超過20年的探險家、自然學家、攝影家Andrew,分享他心中的極地;*與有極地夢的旅行者暢聊極地故事,我們一起追尋心中的世界盡頭;*抽獎贈送作者籤名書。
  • 湯姆·哈迪新片計劃:出演南極探險家沙克爾頓
    湯姆·哈迪新片計劃:出演南極探險家沙克爾頓 時間:2016.10.21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雲貓貓
  • 地理文化未解之謎: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神奇的南極威德爾海
    澳大利亞政府還在大堡礁的一部分島礁上建立了龐大的海洋公園,遊客可以透過深入水下的長廊,盡情地欣賞海底珊瑚礁和海底生物的奇妙景象。大堡礁是世界上最有活力和最完整的生態系統,珊瑚礁能夠對海岸形成很好的生態保護作用,還能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在水下可以看到,各種生物都在珊瑚的孔隙裡面生活,珊瑚成了它們的保護所,而且在裡面還能找到很多食物,眾多動物共同組成了一個水下大家庭。但這裡的平衡也是最脆弱的,如在某方面受到威脅,對整個系統來說將是一種災難。大堡礁禁得住大風大浪的襲擊,但最大的危險卻來自人類。
  • 首位抵達南極探險家近百年前信件浮出水面
    挪威探險家阿蒙森1912年完成南極探險後所寫的信件。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據澳大利亞媒體9月14日報導,第一位抵達南極的挪威探險家阿蒙森的信件近日在澳大利亞霍巴特市浮出水面。據悉,探險家阿蒙森在1912年3月完成南極探險後,在霍巴特停留了13天。當時「德溫特航行組織」(Derwent Sailing Squadron)授予他榮譽會員稱號。近日,在這個組織的檔案櫃裡發現了阿蒙森接受會員資格的確認書。霍巴特所在的塔斯馬尼亞州海事博物館館長表示,這封信在霍巴特的航海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 南極「人形海怪」之謎
    我們都知道生活在極寒環境裡的南極,南極是地球上最後一個被發現沒有人居住的大陸,曾有很多探險家前去此地冒險。日本政府曾對南極周邊的捕鯨船隊進行深入調查,竟然有目擊者稱看到了人形海怪,這一消息是否屬實呢。 早前日本政府對南極周邊的捕鯨船隊進行調查,對漁民們捕獲的各種各樣的鯨魚進行分類歸總,然而竟然聽到有船員在南極海域看到了一種長相類似與人形的海怪在南極時不時的出沒海面上下。
  • 南極冰架坍塌驚現海底新物種(組圖)
    第1頁:南極冰架坍塌 驚現海底新物種第2頁:拉遜冰架曾經被冰雪覆蓋第3頁:還有11000多種海洋生物有待發掘第4頁:探測者發現許多海百合、海參和海膽第5頁:南極冰架下海底地形多變第6頁:本次考察活動分別在12年前和5年前開始  南極冰架坍塌 驚現海底新物種  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報導,
  • 溫旭成為首位從南極海岸出發單人無助力無補給抵達南極點的探險家
    中國地質大學青年教師兼科學探險家溫旭,2019年10月23日從北京出發,到智利。隨後飛到南極大陸,2019年11月29日乘坐伊爾—76運輸機抵達南極聯合冰川營地。之後,獨自一人無助力無補給拖著180kg的雪橇從伯克納島開始滑向南極點。伯克納島上的風力15—18米/秒,陣風23米/秒,前行異常艱難,強大的風力颳走了溫旭的羽絨服,只好自己用睡袋改裝了一件羽絨服。
  • 極地旅遊「冰火兩重天」:市場走熱 生態脆弱
    人類活動尤其溫室氣體排放是造成這些現象的主要原因,其中人類更多涉足乃至幹預極地生態環境,是影響因素之一。去南極的遊客多在南極半島附近登陸,而南極半島是整個南極生態環境最脆弱的地方,也是受氣候變化影響最大、冰蓋融化最顯著的地方。
  • 探險家海底抓拍「魚群龍捲風」:瞠目結舌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在墨西哥下加利福利亞半島海洋保護區內,海洋探險家William Winram發現了令人嘆為觀止的魚群旋渦。Winram本計劃在這個海洋保護區內標記虎鯊和牛鯊,以便對其進行保護,但由於厄爾尼諾現象,海洋水溫升高,鯊魚潛伏到了更深的海裡,Winram也不得不跟進。
  • 組圖:馬裡亞納海溝8000米處發現海底新物種
    目前,科學家最新一項研究證實「獅子魚」是迄今發現生活在最深海底環境的魚類,它們能夠生長在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8145米深處,比之前最深海洋魚類的棲息環境還要深500米。騰訊科學訊(悠悠/編譯)該國際海洋探測活動還在海底發現其它新物種,獅子魚如同海底幽靈一般,身體像蝌蚪,長著較大頭部,較小眼睛,身體沒有鱗片,略比人類手掌大一些。阿伯丁大學艾蘭-傑米森說:「它看上去非常脆弱,長著較大的翼狀翅膀,頭部像卡通狗。之前我們無法相信這一深度仍有魚類存活,畢竟該環境壓力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