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我國教育界出了頗為知名的「清華三孫」——陳岱孫、葉企孫、金嶽霖(字龍蓀),這三位大師分別是我國經濟學、物理學、邏輯學的學科領軍人物,並且他們還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三人終生未婚。
再要細究起來,陳岱孫和葉企孫二人還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他們都曾熱烈地愛上過同一個人——我國著名理論物理學家周培源的夫人王蒂徽。
周培源與王蒂徽
我國近代力學奠基人周培源
自古江南出才俊,1902年8月28日,江蘇省宜興縣芳橋鄉的一個富裕的書香之家誕生了一個男孩,這家的主人是清末的秀才周文伯,頗有文採的他為自己的兒子起名為周培源,並決意好好培養他,希望兒子將來能夠學有所成、一展宏圖。
3歲時,周培源就進入私塾接受啟蒙教育。周培源8歲那年,父親周文伯聽聞附近新開了一個西式學堂,開明的他馬上就讓兒子轉入西式學堂讀書,希望兒子能學到更廣博、更先進的文化理念。
後來,周父離開家鄉外出經商,將周培源帶在身邊。周培源先後在上海、南京等多地求學,儘管學習環境更換頻繁,但周培源的學業卻一如既往地優秀,從沒讓長輩操過心。
周培源
1919年,周培源的父親在北京經商、安家,周培源偶然間得知了清華學校中等科招考學生入學,他就參加了考試並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這所學校。
畢業後繼而又順利考入了清華學校高等科,這一時期的周培源逐漸對物理學和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立志要在這些領域有所建樹。
學校的老師們也非常看重周培源,1924年,經學校力薦,周培源獲得了公派赴美學習的機會。1927年,周培源成為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第一名中國博士生,儘管美國方面多方挽留,周培源卻不為所動,於1930年歸國進入清華大學執教,成為清華物理系最年輕有為的教師。
清華大學
既為才子,當配佳人
一次,周培源去朋友家做客,朋友的妻子是個熱心人,她見28歲的周培源在婚戀方面仍然是一片空白,就將給周培源介紹女朋友的事情包攬在了身上。
沒過多久,周培源便拿到了一沓北平女子師範大學女大學生的靚照,周培源翻看一遍後,指著其中的1張照片說:就是她了。
周培源看中的這名女子正是當時北平女子師範大學公認的校花王蒂徽,兩人初見的剎那,周培源感覺眼前的女子仿佛是從畫中走出來的一樣,低眉淺笑,眉目如畫,不禁看得呆住了。
周培源與王蒂徽
而英俊多才的周培源一副傻傻的模樣也獲得了王蒂徽的好感,兩人就這樣相識了。從那以後,周培源一有時間就去學校找王蒂徽,兩人並肩漫步的樣子簡直羨煞旁人,當時的人們都說他倆是一對難得的才子佳人。
一家好女多家求,據說王蒂徽也曾被另外兩位名人所痴迷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才貌雙全的王蒂徽在北平也是出了名的鑑賞家和收藏家,這樣優秀的女子不免會吸引到很多青年才俊的目光,在熱切關注王蒂徽的男子之中,陳岱孫和葉企孫可以說是非常出眾的「情痴」了。
提起葉企孫,大家可能不甚熟悉,但若提起楊振寧、鄧稼先、錢三強你就會知道,他們共同的恩師就是葉企孫,他是中國物理學界的宗師、奠基人。
葉企孫
葉企孫終生未娶,坊間也沒有關於他婚戀的任何傳聞,但據說葉企孫曾默默鍾情於一個女子,這個女子就是王蒂徽。
可能中國知識分子的情感不願外露,甚至是過分含蓄,總之,葉企孫從來沒有將自己的心意對王蒂徽當面表達過。他對王蒂徽的愛慕和痴情,更似春風化雨,超然開外,即便後來王蒂徽選擇了周培源,葉企孫也同樣給以誠摯的祝福。
周培源和葉企孫也做了一輩子的摯友和同僚,大概這就是大師的氣度和胸懷。
葉企孫周培源
而提到陳岱孫,則更是一位難得的大人物,他先後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和哈佛大學拿到了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是我國著名的經濟學家和教育家。
同樣終生未娶的陳岱孫據說也是因為在19歲時遇見了王蒂徽而對其一見鍾情,他向王蒂徽表白過並且他與周培源約定要公平競爭,看看究竟誰能得到美人的芳心。
而王蒂徽最終選擇了周培源,這令陳岱孫感情受挫。此後,他也相親過很多次,但終究因為對伴侶的要求太高而始終單身一人,直至去世。
陳岱孫
才子佳人共結連理,打造了一場60餘年的愛情童話
1932年,周培源與王蒂徽在北平舉行了結婚儀式,時任清華大學校長的梅貽琦在婚禮儀式上擔任證婚人,見證了這對璧人共結連理的高光時刻。
婚後,王蒂徽在一所初中教書,周培源則投入到了物理研究當中,兩人十分恩愛和諧,漫長的婚姻生活裡,他們的4個女兒相繼出生。
婚後的第3年,王蒂徽不幸染上了肺結核,這個病在當時的中國屬於難以治癒的疾病,周培源馬上託人把妻子送到香山眼鏡湖進行療養,那裡與二人安家的清華園距離非常遠,來回差不多有25公裡。
全家福
周培源並不是把患病的妻子送走了之,而是想要盡力給病中的妻子提供最好的康復環境。此後1年多的時間裡,周培源一人當家,既要照顧2個小女兒,又要上班,周末還會風雨無阻地騎著一臺舊自行車去探望王蒂徽。
有一次探視時間到了,周培源還是對妻子依依不捨,滿懷憐惜,在護士的再三催促下,周培源才離開了病房。
可過了一會兒,王蒂徽聽見窗戶傳來輕輕的敲擊聲,她抬頭一看,原來丈夫周培源正扒在外面的窗臺上通過玻璃窗望向自己,周培源滿手是灰,看得出來非常吃力。
夫妻倆與愛女
周培源比劃著讓王蒂徽一切放心,只需安心靜養。病床上的王蒂徽滿含眼淚,重重地點了點頭,那一刻,她深深地感受到了丈夫的愛意和支持。
動蕩的年月就是無法長久地平靜,1937年戰爭爆發後,清華遷往昆明,與北大、南開一起組成了西南聯大,周培源也只得舉家遷往昆明,攜妻帶女暫居於一個山村空屋之中。
剛安頓下來不久,王蒂徽就生下了第3個女兒。出於疼惜尚在月子之中虛弱的妻子,又深感被當時的條件所限,無法給剛剛生產的妻女提供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周培源就主動挑起了家裡的重擔。
西南聯大
他白天忙於教學,沒有課了就趕緊跑回家,燒飯洗衣,照顧妻女。夜裡,初生的嬰兒哭鬧不止,周培源不讓妻子操心,抱過嬰兒輕聲哄慰,直到哄睡了小女兒才坐到桌前開始備課。
半夜,如豆的燈光下,王蒂徽望著丈夫乾瘦的身影十分心疼,而她能做的,唯有默默起身為丈夫倒上一杯白開水,然後輕輕地放在丈夫桌頭。
夫妻就這樣幾十年如一日地相互扶持,相依相伴。王蒂徽上了年紀之後因為脊椎損傷而癱瘓在床,周培源便舍掉了出門遊賞風景的愛好,專心在家陪伴老伴。
女兒長大後
每天早晨,周培源都要對著醒來的王蒂徽大聲喊:我愛你!60年來我只愛過你一個人,你對我最好,我只愛你!這日日不改的「大聲表白」的習慣一直未變,女兒們覺得發酸,鄰居們都聽得清清楚楚,可那也無妨,畢竟這是一位耄耋老人對老伴最真摯的愛啊!
1993年11月24日,周培源在睡夢中去世了,他與妻子王蒂徽60餘年的陪伴雖然終結了,可他們的愛情還在延續、流傳。
時至今日,周培源和王蒂徽締造的60餘年童話般美好的愛情依然是民國時期最令人稱頌的愛情典範,他們的愛不是小情小愛,還包含著對國家的情義和擔當,實在可歌可頌,值得敬佩。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