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培源:一代宗師永流芳

2020-12-05 清華大學新聞網

當人們談及周培源,有口皆碑。陳省身說他是一個豁達而公正的人,是一位傑出的科學家和教育家,亦有高度的行政才能;錢三強說他是自己從事物理學習的好老師……時至今日,周培源仍是許多學子耳邊常聽到的名字。他桃李滿天下,榮譽數不清,但在上個世紀的風雲突變裡,周培源始終不計榮辱,正直無畏,像大河一樣奔突向前。

周培源:一代宗師永流芳

來源:中國科學報 2016-09-05 唐靖


  周培源(1902—1993)

  江蘇宜興人,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現稱院士),我國理論物理和近代力學奠基人之一,湍流模式理論的奠基人,被稱為世界當代流體力學四位巨人之一。他是著名的社會活動家,曾任北大校長、中科院副院長、中國科協主席等職,曾出訪多個國家和地區,接待過許多重要外賓,被譽為「傑出的民間外交家」。他還是傑出的教育家,許多著名學者都曾受教於他,如彭桓武是他培養的第一位研究生,王竹溪、林家翹都曾跟隨他做研究,楊振寧、錢三強、何澤慧都曾聽過他的課。

  由於貢獻傑出,1980年周培源獲得美國普林斯頓法學博士的稱號,1982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980年和1985年兩次獲得了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具有卓越貢獻的校友」獎。季羨林先生曾這樣形容周培源:「在晚輩眼中,望之如神仙中人。」時至今日,周先生已離世二十餘載,後生如我們,望他更似神仙中人。2016年8月28日,為周先生誕辰114周年。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他的學術成長曆程,值得我們反覆思量。

聰慧少年郎 入清華學校

  1902年8月28日,周培源出生於江蘇宜興縣(現宜興市)芳橋鄉後村,他家是書香門第,家境殷實。其父周文伯是清朝秀才,為人正直,很受鄉人尊重。周培源三歲半時便入私塾受啟蒙教育,在私塾念了四年多後,1910年,一個出過洋的進士在家鄉辦了一所洋學堂,父親認為洋學堂比私塾教育進步,便讓他轉學。辛亥革命爆發後,帝制結束。周父外出經商,年幼的周培源隨他離鄉,先後在南京、上海等地求學。

  1918年春,周培源考入上海聖約翰大學附屬中學,這是美國人辦的一所教會學校,收費很高。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周培源也滿懷熱忱地參加了上海地區的「五四」運動,但這場運動觸怒了校方,開除了幾十個學生,周培源是其中之一。被開除後,周培源回到老家自學,因受不了父親經常的責備,又不願悶在家中,便常在芳橋的潮音寺內讀書看報。某天,他在報上偶然看到一則版面很小的招生廣告,得知清華學校(清華大學前身)在江蘇省招收5名插班生的消息。

  由於勤學與聰慧,1919年,周培源以優異成績考入清華學校中等科(相當於現在的初中)。很多年後,周培源還饒有趣味地回憶道:「那則報上的招生廣告只登了一天,而且是非常小的一條消息,居然被我看到。」

  在清華就讀期間,周培源對數學產生了濃厚興趣,並逐漸嶄露頭角。在讀高等科三年級時,他寫了人生中第一篇學術論文——《三等分角法二則》,由此開啟了長達七十餘年的科學研究工作。該文後經數學教授鄭之蕃推薦,發表於《清華學報》上。周培源曾寫道,鄭之蕃是他「青年時期最好、最尊敬的老師」,並稱這位老師的教導對他後來「立志一生攻讀理論物理學與數學,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1924年,周培源從清華學校高等科畢業,並榮獲庚子賠款留美基金,隨即踏上了異國求學的旅程。

習理論物理 隨科學大師

  早在1919年,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因日食得到證實,引起世界轟動,國內也掀起了介紹和傳播相對論的高潮,周培源受此激勵,迷上了物理學。他曾抱有「工業救國」之夢,但最終去了有美國「中西部哈佛」之稱的芝加哥大學,決心攻克理論物理學。

  彼時的芝加哥大學,有190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麥可遜教授和192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密立根教授,周培源原想跟隨這兩位在相對論領域卓有建樹的學者學習,由於當時消息不靈通,當他抵校後才知,兩人已離校。雖未如願,他仍異常勤奮地求學,以插班生身份入數理系二年級,暑假仍選課,很快便修滿了學分,做碩士論文,於1926年3月和12月先後獲得該校數學物理學學士學位、數學碩士學位。

  在芝加哥大學苦讀兩年後,1927年初,周培源又到加州理工學院攻博,次年便獲理論物理博士學位,並得畢業生最高榮譽獎。從1924年秋到1928年,加上在清華高等科的兩年學習(註:當時清華高等科的三、四年級相當於美國大學的一、二年級),周培源僅用了五年半時間便拿下了學士、碩士、博士三個學位,這在清華學校留學生史上是空前的,也從側面反映出他在美國求學期間的勤奮刻苦。

  1928年秋,周培源赴歐洲,先後跟隨兩位日後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海森堡(1932年獲獎,量子力學奠基人)、泡利(1945年獲獎)從事量子力學研究。1929年9月,在結束了5年美歐求學生涯後,周培源在清華大學校長羅家倫的邀請下回國,成為清華大學物理系最年輕的教授,時年27歲,且是清華大學第一位理論物理學家。在回國與否這件事上,周培源從來沒有猶豫過,他曾在給美國朋友的信中十分清楚地寫道:「我們這一代人是拿著國家的錢出來留學,我們就是要回來做事。」

烽煙歲月裡 潛心教與研

  周培源一生的學術研究主要集中在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引力論和湍流理論兩個領域。在「九·一八」事變後,為利用科學服務於抗戰,他從對廣義相對論的純理論研究轉向了有很大應用價值的流體力學湍流理論、空氣動力學等,以待機報效祖國。

  1936—1937年間,利用清華休假機會,周培源赴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參加愛因斯坦主持的廣義相對論討論班,他是目前僅知的唯一一位在愛因斯坦身邊長期從事相對論研究的中國人,並完成了題為《愛因斯坦引力論中引力場方程的一個各向同性的穩定解》的論文,在1937年發表於美國《數學》雜誌上。

  抗戰全面爆發後,清華、北大、南開三校輾轉遷至昆明,組成西南聯合大學,周培源舉家隨校南遷。為躲避日機頻繁轟炸,許多老師被迫安家於離校頗遠的城外。周培源選擇了西山山麓滇池邊龍王廟村一棟小樓,離校約19公裡之遠,且只有小路。為解決交通問題,他買了匹馬,取名「華龍」,周培源騎馬成了西南聯大校園裡一道風景線,還被笑稱為「周大將軍」。後因物價上漲,他買不起馬的草料,只好賣掉,買了輛自行車。

  環境雖艱難,周培源卻迎難而上。早在1935年12月,為教育學生學習物理學也能為國防服務,他開設了彈道學課程,在西南聯大,他仍開設這門課,何澤慧便是在此時深受老師「科學救國」思想的感召,後赴德讀研,專攻彈道學。

  在對湍流理論進行多年研究後,1940年,周培源在《中國物理學報》上發表了《關於Reynolds求似應力方法的推廣和湍流的性質》,該文在國際上首次提出需要研究湍流的脈動方程,並用求剪應力和三元速度關聯函數滿足動力學方程的方法建立起普通湍流理論,為以後湍流研究開闢了一個新方向。周培源不僅吸引了林家翹、郭永懷等人到他身邊學習,還激發了西南聯大許多學生對流體力學的興趣。事實上,早在1933年,他便指導研究生王竹溪研究湍流,第二年,王竹溪便在《國立清華大學理科報告》上發表了《旋轉體後之湍流尾流》一文。

  1943年,周培源再次赴美休假,回到加州理工學院任訪問教授,在這裡,他繼續深入研究湍流理論。1945年,他在美國《應用數學》雜誌上發表了《關於速度關聯和湍流脈動方程的解》,進一步完善和發展了他在1940年提出的思想,在國際上產生了重大影響,至今仍被引用。十年後,他所提出的湍流的解在國際上發展為湍流的模式理論,周培源也被公推為湍流模式理論的奠基人。

  後來,周培源還參加了美國國防委員會戰時科學研究與發展局海軍軍工試驗站從事魚雷空投入水的戰事科學研究。即便待遇優厚,周培源仍明確提出:不做美國公民,只擔任臨時性職務,可以隨時離去。1947年,周培源舉家告別美國優渥的環境,回到祖國,繼續執教於清華大學。

  在20世紀50年代,周培源又提出了小渦旋模型,發展了均勻各向同性湍流理論,並於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988年,他又提出了用逐級迭代法代替傳統的逐級逼近法,使平均運動方程和脈動方程聯立求解變為現實,這一重大進展是國際湍流理論研究中的一大創舉,是模式理論的新飛躍。

  而1979年,在闊別相對論領域40多年後,已77歲高齡的周培源赴義大利參加紀念愛因斯坦誕生100周年的第2屆格羅斯曼會議,他驚異地發現相對論領域的一些根本問題與40多年前相比無實質性進展,這激發了他重新研究廣義相對論的決心。1982年4月,周培源發表了《論愛因斯坦引力場論中坐標的物理意義和場方程的解》等文章,在求解愛因斯坦引力方程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他還常登國內外講臺報告他最新的研究成果,思維敏捷如年輕時。此外,儘管年事已高,周培源仍孜孜不倦地指導研究生,始終奮鬥在教育第一線,如1991年,雖已年近九旬,他還招收了一名力學專業的博士研究生。

社會活動家 敢直言進諫

  除了在學術上的卓越成就和傑出教育家身份外,周培源還是著名的社會活動家,他曾任中國科協主席、政協副主席等職,在組織領導我國的學術界活動,推進國內外交流合作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

  做人要有擔當且能講真話,是周培源奉行一生的原則。他敢直言進諫,早在1956年,在毛澤東召開的知識分子座談會上,周培源對當時國內學習蘇聯,將大學的研究力量轉至科學院明確表示反對,認為學校也應成為科研重地。這些話,是當時很多人想說卻不敢說的。

  文革動亂,周培源也未能倖免。尤其是當批判愛因斯坦的硝煙瀰漫時,因為是國內研究相對論的權威,所以陳伯達在部隊的護送下來北大校園找周培源,要他帶頭批判愛因斯坦和相對論,周培源毫不含糊地直言:狹義相對論搞不動,廣義相對論有爭論。言下之意即狹義相對論是科學已經證實的,批不了;廣義相對論,在學術上有爭議,可以討論。

  1971年年底,在國務院科教組召開的全國高教工作會議上,周培源又作了個語驚四座的發言,他強烈呼籲要重視理科教育和基礎理論研究,忽視它們是無知和短視的行為。1972年春,他寫了《對綜合大學理科教育革命的一些看法》(以下簡稱《看法》)一文,批判了「四人幫」鼓吹的「以工代理」或「理向工靠」的謬論,強調工和理、應用和理論都必須受到重視,不能偏廢。這在國內科教界引起強烈反響。他還上書周恩來總理陳述基礎理論的重要,得到總理支持。在政治高壓面前,周培源沒有屈服。

  而1980年,周培源受命擔任團長,帶領中國教育代表團出訪歐美多國,他藉此機會帶著對今後我國教育應如何辦的思考,有計劃地考察了歐美多所大學,不僅包括名校,連一些不太出名的學校也在他的考察範圍內。每到一處,除介紹自己的學術成果外,他還與學校各階層人士深入交談,上至校長等各方領導,下至教授、學生、中國訪問學者等。在當時我國基礎科研幾近毀滅的情況下,高等教育該如何撥亂反正、何去何從,對他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問題。

  回國後,周培源結合自己50多年的教育經驗,寫了題為《訪美有感——關於高等教育改革的幾個問題》的長文,從師資水平、人才培養、學術現代化、思想教育和高等學校的領導五個方面,就如何提高高等學校的教學水平提出了自己的見解。這是繼《看法》一文後,周培源對教育理論的又一重要貢獻。他在文中強烈地批判了對知識分子採取的過「左」政策,認為不應以「紅」代「專」,不應隨意給社會學、心理學扣上資產階級的帽子……

  這是一篇實實在在的討「左」檄文,是一個年近八旬的老教育家的肺腑之言。雖然當時已是新時期,但「左」傾頑症仍不時發生,反「左」代價仍巨大,因為這篇文章,周培源被教育部發紅頭文件批判,但時間檢驗了一切,他的一些觀點,如今仍應踐行。

  而在1981年辭去北大校長職務後,周培源還擔任了全國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主席、中國科協主席等職,繼續為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推進民主化進程奮鬥。比如為了三峽工程的民主決策,他曾多次實地調研,聽取多方意見,屢次上書中央,強調要經過嚴謹的科學論證,不要匆匆上馬,憂國憂民之心歷歷可見。

  歲月匆匆易逝,1993年,周培源因病逝世,享年91歲。他雖是學界泰鬥,卻一生都謙恭有禮。多年前,他曾為愛因斯坦拍照,後來女兒問他,為何不與他合張影呢?周培源說:「他是愛因斯坦,那麼偉大,我怎麼能站到他身邊去呢?」

  所以,當人們談及周培源,均有口皆碑。陳省身說他是一個豁達而公正的人,是一位傑出的科學家和教育家,亦有高度的行政才能;錢三強說他是自己從事物理學習的好老師……時至今日,周培源仍是許多學子耳邊常聽到的名字。他桃李滿天下,榮譽數不清,但在上個世紀的風雲突變裡,周培源始終不計榮辱,正直無畏,像大河一樣奔突向前。

  (本文寫作中得到周培源女兒周如玲博士與導師張藜教授的細心審稿與指正,特此感謝。作者單位: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

編輯:苑苑

 

相關焦點

  • 桃李滿天下的周培源
    曾任美國科學院院士的數學家陳省身,1930年參加清華大學研究院入學考試,力學科目的出題人和閱卷人均為周培源。31歲即被評為麻省理工大學終身教授的林家翹,其學術根基是在中國奠定的。他17歲考入清華大學物理系,三年級時為其上專業課的教授就是周培源。1957年與李政道一起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楊振寧,抗戰期間在昆明的西南聯大讀過4年大學物理本科和兩年研究院,其間他就曾經學過周培源開設的3門專業課。
  • 「周培源」一代物理學宗師:科學家中的政治家、政治家中的科學家
    這位物理學家就是周培源。周培源,1902年8月28日出生於江蘇省宜興縣,是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畢業的第一名中國博士生,也是和愛因斯坦最熟悉的中國物理學家,兩人曾經一起研究過相對論。並且,周培源也是唯一一個曾給愛因斯坦拍過照片的中國人。那天,他一見到毛主席,就情不自禁地喊出了當時的敬語:「敬祝毛主席萬壽無疆!」
  • 他是中科院院士,物理學宗師巨匠,曾任北大校長,後官至副國級
    他是中科院院士,物理學宗師巨匠,曾任北大校長,後官至副國級集中科院院士、物理學宗師巨匠、北大校長、副國級等多重身份於一身,你能想到他是誰?他一輩子培養了錢三強、王淦昌、李政道、朱光亞等幾代科學家。周培源家學淵源深厚,父親是清朝秀才,可謂是書香門第。因而,周培源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啟蒙教育。在周培源所處的時代,中國國力疲弱科技落後,莘莘學子選擇了科技強國,周培源也不例外。1919年,周培源清華大學,於1924年學成畢業,同年被派往芝加哥大學數理系深造。
  • 青春勵志故事:永不滿足的科學宗師周培源
    10歲開始,周培源隨祖父離開宜興老家,輾轉於南京、上海讀書,16歲時入讀上海聖約翰附中。在摩登都市讀書的周培源常常在公園看到「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心中別是一番滋味,而一次相當屈辱的經歷更讓他堅定了振興中華之宏願。  那天,周培源和同學在外灘草地上散步,竟然被一個外國看守轟了出來,他非常氣憤地問:「我們為什麼不能在這上面走走?」
  • 一代宗師孔子出生之謎
    一代宗師孔子出生之謎 關於孔子的出生情況,現在的史書多是一筆帶過 一代宗師孔子出生之謎 第二,祈禱而生。
  • 曾拒絕美國高薪毅然回國,不能被人遺忘的周培源
    他假滿回國,抗日戰爭爆發,侵華日軍開進了清華園,周培源受校長梅怡琦之託,周培源受校長梅貼琦之託,安排學校進行南遷,曾先後任長沙臨時大學,和昆明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教授,在這期間,他抱著科學家應為反戰服務,以科學拯救祖國危亡的志向,毅然地從廣義相對論的純理論研究,轉向了有著更大應用價值的,流體力學湍流理論
  • 日本票房:《遺落戰境》奪冠 《一代宗師》上榜
    日本票房:《遺落戰境》奪冠 《一代宗師》上榜 《一代宗師》成功登陸日本票房前十榜單    排名第4位的是王家衛導演的《一代宗師》,周末共有6萬6565
  • 歐幾裡得——數學界的一代宗師
    他是數學界的一代宗師,著作《幾何原本》被稱為是「千古一奇書」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古希臘著名數學家歐幾裡得,他的巨著《幾何原本》被稱為是「千古奇書」。而他本人也是充滿傳奇色彩,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所以說,歐幾裡得被稱為是數學界的一代宗師,其著作《幾何原本》被稱為是「千古一奇書」,小編認為是一點毛病也沒有的。大家怎麼看,歡迎下方評論留言哦。
  • 香港票房:《一代宗師》再度登頂 「海嘯」洶湧
    香港票房:《一代宗師》再度登頂 「海嘯」洶湧     電影網訊(文/54ahua)本周有多部動作片上榜,由昆汀·塔倫蒂諾
  • 新一代物理大師或物理宗師已出現
    新一代物理大師或物理宗師已出現:新一代物理大師或物理宗師已出現,他就是《宇宙物理體系》。並不是《宇宙物理體系》想急著出名,而是《宇宙物理體系》看著網上每天講的舊物理知識非常矛盾非常混亂產生誤導,實在看不下去了,才挺身而出。物理大師或物理宗師,以何為據?
  • 功夫片一代宗師劉家良病逝 劉家班輝煌一時黯然遠去
    其擁躉甚至包括好萊塢大導演昆汀・塔倫蒂諾,他也被香港功夫電影圈譽為「一代宗師」。劉家良憑《少林三十六房》於坎城奪得最佳動作獎,《醉拳2》奪得金像獎最佳動作設計獎,2006年香港國際電影節、2010年香港電影金像獎獲頒終身成就獎。2005年,年過七旬的劉家良擔綱動作指導並參演徐克執導的《七劍》,獲金馬獎最佳動作設計獎,這也是劉家良生前最後一次演出。
  • 香港金像獎:《一代宗師》豪取12獎打破歷史記錄
    電影《一代宗師》豪取12個獎項成為當晚大贏家,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打破之前《甜蜜蜜》與《寒戰》保持的金像獎9獎紀錄;章子怡憑藉「宮二」一角榮登影后寶座;最佳男主角方面則由《激戰》張家輝奪得。  據了解,章子怡此前已憑《一代宗師》獲得各大頒獎禮八次「影后」桂冠,昨晚「金像影后」已是她第九次獲此殊榮。戲裡,「宮二」是《一代宗師》中的靈魂人物,媒體曾盛讚,章子怡在片中幾乎是奉獻出了入行以來的最佳表演。
  • 與周培源相伴60餘年,兩位國學大師為她痴迷,直言我只愛她一人
    今天要講的是一對典範夫妻——周培源王蒂徽夫婦。兩人相愛了60餘年,周培源更是曾向王蒂徽深情表白過他60年來只愛過她一人。而王蒂徽沒有言語回答,她直接用行動回答了周培源的深情,60年以來,王蒂徽的生活裡也唯有周培源一人,但是這樣的她無意間也傷害了另外兩位才子——葉企孫和陳岱孫。
  • 一代宗師卡爾曼
    魯道夫·卡爾曼2016年7月2日凌晨,一代宗師卡爾曼與世長辭,享年86歲。他的精神化為代碼,將永存在人類文明中。His passing not only brought about personal loss but also a sad reminder of the passing of a golden era in systems and control.
  • 人物 | 周培源:學界泰鬥坦蕩君子
    周父外出經商,年幼的周培源隨他離鄉,先後在南京、上海等地求學。1918年春,周培源考入上海聖約翰大學附屬中學,這是美國人辦的一所教會學校,收費很高。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周培源也滿懷熱忱地參加了上海地區的學生運動,但學生的愛國熱情觸怒了反動當局,校方開除了幾十個學生,周培源是其中之一。
  • 一代宗師李小龍究竟是怎麼死的?專家借用李小龍弟弟的話說出真相
    文/行走天涯一代宗師李小龍究竟是怎麼死的?專家借用李小龍弟弟的話說出真相李小龍是我國非常有名的武學宗師,也是民國時期黃種人一直被打壓時,李小龍站了出來,他是我們的英雄。讓所有的老外都不敢輕視中國人,然而這麼有名的武學宗師才30歲出頭就不幸離開了人世,而且至今都沒有披露李小龍究竟是因為什麼原因而死的?導致很多人每每提起李小龍的時候總是萬分的遺憾和感慨。李小龍的離開就像鄧麗君的離開一樣,非常的突然。外界媒體揭露過各種原因,比如自殺,比如暗殺。可是不論是哪一種原因,對於李小龍來說,都不應該如此意外的撒手人寰,因為他可是武學宗師,打遍天下無敵手的。
  • 江蘇文化日曆 | 周培源:清華第一位理論物理學家
    由於貢獻傑出,1980年周培源獲得美國普林斯頓法學博士的稱號,1982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980年和1985年兩次獲得了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具有卓越貢獻的校友」獎。季羨林先生曾這樣形容周培源:「在晚輩眼中,望之如神仙中人。」
  • 才貌雙全王蒂徽:與周培源相伴60餘年,兩位大師為她終身不娶
    周培源8歲那年,父親周文伯聽聞附近新開了一個西式學堂,開明的他馬上就讓兒子轉入西式學堂讀書,希望兒子能學到更廣博、更先進的文化理念。後來,周父離開家鄉外出經商,將周培源帶在身邊。周培源先後在上海、南京等多地求學,儘管學習環境更換頻繁,但周培源的學業卻一如既往地優秀,從沒讓長輩操過心。
  • 一代宗師:許冠傑(下)
    一代宗師:許冠傑(下) 2000年11月29日 10:17    >   1980年   《半斤八兩》及《浪子心聲》改為英文版本,配合電影《半斤八兩》在美國上映   7月,推出《念奴嬌》專輯   8月31日,以神秘嘉賓身份出席港臺主辦的
  • 周培源:第一次相親一個勁給對方夾韭菜,往後60年每日大聲表白
    當時的她絕不會想到正是因為當日出遊的這張照片,在日後成就了她與周培源先生的一生情緣。 如今提及周培源先生,世人大多只知曉他是一位著名的物理學家。 殊不知,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周培源先生便早已是精英人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