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圖譜破譯鴨嘴獸"四不像"之謎[圖]

2020-12-05 東方網

  

    長著鴨子嘴、骨骼結構酷似爬行動物的鴨嘴獸作為一種奇特的哺乳動物曾引起眾多學術爭論。如今研究人員通過破譯它的基因組,終於弄清楚它「四不像」的原因。

  法新社7日援引相關研究人員的話說,鴨嘴獸基因組破譯對研究人類和其他哺乳動物進化起源極為重要。

  破譯基因

  研究人員7日公布一份研究報告,通過破譯鴨嘴獸的基因組發現,鴨嘴獸是一個基因混合體:包含部分鳥類基因,部分爬行動物類基因以及部分哺乳動物類基因。

  生物學家18世紀末第一次見到運抵歐洲的鴨嘴獸標本時以為是標本製作師的「愚人之作」,因為這種動物長相實

在古怪,既像爬行動物,又像鳥類,還帶有哺乳動物的特徵。鴨嘴獸最終因產奶和身裹毛髮的特性被列為哺乳動物。

  身為哺乳動物,雌性鴨嘴獸沒有乳房和乳頭,只在腹部兩側分泌乳汁餵養幼崽,同時它有爬行動物特徵,雌性鴨嘴獸產卵,雄性鴨嘴獸後足有毒刺,可刺傷攻擊者,毒液與蛇毒相近;它還有禽類具有的特徵,鴨嘴獸腳有蹼,有類似鴨子的扁平喙。

  研究報告說,鴨嘴獸身體特徵的混合特點在其基因中也有反映。

  鴨嘴獸基因組分析工作在英國劍橋歐洲生物信息學院開展。項目負責人尤恩·伯尼說:「作為一個混合體,它遠遠超出人們的想像。」

  意義重大

  研究人員說,鴨嘴獸的1.85萬個基因排列組合後可產生包含22億個鹼基對的基因組,揭示基因組的工作花費了數年時間,但這不僅僅滿足生物學家的好奇心,還具有深遠意義。

  鴨嘴獸僅生活在澳大利亞東部和塔斯馬尼亞島上。這種水陸兩棲動物被認為與人類擁有同一個祖先,但在約1.7億年前分離出去,開始單獨進化。

  此次研究的發起人之一、英國牛津大學教授克裡斯·龐廷說:「鴨嘴獸的基因組極其重要,因為它代表著我們對哺乳動物進化理解的缺失環節,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理解這一點。」

  研究結果顯示,在確定性別的基因排列上,人類只有2個性別染色體,而鴨嘴獸卻有10個。

  龐廷說:「這是我們回到以前那個所有哺乳動物都產卵、但卻以乳汁餵養幼崽時期的『入場券』。」

  研究報告的主要撰寫人、美國華盛頓大學研究人員理察·威爾遜說:「通過比較鴨嘴獸和其他哺乳類動物的基因組,我們可以研究進化進程中保存下來的基因。」

  獨一無二

  作為單孔類哺乳動物的一員,鴨嘴獸具有一項被稱作「電子感應能力」的特性:它在水中時,眼、耳、鼻都緊閉,僅憑敏感的「鴨嘴」覓食。

  鴨嘴獸通常以蠕蟲、昆蟲幼蟲、蝦及貝類等為食,每天食量約等於自身體重的20%。

  雄性鴨嘴獸可長至50釐米長,約2公斤重,雌性身長和重量約比雄性少20%。

  此次研究分析所用的基因組取樣於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一隻名為「格倫尼」的雌性鴨嘴獸。

相關焦點

  • 個人版DNA圖譜首度破譯
    環球在線消息:人體所有遺傳信息都存在於基因中,自「人類基因組」計劃展開以來,人體遺傳密碼正在被逐步破譯。如今,世界第一份「個人版」基因組圖譜也將出爐,它的主人就是曾在「人類基因組」圖譜繪製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的美國科學家克雷格·文特爾。這份量身打造的「生命天書」已經改變了他的生活方式。
  • 剛解鎖石斑魚基因精細圖譜,島城科學家又破譯大毛蛤「基因天書」
    據悉,近年來青島在水產養殖領域的基因研究走在了全國前列,除了鞍帶石斑魚,先後完成了牡蠣、半滑舌鰨、褐牙鮃、扇貝、花鱸五大養殖海鮮的基因圖譜繪製。產業擴大但質量下降 破譯基因組意義重大日前,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貝類產業技術體系等項目支持下,黃海水產研究所王崇明研究員團隊、楊愛國研究員團隊與德國阿爾弗雷德·韋格納研究所赫爾姆霍茲極地和海洋研究中心Umberto Rosani博士等合作,成功破譯魁蚶基因組,研究成果於7月9日正式發表在GigaScience
  • 鴨嘴獸和人類有共同祖先?最奇怪的哺乳動物進化史揭秘
    當地時間1月6日,由丹麥哥本哈根大學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在《自然》雜誌上發表論文稱,他們對鴨嘴獸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找到了鴨嘴獸奇怪特徵的起源。18世紀末,歐洲人在澳大利亞發現了鴨嘴獸,這種古怪的半水生動物一直困擾著科學家們。「完整的基因組為我們解答了鴨嘴獸的一些奇異特徵是如何出現的。與此同時,破譯鴨嘴獸的基因組對於理解其他包括人類在內的哺乳動物的進化也很重要。
  • 鴨嘴獸為什麼奇怪-它的基因是鳥類,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的一部分
    鴨嘴獸基因組的第一個完整圖譜剛剛發布,它與您所期望的一樣奇怪,它具有10條性染色體,一對有毒的刺骨,一層螢光皮毛和「發汗」的皮膚牛奶。鴨嘴鴨嘴獸確實是地球上最奇怪的生物之一。除了尖銳的針ech蟲外,這兩隻澳大利亞動物還屬於高度專業化的哺乳動物群體,稱為monotremes,它們不僅產卵,而且還用乳汁餵養幼仔。
  • 基因測序解開黃魚之謎
    這些大黃魚的「身世之謎」引發各方關注——它們是養殖箱裡的「逃網之魚」還是實實在在的野生黃魚?水產業界和專家們對此充滿了好奇。  11月30日,記者陪同浙江海洋大學陶震博士來到奉化桐照漁村,購買了4條在165漁區捕獲的大黃魚。科研人員將對其進行部分基因測序,其結果將有助於揭開這些大黃魚的「身世之謎」。  事實上早在10年前,浙江海洋大學就開展了這方面的專題研究。
  • 首份個人DNA圖譜 60億對鹼基序列全破譯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54年前,美國生物學家詹姆斯沃森與弗朗西斯克裡克共同發現了脫氧核糖核酸(DNA)分子結構的雙螺旋模型,並因這項基因研究領域的重大突破在1962年獲得諾貝爾獎。今天,沃森成為自己研究的受益者——他將成為世界第一份完全破譯的「個人版」基因組圖譜的擁有者。
  • 鴨嘴獸為什麼如此奇怪-它們的基因是鳥類,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的一...
    鴨嘴獸基因組的第一個完整圖譜剛剛發布,它與您所期望的一樣奇怪,它具有10條性染色體,一對有毒的刺骨,一層螢光皮毛和「發汗」的皮膚牛奶。 乍一看鴨嘴獸似乎與眾不同,正是這些差異揭示了我們與地球其他脊椎動物的相似之處和共同的血統。 科學家認為,它的基因組可以告訴我們有關自身進化的秘密,以及我們遙遠的哺乳動物祖先從產卵到生育的過程。
  • 華大等機構揭示鴨嘴獸多條性染色體和卵生之謎
    央廣網消息 近日,華大與浙江大學、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等單位聯合公布了單孔目基因組的研究成果,並首次通過全基因組的數據研究了單孔目多對性染色體以及哺乳動物部分性狀的演化過程,相關成果已於北京時間1月7日發表於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雜誌。
  • 小鬚鯨全基因組圖譜獲破譯
    11月25日,韓國海洋科學技術研究所、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等宣布成功破譯了小鬚鯨全基因組圖譜,並對鯨類獨特生理習性的遺傳學機制進行了分析。
  •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完成首張西瓜基因組序列圖譜與破譯
    近日,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宣布完成了世界首張西瓜基因組序列圖譜繪製與破譯,該研究成果於2012年11月25日在國際學術刊物《自然·遺傳學》(影響因子為35.53)上在線發表。
  • Nature:華大等機構揭示鴨嘴獸多條性染色體和卵生之謎
    鴨嘴獸(插畫師:華大集團曾銳)針鼴(插畫師:華大集團曾銳)據介紹,該成果是以研究團隊獲得的鴨嘴獸、針鼴等哺乳動物的高質量基因組數據為基礎,比較人、有袋類動物、鳥和爬行動物等多種動物的基因組數據,最終追根溯源,獲得了距今大約1.8億年前的早期哺乳動物祖先的基因組演化信息
  • 基因測序,破譯人體天書
    作為唯一一個參與其中的發展中國家,我國承擔了天書「破譯」1%的工作,即3號染色體上3000萬個鹼基因的測序任務。「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中國測序部分的圓滿完成,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整個中國都應該為此驕傲。」在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掌門人」柯林斯博士看來,中國科學家由零起步,短短兩年時間裡,高效高質地完成了承擔的測序任務,足以讓全世界為之矚目。
  • 華大海洋聯合發表匙吻鱘基因組染色體圖譜
    近日,華大海洋聯合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首次成功破譯了鱘形目、匙吻鱘科、現存唯一物種匙吻鱘(Polyodon spathula)的全基因組序列,構建了首個匙吻鱘高質量染色體圖譜,揭示了鱘魚特有的全基因組複製事件、早期脊椎動物的染色體進化和骨骼礦化機制
  • Nature:鴨嘴獸進化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哺乳動物的演化哺乳動物祖先的外觀形狀已經通過化石證據部分還原出來,但是哺乳動物祖先染色體的數目一直都是一個謎。得益於本研究產生的兩個高質量的單孔目基因組,研究團隊首次構建出2n=60條哺乳動物的祖先染色體,為人們研究哺乳動物早期演化過程中基因組的變化提供了重要信息。
  • 現生哺乳動物的最近共同祖先基因組圖譜成功構建
    中外科學家攜手合作,以鴨嘴獸、針鼴等哺乳動物的高質量基因組數據為基礎,通過比較人、有袋類動物、鳥和爬行動物等多種動物基因組數據,首次成功構建出所有現生哺乳動物(包括人類)的最近共同祖先基因組圖譜。相關成果發表在北京時間1月7日凌晨最新上線的《自然》學術期刊。
  • 科學家今天聯合公布「正式版」人類基因圖譜
    中新網北京2月12日消息:被譽為繼人類登陸月球之後最偉大的科學成就──「人類基因圖譜」終於繪製完成,科學家今天將正式在華盛頓、倫敦、巴黎、柏林及東京等地同時公布有關資料,並在網際網路免費供人查閱。  科學家去年六月已完成人類基因圖譜草圖,並知道了九成以上鹼基對的位置信息,精確度達百分之九十九點九。
  • 現生哺乳動物最近共同祖先基因組圖譜構建成功
    本報北京1月7日凌晨電(記者張蕾)中外科學家攜手合作,以鴨嘴獸、針鼴等哺乳動物的高質量基因組數據為基礎,通過比較人、有袋類動物、鳥和爬行動物等多種動物基因組數據,首次成功構建出所有現生哺乳動物(包括人類)的最近共同祖先基因組圖譜。相關成果發表在北京時間1月7日凌晨最新上線的《自然》學術期刊。
  • 基因之謎:一個人的遺傳密碼之書有40層樓高
    中科院院士陳潤生參與探索基因之謎   一個人的遺傳密碼之書有40層樓高這是迄今為止,人類完成的最重要、最令人驚嘆的圖譜。通過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實施,科學家們逐漸觸碰到了生命的奧秘。  近日,來渝參加第34屆重慶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中科院院士陳潤生,來到重慶市第十一中學校,與孩子們一起分享他參加人類基因組1%工作草圖研究的往事。
  • 圓明園文化基因圖譜
    繪製人類基因圖譜是為了破譯人類遺傳的密碼同樣,也是為了破譯圓明園文化傳承與傳播的密碼該研究院成立之後立即啟動了六個項目,其中一個尤為引人注目,它的名字叫作「圓明園文化基因圖譜研究」。「基因圖譜」本是生命科學領域的專業術語,為何會與圓明園產生關聯?「這個名稱主要是基於項目的系統性,它既有別於『歷史文化研究』,也不能簡單歸之為『品牌視覺識別系統設計』。
  • 趣味科學:仍然是個謎!鴨嘴獸皮毛能發光
    原標題:趣味科學:仍然是個謎!鴨嘴獸皮毛能發光參考消息網11月9日報導美媒稱,可感應電流的喙、有毒的跟骨骨刺以及通過生蛋繁衍後代,鴨嘴獸可謂世界上最奇怪的哺乳動物之一。現在,研究人員發現,這一澳大利亞「怪物」還有另外一個出人意料的特徵:其皮毛在紫外線照射下會發出螢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