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中國「嫦娥五號」探月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預定著陸場安全著陸,帶回來月球表面巖石和土壤標本的同時,也標誌著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個階段已經全部順利完成。
「嫦娥五號」成功返回,順利完成時所有任務
就在「嫦娥五號」成功降落在月面那幾天,有好事者翻出了2005年中國探月工程正式對外公布時的報導。這個報導有趣的地方在於,除了介紹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這三個階段的安排以外,還簡單介紹了當時世界其他各國的探月計劃。
當年對中國探月計劃的報導,那是2005年
和當時中國計劃的2020年完成整個規劃相比,其他各國的計劃可都比中國大膽得多。
比如,美國人的計劃是2015年登月,最晚不晚於2020年;俄國人計劃在當年——也就是2005年試飛自己的登月飛船;印度人膽子比較大,準備2008年發射第一艘無人登月飛船;日本人就更厲害了,直接計劃2025年在月球建基地。
其他國家的計劃看起來也個個前程遠大
妥妥的「中國行我也行」錯覺的現實版有木有!
不過考慮到那個時間點也就不足為奇,2005年,咱們的航母還沒亮相、五代機還沒出來,連第一艘052C型驅逐艦都才剛剛服役。這個時候全世界還沒看到中國造艦「下餃子」的盛況,還沒有被接二連三的新概念裝備打擊自信,甚至連「基建狂魔」的威名都還沒有廣為人知。大家都還下意識地認為,中國只能早一些低水平、低技術、低附加值的玩意兒。所以,很多國家認為,只要中國說要搞的,就一定不是啥特別難的事兒——也就是所謂的「中國行我也行」。
那一年,第一艘052C才剛服役,「下餃子」還沒開始
十五年過去了,站在「嫦娥五號」成功返回的時間點上回看當年各國的豪言壯語,結果又如何呢?
美國?登月的計劃做了一個又一個,馬斯克之流借著登月概念收割了一波又一波投資和流量,但實操卻還沒影子。詳細計劃別問,問就是馬上就要完成。不過,現在離2020年結束還不到10天,也不知道美國人——不管是NASA大神、還是馬斯克大仙,來不來得及趕快攢一個登月飛船扔上天去。
NASA重返月球的計劃到現在還只是ppt,最近甚至已經開始求助商業公司了
俄羅斯?登月什麼的太遠了,沒啥意義。還是先把「庫茲涅佐夫」號航母修好吧,這都進塢3年半了還沒個頭呢。再要不然把蘇-57整清楚也行。前不久才跟阿爾及利亞籤了第一個出口大單,這才是好消息啊。登月飛船?那是啥?
日本?直接不提登月這茬,轉而專心研究小行星去了。前兩天整了個小行星探測器,也挺順利的,順便也能刷一波流量。知道這叫啥嗎?這叫差異化競爭。就不愛跟你們這幫湊熱鬧的一起玩,一個個都去登月,有意思嗎?
日本現在關注的重點是小行星——這個目前研究的人少
印度?說實話,幾個國家裡面,還就是印度人實實在在想做點事。但問題在於,印度人的想和做之間大概隔著一整個太陽系的距離。這不,2008年第一艘印度探月飛船「月船一號」倒確實是發射成功了,不過繞月飛了9個月就一頭栽了下去——原定的時間是2年。
「月船一號」發射
接下來10年就一直沒下文,一直到看見中國的「嫦娥三號」、「嫦娥四號」接連在月面降落了,印度人急了,趕快攢了個「月船二號」,也打算登月。可發射時間先是從2017年一推再推,一直推到2019年。好不容易發射了,準備往月面降落的時候,你猜怎麼著?啪!它又摔了。(咦,我為什麼要說又?)
「月船二號」在靠近月面時,姿態控制出了問題,直接糊了月球一臉
所以到今天來看,當年吹過的牛,也只有中國人是正兒八經實現了,其他國家真的就只是吹吹牛而已。
NASA拍攝到的「月船二號」著陸器碎片照片
這就是中國現在最大的毛病所在——太實在。
本來世界各國都一起吹吹牛、騙騙經費,花差花差不好嗎?只有中國當真,說過的就一定真的埋著頭去做,還真就能做成。
除了登月以外,類似的事情還不止發生過一次。
當年EFV吹得人目眩神迷,結果下馬了
還記得30多年前,美國人吹牛,要搞「先進兩棲突擊車」(AAAV),後來改名叫「兩棲遠徵戰車」(EFV)。那個指標看起來厲害到飛起,水上最大航速能有每小時46公裡,相當於25節,比絕大多數兩棲戰艦艇跑得還快。這一傢伙就震住了全世界,眼眶子淺的中國人看著羨慕啊,決定摸著美國人過河,咱們也來學著搞一下。正好原來的兩棲裝甲車輛也太老,需要換代。
結果05式兩棲裝甲車族的「世界第一」保持了好多年……
不過中國的研究人員費盡心思、絞盡腦汁,美國人提出的大功率發動機、噴水推進、滑行艇體等等先進技術都用上了,最後出來的產品水上最大航速還是不到每小時30公裡。跟人家每小時46公裡的指標一比,自愧不如、自愧不如。可問題是,當中國人準備瞻仰參觀一下美國人EFV究竟是怎麼實現這麼牛X的指標時,卻發現,EFV項目直接下馬了,沒了!
所以,現在05式兩棲裝甲車族是世界上水上航速最快的兩棲車輛,沒有之一。就是這麼實在。
傳說中的AIM-120D,然而沒有什麼雙脈衝發動機
再比如飛彈。2008年,雷神公司開始測試AIM-120D空空飛彈,據說這種AIM-120系列飛彈的最新型號採用了新式的雙脈衝發動機,射程可以達到160公裡。這一傢伙把中國科研人員唬得一愣一愣的:這玩意兒厲害了,不能被拉下,咱們也得整一個,必須趕緊埋頭狂追。
2016年,中國採用雙脈衝技術的PL-15空空飛彈正式亮相,射程超過了200公裡。但是雷神公司負責AIM-120的業務發展總監詹寧斯在2013年接受採訪時表示:「C-7型和D型使用同一種發動機」,雙脈衝發動機?那是什麼?也就你們中國人這麼實在。
當年「宙斯盾」艦老厲害了
軍艦也是。「宙斯盾」系統和「盾艦」現在屬於常規概念了,不過當初還是很高大上的。美國人在整出來「提康德羅加」和「伯克」兩個系列盾艦以後,開始吹牛,說現在用的無源相控陣雷達技術落後了,咱們美國人馬上要換有源相控陣雷達,比無源的厲害一百倍,就問你們怕不怕。
中國的盾艦全是有源相控陣
中國人一聽,這是知識點,趕快拿小本本記下來,說不定要考的。然後就埋頭搞,2005年,第一艘「中華神盾」052C服役,裝備有源相控陣雷達。然後接著又是052D、055,統統有源相控陣。可回頭一看,美國人第一艘裝備有源相控陣的DDG-1000到2016年才服役,還是個樣子貨。真正能用的、裝備有源相控陣雷達的「伯克III」型驅逐艦2018年才開工,估計到2024年才能服役。
美國第一艘可用的有源相控陣盾艦還在船塢裡……
然後中國海軍看看自己手頭二十幾艘裝備有源相控陣雷達的「盾艦」,滿腦子的問號:咱們咋就這麼實在呢?
戰鬥機設計時的故事,說多了都是眼淚
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比如聽說人家的大口徑重機槍重量25公斤,自己趕快搞了一個26公斤的,最後發現人家那25公斤不包括槍架,加上槍架全系統重達41公斤;再比如說人家吹牛的高超音速武器,搞搞停停,實在是釣魚騙錢利器,結果中國就悄無聲息地直接搬到閱兵式上去了;再比如說,人家吹牛自己的五代機升力係數2.0,中國人拼死拼活把自己的五代機升力係數也搞到了2.0以上,結果人家說自己的實際升力係數只有1.5……
不得不說,這真的是大毛病啊,這麼實在,讓別人怎麼活?以後其他人還怎麼愉快地吹牛釣魚騙經費?
不過話說回來,也許正是因為其他人都在吹牛的時候,我們一直在埋頭做事。到今天,咱們才能自豪地說一句:我不是針對誰,在座諸位一個能打的都沒有。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