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登月到雷達、從五代機到飛彈……中國最大的缺陷就是太實在

2020-12-23 聯合防務

前兩天,中國「嫦娥五號」探月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預定著陸場安全著陸,帶回來月球表面巖石和土壤標本的同時,也標誌著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個階段已經全部順利完成。

「嫦娥五號」成功返回,順利完成時所有任務

就在「嫦娥五號」成功降落在月面那幾天,有好事者翻出了2005年中國探月工程正式對外公布時的報導。這個報導有趣的地方在於,除了介紹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這三個階段的安排以外,還簡單介紹了當時世界其他各國的探月計劃。

當年對中國探月計劃的報導,那是2005年

和當時中國計劃的2020年完成整個規劃相比,其他各國的計劃可都比中國大膽得多。

比如,美國人的計劃是2015年登月,最晚不晚於2020年;俄國人計劃在當年——也就是2005年試飛自己的登月飛船;印度人膽子比較大,準備2008年發射第一艘無人登月飛船;日本人就更厲害了,直接計劃2025年在月球建基地。

其他國家的計劃看起來也個個前程遠大

妥妥的「中國行我也行」錯覺的現實版有木有!

不過考慮到那個時間點也就不足為奇,2005年,咱們的航母還沒亮相、五代機還沒出來,連第一艘052C型驅逐艦都才剛剛服役。這個時候全世界還沒看到中國造艦「下餃子」的盛況,還沒有被接二連三的新概念裝備打擊自信,甚至連「基建狂魔」的威名都還沒有廣為人知。大家都還下意識地認為,中國只能早一些低水平、低技術、低附加值的玩意兒。所以,很多國家認為,只要中國說要搞的,就一定不是啥特別難的事兒——也就是所謂的「中國行我也行」。

那一年,第一艘052C才剛服役,「下餃子」還沒開始

十五年過去了,站在「嫦娥五號」成功返回的時間點上回看當年各國的豪言壯語,結果又如何呢?

美國?登月的計劃做了一個又一個,馬斯克之流借著登月概念收割了一波又一波投資和流量,但實操卻還沒影子。詳細計劃別問,問就是馬上就要完成。不過,現在離2020年結束還不到10天,也不知道美國人——不管是NASA大神、還是馬斯克大仙,來不來得及趕快攢一個登月飛船扔上天去。

NASA重返月球的計劃到現在還只是ppt,最近甚至已經開始求助商業公司了

俄羅斯?登月什麼的太遠了,沒啥意義。還是先把「庫茲涅佐夫」號航母修好吧,這都進塢3年半了還沒個頭呢。再要不然把蘇-57整清楚也行。前不久才跟阿爾及利亞籤了第一個出口大單,這才是好消息啊。登月飛船?那是啥?

日本?直接不提登月這茬,轉而專心研究小行星去了。前兩天整了個小行星探測器,也挺順利的,順便也能刷一波流量。知道這叫啥嗎?這叫差異化競爭。就不愛跟你們這幫湊熱鬧的一起玩,一個個都去登月,有意思嗎?

日本現在關注的重點是小行星——這個目前研究的人少

印度?說實話,幾個國家裡面,還就是印度人實實在在想做點事。但問題在於,印度人的想和做之間大概隔著一整個太陽系的距離。這不,2008年第一艘印度探月飛船「月船一號」倒確實是發射成功了,不過繞月飛了9個月就一頭栽了下去——原定的時間是2年。

「月船一號」發射

接下來10年就一直沒下文,一直到看見中國的「嫦娥三號」、「嫦娥四號」接連在月面降落了,印度人急了,趕快攢了個「月船二號」,也打算登月。可發射時間先是從2017年一推再推,一直推到2019年。好不容易發射了,準備往月面降落的時候,你猜怎麼著?啪!它又摔了。(咦,我為什麼要說又?)

「月船二號」在靠近月面時,姿態控制出了問題,直接糊了月球一臉

所以到今天來看,當年吹過的牛,也只有中國人是正兒八經實現了,其他國家真的就只是吹吹牛而已。

NASA拍攝到的「月船二號」著陸器碎片照片

這就是中國現在最大的毛病所在——太實在。

本來世界各國都一起吹吹牛、騙騙經費,花差花差不好嗎?只有中國當真,說過的就一定真的埋著頭去做,還真就能做成。

除了登月以外,類似的事情還不止發生過一次。

當年EFV吹得人目眩神迷,結果下馬了

還記得30多年前,美國人吹牛,要搞「先進兩棲突擊車」(AAAV),後來改名叫「兩棲遠徵戰車」(EFV)。那個指標看起來厲害到飛起,水上最大航速能有每小時46公裡,相當於25節,比絕大多數兩棲戰艦艇跑得還快。這一傢伙就震住了全世界,眼眶子淺的中國人看著羨慕啊,決定摸著美國人過河,咱們也來學著搞一下。正好原來的兩棲裝甲車輛也太老,需要換代。

結果05式兩棲裝甲車族的「世界第一」保持了好多年……

不過中國的研究人員費盡心思、絞盡腦汁,美國人提出的大功率發動機、噴水推進、滑行艇體等等先進技術都用上了,最後出來的產品水上最大航速還是不到每小時30公裡。跟人家每小時46公裡的指標一比,自愧不如、自愧不如。可問題是,當中國人準備瞻仰參觀一下美國人EFV究竟是怎麼實現這麼牛X的指標時,卻發現,EFV項目直接下馬了,沒了!

所以,現在05式兩棲裝甲車族是世界上水上航速最快的兩棲車輛,沒有之一。就是這麼實在。

傳說中的AIM-120D,然而沒有什麼雙脈衝發動機

再比如飛彈。2008年,雷神公司開始測試AIM-120D空空飛彈,據說這種AIM-120系列飛彈的最新型號採用了新式的雙脈衝發動機,射程可以達到160公裡。這一傢伙把中國科研人員唬得一愣一愣的:這玩意兒厲害了,不能被拉下,咱們也得整一個,必須趕緊埋頭狂追。

2016年,中國採用雙脈衝技術的PL-15空空飛彈正式亮相,射程超過了200公裡。但是雷神公司負責AIM-120的業務發展總監詹寧斯在2013年接受採訪時表示:「C-7型和D型使用同一種發動機」,雙脈衝發動機?那是什麼?也就你們中國人這麼實在。

當年「宙斯盾」艦老厲害了

軍艦也是。「宙斯盾」系統和「盾艦」現在屬於常規概念了,不過當初還是很高大上的。美國人在整出來「提康德羅加」和「伯克」兩個系列盾艦以後,開始吹牛,說現在用的無源相控陣雷達技術落後了,咱們美國人馬上要換有源相控陣雷達,比無源的厲害一百倍,就問你們怕不怕。

中國的盾艦全是有源相控陣

中國人一聽,這是知識點,趕快拿小本本記下來,說不定要考的。然後就埋頭搞,2005年,第一艘「中華神盾」052C服役,裝備有源相控陣雷達。然後接著又是052D、055,統統有源相控陣。可回頭一看,美國人第一艘裝備有源相控陣的DDG-1000到2016年才服役,還是個樣子貨。真正能用的、裝備有源相控陣雷達的「伯克III」型驅逐艦2018年才開工,估計到2024年才能服役。

美國第一艘可用的有源相控陣盾艦還在船塢裡……

然後中國海軍看看自己手頭二十幾艘裝備有源相控陣雷達的「盾艦」,滿腦子的問號:咱們咋就這麼實在呢?

戰鬥機設計時的故事,說多了都是眼淚

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比如聽說人家的大口徑重機槍重量25公斤,自己趕快搞了一個26公斤的,最後發現人家那25公斤不包括槍架,加上槍架全系統重達41公斤;再比如說人家吹牛的高超音速武器,搞搞停停,實在是釣魚騙錢利器,結果中國就悄無聲息地直接搬到閱兵式上去了;再比如說,人家吹牛自己的五代機升力係數2.0,中國人拼死拼活把自己的五代機升力係數也搞到了2.0以上,結果人家說自己的實際升力係數只有1.5……

不得不說,這真的是大毛病啊,這麼實在,讓別人怎麼活?以後其他人還怎麼愉快地吹牛釣魚騙經費?

不過話說回來,也許正是因為其他人都在吹牛的時候,我們一直在埋頭做事。到今天,咱們才能自豪地說一句:我不是針對誰,在座諸位一個能打的都沒有。T

相關焦點

  • 中國紅旗9B:有反隱身雷達配合,我能打五代機,F22:我不信
    不過令人意外的是,中國國產紅旗9B也位列名單之上,而且綜合排名第五。在這份名單中,第一名是俄軍去年實現量產的S500防空飛彈,這款飛彈無論是射程還是作戰性能,目前在全球範圍內都獨一無二。後兩名依舊是俄軍的S300V4以及S400防空飛彈,這兩款飛彈雷達系統探測距離以及跟蹤目標的能力,依舊名列前茅,甚至可以對美軍隱形戰機形成一定的威懾。
  • 五代機之間的空戰芻議
    自此之後,世界範圍內出現了一股研製、採購五代機的熱潮,目前除了美國、中國和俄羅斯之外,以色列、英國、日本等國採購的五代機(F-35)也已相繼入役。隨著相關各國五代機裝備數量的不斷增加,今後五代機之間的空戰該怎麼打,也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一個焦點問題。
  • 還是研發全新艦載五代機?
    而對於中國來說,如果沒有一款強大的五代機坐鎮,還真的會讓西方國家看不起。中國在科研人員的努力下打造了殲20,作為一款全新的五代機,有著強大的隱身能力和打擊力,可以跟美國、俄羅斯一絕高下。也就是說,中國、俄羅斯、美國這些國家擁有了五代機技術,而其他國家卻還在研發中,顯然會在技術上落後這三個國家。中國海軍方面的實力在不斷提升,因為海軍對於地區安全來說實在是太過於重要了。
  • 逢軍演必到的中國電子偵察船,哪些雷達能讓美日飛彈顯蹤跡?
    這些電子偵察船逢美日軍演必到,開機能讓它們的飛彈顯蹤跡   截止到2017年底,815A型電子偵察船已經建造了852號啟明星艦366型超視距雷達還有一種協同定位工作方式,與俄羅斯MINERAL-ME雷達所不同的是,中國研製了更為先進的協同定位工作方式。
  • F22刺探委內瑞拉失敗,被我國雷達抓到,隱身戰機是否失去優勢?
    一架美國F-22隱形戰機秘密潛入委內瑞拉進行軍事情報偵察,不想被我國的jy-27米波反隱形雷達發現,委內瑞拉立即拉響警報,防空飛彈部隊投入戰鬥。這無疑是對美方的巨大打擊。就這樣,第五代隱形戰機最強大的隱形性能已經被打破,似乎已經變得過時了。
  • 殲20為何成了全球機體最大的五代機?內幕並不簡單
    世界上服役時間最早的五代機是美國的F22,服役時間是2005年,但是它也是從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就開始研製的戰機,數十年過去以後,就只有3個國家掌握了五代機的關鍵技術,也就是中美俄。五代機的圖片資料相信大家都已經看了不少,比較細心的人大概也注意到了,我國的殲20看上去似乎要比另外三款五代機更大一些。其實你沒看錯,殲20的確是全球機體最大的五代機,所以造成這種情況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內幕並不簡單!
  • 現役五代機誰的速度最快?外媒:F-35以1.53馬赫的極速墊底
    在飛彈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戰鬥機的速度仿佛已經不再那麼重要,就連「升限」作用也開始弱化。但是,在這裡還是需要指出一點的是,不管飛彈技術再如何發展,戰鬥機的速度始終是重要技術指標之一。目前,世界現役五代機共有4款,分別是中國空軍殲20,俄羅斯空天軍的蘇57,美國的F-22和F-35。其中,F-35戰鬥機裝備的發動機是推力最大的,據外媒報導的數據,達到了19噸之多。但是,即便是性能如此強悍的發動機,也只是讓F-35的速度為1.53馬赫,成功讓它墊底。當然,這也就引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現役五代機當中,速度最快的機型是哪款?
  • 中美俄五代機爬升高度比較,老美20000米,俄19000米,中國是多少
    現如今,在所有戰鬥機中,綜合性能最好的戰機就是五代戰機,並且五代戰機還有非常特殊的一個地方,它擁有隱身能力。畢竟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若是戰機不具備隱身性能,在戰場上很容易被敵方鎖定為攻擊目標,只要沒有擊毀對方的雷達系統,那就無法避免成為敵方攻擊目標的現狀。
  • 殲20掛載霹靂飛彈,讓F22的AIM都黯然失色,該國要開始研製新飛彈
    隨著美國擁有全球第一架五代隱身戰機F-22之後,全球國家紛紛開始拉開研製五代機的序幕。其中以中國和俄羅斯最為成功,憑藉殲-20和蘇-57躋身全球五代機研發國家之一,甚至俄羅斯認為蘇-57的機動能力堪稱全球最強。然而真正讓美國感到害怕的,並非是蘇-57而是中國的殲-20。
  • 被譽為中國版蘇57,曾是沈飛集大成之作,殲14雪鴞為何惜敗殲20?
    我國目前一共有兩款公開露面的五代機,分別是成飛已經正式服役的殲20和沈飛試飛成功的FC31,但鮮為人知的是沈飛當年實際上還有一款胎死腹中的殲14雪鴞(xiao)。殲14是沈飛當年在競標五代機時所給出的方案,從整體上來看,它就像一架安裝了鴨翼的蘇57,但實際性能比飽受詬病的蘇57更差。
  • 殲20生產進入快車道,中國五代機到底造多少架才合適?
    圖為殲20殲20是中國空軍最先進的一款戰機,自從服役以來,這款戰機的產量一直是外界關注的話題,目前殲20的生產已經開始進入快車道,難道殲20也要下餃子嗎?三條生產線已經火力全開,那麼中國五代機到底要造多少架才合適?
  • 鋸齒狀引人注目,五代機換裝「中國心」,空軍證實國發版殲20入列
    2020年年末,俄羅斯空天軍成功接收首架量產蘇-57戰鬥機,成為繼美國和中國之後,全球第三個裝備自主研發的五代隱身戰機的國家。五代隱身戰機再次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 而中國能早於俄羅斯裝備五代機,一直是中國民眾值得驕傲的一項成就,畢竟俄羅斯是傳統航空工業強國。
  • 中國到底是怎麼做到的?時間縮短1000倍,此前美俄都沒有成功
    根據環球網報導,這款材料可以將電晶體的延遲時間縮短1000倍以上,也就是可以把頻率從兆赫茲提升到吉赫茲,這對於我國相關領域的發展具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比如說在軍事方面。對此也有很多人感慨表示,中國究竟是怎麼做到的,畢竟在這之前,美俄兩國都沒能成功。
  • 殲-20升空需掛龍勃透鏡,不然自己的雷達都發現不了!
    殲-20戰鬥機掛載的龍勃透鏡龍勃透鏡的另一個主要作用是「隱真示假」,如果需要則龍勃透鏡可做到讓反射的雷達信號和自身的信號完全不同,從而達到達到欺騙敵方雷達的目的,這對於需要充當「刺客」的殲-20來說非常重要。
  • 殲10攜帶這款神秘飛彈能幹啥?反導雷達以後都不好開機
    反輻射飛彈是一種通過主動搜索並跟蹤敵方雷達信號進行打擊的武器,由於這種武器專門針對敵方雷達攻擊,又被稱為反雷達飛彈。中國很早就進行了反輻射飛彈的研究並成功開發了鷹擊-91反輻射飛彈。這型飛彈實際上也是中國飛彈發展的必然趨勢之一。之前提到的鷹擊-91由於採用衝壓發動機,其尺寸過大一直是一個問題。一直以來鷹擊-91隻能由殲轟-7飛豹攜帶進行反雷達作戰。而殲轟-7的作戰性能尤其是反制敵方雷達鎖定和接下來的飛彈就顯得較為力不從心。即使殲-11,殲-16掛載這型飛彈也會因為該飛彈的尺寸而望而生畏。
  • 中國防空飛彈太大不適合「一坑多彈」?2014年一款飛彈就「打臉」
    目前中國的中近程艦空飛彈,主要有俄制9M317「無風」艦空飛彈,以及國產的海紅旗-16艦空飛彈。這兩款飛彈性能雖然先進,但是有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太大。以目前真正實現「一坑四彈」的美國「改進型海麻雀」為例,該飛彈直徑250毫米,彈重300公斤。
  • 從中國探月到載人登月分析:3000噸級火箭缺失是登月最大障礙
    出品:川陀太空川陀太空 深度科普第2844期 本期我們來說說中國探月工程到載人登月還有多長的時間,因為探月和登月是兩個不同的時期,涉及到的技術狀態也不同。可以認為登月是探月的目標,探月是登月的基礎。美蘇在太空競賽的時候發射了大量探月探測器,比如月球系列,勘探者系列等,將月球表面的基本情況摸了個遍。
  • 日本教授:間諜衛星可撕破F35隱身外衣,專家:中國可以!
    五代隱身戰鬥機已經成了當前各國空軍爭先搶奪的香餑餑,沒有隱身戰機的國家,想必在此後都不好意思說自家空軍擁有先進戰機。但目前全球能夠數得上名號的隱身五代機,也就美國的F-22、F-35以及中國的殲-20,還有俄羅斯的蘇-57。
  • 70年前飛機6倍音速,至今無法超越,飛彈都追不上,機表達1200度
    一百多年裡,飛機的速度從每小時幾公裡、幾十公裡、幾百公裡到現在的超音速,驅動方式由最初螺旋槳式到現在的噴氣式,在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下,戰機的種類日益繁多,在各方面的作用都被發揮到淋漓盡致。如今,有實力的大國已經開始了對高超音速戰機的角逐,即五代戰機的角逐,一般情況下,最大速度達到2馬赫以上的速度才能被稱作是五代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