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山區免費送500把鐵鍬,助力臨街單位「自掃門前雪」
今年融雪防凍備戰,青山區門前三包辦公室為臨街重點商戶與單位免費提供了500把鐵鍬,「自掃門前雪」有了實實在在的保障。門前三包工作是政府部門引導臨街單位參與城市管理的一個有效平臺。「自掃門前雪」是中國的一個古訓。過去,通常在下雪季節,結合門前三包管理法規的條款,用此古訓倡導臨街單位主動清除自家門前的積雪,利己利人。
-
浴「雪」奮戰|通遼市環衛處緊急除雪保暢通
,積極調配清雪機械設備,出動百餘名清雪工作人員及重型除雪設備,採取連續作業、加班加點、克服困難,準確把握好融雪劑的最佳撒布時間和撒布量,並運用雪滾刷、推雪.板、鏟車、翻鬥車等大規模的機械設備,以機械為主聯合作業,做到人停機械不停,經過爭分奪秒,晝夜清理,保障交通順暢和居民的出行安全。
-
元道經緯相機賦能新基建,助力廣元5G行動裝置安裝
5G時代的到來,不僅意味著通信的關鍵技術在發生變化,還意味著基站天線設備的安裝也面臨新的挑戰。安裝質量和進度直接影響著基站的實際覆蓋範圍和全網的通信質量。在智能軟體普及的今天,許多智能科技應用在推動基礎設施建設智能化、信息化的同時,還能幫助企業降本增效。
-
記者探營丨衢寧鐵路開通倒計時 浙南多縣告別無鐵路歷史
記者從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備受關注的衢州至寧德鐵路(以下簡稱「衢寧鐵路」)9月19日進行全線拉通試驗。這意味著,該條鐵路全線開通運營進入倒計時。 開通在即的衢寧鐵路,沿線各個車站在哪裡?長得啥樣?日前,記者跟隨鐵路部門工作人員一道,提前進行了實地探營。
-
全能火車司機的31個春運:從鐵路的「慢時光」到「快時代」
中新社桂林1月27日電 題:全能火車司機的31個春運:歷經中國鐵路從「慢時光」到「快時代」作者 朱柳融每天夜幕降臨,風馳電掣的動車組告別了搭乘旅客時的熱鬧,陸續回到桂林動車所存車線。南寧鐵路局柳州機務段288名動車司機裡,有著31年火車駕齡的唐華興是唯一一名擁有蒸汽機車、內燃機車、電力機車、動車組4本駕照的全能火車司機,歷經著中國鐵路從「慢時光」到「快時代」。遙想31年前,像現在這樣穿著筆挺的制服,在安靜整潔的駕駛室作業,是唐華興沒有想到的。
-
山河智能挖掘機助力川藏鐵路建設
山河智能挖掘機助力川藏鐵路建設 2020-11-12 10:45:00 11月8日,川藏鐵路(
-
暴風雪接力來襲,公路人晝夜奮戰打好除雪防滑保通戰
在這連續除雪保暢工作中,全體公路養護人員克服疫情影響,冒著嚴寒,不分白天黑夜奮戰在防滑除雪第一線,確保人民群眾的出行安全。截至發稿前,全市幹線公路共出動人員2100人次,車輛265臺次,拋灑融雪劑780噸,目前,全市公路系統持續暢通無險情。
-
鐵路多重舉措助力國慶假期民眾出行
記者從中國鐵路總公司獲悉,為期10天的2018年國慶假期鐵路旅客運輸圓滿收官,全國鐵路累計發送旅客突破1.3億人次,同比增長10.8%,鐵路運輸安全平穩有序。 然而,作為民眾出行的首選交通工具,每到節假日,都是鐵路最繁忙而最受百性關注的時段,鐵路提供的運力服務、購票服務、乘車環境等,每到此時就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和談論的焦點。今年國慶假期,鐵路客流以旅遊和探親流為主,假日期間旅客出行需求更加旺盛,客流將呈現出高度集中、高位運行的走勢,給鐵路運力帶來不小的壓力和挑戰。
-
開展冬季除雪應急演練 石家莊工務段準備「防寒過冬」
圍繞上線施工維修、除雪、非正常故障應急處置等作業人身安全風險項點,石家莊工務段按照三級安全教育網職責,各科室、車間分工負責,密切配合,做好防寒過冬勞動安全培訓考試工作,保證培訓計劃有效落實。同時,加強「三新」人員勞動安全培訓,採取PPT教學、典型案例分析等方式,重點對防機車車輛撞軋、防觸電、防高處墜落、非正常應急安全處置措施等內容進行講。
-
大連鐵路部門啟動極端天氣預案 保障鐵路運行平穩有序
央視網消息:降雪降溫天氣也影響鐵路、公路的運行,相關部門緊急行動,確保旅客順利出行。在遼寧大連,受強冷空氣影響,大連遭遇強降雪天氣,溫度降至零下22度,鐵路部門迅速啟動極端天氣預案,做好除雪除冰工作。
-
高科技重新定義新時代搶險抗洪
原標題:高科技重新定義新時代搶險抗洪 北鬥高精度地災監測預警、雷達流速儀、大數據研判、AI預測城市內澇、紅外無人機搜救……面對兇猛的洪水,越來越多高科技含量的抗洪「神器」正廣泛運用到防汛搶險一線,改變了以往依靠人力肩挑背扛的「肉搏式」抗洪,高科技正在重新定義新時代抗洪搶險。
-
積極推進「110工法」高科技助力煤炭產業
□文/見習記者汪思維攝/本報記者邵國良 6月30日,第二十一屆中國科協年會系列活動技術經濟深度融合高峰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理事長何滿潮作了題為《高科技幫扶煤炭產業
-
北極鐵路光纜熔接工的「繡花」功夫
齊齊哈爾電務段塔河通信車間坐落在中國鐵路最北端,通往"北極"漠河的嫩林鐵路上塔河站。他們承擔著530多公裡架空明線路、區間無線鐵塔及19個站鐵路通信設備的維護工作。車間25名幹部職工常年守候著嫩林線、古洛線、塔韓線通信大通道的暢通安全。
-
交大教授團隊開發「高效切削刀具技術」 助力高端製造
同時,圍繞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科創中心的定位,藉助展臺傳遞高科技創新成果,體現高校的科創能力和服務社會實力。 工博會上有哪些亮點?晨報記者提前探營,推出系列報導,今天第一篇聚焦的是上海交大陳明教授團隊的「高效切削刀具技術」。 在航空航天、能源和汽車等高端製造領域,難加工零件的高效切削對刀具耐磨損和長壽命有著很高的要求。
-
交大教授團隊開發"高效切削刀具技術" 助力高端製造
同時,圍繞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科創中心的定位,藉助展臺傳遞高科技創新成果,體現高校的科創能力和服務社會實力。工博會上有哪些亮點?晨報記者提前探營,推出系列報導,今天第一篇聚焦的是上海交大陳明教授團隊的「高效切削刀具技術」。在航空航天、能源和汽車等高端製造領域,難加工零件的高效切削對刀具耐磨損和長壽命有著很高的要求。
-
老外發明高效翻土鐵鍬,效率提升8倍,10塊錢造一把
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木易機械70歲農村老大爺發明新型鐵鍬,效率提升5倍,10塊錢造一把城市的發展蒸蒸日上,但是農村的發展卻非常緩慢。很多人至今還是依靠簡單的農具進行勞作,比如鐵鍬就是一種很常見的工具。但是鐵鍬使用起來非常麻煩,控制不好方向就會適得其反,但是一位老大爺卻解決了這個問題。
-
從鐵路提速到重載技術,從首條地鐵到高鐵時代,這些由交大創造
新中國成立以來,從中國鐵路大提速到青藏鐵路建設再到大秦重載鐵路,從地鐵到如今的高鐵時代,我國交通行業一個又一個重大歷史進程的背後,總會有她的身影——交大!鐵路提速達世界水平1997-2007年的十年間,我國鐵路進行了六次大提速。
-
老齡化遇見數位化 看高科技如何助力「適老」
王老伯所說的「家門口的機器」,指的是上海共和新路街道社區健康驛站裡的一臺眼部OCT設備。在一次免費篩查中,這臺設備幫助王老伯發現了右眼隱藏的中危風險,並第一時間通過「平安智慧影像雲」將檢測結果傳送給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眼科專家,令王老伯得以及時接受相關診療。 眼病是老年人群高發疾病,通過篩查早發現、早確診是治療關鍵。
-
「531」引領行業變革 新型導電膠助力高效電池
告別野蠻式增長,「531新政」的發布正引領光伏產業的一場變革。在這場變革中,高效化的趨勢已經不可阻擋。PERC、半片、疊瓦、雙面等新型組件已經越來越成為市場上的主流。與此同時,IBC、HJT、N型等高效電池技術也即將成為各大企業爭相布局的關鍵。
-
快節奏時代用什麼設備辦公 高效便捷顯示器推薦
對於筆記本用戶來說,使用C TO C的方式來與顯示器相連接,可同時實現設備供電、音視頻信號傳輸、數據傳輸。鍵盤、滑鼠等設備接到顯示器上就能使用,拔掉筆記本上的一根C口連接線就能下班,非常方便。 這款顯示器還提供了磁吸式的屏幕遮光罩,安裝極為簡便,有效減少周圍環境光線造成的屏幕炫光和反射。並提供了全功能的人體工學支架,在使用時可以隨心所欲調節的面板觀看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