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桂林1月27日電 題:全能火車司機的31個春運:歷經中國鐵路從「慢時光」到「快時代」
作者 朱柳融
每天夜幕降臨,風馳電掣的動車組告別了搭乘旅客時的熱鬧,陸續回到桂林動車所存車線。動車組地勤司機唐華興開始「出動」,駕駛著空無一人的動車,泊入檢修庫「體檢」「洗澡」後,再將煥然一新的動車安全停回存車場。
資料圖:火車駕駛室(圖文無關) 王以照 攝
今年,是唐華興在鐵路線上的第31個春運。近日,記者在桂林動車所見到52歲的唐華興。夜班8小時,他需要泊7組動車。
南寧鐵路局柳州機務段288名動車司機裡,有著31年火車駕齡的唐華興是唯一一名擁有蒸汽機車、內燃機車、電力機車、動車組4本駕照的全能火車司機,歷經著中國鐵路從「慢時光」到「快時代」。
遙想31年前,像現在這樣穿著筆挺的制服,在安靜整潔的駕駛室作業,是唐華興沒有想到的。
「遠看像討飯的,近看像撿破爛的,仔細一看是機務段的。」這句順口溜唐華興倒背如流,「蒸汽機車司機就是這個形象。」
1988年,20歲的唐華興成為柳州機務段一名司爐工,工作時一鍁一鍁往蒸汽機車爐膛裡添煤,把火燒得旺旺的給火車提供動力。
「那時最高時速80公裡,桂林到柳州是單線鐵路,200公裡的距離開開停停,要運行10個小時。」唐華興回憶道,駕駛室四處透風,煤灰瀰漫,一趟要鏟上七八噸煤。
火車到達目的後,還要進行機車檢查、擦車、保養等工作。唐華興笑著說:「司機把機車當自己的臉面,每一個零部件、角落都要鋥亮。」
當了兩年司爐工,唐華興考上蒸汽機車副司機。「站臺、車廂、候車室,到處都是肩扛背包、奔跑的旅客。」唐華興司機手帳記錄著蒸汽機車時代鐵路春運的場景。
資料圖:停靠火車站的列車。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隨著鐵路運輸的發展,內燃機車「走馬上任」,時速從80公裡提到120公裡。唐華興告別了蒸汽機車的「煙燻火燎」。
乾淨的駕駛室裡,發動機轟鳴,司機和副司機靠打手勢交換信號的同時,大嗓門喊話才能聽見彼此的聲音。「那時我留下了職業病,聽不見像蛐蛐叫聲一樣的高頻尖叫聲。」
2008年,中國鐵路迎來電力機車時代,唐華興成為柳州機務段第一批電力機車司機,「工作環境越來越好」。
「電力機車功率大,牽引力大,不用像內燃機車操心加油的問題。」唐華興笑著說,駕駛室還配備空調、冰箱、微波爐等設備,火車時速提升到160公裡。
但電力機車時代春運客流激增,鐵路部門增加客車開行密度,唐華興變得更加忙碌,春節時很難與家人團聚。
2013年12月,廣西進入「高鐵時代」。當時45歲的唐華興考取動車組列車駕駛證,再次「改槍換炮」開上動車組擔當桂林至柳州區段值乘任務,運行時間約1小時。
「高鐵時代,司機操作越來越輕鬆,但責任更大。」唐華興表示,時速300公裡相當於1分鐘開行5公裡,1個人在駕駛室「1分鐘都馬虎不得」。
2017年桂林動車所開通,值乘經驗豐富的唐華興從線上司機變為地勤司機。成為高鐵「泊車人」的唐華興極少接觸旅客,但他表示,無論時代怎麼變,人們回家團圓的心不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