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蜀道早已不再難!2018年元旦,你這樣出行更快捷
蜀道早已不再難!詩仙李白的《蜀道難》傳誦千年,但如今這句話也只存在詩句之中,因為隨著四川的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現在的蜀道早已不再「難於上青天」,而是四通八達、暢通全球了。 這不,最近,四川又有多條高速公路已經或即將實現通車,多條鐵路實現開通或重要節點實現突破,從成都飛向各地的航線也越來越多了。2018年元旦,您可以選擇這些新的公路、鐵路或航班出行遊玩,更加方便快捷哦!
-
【發現最美鐵路】小鳥天堂:彰顯鐵路綠色發展之美
如今,鷺鳥高飛,高鐵飛馳,高鐵與鷺鳥和諧共生的一幕,又成就了「最美鐵路」的一個新篇章。近日,「發現最美鐵路·行走粵海大通道」網絡宣傳活動採訪團一行走近「小鳥天堂」,體會綠色發展的鐵路智慧與擔當。 為生態讓行,鐵路發展交出共贏答卷。受選線條件限制,江湛鐵路經過「小鳥天堂」最近距離僅800米,保護鳥兒免遭驚擾,成為當時鐵路建設的一大挑戰。
-
劍門關不僅險,還是李白詩歌中的《蜀道難》,它是怎麼形成的?
劍門關是中國知名旅遊目的地,《中國國家地理 》四川最美100個拍攝點之一。「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1000多年以前,李白的一首《蜀道難》讓劍門關在詩歌界聲名遠揚。早在距今約2億—1億4千萬年前的侏羅紀時代,四川是一個大湖泊,由於受到強烈的風化侵蝕作用,四周的山地為湖盆提供了豐富的積澱物。當時的氣溫特高,鐵質氧化,堆積的物質成為火燒般的紅色丹霞景觀。沉積物的大量堆積,填進湖底,使盆底部逐漸抬升,於是大湖一分為二,北邊的稱蜀湖,南邊的稱巴湖。
-
發現最美鐵路助力龍江振興 宋文強:檢車「金花」,在奮鬥中綻放最美...
日前,由人民網、新華網、光明網、中新網、環球網等多家中央新聞媒體及網絡達人組成的「發現最美鐵路·助力龍江振興」採訪團走進哈鐵齊齊哈爾車輛段滿洲裡運用車間國境站技術交接作業場女子檢車班。透過她們的身影,所讓人感受到的,既有那「 天生麗質不自棄, 性若春水且剛毅」般的使命擔當,亦有那「彎弓徵戰作男兒,夢裡曾經與畫眉」般的無私奉獻。從「耕耘」到「綻放」,信念孕育成就。
-
發現最美鐵路:太焦線上的「快」與「慢」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焦作4月25日訊(記者 佟明彪)近日,中國鐵路總公司組織了「發現最美鐵路」 ——「發現最美太焦 感受奮鬥精神」活動,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隨「發現團」一起體驗了太焦線上的「快」與「慢」。
-
#發現最美鐵路•助力龍江振興#宋文強:檢車「金花」,在奮鬥中...
日前,由人民網、新華網、光明網、中新網、環球網等多家中央新聞媒體及網絡達人組成的「發現最美鐵路·助力龍江振興」採訪團走進哈鐵齊齊哈爾車輛段滿洲裡運用車間國境站技術交接作業場女子檢車班。透過她們的身影,所讓人感受到的,既有那「 天生麗質不自棄, 性若春水且剛毅」般的使命擔當,亦有那「彎弓徵戰作男兒,夢裡曾經與畫眉」般的無私奉獻。從「耕耘」到「綻放」,信念孕育成就。
-
「綠巨人」帶紅古蜀道——從蘭渝鐵路沿線巨變看西部發展潛力
從蜀道難到蜀道暢,從綠皮車到「綠巨人」,蘭渝鐵路的全線通車和不斷提速,見證了西部脫貧和發展駛入「快車道」,凸顯了西部發展大潛力。 一脈通,蜀道不再難 「過去,我都是乘飛機出行。現在乘火車蘭州到重慶不到7個小時,更加方便實惠。」
-
「中國芯」牽引西成高鐵勇闖蜀道永濟電機「智造」綠色動力
「黃金眼」動力足打破「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1000多年前,唐朝大詩人李白途經雄奇險峻的秦巴大山寫下千古絕唱《蜀道難》,發出了「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感慨。而今,「黃金眼」打破了這個千年神話,變天塹為通途。
-
從鐵路提速到重載技術,從首條地鐵到高鐵時代,這些由交大創造
交大科技工作者憑藉紮實的科技創新能力,潛心研究新技術、新方法和新裝備,在主體化機車信號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標誌性成果,為中國鐵路六次大提速做出了自己的獨特貢獻。2004年,為保障鐵路大提速中新技術安全而有效地應用,助力我國第六次鐵路大提速,北京交通大學舉辦鐵路高級專業技術人員培訓班,鐵路系統600多名電務、機車、車輛、工務等方面的人員參加培訓,包括兩名院士的相關學科帶頭人為學員授課。
-
【發現最美鐵路】環島高鐵:在列車逐浪中 感知海島發展之美
「11月5日,「發現最美鐵路·行走粵海大通道」網絡宣傳活動團搭乘環島高鐵,在南國的明媚陽光中出發,在椰風海韻中,與鷺鳥和海鷗一起飛翔,感受最美鐵路之魅力,感知最美海島之韻味。迎著徐徐海風出發,欣賞海光一碧的風景,感受最美鐵路的魅力,實地見證鐵路輪渡建設發展的成就之美。 「由海口東開往海口東」,這不是廣播員的口誤,獨特的報站形式來自海南環島高鐵。
-
探尋蜀道的「前世今生」 10集大型文化紀錄片《蜀道風流》開播
蜀道,一條貫穿古今的巴蜀文明之路。這裡有最高聳的天險、最險峻的水;這裡曾讓詩仙李白感嘆「蜀道難」;但這裡也誕生了沃野千裡的「天府之國」。數千年以來,「風流」的蜀道蘊涵著怎樣的歷史文化寶藏?穿越6個國家 探索蜀道的「前世今生」為什麼要探索蜀道的「前世今生」?在開播儀式現場,該片總導演段駿通過VCR的方式,分享了自己的創作感悟。「借用著名漢學家、諾貝爾文學獎終身評委馬悅然的一句話,『在四川的腦子裡,裝著中國前世今生的完整檔案』。而蜀道,正是打開這份檔案的最好路徑。」段駿說。
-
搞科研不能是「冷板凳」 2020年將是中國科研史轉折點
新冠疫情多少影響了就業,考研裡的很多年輕人都動起了繼續深造,甚至搞科研的念頭。爭做學霸是好事,但走這條路真的要「三思」。因為搞科研真的難,難,難!讓「冷板凳」熱起來許多人都應該聽過「摩爾定律」,指的是「集成電路上可以容納的電晶體數目在大約每經過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用以說明信息技術進步的速度之快。
-
科研最好時代不再?The Atlantic:科學發現速度正在放緩,效率不斷降低
在那十年裡,諾貝爾委員會仍然在努力搞清楚這個獎到底是為了什麼。但到了1910年,這些獎項大多授予符合現代物理學概念的發現。從20世紀10年代到30年代是物理學的黃金時代。這是量子力學發明的時代,這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學發現之一,這一發現徹底改變了我們對現實的理解。
-
劍閣縣文管所兵分兩路 皮尺加GPS來丈量蜀道有多長
因此,在蜀道申遺的衝刺階段,有責任重走蜀道,重新丈量蜀道,為這段蜀道摸清家底。走完劍閣境內蜀道現在在世的不足十人據劍閣縣文管所前任所長蒲龍介紹,走過部分蜀道的人很多,但全程走完劍閣境內古蜀道且在世的不足十人。因為喜歡研究蜀道,他還寫了一本待出版的《中國蜀道》書,並曾獨自全程走過4次這段路。
-
【地評線】映象網評:「最美鐵路人」與「前進中國」同頻共振
5月13日,來自鐵路運輸、建設、裝備製造、鐵路公安各領域基層一線的10位「最美鐵路人」閃耀銀幕,他們自強不息、勇於擔當的動人故事鐫刻著鐵路先行的鏗鏘步伐,是無數鐵路人與「前進中國」同頻共振的縮影。「最美鐵路人」有著「不待揚鞭自奮蹄」的自覺。
-
2019年「最美鐵路人」先進事跡報告會將舉行
中宣部宣教局、國鐵集團宣傳部將於5月13日20:00在學習強國平臺舉辦「最美鐵路人」先進事跡報告會。他們是中央宣傳部、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聯合選樹的10位2019年「最美鐵路人」,分別來自鐵路運輸、鐵路建設、鐵路裝備製造、鐵路公安各領域的基層一線,他們堅守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貢獻。
-
...公僕初心 忠孝難全——記「新時代最美檢察官」木亞沙爾·麥麥提
【榜樣力量三】公僕初心 忠孝難全——記「新時代最美檢察官」木亞沙爾·麥麥提 2020-12-17 19: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蜀道」成新亮點新名片 四川加快向交通強省邁進
12月9日,在四川省交通運輸廳舉行的新時代四川交通運輸發展戰略研討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城市交通室主任程世東建議,四川在推進天府機場建設的同時,應進一步推進支線機場的布局,形成以天府機場為中心,以支線機場、高速鐵路為集散渠道,通達國際的航空樞紐,輻射西南乃至西部地區。 12月6日,一條高速鐵路的通車,因再次改寫「蜀道難」而引世人矚目。
-
搞四個現代化一定要有兩手,即一手抓建設,一手抓法制
搞四個現代化一定要有兩手,只有一手是不行的。所謂兩手,即一手抓建設,一手抓法制。 1986年1月17日,鄧小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搞四個現代化一定要有兩手,只有一手是不行的。所謂兩手,即一手抓建設,一手抓法制。」
-
鐵路知乎 | 發現最美鐵路之川藏鐵路NO.2
導語上期,小編向大家介紹了川藏鐵路成(都)-雅(安)段,成雅鐵路地處平坦的川西平原上,建設難度低,且今年內將通車。那麼從本期開始,川藏鐵路將正式走向「上天」之路!從雅安出發,一路向西,川藏鐵路將深入橫斷山區的核心區域,沿線皆是人跡罕至的深山峽谷,面對支離破碎的地質條件,築路難度可謂是無法想像的,而這,還僅僅是「上天」難度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