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旅遊,愛生活。
四川「四絕」是指劍門天下險,青城天下幽,峨眉天下秀,九寨天下奇。劍門關位於廣元市境內,去過劍門關的人都知道,雄、奇、幽、秀,它的特點。
劍門關是中國知名旅遊目的地,《中國國家地理 》四川最美100個拍攝點之一。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1000多年以前,李白的一首《蜀道難》讓劍門關在詩歌界聲名遠揚。
主要景點有:劍門關、劍閣道、七十二峰、小劍山、姜公祠、姜維墓、鄧艾墓、鍾會故壘、 金牛道、後關門、石筍峰 、梁山寺、雷霆峽、翠屏峰 、仙峰觀、古 劍溪橋、志公寺、4D影院 、鳥道、玻璃景觀平臺等。
今天最愛廣元有這樣的一個問題,你們知道劍門關地質是怎麼形成的?
請跟隨王林樂老師一起去看看吧!
劍門關地質形成
文:王林樂
劍閣和劍門關地帶,處於四川北部邊緣的斷褶帶,它與四川盆地有緊密的聯繫。早在距今約2億—1億4千萬年前的侏羅紀時代,四川是一個大湖泊,由於受到強烈的風化侵蝕作用,四周的山地為湖盆提供了豐富的積澱物。當時的氣溫特高,鐵質氧化,堆積的物質成為火燒般的紅色丹霞景觀。沉積物的大量堆積,填進湖底,使盆底部逐漸抬升,於是大湖一分為二,北邊的稱蜀湖,南邊的稱巴湖。到了白堊紀時期,大約距今1億4千萬年—6500萬年的時間裡,正式形成了蜀湖,範圍大約就在今天巴中市的平昌縣、綿陽市的鹽亭縣、南充市的儀隴縣一帶的北邊。
劍閣正處在蜀湖的北部邊緣龍門山的前山帶。到了白堊紀末期,地殼發生變化,湖盆中的沉積物完全露出水面,在距今6500萬年左右的喜馬拉雅山運動中,龍門山再次強烈上升,湖盆的水全部通過江河流出,盆地北部邊緣的巖層受影響而傾斜,形成對劍門關地層的牽引,導致劍門關北高南緩,斷崖呈東西走向。
這次地殼變動後,地下的鐵礦石湧上來,形成了今天的丹霞景觀。丹霞景觀從甘肅省天水市的麥積山開始,向著劍門關方向運動,然後延伸到樂山、廣西紅河、廣東韶關。
劍門關景觀是下雨前顏色特別紅,下雨後顏色泛白,它和其他丹霞景觀是不一樣的。
親愛讀者,劍門關不僅險,還是李白詩歌中的《蜀道難》,它是怎麼形成的?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