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門關不僅險,還是李白詩歌中的《蜀道難》,它是怎麼形成的?

2020-12-05 最愛廣元

愛旅遊,愛生活。

四川「四絕」是指劍門天下險,青城天下幽,峨眉天下秀,九寨天下奇。劍門關位於廣元市境內,去過劍門關的人都知道,雄、奇、幽、秀,它的特點。

劍門關是中國知名旅遊目的地,《中國國家地理 》四川最美100個拍攝點之一。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1000多年以前,李白的一首《蜀道難》讓劍門關在詩歌界聲名遠揚。

主要景點有:劍門關、劍閣道、七十二峰、小劍山、姜公祠、姜維墓、鄧艾墓、鍾會故壘、 金牛道、後關門、石筍峰 、梁山寺、雷霆峽、翠屏峰 、仙峰觀、古 劍溪橋、志公寺、4D影院 、鳥道、玻璃景觀平臺等。

今天最愛廣元有這樣的一個問題,你們知道劍門關地質是怎麼形成的?

請跟隨王林樂老師一起去看看吧!

劍門關地質形成

文:王林樂

劍閣和劍門關地帶,處於四川北部邊緣的斷褶帶,它與四川盆地有緊密的聯繫。早在距今約2億—1億4千萬年前的侏羅紀時代,四川是一個大湖泊,由於受到強烈的風化侵蝕作用,四周的山地為湖盆提供了豐富的積澱物。當時的氣溫特高,鐵質氧化,堆積的物質成為火燒般的紅色丹霞景觀。沉積物的大量堆積,填進湖底,使盆底部逐漸抬升,於是大湖一分為二,北邊的稱蜀湖,南邊的稱巴湖。到了白堊紀時期,大約距今1億4千萬年—6500萬年的時間裡,正式形成了蜀湖,範圍大約就在今天巴中市的平昌縣、綿陽市的鹽亭縣、南充市的儀隴縣一帶的北邊。

劍閣正處在蜀湖的北部邊緣龍門山的前山帶。到了白堊紀末期,地殼發生變化,湖盆中的沉積物完全露出水面,在距今6500萬年左右的喜馬拉雅山運動中,龍門山再次強烈上升,湖盆的水全部通過江河流出,盆地北部邊緣的巖層受影響而傾斜,形成對劍門關地層的牽引,導致劍門關北高南緩,斷崖呈東西走向。

這次地殼變動後,地下的鐵礦石湧上來,形成了今天的丹霞景觀。丹霞景觀從甘肅省天水市的麥積山開始,向著劍門關方向運動,然後延伸到樂山、廣西紅河、廣東韶關。

劍門關景觀是下雨前顏色特別紅,下雨後顏色泛白,它和其他丹霞景觀是不一樣的。

親愛讀者,劍門關不僅險,還是李白詩歌中的《蜀道難》,它是怎麼形成的?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解析《劍門長歌》實景崖壁燈光演藝秀
    國慶節期間,四川劍閣縣華僑城劍門關景區上演了全國首個實景崖壁燈光演藝秀《劍門長歌》,也開啟了中國首個進行式通關夜遊+演藝秀。遊客可跟隨「真人秀」情景演藝,在震撼的3D Mapping崖壁投影中,穿越2400年,觸摸劍門雄關千年歷史。《劍門長歌》由劍門關華僑城西部集團斥資8800萬元,歷時一年精心打造。
  • 天下雄關劍門關之珊瑚壁傳說
    無論是戰國到三國,還是兩晉到隋唐、或宋元明清、近代現代、在時間的長河裡它追風逐浪,俯瞰朝代興衰改,見證上下五千年。如今談四川很容易就會讓人想到地震,想到這裡曾經的災難。但是你不能不承認他是個美麗而又古樸的地方。美麗如峨眉、青城、九寨溝。古樸看龍埡、金沙、明月峽。歷史上的四川從不平靜災難不斷,但是直到現在它依然如是,浩然天地之間。
  • 劍閣縣文管所兵分兩路 皮尺加GPS來丈量蜀道有多長
    從9月19日起,劍閣縣文管所兵分兩路,拿起皮尺,帶上GPS,鑽進叢林,打算精確丈量古蜀道的長度。鐮刀開路GPS上陣披荊斬棘量蜀道9月22日上午11點24分,劍閣劍門關鎮。60歲的蒲龍帶領3人穿過108國道,鑽進五裡灣一條小徑,進入原汁原味的古蜀道。
  • 不是所有的盆地都像盆,而四川盆地確實像個盆,它是怎麼形成的?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詩仙李白這千古名句中所指的蜀道就是如今四川劍門一帶的棧道由於地殼的運動,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發生了碰撞,在撞擊的過程中,印度洋板塊俯衝到亞歐板塊之下,於是亞歐板塊的地殼迅速隆起,逐漸升高,便有了之後的青藏高原。在兩大板塊的撞擊之下,不僅青藏高原強勢隆起,四川盆地也浮出了海面。
  • 論李白詩歌中描寫的江河(二)
    (一)大河飛瀑的雄渾壯闊李白詩歌是盛唐氣象的典型代表。正如唐人殷璠《河嶽英靈集序》所言:「文有神來、氣來、情來。」 這「神」「氣」「情」三者的融合,既是盛唐詩歌的特點,更是盛唐人的精神特徵。李白詩歌很好地體現了「三來」說的藝術要求,其描寫大河飛瀑的詩句往往神採飛動、氣象崢嶸。
  • 詩歌中的地形河流知識——以太白詩為例
    其中,李白作為我國唐代著名詩人,更是創作了無數風景名篇。從這些詩歌中,我們不僅可以領略大自然的魅力,還可以學習到一些有用的地理知識。《將進酒》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其中有一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頗有趣味。這裡的「天上」指的是青藏高原上的巴顏喀拉山。黃河從這裡發源,向東蜿蜒流淌,穿越黃土高原及黃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
  • 雲山霧海劍門關 如詩如畫似仙境
    李自公暮春,雨過天晴的清晨,當你置身國家AAAAA級景區劍門關仙峰觀頂峰,清冽的山風撕扯著衣衫,和著風的號子,漫山松林簌簌淺唱。在這裡,你不僅可以仰望觸手可及的雲朵,還可觀看雲山霧海的奔湧,它像海浪一樣在空中翻滾著,碰撞著,擁擠著,以它變幻不定的身影賦予劍門關以神奇的色彩。山坡上的綠草在山風的吹拂下,翻滾著綠色的碧浪,奔向遠方,山坡上的羊群,像偌大一張綠紙上濺落的幾滴墨水,使它更加顯得嫵媚靈動,此情此景,如詩如畫,如夢如幻。
  • 探尋蜀道的「前世今生」 10集大型文化紀錄片《蜀道風流》開播
    蜀道,一條貫穿古今的巴蜀文明之路。這裡有最高聳的天險、最險峻的水;這裡曾讓詩仙李白感嘆「蜀道難」;但這裡也誕生了沃野千裡的「天府之國」。數千年以來,「風流」的蜀道蘊涵著怎樣的歷史文化寶藏?當下的巴蜀兒女又該如何從中汲取寶貴的精神財富?從6月29日起,由四川廣播電視臺、鳳凰衛視聯合出品的10集大型文化紀錄片《蜀道風流》,每晚9點20分在四川衛視播出,每晚8點在鳳凰衛視中文臺播出,並在鳳凰衛視歐洲臺、美洲臺、香港臺以及優酷、四川IPTV 4K超高清專區同步上線。在紀錄片開播前幾小時,《蜀道風流》雲開播儀式於成都、北京兩地同步舉行。
  • 「立體的畫、無聲的詩」,這是劍門關哪項非遺?
    劍門非遺除了敬玉華的羊嶺布藝童帽製作技藝,值得一說的還有很多。本期,我們要講的就是——大名鼎鼎的白龍紙偶!白龍紙偶「白龍紙偶」又叫「劍門紙偶」,在傳承了幾千年歷史的木偶藝術基礎上,根據木偶的製作特點與民間紙裱工藝,經改革和創新,集雕塑、繪畫、戲劇表演、歌舞表演於一體的綜合民間藝術。它是產生並流傳於川北劍門山區的一種戲曲,歷史悠久。「白龍紙偶」從唐宋的木偶「家官」演變而來,小編掰著手指數了一哈,隨便都是上千年的歷史啊!
  • 用100天研究李白,我發現了他成為天才的四點秘密
    李白看完老婆婆磨針之後,回去自己琢磨出來了一個不屬於他那個年齡應該懂得的道理。他發現:做事,要熬。不熬個十年八年,誰能把鐵杵磨成針?於是李白就立下大志!我一定要在老奶奶把鐵杵磨成繡花針之前讀成書!那麼怎麼讀成書呢?這也就是我發現的第二點。
  • 放浪的天才 凡人的悲喜——英語世界中的李白
    他認為李白的傑作反映了其生活危機,要以詩歌來與詩人重要的人生節點相映照。關於李白的出生地,歷來眾說紛紜。哈金選擇了李白出生於「碎葉」(今天吉爾吉斯斯坦的託克馬克)一說。我們依照一些創作心理學的觀點可知,那些影響作家作品的重要心理情結、性格特徵,往往會來自童年經驗。就李白而言,出生於西域,對其一生的成長和詩風的形成至關重要。哈金寫道:「李白四歲時,父親帶領全家人徹底告別碎葉,遷往內陸。
  • 劍門風物|為什麼名不經傳的白龍花燈,能成為四川四大花燈之一?
    事實上,白龍花燈遠遠不像我們表面上看到的那樣,只是舞臺上一道燦爛的風景線,它的人,它的燈,都有一段故事可講。  今天,劍門君就要來給你說叨一下劍門花燈。    在憑藉蜀地人民的智慧,並結合蜀地獨特的地域風情,將宮廷花燈融入本土元素,在長期發展中,形成了別具地方特色氣息的白龍花燈。
  • 李白並沒有誇大其詞,《蜀道難》說的都是真的
    題:李白並沒有誇大其詞,蜀道難說的都是真的!文/姜子說書眾所周知,李白的文章以誇張著稱,他寫《蜀道難》,更是口出狂言,認為蜀道之難,比上青天還更難。自古以來,人人都以為這一切不過是李白的浪漫主義寫法,世人以為,這不過是指四川盆地地形崎嶇難行,山路陡峭,正所謂:「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五丁開路」的不易說法,已經把李白《蜀道難》的坑填好了。然而,細思量古蜀國的來源,卻發現事情並沒有人們說得那麼簡單!李白一句「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 唐詩天空的日和月:李白與杜甫真正意義上地會面
    少年時代的李白不僅喜歡道家的仙遊生活,而且作賦的水平更不可小覷。他20歲時所作《大獵賦》,其中豪俠與浩然之氣縱橫奔突,文氣、詩意水平之高已非同尋常。公元725年秋天,25歲的李白出蜀,過起了幹謁諸侯、仙遊、飲酒、寫詩的豪放生活。   這期間,他去過一次長安,大詩人賀知章一邊讀他的《蜀道難》,一邊驚呼李白是「太白星謫仙人」,從此「謫仙人」成了世人對李白的稱號。
  • 蜀道早已不再難!2018年元旦,你這樣出行更快捷
    蜀道早已不再難! 小】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 「蘇軾是一片星河,李白只是一顆流星」
    因為無法接近,就不會形成穩定的認知,就會出現誤會,產生假象,形成騙局,在各種無法釐清落實的朦朧體會裡,李白作為一名詩人,他的詩學卻被放逐、被拒斥,他的詩歌真相,從未落定,他的詩之桂冠,也從未戴穩。其實詩人自己一語成讖,他說:美人如花隔雲端!美人隔著雲端,看不真切,你可以把她想像的很美,世無僅有;同樣也可以不屑一顧,覺得沒有什麼大不了。
  • 詩歌鑑賞|盤點古詩詞中的經典意象
    意象是詩歌鑑賞中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審美元素,了解和認識了詩歌中的意象,也就能夠很容易的了解全詩的意境以及詩人的情感。意象是詩人在寫詩的時候間接表達自己的情感的某一種事物或者景物。很多學生在進行古詩鑑賞時總會忽略了意象這個重要的信息,導致對詩詞的理解有所偏差。今天,小船就為大家整理一下古詩詞中常見的意象以及它們代表的含義,希望對你們品鑑古詩詞有幫助。
  • 唐宋大詩人詩歌中的物候學
    唐宋大詩人詩歌中的物候學物候是指一年中的月、露、風、雲、花鳥的過程。唐宋大詩人在物候學的演唱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賦得古原草送別》,共白居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四首古詩指出了物候學中的兩個重要規律:芳草的第一次和榮枯,具有一個年周期;第二個規律是周期隨氣候變化,春風一到,芳草就要甦醒。春天到來的指標是什麼?答案可以在許多唐宋詩歌中找到。李白詩:東風與瀛洲草一樣,紫癜紅樓覺春好「。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寧,有詩云:」春風和綠色江南海岸「,他們在詩中通用」綠色」象徵著春天的到來,如今在物候學方面,花木仍然是春天的重要指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