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解決深圳市中小學校校內天文設備、場所等資源閒置、使用率低下的問題,進一步提升青少年天文科學素質。
3月29日,深圳市天文臺組織來自深圳市第二實驗學校、布吉中學、龍華高級中學、翠園中學、厚德書院等多所學校的科學老師以及相關科普工作者,在深圳市天文臺開展關於活用校園天文臺資源及組建天文聯盟相關事宜的交流會。深圳市天文臺代表及工作人員,深圳市天文學會秘書長孫毓睿、理事吳翔和深圳市科普教育基地聯合會秘書長辛世民等20餘名相關人員出席了本次交流會。
在交流會過程中,深圳市天文臺天文部部長梅林表示建立聯盟的初衷是希望各學校、單位可以資源整合、互相支持,共同把天文科普工作落實到位,充分利用現有的天文科普資源,讓更多同學可以從中受教,真正學習到天文科學知識。
交流會上各個學校老師分享了現有校內天文資源及其利用情況,就如何開展天文科普活動展開了討論並分享了許多優秀天文活動案例。深圳市天文學會秘書長孫毓睿總結分析了天文觀測等科普活動難以開展的主要原因,包括缺乏專業天文人才、設備老化缺乏維護、對校園安全的顧慮、天文科普教育活動不屬於教師工作考核指標範圍、缺乏專項經費支持等,強調需要結合天文學特點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天文科普教育。
深圳市科普教育基地聯合會秘書長辛世民提出,科普學分制的實施對進一步推進天文科普教育事業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教師開展天文科普教育將成為教師工作的重要部分。科普從業人員的職稱評選將進一步助力天文科普教育,培養天文科技人才和規範人才管理。
本次交流會針對當前校內天文資源利用情況進行了深度分析,從科普立法、科普學分制、開展天文競賽、增強天文從業人員培訓等多維度提出了提高校內天文資源利用率的解決方案。並就組建政府、學校、企、事業單位多方天文聯盟,對天文資源進行重新整合等問題進行了討論,為如何加強校園天文科普教育明確了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