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活用校園天文臺資源及籌建「深圳天文聯盟」交流會圓滿舉行

2021-01-09 深圳科普行

為解決深圳市中小學校校內天文設備、場所等資源閒置、使用率低下的問題,進一步提升青少年天文科學素質。

3月29日,深圳市天文臺組織來自深圳市第二實驗學校、布吉中學、龍華高級中學、翠園中學、厚德書院等多所學校的科學老師以及相關科普工作者,在深圳市天文臺開展關於活用校園天文臺資源及組建天文聯盟相關事宜的交流會。深圳市天文臺代表及工作人員,深圳市天文學會秘書長孫毓睿、理事吳翔和深圳市科普教育基地聯合會秘書長辛世民等20餘名相關人員出席了本次交流會。

在交流會過程中,深圳市天文臺天文部部長梅林表示建立聯盟的初衷是希望各學校、單位可以資源整合、互相支持,共同把天文科普工作落實到位,充分利用現有的天文科普資源,讓更多同學可以從中受教,真正學習到天文科學知識。

交流會上各個學校老師分享了現有校內天文資源及其利用情況,就如何開展天文科普活動展開了討論並分享了許多優秀天文活動案例。深圳市天文學會秘書長孫毓睿總結分析了天文觀測等科普活動難以開展的主要原因,包括缺乏專業天文人才、設備老化缺乏維護、對校園安全的顧慮、天文科普教育活動不屬於教師工作考核指標範圍、缺乏專項經費支持等,強調需要結合天文學特點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天文科普教育。

深圳市科普教育基地聯合會秘書長辛世民提出,科普學分制的實施對進一步推進天文科普教育事業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教師開展天文科普教育將成為教師工作的重要部分。科普從業人員的職稱評選將進一步助力天文科普教育,培養天文科技人才和規範人才管理。

本次交流會針對當前校內天文資源利用情況進行了深度分析,從科普立法、科普學分制、開展天文競賽、增強天文從業人員培訓等多維度提出了提高校內天文資源利用率的解決方案。並就組建政府、學校、企、事業單位多方天文聯盟,對天文資源進行重新整合等問題進行了討論,為如何加強校園天文科普教育明確了發展方向。

相關焦點

  • 深圳: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深圳工作站成立
    5月20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深圳工作站掛牌儀式在深圳西湧天文臺舉行。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羅華明報導 5月20日下午,「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深圳工作站」掛牌儀式在深圳西湧天文臺舉行。深圳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呂銳鋒、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黨委書記劉曉群等出席掛牌儀式並致辭,深圳市氣象局局長王延青主持掛牌儀式。
  • 國家天文臺參加第八屆東亞核心天文臺聯盟臺長會議
    8月17日至18日,第八屆東亞核心天文臺聯盟(East Asian Core Observatories Association,簡稱EACOA)臺長會議在韓國大田舉行,此次會議是EACOA年度臺長會議,旨在確定該機構年度發展重要議題和經費等事宜。
  • 華僑城中學建成天文臺 成學校網紅打卡地
    11月30日,記者從深圳市南山區華僑城中學獲悉,該校近日正式啟用以「燕晗山」命名的天文臺。首次天文開放日之後,燕晗山天文臺成為了學校網紅打卡地。▲天文臺一所中學,為什麼要建天文臺?華僑城中學校長蔡樹男表示,「天文是一個能發展學生探索欲的一門學問,它會讓學生有宏觀的思維方式。
  • 上海天文臺與徐匯中學達成天文科普進校園共建協議
    上海天文臺與徐匯中學達成天文科普進校園共建協議 2015-12-15 上海天文臺 【字體:大 中 小】   12月11日,在黨委書記侯金良的帶領下,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科學傳播室主要成員及臺內多位熱心科普工作的專家來到徐匯中學參加天文科普進校園共建合作交流會
  • 華僑城中學建成天文臺,讓更多的孩子可以仰望星空
    深圳這個城市經常雲厚星疏,光汙染往往使得晴天也看不到幾顆星星,但這些從來不是擋住深圳的孩子們仰望星空的理由,隨著深圳中小學4點半課堂的不斷開展,這裡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深圳孩子開始仰望星空。近日,在深圳市南山區華僑城中學,一個以「燕晗山」命名的天文臺正式啟用了。首次天文開放日之後,燕晗山天文臺成為了學生家長朋友圈中的網紅打卡地。
  • 天文大數據都能做什麼? 虛擬天文臺讓天文數據活起來
    美國學者預測:到2025年,全球天文數據採集量為每年250億TB,而我們身邊比較常見的U盤及移動硬碟,U盤容量有16GB、32GB、64GB,移動硬碟數據容量有500GB、1TB、2TB,想想看,這樣怎樣的海量的數據? 虛擬天文臺 讓天文數據活起來作為寶貴的科研資料,天文數據成為人類了解和研究宇宙奧秘的第一手素材。
  • 2020年深圳天文臺恢復預約參觀時間
    2020年深圳天文臺什麼時候恢復參觀預約為全力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預防控制工作,避免人員聚集引發交叉感染,保障市民朋友的健康和安全,經研究決定,深圳市氣象局(臺)自2020年1月24日(星期五)起,暫停開放參觀
  • 華僑城中學:「天文」助力「科技提升教育智慧」
    蔡樹男:「天文」綜合了多項科學,涵蓋了基礎數學、物理、地理等學科知識,華僑城中學開設「天文」等科學課程,目的是助力完成人工智慧時代教育的首要任務——用科技提升教育智慧,培養創新型人才。  近日,在深圳市南山區華僑城中學,一個以「燕晗山」命名的天文臺正式啟用,引起廣大學生、家長熱議。
  • 「聆聽宇宙」系列天文科普講座圓滿成功!
    伴隨著中秋佳節的圓滿,本年度「聆聽宇宙」系列天文科普講座也取得了圓滿成功! 本系列講座是由深圳市天文臺攜手深圳博物館推出的大型公益活動,我們邀請了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深圳博物館以及深圳市天文臺的知名學者,齊聚一堂。
  •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崔辰州:天文大數據能帶來什麼?
    而不賺錢卻有價值的大數據領域,也有一群人在默默研究,天文大數據就屬於這個範疇。12月11日,由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聯盟、北京大數據研究院主辦的第七屆中關村大數據日——「大數據應用與治理」主題高峰會議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會議中心舉行。
  • 一波新大學籌建中,涉海、交通院校知多少
    在剛剛過去的8月,就有雲南體育大學、西浦·光線電影學院、敦煌藝術大學等多所高校傳出籌建動態。其中,也不乏海洋和交通領域相關的院校。部分涉海、交通物流類院校籌建信息01深圳海洋大學早在2019年11月21日,深圳市政協發布的《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研究報告》中就提到,要把深圳海洋大學打造成一流研究型大學,並藉助「建造海洋大學」的契機,設立國際海洋開發銀行,建設「全球最美海岸線」。
  • 深圳天文臺,約你去看星
    相比國內的天文臺,西湧天文臺的特色主要體現在業務上。梅林告訴記者:「國內天文臺大多是用於天文觀測和研究,而西湧天文臺配備光學望遠鏡,將天文和氣象結合起來,不僅能夠滿足天文觀測的需求,而且能夠觀測深圳上空的大氣,對溫室氣體等排放起到檢測作用。」  記者在網上搜尋各地的天文臺,發現各地的天文臺建築都是圓頂,西湧天文臺也不例外,是依傳統還是有科學依據?
  • 深圳籌建師範大學,深圳大學師範學院或迎發展轉機
    明朝永樂八年(1410)始有其名的深圳市,用數十年時間經歷了沿海漁村到全球性大都市的巨變,在這裡官方規劃到方案落地,總與「深圳速度」相吻合,已是世界一線城市的她,近年來又定位於全力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以及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 李朝暉參加來賓市在南寧舉行的招商引資項目座談交流會
    李朝暉參加來賓市在南寧舉行的招商引資項目座談交流會 2020-11-28 22: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家天文臺與法國巴黎天文臺籤訂合作協議
    4月15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以下簡稱國臺)和法國巴黎天文臺在北京籤訂了《巴黎天文臺-國家天文臺科學合作和學術交流協議書》,協議籤訂儀式暨雙邊科研情況交流會在國臺總部舉行。巴黎天文臺臺長D. Egret、副臺長C. Stehle,國臺有關領導和部分科研部門負責人、研究骨幹參加了會議和儀式。
  • 我國天文學家當選國際虛擬天文臺聯盟主席—新聞—科學網
    10月11日,從荷蘭格羅寧根市傳來消息,正在此舉行的國際虛擬天文臺聯盟(IVOA)秋季年會上,中國虛擬天文臺計劃負責人、國家天文臺崔辰州博士當選為聯盟主席
  • 深圳天文臺交通指引
    深圳天文臺交通指引地鐵:目前暫時沒有地鐵可以到天文臺公交:m232路,至鶴藪村站,步行上山約3.5公裡自駕:導航至「深圳天文臺」即可(請選擇前往西湧海灘4號收費口)深圳天文臺深圳天文臺是位於大鵬南澳,是深圳冷門景點之一,但是景色卻非常美,不過深圳天文臺距離市區較遠,目前沒有地鐵可以到達天文臺。
  • 寶峨舉辦深圳客戶技術交流會
    德國寶峨公司於2017年3月7日在深圳前海萬豪酒店舉辦多功能旋挖鑽機和地下連續牆設備技術交流會。來自德國總部的Johann Kraxenberger先生和Peter Platzek先生在會上與來賓分別詳細交流了關於多功能旋挖鑽機和地下連續牆設備的最新的施工案例和施工工法。
  • 深圳天文臺三地直播日食
    深圳天文臺工作人員用天文望遠鏡跟蹤太陽軌跡,和遠赴印尼、海南的觀測小組共同直播日食情況。深圳特區報記者 丁慶林 通訊員 吳亮 何智寧 攝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方勝)昨日上午約8時-10時,深圳市民期待已久的日偏食如約而至。可惜的是,昨日上午深圳烏雲密布,還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不過,還是有在坪山、龍崗等地的市民在烏雲的間隙中觀測和拍攝到了日偏食的芳容,太陽右下方約五分之一的面積被遮擋(右圖)。
  • 天文臺重開【免費預約】深圳唯一的天文臺免費參館,在懸崖上看最美的海~(附預約指南)
    深圳天文臺於2010年9月啟用,主要職責為天文觀測科研以及天文科普。天文臺坐落在大鵬半島沿岸與西湧海灘相鄰的穿鼻巖之顛,依山傍海,海拔224米。天文科普廳裡還有天文科普報告講座、天文短片欣賞、太陽活動觀測、天文儀器參觀……從山頂到棧道的山底用時約30分鐘如果是通過預約天文臺參觀後去的棧道,要注意把控好時間因為天文臺預約後只能在規定時間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