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的中醫養生文化中認為氣血津液是基本,又以五臟為中心,因此很多愛好養生的人覺得「補」就是養生,我記得在百度的平臺上的我不止一次的提出有些人更適合用「清」的方法來養生。
這一個「清」字不僅是包含養生八法中狹義的「清」,還包括更深遠的廣義上的「清」,比如清除風暑溼燥寒等「邪氣」、情志不暢而產生的鬱氣、瘀滯的氣血以及痰等諸多的亞健康因素,所以養生過程中「先清後補」尤為重要。
在諸多養生的東西中,有很多可以「清」的好東西,比如有一物無補益之力,此物卻尤善疏導肝氣之鬱、散鬱結、解鬱氣,還能引清陽之氣上升,升肝脾之陷而清肝養脾。
這一物就是柴胡,源自於傘形科草本植物柴胡的根,在古代早期的本草類書籍中多數以「茈胡」為名,在各地還有山菜、茹草、紫草等別名。
在秦漢時期,柴胡已經被廣泛的用於養生,在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竹簡中就有記載,而《神農本草經》中把柴胡列為「上品」,並有「主心腹,去腸胃中結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致新,久服輕身,益精」的說法。
在《化義》中提到用柴胡養生「主舒肝」;《本草便讀》提出「條達木鬱,舒暢氣血」,而其中「木」說的是五行中的「木」,也就是指的「肝」;《本草匯言》也提出「凡肝鬱憤悶不平者,用之最靈」。可見柴胡善於疏肝理氣,適合肝氣不舒暢而有亞健康的人養生,尤其是情志不暢而鬱的人。
此外,用柴胡養生有引清陽之氣上升的養生之功,正如《本草備要》中提到「主陽氣下陷,能引清氣上行」;《本草正義》中記載「清氣之陷與陰分者,舉而升之,使返其宅,而中氣自振」。適合中氣下陷、氣虛下陷而臟腑升舉之力不足的人養生。
柴胡養生特點是「無補益之力」,所以需要與其它的養生之物搭檔運用才能做到養生,而用柴胡養生的益處以及搭檔方式可以從兩個方面闡述。
一、用柴胡養生疏解肝鬱、散鬱氣。
在傳統中醫文化中,情致的怒喜思悲恐都與五臟有關,分別對應肝心脾肺腎,然而「肝主情志」,所以任何情緒的長期失控都會波及肝臟,從而產生鬱氣,有肝氣鬱的亞健康。
用柴胡養生的特點是「條達肝氣而疏肝解鬱」,《滇南本草》說它「行肝經逆結之氣」,肝氣鬱容易「化火」,所以金源四大家之一的李杲說柴胡「瀉肝火」,氣鬱化火則容易煩躁易怒、心神不安而睡眠不好,加劇情緒的失控,用柴胡養生可以從本質上糾正,所以《日華子本草》說它「除煩」、「安神助眠」。
如果是肝鬱氣滯的人養生可用柴胡與白芍、香附、川芎,適合多種肝氣鬱的人養生;如果肝氣鬱滯而阻滯經絡,「經絡不通則痛」,牽扯肚子、兩肋,可用柴胡與陳皮、合歡花搭檔養生;如果肝鬱化火的人,柴胡多與清肝火的梔子搭檔,如兩者再搭配黃芩、白芍則更佳。
俗話說「肝膽相連」,這句話是源自於中醫文化,肝鬱化火也會影響膽,這一類人嘴裡發苦、不自覺地嘆氣,養生可用柴胡與梔子、佛手、合歡花、白蒺藜;如果肝氣不舒而喜歡發脾氣,經常惱怒而睡眠不好,可用柴胡與梔子、鉤藤、白芍一起養生;如果肝鬱伴有脾胃虛弱的人,養生可用柴胡與白朮、茯苓搭檔。
肝不僅是調節情致,還「主血」,如果是女性朋友肝氣鬱容易發脾氣也會影響經期,柴胡既可以疏解肝鬱又可以通經,這一類人如果量少而有塊狀,養生可用之與香附、紅澤蘭、金鈴炭一起養生;如果量多而經常悶悶不樂,可用柴胡與白芍、三七、黑荊芥養生。
二、用柴胡養生可以使清陽之氣上升。
清陽之氣不能很好的上升多見於中氣下陷的「虛」,然而柴胡本身不能「補益」,所以單用柴胡就不合適,需要它的搭檔來擬補,如果是臟腑的下陷,可用柴胡與升麻、黃芪來提升中氣。
如果是經常吃生冷的食物而脾胃虛弱,脾胃之陽不能升發,可用柴胡與人參、葛根、升麻、羌活一起養生;柴胡與黨參、白朮、黃芪、神曲搭檔適合脾胃虛弱,吃點飯就睏倦的人養生;柴胡與黃芪、桔梗搭檔適合氣陷而氣不夠喘的人養生。
值得一提的是,養生用柴胡以3至10克為度,疏肝解鬱、升清陽之氣適宜用制柴胡,並且量稍小。再就是柴胡的特點是「升散」,所以肝陽上亢的人、肝風內動的人、陰虛火旺的人、氣逆的人不適合用它養生。
柴胡是養生中「清」法中的佼佼者,適合一部分人養生用,合理的養生就是要「清」與「補」相結合,不可以盲目,找到適合自己的養生方法才是最好的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