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大一附院首次發現MSCs不表達ACE2受體

2020-12-03 醫藥衛生報

鄭大一附院發表世界首篇間充質幹細胞移植治療新冠肺炎臨床研究文章

首次發現MSCs不表達ACE2受體

本報訊(記者 常娟 通訊員 周厚亮)2月29日,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劉宏建教授、冷子寬博士團隊與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所長「長江學者」趙春華院士合作在國際期刊《Aging and Disease》發表世界首篇間充質幹細胞移植治療新冠肺炎臨床研究文章,研究團隊對新冠肺炎患者體內移植的間充質幹細胞作RNA測序,發現其不表達新冠病毒受體ACE2或TMPRSS2,這是國內外首次報導該成果。

間充質幹細胞(MSCs)移植是一項成熟可靠的技術,已在移植排異和系統性紅斑狼瘡等免疫介導的炎症疾病治療中得到廣泛應用。間充質幹細胞存在於臍帶、骨髓等組織中,具有極強的免疫調節功能和分化能力;可通過幹擾抗原提呈細胞的激活和成熟、抑制 T 淋巴細胞的增殖、誘導活化T細胞凋亡和影響樹突狀細胞的分化,進而起到免疫調節和免疫抑制作用。

在2020年1月23日至2月16日期間,研究團隊共徵集了7名新冠肺炎患者接受間充質幹細胞移植,其中包括1名危重症患者、4名重症患者和2名輕症患者,探究間充質幹細胞移植後14天內,患者的免疫系統和炎症系統功能變化,以及副作用的發生情況。

新冠肺炎患者移植時間軸

結果顯示,間充質幹細胞移植對患者無顯著不良反應。移植前,患者存在高燒(38.5°C±0.5°C)、虛弱、呼吸急促和低氧飽和度的症狀,但移植後2-4天,所有患者的所有症狀均消失,安靜時血氧飽和度上升至95%以上。移植後兩小時內,未觀察到急性過敏反應,此後也未出現遲發性超敏反應或繼發感染,初步證明該療法的安全性。

間充質幹細胞移植可迅速顯著改善患者臨床症狀和生化指標。 研究中1例危重症患者存在高血壓史,一度達到3級高血壓,1月31日接受間充質幹細胞移植,療效尤其顯著。其直接效應表現在:移植後2周內,血漿淋巴細胞水平明顯下降,血漿CRP水平從105.5 g/L(2月1日達峰191.0 g/L)降低10倍左右,恢復到10.1 g/L,表明炎症反應迅速緩解;在不額外吸氧的情況下,血氧飽和度從89%升高至98%,表明肺泡換氣功能基本恢復。

間充質幹細胞移植有效阻止免疫系統對器官的攻擊。2月1日,患者血漿天冬氨酸轉氨酶、肌酸激酶活性和肌紅蛋白分別激增至57 U/L、513 U/L和138 ng/ml,表明肝臟和心臟遭受嚴重損害;但這些功能性生化指標的水平均在移植後2~4天降至正常參考值,2月13日恢復至正常水平。另外,間充質幹細胞移植能顯著加快治療進程。移植後4天,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呼吸頻率降至正常範圍、發燒和呼吸急促等症狀消失。移植後9天,胸部CT成像顯示毛玻璃樣混濁和肺炎浸潤已大大減少和改善。

研究團隊通過質譜流式分析發現間充質幹細胞移植後,導致細胞因子風暴的元兇——過度活化的免疫細胞CXCR3 + CD4 + T細胞、CXCR3 + CD8 + T細胞和CXCR3 + NK細胞在3-6天內消失。 另外,CD14 + CD11c + CD11bmid調控的樹突狀細胞數量急劇增加。與安慰劑對照組相比,MSCs治療組的TNF-α水平顯著降低而IL-10水平升高。以上結果在重症患者中尤其顯著。

此外,研究團隊對患者體內移植的間充質幹細胞作RNA測序,發現其不表達新冠病毒受體ACE2或TMPRSS2,這是國內外首次報導該成果。

間充質幹細胞抗炎和營養因子在細胞中高表達,也進一步證明了其免疫調節和保護功能。此外,SPA和SPC在間充質幹細胞中也高度表達,提示間充質幹細胞後續分化為新冠病毒易感的肺泡2型細胞的潛在可能性。

本研究由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研究團隊和全國幹細胞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學科首席科學家趙春華院士合作完成。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骨科冷子寬博士為共同第一作者(排名第一),劉宏建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冷子寬博士致力於幹細胞研究6餘年,在本研究中首次發現MSCs不表達ACE2受體,已經提交相關專利申請。

本研究參與單位還有上海大學生命科學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北京協和醫院風溼免疫科、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和國際老齡化與疾病協會等。

相關焦點

  • 中外名家齊聚鄭大五附院,共話消化疾病新進展
    本次論壇由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院主辦,論壇邀請了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巴裡·馬歇爾(BarryJ.Marshall)教授、德國科學院院士ThomasF.Meyer教授、臺灣大學黃凱文教授及鄭大五附院院長鄭鵬遠教授等國內外知名消化疾病專家,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共同探討幽門螺桿菌、微生態與消化疾病最新理念與研究進展。論壇由鄭大五附院副院長湯有才主持。
  • ...鄭大一附院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植入前胚胎單細胞基因組微...
    根據這一特殊情況,團隊系統分析該致病變異的遺傳模式、可識別性等特徵,經過前期預實驗驗證,結合單體型分析最終建立了「植入前胚胎單細胞基因組微缺失微重複識別新技術(GeMiLa)」,可以用於包含遺傳性手足裂在內的「基因組微缺失微重複綜合症」子代傳遞阻斷試管嬰兒,從而實現一舉解決此類遺傳病生育難題;患者夫婦獲得1枚不攜帶該微小變異的正常胚胎植入患者子宮,並順利獲得了妊娠,妊娠18周羊水穿刺進一步確定胎兒不攜帶微小變異
  • 重返鄭大一附院,河南省衛健委主任闞全程擔任醫院黨委書記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簡稱「鄭大一附院」)迎來一位「老熟人」。報導披露,現任河南省衛健委主任闞全程曾長期在鄭大一附院工作。官方簡歷顯示,闞全程,男,漢族,1963年9月出生,河南光山人,1984年7月參加工作,1992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華中科技大學醫學博士文化程度。
  • 鄭大二附院首次獨立成功開展三維標測系統指導下房顫射頻消融術
    日前,鄭大二附院心內三病區萬大國主任帶領科室介入團隊成功獨立開展一例CARTO三維標測系統指導下的經皮心房顫動射頻消融術。這是我院心內科首次獨立開展此類手術,也標誌該院心臟電生理介入治療水平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 鄭大一附院滕軍放教授團隊在國際知名期刊《自然通訊》發表科研成果
    當前位置 > 首頁 > 中新河南 > 正文 熱線:65851328-7053(網站) 信箱:henanonline@126.com鄭大一附院滕軍放教授團隊在國際知名期刊《自然通訊》發表科研成果 2020年03月03日 16:46來源:鄭大一附院宣傳處
  • ...鄭大一附院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植入前胚胎單細胞基因組微缺失...
    根據這一特殊情況,團隊系統分析該致病變異的遺傳模式、可識別性等特徵,經過前期預實驗驗證,結合單體型分析最終建立了「植入前胚胎單細胞基因組微缺失微重複識別新技術(GeMiLa)」,可以用於包含遺傳性手足裂在內的「基因組微缺失微重複綜合症」子代傳遞阻斷試管嬰兒,從而實現一舉解決此類遺傳病生育難題;患者夫婦獲得1枚不攜帶該微小變異的正常胚胎植入患者子宮,並順利獲得了妊娠,妊娠18周羊水穿刺進一步確定胎兒不攜帶微小變異
  • 鄭大二附院成功實施一例腦幹出血微創精準穿刺手術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淑麗 通訊員 彭永強 劉展  日前,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以下簡稱「鄭大二附院」)神經外科牛光明教授團隊成功開展了一例腦幹出血微創精準穿刺手術,使30多歲的腦幹出血患者梁先生脫離生命危險。
  • 鄭大一附院慢性腎臟病全程管理中心成立
    9月12日,「慢性腎臟病管理創新大會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慢性腎臟病全程管理中心啟動會」在鄭大一附院鄭東院區第二學術報告廳舉行。本次大會通過線下和線上直播相結合形式進行,現場來自河南各地市兄弟醫院的專家近200人、線上累計10935人次參加會議。推進健康中原建設,醫療衛生戰線是主戰場,醫療衛生工作者是主力軍。
  • 我省唯一 鄭大一附院明亮教授當選中華醫學會檢驗分會常務委員
    會上,河南省衛生計生委臨床檢驗中心主任、鄭大一附院醫技醫學部副主任、檢驗科主任明亮教授當選中華醫學會檢驗分會第十屆委員會常務委員,這是繼當選中國醫師協會檢驗醫師分會常務委員之後,明亮教授獲得的又一殊榮,這是我省唯一一位中華醫學會檢驗分會常委,標誌著鄭大一附院檢驗學科在全國的學術地位進一步提升。
  • 鄭大一附院呼吸二科主任王靜遭實名舉報 院方:正進行調查
    12月6日,一篇《實名舉報鄭州大學第一附院呼吸二科主任王靜嚴重違法犯罪的檢舉信》(以下簡稱「檢舉信」)在網上流傳。文中實名舉報鄭大一附院呼吸二科主任王靜多項違規違紀問題,並附大量銀行流水、法院文書等。網上流傳的檢舉信12月11日上午,實名舉報者袁女士告訴封面新聞記者,檢舉信已向多個單位提交,官方回應說,正在走流程。
  • 只為佑你平安喜樂|鄭大二附院婦產科主任張慶
    臨床技術 精湛嫻熟 張慶,1996年畢業於湖南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系,成為鄭大二附院婦產科的一名年輕醫師,二十多年來,在鄭英、王武亮等著名教授的細心培養下,成長為經驗豐富、技術精湛的婦產科專家。
  • 健康保障零距離 鄭大二附院專家團隊到上街院區坐診
    為促進優質資源下沉,讓上街區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1月12日,鄭大二附院專家團隊到上街院區坐診,並舉辦了首診儀式。在第十五人民醫院門診大廳,記者看到,不少患者早早就趕到院區等候專家的到來,大廳裡人頭攢動,從各地趕來的患者將專家門診圍了個水洩不通。
  • 吳帥:鄭大一附院科室主任被「朋友」實名舉報,「猛料」多得嚇人!
    《鄭州一醫生被朋友實名舉報,銀行流水涉及收支金額上千萬元》,這是來自今天封面新聞的一條新聞標題。 「王靜大肆受賄、偷稅漏稅、非法放貸、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等。」12月6日,一篇《實名舉報鄭州大學第一附院呼吸二科主任王靜嚴重違法犯罪的檢舉信》在網上流傳。文中實名舉報鄭大一附院呼吸二科主任王靜多項違規違紀問題,並附大量銀行流水、法院文書等。
  • 超越母愛的愛——鄭大二附院生殖醫學部譚麗主任
    鮮花曾告訴我你怎樣走過1987年,譚麗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鄭州大學醫學院,留校進入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婦產科工作;在這個名家薈萃的省重點科室裡,她工作嚴謹,善於鑽研,為師長們所稱道;並於1993年獲得婦產科碩士學位,很快在青年醫師中脫穎而出;1996年,生殖醫學在全國如春筍萌動,待風而長;時任鄭大二附院婦產科主任的鄭英教授敏銳地意識到這將是醫學發展的方向,並且是可以大有作為的新興學科
  • 鄭大二附院胸外科召開藥物臨床試驗項目啟動會
    6月16日上午,鄭大二附院胸外科召開藥物臨床試驗項目啟動會,針對非小細胞肺癌治療中的臨床藥物替雷利珠單抗注射液的臨床試驗進行啟動部署。胸外科主任楊鯤鵬教授,副主任黃壯士教授、侯向生教授、蘇彥河教授,蘭紅護士長及相關醫護人員,醫院藥學部相關人員,及研究項目的申辦方人員參加了啟動會。
  • 內皮細胞與ACE2受體
    因此,ACE2也已被確認為2019-nCoV的受體。 它是:SARS-CoV的受體 也是:2019-nCoV的受體,還是:維持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RAS)平衡的關鍵分子,能更好的保護血管。 來自《柳葉刀》文章也指出了,ACE2受體與2019-nCoV的關係,除了引發呼吸系統疾病外,心血管併發症正迅速成為2019年冠狀病毒病(COVID-19)的主要威脅。
  • 鄭大二附院婦科第一期疑難病例多學科診療順利舉行
    1月6日,鄭大二附院婦科一病區疑難病例多學科診療(Multi-DisciplinaryTreatment,MDT)於門診6樓會議室順利舉行,此次腫瘤MDT由婦科一病區主任、婦產科副主任趙虎主持,參與會診的專家有婦產科主任醫師王武亮、腫瘤科主任醫師王健、普外科主任醫師龐志剛、介入科主任醫師馮廣森
  • 鄭大二附院承辦中華醫學會雜誌社婦科手術實用技術與規範基層巡講
    由中國醫師協會婦科內鏡專業委員會、中華醫學會雜誌社、中華婦產科雜誌編委會、河南省預防醫學會、河南省醫學會婦產科分會聯合主辦,鄭大二附院承辦的「中華醫學會雜誌社婦科手術實用技術與指南規範基層巡講(第31場)」暨「2020年中國醫師協會婦科內鏡專業委員會學術會議」暨「第九屆婦科內鏡手術規範化操作及併發症防治研討會
  • 內皮細胞與ACE2受體的關係
    2003年春季,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在中國暴發,研究發現,導致SARS的冠狀病毒(SARS-CoV)通過其表面的棘突糖蛋白(S蛋白)與人體呼吸道上皮細胞的血管緊張素轉換酶2(angiotension converting enzyme 2,ACE2)
  • 鄭大三附院「封針」神術背後:搖擺的家長和停診的兒童康復科
    整個樓道望去,一顆顆圓亮的小光頭給她一絲安慰。10月25日,鄭大三附院封針暫停後,正在陸續出院離開的家長。楊書源 攝聰聰在住院當日即開始封針,但效果不理想,封針還時常因為發燒而中斷。但每次封針前的面診,主治大夫總是告訴李妍:「孩子好多了!肌張力也沒有上次高。」李妍知道這只是一劑 「安慰劑」。封針三個半療程時,姥姥發現聰聰整日張著嘴。經過檢查,聰聰被確診為癲癇。同樣在封針後出現癲癇症狀的,還有王潔3歲半的女兒桃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