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綿狀催化劑可能會改變生物柴油與化學品的生產。
催化劑中依次進行多個化學反應:底物分子通過「多孔陶瓷海綿」的大孔後發生第一次反應,然後再進入稍小孔內發生第二次反應。
《自然· 催化》雜誌當地時間10月26日報導,來自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學院(RMIT)、西澳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型高效催化劑,能夠將廢棄食用油和農業廢料等回收生成生物柴油,還可以將食物殘渣和塑料垃圾轉化為高價值產品。
現有商業生產方法只能處理汙染物含量為1%~2%的高純原料,廢棄食用油必須經過能源密集型潔化過程才能用於生物柴油生產。而在新型催化劑的促進下,研究人員得以利用汙染物含量高達50%的低等級原料製造生物柴油。
RMIT研究人員Adam Lee教授表示:「我們設計的新型催化劑能夠幫助人類充分利用那些被浪費的資源,讓腐敗的食用油、稻殼和菜皮都融入循環經濟之中。將這種催化劑用於生產生物柴油將顯著減少環境汙染,讓人類更接近綠色化學。」
為得到高效催化劑,研究人員製造了一種微米級「陶瓷海綿」,它具有高多孔性且含有多種活性成分。底物分子通過大孔進入「陶瓷海綿」內,進行第一次化學反應,然後再進入稍小孔內,進行第二次反應。這是第一種能在單一顆粒內依次進行多種化學反應的催化劑,它或許會對全球催化劑市場形成巨大衝擊。
RMIT教授Karen Wilson指出,新型海綿狀催化劑借鑑了人類細胞酶對複雜化學反應的協調作用。
Wilson說:「此前開發的多反應催化劑對化學反應的控制作用難以預測,而且效率低下。受生物酶的啟發,我們希望設計出一種『類酶』催化劑,讓它催化多種反應以固定序列進行——這就好比在一個催化劑顆粒中,塞進一整條微型生產線。」
這種海綿狀催化劑的製造成本低廉,使用方式便捷——技術人員只需要將廢料加入巨型容器,加熱並攪拌,就能獲取生物柴油。
Wilson評價道:「這對於發展中國家尤其重要。在這些國家,柴油是家庭發電的主要燃料。如果我們能夠幫助農民直接用農業廢料生產生物柴油,將有助於解決能源不足和碳排放等關鍵問題。」
隨著研究人員的進一步研究及調整,催化劑或許很快就能用於以農林廢棄物(甚至藻類)生產航空燃料的化學過程中。
編譯:雷鑫宇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期刊來源:《自然·催化》
期刊編號:2520-1158
原文連結:https://phys.org/news/2020-10-biodiesel-dirty-cooking-oil-easier.html
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