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印象中,南極的顏色就是白色,白色的冰、白色的雪。
但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南極的土地也不全都是白色,即使是在這樣一個冰天雪地的世界裡,生命依然頑強地存活著。說到南極和生命,企鵝肯定是我們最先想到的,不過它並不是我們的主角,它也不是南極大陸唯一的生命形式。我們的主角是植物,是生長在南極並給南極帶來一抹不一樣色彩的植物們。
當然,在南極這樣惡劣的環境之下是不可能存在什麼高大的植物,這裡的植物主要由苔蘚、地衣以及雪生藻類所組成。在南極有的幾種植物之中,苔蘚和地衣可以算是比較高級的生命形式,它們生長在南極的無冰地帶。相比之下,雪生藻類就要簡單得多了,同時也自由得多,它們可以一片一片地覆蓋在冰原之上。
其實,相比之下雪生藻類才是南極最為主要的植物,這是因為相對高級的苔蘚和地衣只能夠生長在無冰的區域中,而這樣的區域在南極是比較少見的,根據最新統計的數據顯示,南極無冰區所佔面積不足南極總面積的0.2%。
雪生藻類就不同了,它們存在的區域沒有限制,它們可以成片成片出現在南極的冰原之上,就像它們出現在地球北部的格陵蘭島上一樣。當然,雪生藻類也不是想長就可以長的,它們雖然構造簡單、相對自由,但也必須要滿足生命所需的必要條件才能夠存活和生長。那麼藻類生長所需的必要條件是什麼呢?兩點,一是水,二是營養。當然了,南極大陸處處是水,只可惜大多數的水都是以冰的形式存在的,而藻類肯定是不能從固態的冰中汲取水分。
藻類生長需要液態水,所以雪生藻類出現的地區必須要滿足一個基本的條件,那就是氣溫有高於零度的時候,因為只有氣溫高於零度時,冰才能融化為水,為藻類的生長提供水源。
所以南極的雪生藻類多出現於南極半島西海岸沿岸以及附近的島嶼之上,這些地區夏季的平均溫度都可以達到零度以上。解決了水源的問題,接下來就要解決營養,沒有營養任何生命都無法生長,當然也包括藻類,那麼在南極這片冰天雪地之中,營養從何而來呢?從動物身上。所以只要在南極的某個區域發現了雪生藻類,那麼就一定能夠在這個地區找到成群的動物,比如企鵝或者海豹。從藻類生長所需的條件中我們不難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溫度決定著南極藻類的多寡,溫度越高,那麼超過零度的區域就會越多,藻類自然也就越多。
溫度越高,藻類就越多,從這個角度來講,南極藻類的增多絕不是一件好事。
遺憾的是,南極地區的雪生藻類的確呈現增多之勢力。來自於劍橋大學的兩位科學家針對南極地區的雪生藻類分布進行了考察研究,結果發現南極地區的雪生藻類爆發點達到了驚人的1679個,面積最大時達到了1.9平方千米,而這還僅僅是針對於綠藻的調查。南極地區的雪生藻類從顏色上可以分為綠藻和紅藻,所謂的綠藻就是指葉綠素含量較高的含衣藻和小球藻,而紅藻則是胡蘿蔔素較多的擬衣藻,由於可以通過衛星監測葉綠素信號,所以相對而言統計綠藻的分布情況更加容易。
其實,全球變暖、南極地區升溫早已經不是什麼新聞,而南極升溫必然導致藻類激增,這也是可以預見的,那麼值得憂慮的事情到底是什麼呢?
其實真正令人憂慮的是南極洲藻類的激增很可能會急速南極地區的升溫速度。
這似乎有些違反常識,因為一個地區植物的增加是有助於該地區降溫的,因為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起到固碳作用。當然,這個常識在南極地區也是適用的,根據粗略的計算,南極半島的雪生藻類每年能夠吸收500噸以上的二氧化碳。
既然如此,為什麼又會說雪生藻類會加速南極地區升溫呢?原因就在於南極特殊的地表特徵,南極大部分地區被冰雪所覆蓋,而白色的冰雪對於陽光的反射能力是相當出色的,但是當大量的冰原被藻類所覆蓋之後,反射陽光的能力大大減弱了,這無疑會加速地表升溫,所以雪生藻類所帶來的升溫效應很可能要高於它的固碳作用,如此便有可能導致南極加速升溫,如果是這樣,那絕對是一件值得憂慮的事情。不過由於現在所掌握的數據還不夠充足,雪生藻類是否會導致南極升溫,加速升溫的速度如何都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