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返超過100小時路程……為何去南極的中國人卻越來越多?

2020-12-06 天下網商

2018年,5000名國人去了南極,中國成為南極第二大客源國。除了青壯年男子,90後女公務員、年過六旬的老年人,也紛紛踏上了南極大陸。

天下網商記者 倪軼容

雖然已是第10次登陸南極,但嶗山依然能感受到這裡的神奇力量。

嶗山曾有自己的旅行公司,專門為中國遊客訂製海外高端遊。幾年前,他的生意做得風生水起,據說中國福布斯富豪榜裡的富豪,近百個都是他的客戶。然而,伴隨成功而來的,還有極端的忙碌和焦慮。有時,嶗山人在破冰船上,卻還惦記著生意的事。不過,一旦到達南極,這些私心雜念,都奇蹟般地消失了。

這片能讓人靜下來的大陸,讓嶗山著迷。與其說,去南極是一次旅行,不如說,這是一次深層的向內探索。就這樣,幾年時間內,嶗山先後去了10次南極。

和嶗山一樣為南極瘋狂,大有人在。數據顯示,2007年,去南極旅遊的中國人大約在100人左右,2018年則增長到近5000人,翻了約50倍。當年,中國成了南極第二大客源國。

值得一提的是,前往南極的中國人,並不全是嶗山那樣的青壯年男子。他們中,有90後女公務員,有年過六旬的退休教授,還有外號「女漢子」的姑娘——她先後五次跟船去南極,一共在該區域「浪」了80天。

在南極,最美的不是風景

26歲的溫州姑娘小方,依然記得初到南極時的震撼。

當時,郵輪緩慢行駛在洋面上,窗外,是一望無際的雪原,和八層樓那麼高的冰山。因為折射了海面的光,這巨大的冰山,竟是藍色的。海水中,企鵝跳躍著探出身子,和她在動物園裡見過的呆萌樣子完全不一樣。

那一刻,一句特別文藝的話,湧上了小方的心頭:這就是生命的本質。而近距離感知生命的本質,讓她感動得差點流下眼淚。

生活中的小方,有很多煩惱。身為公務員,自稱不太擅長處理人際關係的她,小心翼翼地經營著職業生涯;身為「大齡單身女」,她又要忍受父母、親戚的絮絮叨叨——這些看似瑣碎的小事,一點點積累起來,侵蝕著女孩的心。小方想出去透透氣。

一次,報紙上一則去南極的廣告,讓她頗為心動,但20萬的報價,讓年輕的姑娘望而卻步。沒想到,不久之後,她意外看到飛豬推出了不足5萬元的南極遊產品,第一時間就衝動地下了單。

小方

在這之前,因為無法請出很長的假,小方去過的最遠的地方,是泰國。這一次,她確實「任性」了一把——去南極,要先到阿根廷,然後從那裡轉郵輪。僅僅從溫州到阿根廷,就超過30個小時。而整個南極遊,歷時超過兩周。為了請假,出發前一個月,小方「加班加到要吐血」,又把春節假期也加上,終於湊夠了時間。

長時間的旅途顛簸,以及德雷克海峽的狂風巨浪之後,郵輪終於駛入了一片白色世界中。而小方,也感受到了一種從有過的寧靜。在那裡,手機信號很差,終日與她為伴的,就是窗外的冰川、企鵝和鯨群。她突然覺得,在壯闊的大自然面前,過去壓得她喘不過氣來的那些煩惱,其實渺小得不值一提。那一刻,她似乎覺得遇到了內心深處,一個更加強大、豁達的自己。

南極,不僅屬於年輕人

和小方一樣,劉衛兵也在今年年初到達了南極。不過,這位青年政治學院的退休教授,已年過六旬,出行前,還被要求提供醫院出具的健康證明。「還好我每天要走一萬步,身體素質還不錯!」

劉衛兵喜歡旅遊,退休之後,足夠的時間和較好的經濟基礎,讓他的足跡遍布多國。朋友圈裡,不少人也在退休之後,開啟了「在路上」模式。去年,一位朋友告訴他,去了一趟南極,對那裡讚不絕口。劉衛兵也很心動,然而,打聽了一下,朋友花了十幾萬,他覺得有點貴。

去年年底,劉衛兵的兒子,無意間看到飛豬推出的5萬元以內南極遊項目,二話沒說就下了單。在美國留學期間,兒子曾帶著劉衛兵夫婦走過不少國家,這一次,考慮到路途遙遠,孝順的兒子依然陪伴父母同行。

在穿越有著「魔鬼海峽」之稱的德雷克海峽時,十幾二十米高的浪頭,讓巨大的郵輪搖晃不已,劉衛兵也出現了暈船的反應。靠著平躺在床上一動不動,他終於扛了過來。據說,船上有人吐得不行。

劉衛兵還記得,一次登陸時,天氣惡劣,風力達8-9級,吹到臉上都疼。當時,有人不小心跌入水中,也有人因沒聽領隊建議,不拿登山杖,從冰山上跌落,導致骨折。不過,作為一條成熟的旅行線路,這些風險都在可控範圍內。「如果沒有了探險的色彩,那南極遊的魅力,要減少一半!」

出發前,劉衛兵認為,好幾天都在郵輪上,會很無聊,所以帶了好幾本書。沒想到,郵輪上有許多南極生物、地理的講座,他聽得入了迷,帶去的書一本都沒看。直到今天,他還對其中磷蝦、信天翁等講座,記憶猶新。「人類實在不應該建那麼多海洋館、動物園,而要讓動物回歸到自然中!」過去,研究政治的劉衛兵,很少有這樣的感悟。

在劉衛兵乘坐的那班郵輪上,有不少和他年齡相仿的老人。他們都很活躍,積極參與各種活動。有幾位50多歲的阿姨,帶了20多套旗袍過來。船上舉辦「春節晚會」時,她們表演了一場旗袍秀,豔驚四座。

在南極「浪」了80天的「女漢子」

涼夕記得不這是自己第幾次穿越德雷克海峽了,只有昏乎乎的感覺,特別熟悉。今年1月到3月,她連續5次跟隨飛豬包下的「午夜陽光」號。事後,同事們戲稱她在南極「浪」了80天,她也笑納了——確實,大風大浪,也是她南極之旅的重要組成部分。

今年1月,涼夕以工作人員的身份登船。除了協助郵輪上的專業團隊完成每天的日程安排之外,她還要處理許多突發「危機」。

南極之行的探險活動,受天氣等不確定因素影響,第二天的行程,前一天晚上才能確定。有一次,因天氣原因,團隊無法登陸一個原本要去的目的地。雖然大部人都理性地表示接受,但依然有幾位遊客,公開表達不滿,言辭激烈。

涼夕意識到,這種憤怒,可能會演化成船艙裡的騷動,於是第一時間安撫遊客。等他們情緒稍稍平靜之後,她找到了該目的地官方出示的不能登陸的證明,儘量讓事實和中立的第三方,去說服遊客。

這樣的突發狀況還有很多。比如,有遊客不聽勸阻,用塑膠袋包著腳就要去登陸。但根據南極公約,當地不能留下任何東西,人們甚至要抹掉自己的腳印。為此,涼夕和團隊成員要反覆做遊客的思想工作。所幸,隨著國人的環保意識越來越強,如此隨性的遊客也不多見。

雖然來來回回,在南極「浪」了80天,但每天要處理這些事的涼夕,很少有放鬆看風景的時刻。在那裡,她每天的持續睡眠大概只有3-4小時。一次,甲板上熱烈的陽光讓涼夕神往,可沒想到僅僅出去15分鐘,她的臉就被燙傷了——原來,走得太匆忙,她忘了塗防曬霜。

從參與南極項目的推出,到跟船的這幾十個日日夜夜,涼夕頗有感慨。最初,南極遊這個項目,是在業界的質疑聲中推出的,如今,卻已走到了第三個年頭。「人做任何事,最局限他的,不是客觀現實,而是想像力和思維空間。」這位80後姑娘說。

本文由天下網商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數說|去趟南極不容易,但去旅遊的中國人還是越來越多了
    不過,中國海洋大學法學院副院長董躍教授接受中國之聲採訪時表示,這是為了控制愈加龐大的中國南極旅遊團給長城站帶來的壓力,因為《指南》首次明確了遊客的參觀範圍和要遵守「自給自足原則」。無論《指南》是為了吸引更多遊客,還是為了明確參觀規則,南極這塊冰雪覆蓋的大陸的確越來越受中國遊客的青睞了。
  • 為什麼去南極旅遊的大多是中國人?遊客:不是因為有錢只想去看看
    12萬人民幣左右,如果想要去南極點的話,至少需要50萬人民幣,而且這一路上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因為國內沒有直達南極的航班,你需要從國內飛到杜拜,再轉機到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再轉機到烏斯懷亞,然後再乘船到南極,如果你非要自由行的話,到了烏斯懷亞就得參團了,不過這之前三段飛行航線少說也得30個小時,而且價格最低也得兩萬,烏斯懷亞到南極半島最便宜的船票也需要兩萬,只是不跟團的話沒法上岸。
  • 王文:站在南極點上,才覺得中國人來得太晚了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王文】 2017年12月中旬,筆者從北京出發,在香港與同行者集結,經過約16個小時的飛行,在南非開普敦補給一天,再經過5個多小時的飛行後,降落在由中國人參與建設的南極狼牙冰面機場上,親歷了中國商用飛機首次降落南極的激動時刻。 接著,筆者與同行者坐半個多小時的運輸機抵達營地。
  • 特稿:中國人為何去南極 誰在堅守極地科考
    所以,更多的隊員承擔的是輔助性的工作,然而沒有他們,進一步探索南極只能是紙上談兵。  王建國:站長,1994年在中山站越冬。  喜歡默默地做事,說話時總掛著笑容,所以,在他面前無須掩飾什麼。他很堅定,認定的事,是一定要做的。就像修發電棟的房頂,遇到好天就必須工作十幾個小時,連續出現好天就連續工作幾個十幾個小時。他說否則會失去機會。
  • 一輩子只去一次的國家:飛30個小時的世界盡頭,離南極僅800公裡
    這次的南極之旅,我覺得它就像是我人生的濃縮,經歷了各種的風浪和跌宕起伏,也不知道自己的目標能不能實現,但總覺得在有生之年,南極、北極這兩個極地一定要去一次。  去探尋所謂的人類的淨土,去感受一下,在那麼一片蒼茫的、白雪皚皚之中,人是有多渺小,或者是多偉大!
  • 在每年往返8000公裡的座頭鯨身上,科學家找到了鯨魚的健康密碼
    ,抵達澳大利亞東部海域,在那裡繁育後代,之後再重新返回南極,往返路程有8000多公裡。座頭鯨身上的健康密碼每年座頭鯨往返於南極和澳大利亞東部之間,這絕對是最值得一看的海洋奇觀之一,不僅每年都有很多遊客紛紛前往沿岸海域圍觀,科學家們也對此非常好奇。
  • 中國赴南極遊客12年增100倍今年破萬 最高花64萬直飛南極點
    玩遍全球後,終極旅行目的地南極進入中國人的旅行清單。中國赴南極的「超級旅行者」12年時間增長達100倍,11月開始又一個南極旅遊季來臨,本季有望突破10000人次。
  • 花20萬去一趟北極,60萬去一次南極,值嗎?
    旅行,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件一直想做卻一直沒去做的事情。但是我們卻看到,越來越多的人願意花錢花時間去看一看世界,而且越來越多的人,走的越來越遠,甚至遠到南極和北極。2017年11月份的時候,聽到一個旅行公司的工作人員說了一組數據:2017年,預測有大概6000的中國人前往南極旅遊。而去南極旅遊的費用大概是60萬每人,去北極稍微便宜些,大概是20萬每人。而國際南極旅遊組織協會統計的準確數據是:2008年,中國區南極的人數不足100人次,2016年,中國到達北極旅行的人已有3944人次,增長了40倍。
  • 為何來外國的中國人越來越少?中國人說出真相:急功近利
    因此很多國人都喜歡上了外國生活,體驗一下不一樣的生活,而在出國旅遊中,不少的外國景點深深吸引著中國人的眼睛,但不知道為什麼現如今為何來外國的中國人越老越少。我們都知道,外國人去旅遊是為了體驗不同的文化,見識到更多不一樣的事物。而中國人旅遊也是為了如此,所以中國人剛來外國的時候,是感覺非常新鮮的。巴黎、倫敦這些外國浪漫的地方,非常讓他們感覺震撼。
  • 年輕人愛去北極看極光,中老年人願去南極過春節
    攜程旅遊度假訂單大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報名元旦國內外線路的遊客中,39%的人行程不超過3天,61%拼出了3天以上的假期,其中4到6天的比例達36%。春節也有近一半人要拼假,統計顯示,目前52%的旅遊者選擇7天以內的行程,30%選擇7到10天,還有18%選擇10天以上的超長假期,到達更遠的國家或者在一個地方停留更長時間。一些20天甚至一個月的產品也有訂單,最長的拼出34天長假去南極。
  • 南極攻略 | 心中想去的地方,總有一天腳步也能抵達
    而如果你是從烏斯懷亞走,那就只能坐郵輪了,一般郵輪的時間都超過10天以上。如果郵輪的行程穿過南極圈,則耗時會更長一些。還有一種是南極三島的行程,也就是除了所有人都會去的南極半島外,還會去南喬治亞島和福克蘭島,福克蘭島就是阿根廷和英國爭來爭去的那個馬島。但講真,如果你不屬於企鵝愛好者的話,其實去個南極半島就足夠了,畢竟時間上和錢上都會節省很多。
  • 奇葩城市,兩地之間直線距離100多公裡,乘坐高鐵卻需要十個小時
    火車是我們一個人坐過的交通工具,經常被使用,列車具有乘客量多、速度快的特點,現在是長途運輸的主要交通工具,可以說在現在的世界裡離不開火車,列車登場後,無論是運輸貨物還是運送乘客都起著重要的作用。下兩個城市的直線距離只有100公裡,但是坐火車一天就可以到達目的地,高鐵也要十個小時左右,這是怎麼回事?列車每小時90到120左右,這是普通列車的速度,和高速公路上的車差不多的速度,100公裡的距離一般兩個小時就可以到,為什麼這趟車要一天?
  • 企鵝直播Vol.11|馮珊:2小時後,便是南極
    第11期,2020年7月4日,周六晚19:00(主講人時差的關係,比之前的各期提前了兩小時),2小時後,便是南極,by馮珊。(以上直播都歡迎回聽,文末掃描海報二維碼可進入直播列表~)7月4日本周六晚19:00(主講人時差的關係,比之前的各期提前了兩小時),第11期,馮珊將給我們帶來飛去飛回南極半島的旅行經歷。
  • 在天上連續飛60多個小時是種什麼體驗?
    這次飛行中途沒有經停,總共耗時63小時25分鐘,也就是說切卡洛夫和他的小夥伴們在空中足足待了兩天半時間。也許有的朋友對空中飛行60多個小時存疑,畢竟現在的民航飛行中,最長的航線飛行也不會超過20小時,60小時實在難以想像。但是我查了很多資料,非常確定這次飛行是一次無經停的跨極地飛行。
  • 如果打通地球,從南極到北極只需要半小時?
    我們都知道,地球南北極的直徑是12700千米左右,假如地球上真的存在一個貫通南北兩極的隧道的話,人類從一端跳下去,重力加速度會導致人類下降的速度越來越快,大概30多分鐘就可以到達另一端,然而真相真的是這樣嗎?
  • 如何去南極,準備工作大全
    當然還有,要說的就是,南美會有非常多的國家需要美國的籤證,才可以讓我們進行免籤,阿根廷和南極之後就是泌乳,也都是會免籤的,這些國家當然美國籤證是非常重要的。2.去南極怎麼去一個是像我這樣烏斯懷亞坐船去,再一個是乘飛機去,沒錯南極也能乘飛機,但是真心貴!乘飛機可以避免掉魔鬼西風帶德雷克海峽(穿越德雷克海峽真心吐成狗),但是轉念一想,去南極要是乘飛機這麼輕鬆就能去,那意義何在!
  • 廣東83歲前高官要登南極點 曾去過兩次北極(圖)
    因為如果去北極,一般的破冰船也就是只能航行到北極圈內,到北極點需要乘坐核動力破冰船;而去南極,一般的破冰船或郵輪只能幫助遊客登上南極大陸,到南極中心點需要乘坐超過3個小時的冰上飛機前往。  記者看到,這位「老驢友」計劃在智利彭塔雷納斯乘坐小型冰上飛機前往南極大陸中心點,單程飛行時間將超過3個小時,在南極中心點降落後,將在中心點遊覽約4個小時。
  • 小時人物│80天遠徵,人類首次徒步抵達南極「難抵極」,主角是位...
    她曾獨自一人遊歷亞歐、非洲和南美,在到達過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後,馮靜將目標鎖定「難抵極」,並決定用更為深刻的方式——徒步遠徵,去感受南極大陸。在成為背包客的第4年,環球旅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後,馮靜將目標鎖定「難抵極」,並決定用更為深刻的方式——徒步遠徵,去感受南極大陸。一百多年以來,南極探險從來都是男性「雄霸」的領域。
  • 沒錢去南極,不如一個人去哈爾濱雪鄉旅行,十二月最美的地方
    沒錢去南極,不如一個人來一場尋雪環遊記,哈爾濱雪鄉是十二月最美的地方。但是6-7個小時的路程,還是很有挑戰性的!雪鄉與雪谷之間隔著個羊草山,也就是此行徒步的重點。東升(雪谷)—羊草山—雙峰(雪鄉)這條線是穿越徒步愛好者們的首選,當然也可以反向而行,被稱作反穿。A線路,東升林場(雪谷)穿越到雪鄉全程13公裡山路,從起點海拔400米,爬到羊草山山頂海拔1235米,我們需要垂直上升800米抵達羊草山之後,下山400米抵達海拔800米的雪鄉。
  • 人民日報新語:我們為什麼關注南極
    一所在北半球的中國大學,為什麼擅長研究南極冰架?為什麼我們會饒有興致地去關注地球最南端發生的事情?答案也許不那麼簡單。不久前,在完成南極年度科考回國的「雪龍號」上,我見到了久違的魏福海。第二十五次南極科考時,我們曾當過半年隊友,時隔近7年再見,他容貌變化不大,就是臉黑紅了些,開始跟他的前輩們「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