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重構的程序世界與不可知的客觀世界

2020-11-06 唯資訊理論

7說瘋話的混合體(前情回顧)

混合體賽昂人生物電腦,形態為一個泡在浴缸裡的人,由於存儲的信息量太大,意識層完全瘋掉,只能一天到晚說瘋話,基本的運算能力是知覺層就能夠完成的。

人類關於什麼東東存在,什麼東東不存在,爭論了很多年,甚至忘記了最初為什麼要爭論了。

因果是人類認知追求的目標,也是人類實現自由的手段。

老鮑魚的名言「我愛科學,但我更愛自由。」,鴻飛兄的理解是很少有人能夠忍受科學的嚴密推理,最終放棄了,變得胡來了。

這句話,如果如此簡單,老鮑魚也根本沒必要說了,更稱不上什麼名言了。

因果的起源是定義,包括規則仍然是定義,邏輯為什麼有效?是因為其本身就是真理,或者含有真理的成分?

黑客帝國是俺喜歡的一部科幻題材的電影,影片很巧妙的藉助了虛擬實境的方法討論了我們這個世界起源的問題。

虛擬實境,就是一段電腦程式,模擬這個世界的運行。

搞過程序的人都知道,程序世界和物理世界是兩回事兒,物理世界裡存在許多人類無法改變的客觀規律,程序世界是自由的,想飛就飛,想誰是誰,主要你能定義清楚飛,定義清楚誰,修改一下代碼就可以,無所謂。

程序世界,根本不需要任何根本法則,只要人們願意,可以修改任何法則,只要人們願意繼續在這個虛擬世界內玩就行,好玩是唯一的生存法則。


虛擬世界都這樣,本源上不需要任何法則,唯一的根本大法就是好玩,好玩就能生存,不好玩,就根本沒必要存在了。

邏輯就是這樣,起點是任意的,堅持就是有效性的保證,只要堅持,就會有人願意,有人願意就是有效。

你說不對,他違反了物種的多樣性,這話也很搞笑,你自己違反了物種的多樣性沒有?天天拿著個蒼蠅拍打蚊子?打什麼打?有人說,他是自取滅亡,也是搞笑,宇宙都會滅亡,啥不是自取滅亡?宇宙都存在了幾百億年,也沒見過誰統一了宇宙,建立一個宇宙帝國。

邏輯的有效性是其內置的,存在即有效。

PPM之外的科學家,喜歡堅持真理,科學沒學透,也喜歡代表科學。

什麼情況下是科學學透了?認識到起源來自於互換性了,沒有好壞,只有現實。你說你想幹啥,我不管你這個想幹啥是哪來的,好不好,壞不壞,科學能幫你完成,科學的功用僅此而已。

愛自由的根本含義,就在於不能放棄靈魂,不能把靈魂交給自以為是的科學,成為毫無目的的行屍走肉。


8無心與吾心

開篇第一章,就講了等價性原理,就是說無心,宇宙無心,萬物平等。

對稱性的終極是對稱和不對稱的對稱,無心和什麼對稱?

無心和吾心對稱!

宇宙都沒心了,心到哪兒去了?心在我們每個人心裡。

別連這最後和最初的心也放棄了,真的放棄了,宇宙真的沒必要存在了,人類自殺算了。


有人說,哈哈,你的對稱,不過是矛盾,其實也沒錯,但有更深的含義,就是你的實實在在的把矛和盾,寫在一個數學公式裡,矛換成盾,盾換成矛,公式仍然成立。

人類認識的世界是通過傳感器採集的數據重構的世界,真正的客觀世界,是你不可說的,說出來的都是這個重構的主觀世界,客觀世界是不是可知的

這你得明確定義可知,數據採集可以說是可知的一種方式,所以我們一般說世界是可知的。

但數據採集並不能證明世界是完全可知,主觀重構的世界,受到數據採集受到傳感器的和數據處理方法的制約,根本上來說主觀重構的世界和虛擬世界是一樣的,規則是人定義的,卻能夠很好的模擬客觀世界的運行,為什麼這個模擬會有效?因為客觀世界本身,毫無任何根本法則,無法則就是法則,任何法則都會有效。

也有人希望通過改進傳感器的精度,獲得更好的數據採集。

傳感器的精度的改進,其本身都到人類認知世界的方法和人類活動所處的層次的制約。

人類的活動層次,是人類所處的信息系統的層次相關,主要是時空層次的制約,人類只能使用現有的系統,來進行信息的存儲和處理,超出這個現有的信息系統,談論傳感器的改進,毫無疑義,比如,你設計一個傳感器,具有很高的測量精度,就是餘熱時間要一億年,這有什麼意義麼?

這樣的傳感器對以銀河係為細胞的生物有意義,對人類就沒啥意義了。

客觀世界本體是存在人類不可知的方面,不可知甚至是絕對的,可知是相對的。

相關焦點

  • 認為人類無法徹底認識世界的「不可知論」
    不可知論是否認認識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認徹底認識世界的可能性的哲學理論。不可知論斷言人的認識能力不能超出感覺經驗或現象的範圍、不能認識事物的本質及其規律。「不可知論」一詞是英國生物學家、休謨主義者T.H.赫胥黎在1869年提出的。
  • 肺炎影響全球格局的三種可能:全球重構、多重世界與文明危機
    但是,疫情持續時間的長短確實會影響全球化的進程,而如果疫情不受控,則可能會構成對全球化的重大挑戰。一、本輪保守主義:重構全球化而非反全球化當前全球化的一個重大背景是,全球的保守主義抬頭。客觀來講,在新一輪的全球化中,中國當然是最大的得益者,這不僅意味著中國的崛起,也一定程度上撼動了美歐關係。這就是美國為什麼不斷地退群的原因。但是,要知道,美國退群是一方面,但是,美國又不斷地組群,不斷地退約,又不斷地籤訂新的區域貿易協定。即便是對世貿組織,美國想做的也要另立圈子,而非拋棄世界貿易。
  • 分子重構技術_4. 串珠模型重構
    首先,即使有高質量的數據,也很容易獲得不良的重構,並且在使用它們之前必須仔細評估重構結果。其次,SAXS在假設檢驗方面比在生成串珠模型上更為準確。換句話說,SAXS擅長指出不是什麼,但不擅長說明是什麼。例如,如果想將高解析度結構與SAXS數據進行比較,看它們是否一致,那麼與將結構對接到串珠模型中相比,最好將測得的散射曲線與高解析度結構的計算散射曲線進行比較。
  • ——不可知論簡介
    中國的探月計劃正在穩步推進,我們的玉兔已經到了月球的背面,人類對世界的認識又多了一些。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對宇宙的認識會越來越精確,越來越遼遠。我們也應該越來越自信:我們正在加速接近宇宙的真相,正在加速解決我們面臨的所有問題——形勢一片大好。可是今天我想要澆一盆涼水給大家,這盆涼水曾經並且現在還在折磨著哲學界,它使哲學家們冷靜甚至沮喪。它就是不可知論。
  • 量子力學破壞了世界的客觀實在性,難道世界的本質是概率?
    世界是客觀實在嗎?對於這個問題,可能有些讀者會感到很陌生,通常來說,我們在進行唯物、唯心討論時,唯物主義者認為這個世界是客觀存在的,注意:客觀存在,並不是客觀實在,那麼客觀實在與客觀存在有什麼不同呢?客觀存在概念上很容易讓人產生誤解,客觀存在不一定僅僅局限於物質,你的存在感可能是由你的意識給你的,而且思維、意識、知識、文化,這些事物都不是物質的,但的確也是客觀存在的,所以我們在這裡加入了一個客觀實在的概念,以避免物質與意識產生歧義。
  • 我們所謂的「客觀世界」客觀嗎?
    兩分鐘後你經過他們身旁,發現他們談的完全是與你不相關的另一件事。幾乎就在瞬間,他們變得不那麼難看了,人格也急劇提升。後來他們走過來,與你親切交談,對你的學識和才華由衷讚嘆。可以肯定的是,他們現在變成了兩個可愛的人,誠實,謙虛,有品味,而且長得富態大方、透著喜氣。
  • 量子力學:意識可以改變客觀世界?
    我們所在的唯物世界中客觀世界能改變意識那麼意識能改變客觀世界嗎?       文中用大量實驗和數據,告訴讀者意識改變客觀世界就是通過波函數坍縮。我先把量子力學中人們最不好懂的東西介紹給大家,而最不好懂的東西最後恰好是證明了:意識不能被排除在客觀世界之外。一定要把意識加進去你才能夠認識搞懂它。
  • 蔣濤:世界的程序,會不會是設計好的呢?
    獨立的第三方平臺,可以快速無縫地與任何企業合作,但又不隸屬於哪一家。 為效力於將長沙打造成為開發者中心城市,CSDN以開源生態為核心,推出了新一代開發雲。 「我們的定位是幫助每一個開發者更好、更快、更有效地解決學習和工作中的問題,這是我們的初心。」 蔣濤是中國早期程式設計師的代表,他參與編程的金山詞霸到現在還有人在使用。
  • 量子力學並沒有否定客觀世界
    文章刊發(《科普時報》2018年1月5日第3版)之後,有讀者指出,文中提到宏觀世界不存在疊加態好像不妥,並且還舉例說超導就具有疊加態。 這位讀者提出的疑問,值得在這篇文章中先稍加解釋。 就物理理論而言,微觀量子世界和宏觀世界並不存在一條明確的邊界,而超導也的確具有疊加態。
  • 最新量子實驗表明:客觀世界並不真實!
    經典科學觀認為,宇宙是由物質構成的,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一個不受外在因素「影響」的客觀世界。當Wigner和他的朋友比對實驗筆記時,朋友會堅持說他明確看到了每一次擲硬幣的結果,但當Wigner以朋友和硬幣處於疊加態來觀察時,就會不同意該結論。他朋友所感知的現實與外在的現實並不一致。
  • 揭穿客觀世界的荒謬性,原來世界的來由出人意料!(顛覆認知)
    唯物論認為,客觀世界是一個固定的空間,裡面裝載著所有的物質,並且運行著時間。(牛頓的固定時空論)唯物論從哪裡憑什麼得出來的這個認識?憑我們直觀的感知,再加上一種想像,客觀世界就這麼誕生了。不知道客觀存在這個概念起自何時,有什麼根據?客觀是什麼?還真難為前人有如此想像力,這個想像出來的與誰也不相關的客觀世界竟然困擾智慧的人類直至今天。
  • 哲學終極之問:世界是客觀存在的嗎?
    雖然這樣極端的唯心觀點,未免使人懷疑柏拉圖對世界的看法,顯得既主觀又片面,甚至有些站不住腳,但又不得不使得我們對世界的真實性產生質疑。說世界是存在的,並且是客觀而真實地存在的。那麼又有什麼絕對而直接的證據,能夠證明或論證世界是客觀存在的呢?
  • 思想的震撼:世界究竟是客觀的還是主觀的?
    而我們習慣於在事實前面加上前提,叫「客觀事實」。客觀事實的意思是與認識主體不相關的事實存在,是獨立發生於認識主體之外的事實。有這樣的事實存在嗎?感知論認為:沒有,這是人們假設的一種存在狀態,純屬我們的主觀想像。為什麼這樣說呢?難道我們眼見為實的事實,經科學證明的事實,大家一致認可的事實不是客觀事實?
  • 十八世紀英國的主觀唯心論和不可知論,對還是錯?拿來還是摒棄?
    而今天,哲學詩畫想和大家討論的就是隸屬英國的這一分支——主觀唯心論和不可知論。他的學說意圖用主觀唯心來證明物質實體的不存在,從而否定世界的唯物主義和無神論。他說:「一切物質的東西,不過是印象的集合。我們的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各種感覺集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個對『物』的概念。「離開了人的知覺或感覺,物的存在和表達絕對不可能。他認為物的存在,無非就是被知覺感到的東西,因此他堅信,世界上不存在離開意識而獨立存在的客觀實體。
  • 世界是虛擬程序?莊子早就在兩千多年前就發現了?
    我們所在的世界是真實的存在嗎?為什麼所有的宗教甚至當今的科學,都提出了這種困惑?無論是佛法的夢幻泡影,還是道教的莊周夢蝶,儒家的黃粱一夢。現今科學提出的虛擬的程序,宇宙或許是一個巨大的活體?為什麼大家一致會有這樣的想法?我們的世界是由物質組成的,而物質又是由原子組成的,簡單來說,物質就是由粒子組成的,而粒子和波的特性是不一樣的,而且是無法轉換的,因此粒子和波是兩種的不同的形式。
  • 笛卡爾思想實驗:普遍懷疑與不可知論
    給思想洗澡把批判性思維運用到極致的人哲學認識論的奠基者——笛卡爾笛卡爾的思想實驗:(1)普遍懷疑(2)不可知論一、普遍懷疑:笛卡爾認為,每個人一生中都應該「徹底地對自己的全部見解進行一次大掃除」。我們把許多錯誤的見解當作真理接受下來,這些知識都是非常可疑的。
  • 上帝是否存在於客觀世界?生命感觸:轉世輪迴的殘酷和時間駁論
    ;宏觀世界中有無數的天體,微觀世界也有無數的粒子;如果宇宙是更加廣闊世界的微觀世界的話,那麼這個世界的相對時間就會慢很多(假如天體的運行和碰撞對那個世界有意義)。人死後就無法感知客觀的一切,是處於虛無狀態的,人死後雖然感受不到時間,但卻飽受時間的煎熬,這種感受可以用入睡無夢的那種感覺做參考,入睡無夢是相對虛無的狀態,死亡是絕對虛無的狀態,也就是說入睡無夢只是相對幾個小時來說,而死亡是永遠沉睡在這方世界。
  • 師父說 | 意識決定客觀世界走向
    就是你有心動的感覺,就我說的話你千萬不要——啊師父我理解了,你理解了有個屁用,我不講你也理解,其實我不講你們也理解,腦袋上都理解。而所有的一切,一個人要想最後的,能夠感受到是到了感性的存在層面,感受到你們的心動的時候,你們算真正聽懂了。如果你們沒有感受到你們的心動,只是腦袋告訴你們聽懂了,是沒有用的。
  • 法律事實與客觀事實的思辯
    實際上,法律事實是法官主持下當事人一起構造的人工世界,在這個人工世界的構建過程中,訴訟參與的各方當事人出於自己的利益考慮,對外只提供對自己有利的證據,這就使證據的真實性有一定的概率,以此所最終認定的法律事實也有一定的概率。而客觀事實是哲學上意義上的,它超脫於人們的認識而獨立存在,無論人們是否能夠認識並證明它,它都是客觀存在。
  • 如何合理地設計軟體應用系統中數據訪問服務層內的各個功能程序類
    作者將在本文為讀者介紹如何合理地設計數據訪問服務層中的各個程序類,包括程序類的結構及與持久層中的DAO組件和上層業務層內的業務組件之間的關係。基於上面的設計原則,讀者在以後的軟體應用系統項目開發實現中不應該採用下面示例所示的繼承某個數據訪問組件的實現類的設計方案(請見下面程序代碼示例中黑體所示的代碼public class AccountDAOServiceImple extends AccountDAOServiceImple),因為面向對象OOP程序設計方法中的繼承關係會導致子類緊密依賴於其上層的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