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到底知道多少?——不可知論簡介

2021-01-08 了不起的西西弗

中國的探月計劃正在穩步推進,我們的玉兔已經到了月球的背面,人類對世界的認識又多了一些。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對宇宙的認識會越來越精確,越來越遼遠。我們也應該越來越自信:我們正在加速接近宇宙的真相,正在加速解決我們面臨的所有問題——形勢一片大好。

可是今天我想要澆一盆涼水給大家,這盆涼水曾經並且現在還在折磨著哲學界,它使哲學家們冷靜甚至沮喪。它就是不可知論。

作為理論的近代形態的不可知論出生的並不早,1860年英國博物學家赫胥黎在給友人的一封信中寫道:「在我知道可能為真的事物中,我的個性是我最有把握的。我一試著思考這到底是什麼,就陷入語言的微妙之處中。我經常是在自我和非我、本體和現象等的廢話上折騰了那麼久,還沒覺察到:試圖思考這些問題的過程已經出乎了人類智力所能及的深度……」。1869年,他正式提出了「不可知論」一詞。

其實早在古希臘時期,著名的智者高爾吉亞就曾經表達過人類智識在宏大的宇宙面前的渺小和無力。他曾經有三個著名的觀點:第一、無物存在;第二、即使有物存在,也無法認識;第三、即使可以認識,也無法表達。當然,他的觀點和論證過程在現在看來概念混淆、漏洞百出。但是這三個命題卻精確地概括了不可知論的重要話題:第一、世界是否真實存在的不可知性。第二、認識可否真實反映世界的不可知性;第三、語言可否如實反映思想、描述世界的不可知性(這一問題是語言哲學問題,日後再表)。這三個話題一經提出就像一個隱形腫瘤一樣,每當人類的知識高歌猛進的時候,它們就會牽動我們的神經,讓我們感到隱隱作痛,甚至感到恥辱。

首先,世界是否真實存在?浸泡在日常生活中太久,我們甚至很少會意識到這是一個問題,我們總是默認世界萬物是客觀存在的,在這個默認的基礎上,我們觀察事物、改造事物甚至用舊材料創造新事物。但是注意,「事物是客觀存在的」只是一個假設,我們在這個假設的基礎上展開生活,但從來沒有回過頭來論證過這個假設,使它真正變成一個確定的事實。可能有人會說,桌子上的筆是客觀存在的,因為如果我去拿它,它一定會被握在手上;太陽也是客觀存在的,因為他明天、後天都會東升西落。但是注意,這是在拿經驗習慣在論證事物的客觀性,也就是說拿以前的經歷在論證以後的事情,憑什麼以前能把它拿在手,就能證明以後也可以呢?憑什麼以前每天都看到太陽,就要相信以後也一定會這樣呢?「以前是這樣」與「以後也是這樣」之間並不是互相論證的邏輯關係,所以是不能互相證明的,所以用(只能證明已發生的,不能證明未發生的)實踐去證明客觀存在是成問題的。

好了,回到這個假設。不管我們在這個假設的基礎上獲得了多大的成功,取得了多少迄今為止仍然有效的推論,但是它還只是一個假設。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事情:這意味著我們的所有事業缺乏一個穩固的合法性基礎!將這個假設推到極端、是大家不得不注意它的正是那位被稱為「瘋狂的鋼琴」的哲學家——貝克萊。

他認為我們唯一能確定的邏輯出發點就是感覺的真實性和客觀性。我們以前認為,感覺是來源於客觀事物或事實的,但是「客觀事物」只是一個假設。所以「世間所存在的只有那些我們感受到的事情。但我們並未感受到『物質』或『質料』」(貝克萊)。

比如我看見了一朵花,我最先能確定的並不是「我眼前存在著一朵花」,而是「我感覺到眼前有一朵花」,至於這種感覺是一朵客觀實在的花帶給我的,還是我在做夢並且由夢境帶給我的,甚或是由虛擬成像技術帶給我的,這些是我不能確定的,既然不能確定,我就不能認為眼前存在一朵花。這就是貝克萊「存在即被感知」的著名命題。

對於貝克萊,我們平時只是給他粗暴地扣上一頂「主觀唯心主義」的帽子,就不再理他,但其實他的這一論斷反映了對人類思維的深刻反思與糾正。他看似是在否定客觀世界,實際上是在向我們討要認識的合法性基礎。

第二、如果貝克萊的問題不成問題,如果世界確實客觀存在,那麼人類認識能否真實地反映世界?我們都知道,一事物在被認識的過程中,首先是以一堆感覺材料的形式進入我們的視野的。和之前的問題一樣,按照常識,我們認為世界是客觀地擺在那裡的,它們給我們的視覺、觸覺甚至嗅覺所呈現的就是自己本來的樣子。但是我們憑什麼這麼認為?憑什麼認為我們看到的就是事物真實的樣子,或者憑什麼認為我們能夠看到或觀測到事物本來的樣子?和之前的問題一樣,這其實只是一個毫無緣由的樂觀假設,在這樣的假設的基礎上,我們不僅無端地信任這個世界,也無端的信任我們自己(的感覺)。 這個假設只是很幸運地、很偶然地沒有被證偽、沒有在我們的活動中掉鏈子。但是這並不能說明我們的認識是正確的,或者這個假設能多幾分權威性——它仍然只是一個假設。

如果說貝克萊是否認世界存在的代表人物,那麼康德則是否認認識與世界一致的代表人物。貝克萊認為「存在即被感知」即只有感性確定性才是最確定的存在。反過來說,無法憑感知確定其存在的,我們就可以否定其存在。他的這一極端論點在歐洲哲學界引起了軒然大波,哲學家們不得不紛紛作出回應,康德就是其中之一。

康德並不像貝克萊那麼極端和瘋狂,他認為我們的感知肯定是由外在的原因引起的(否則我們的自由將無處安放),所以他承認事物是客觀存在的,康德稱之為「物自體」。不過康德認為物自體雖然是引起我們知覺的原因,也是我們所有活動展開的基礎,但是我們卻怎樣都無法如實地認識物自體。他認為世界與對世界的認識之間、事物與對事物的感覺之間存在著一條永遠也無法逾越的鴻溝。前者只能是後者的成因,但我們永遠也無法確認二者在內容上的一致性甚至相似性。這是不可知論最重要的特徵和最精緻的形式。

如果冷靜下來想一想,會發現我們人類是一個很有局限的渺小生物,我們只能從視覺、嗅覺、聽覺、觸覺、味覺這五個方面來搜集關於認識對象的初始信息,而對於這幾種感覺,人類並不是所有動物中做得最好的:嗅覺不如狗;聽覺不如海豚與蝙蝠;視覺不如鷹……這些帶有很強局限性的「觀測儀器」本來就使我們很難全面甚至如實的反映外界事物。

如果不藉助沉重的裝備,我們不能飛,不能潛水,不能去外太空,這些局限性使我們和坐井觀天的青蛙並沒有質的區別。我們的平均壽命只有不到一百年,和幾十億年歷史的宇宙相比,我們只不過是滄海一粟。太陽是最靠近我們的恆星,可是就連它上面發生的事情,我們也只能最快在八分鐘後才能得知。

當然,有人會說,飛翔、潛水、去外太空,這些事情我們藉助設備也可以實現,而且我們可以藉助天眼看到浩瀚的宇宙,但是我們連自己的直接感覺都無法完全相信,你又要憑什麼讓我相信這些間接的經驗呢?

還有人會說,我們每個人雖然壽命有限,但是人類會傳承文化,在前人認識的基礎上不斷發展認識,這樣我們人類整體的認識能力也是無限的。這幾乎可以成為認識論中樂觀主義的根本依據了。但請注意,宇宙的無限和人類的無限是不在一個數量級上的,人類這個物種再無限,也只不過是宇宙中的一群可有可無的匆匆過客。在我們來之前和走之後,宇宙已經旁若無人地運行了幾十億年,或還將旁若無人地運行幾十億年。對於這兩段我們不在場的漫長時期,我們對宇宙只有猜測,而猜測與真正身臨其境的經歷是完全不同的,正所謂「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除此之外,人類認識的無限和自由只指的是認識有無限可能性,而因為人類的有限性,這種無限也就成了一種相對意義上的無限和絕對意義上的有限。就像在我將要邁出一步的時候,我可以踩在我前方的任何一個位置,這種可能性是無限的,但是我卻只能踩在離我不遠的一片地方中的某一個位置,其他地方我的腳是夠不著的。

總之,不可知論通過強調認識與認識對象質的區別和人類的有限性,來論證世界的不可知性。而這個問題總是使得哲學家們費盡心血卻啞口無言。我說過,不可知論就像一個隱性腫瘤,但也是一個良性腫瘤,我們可能永遠找不到滿意的方法徹底割掉它,但它卻可以使我們因進步而自負的時候警醒我們。

相關焦點

  • 笛卡爾思想實驗:普遍懷疑與不可知論
    給思想洗澡把批判性思維運用到極致的人哲學認識論的奠基者——笛卡爾笛卡爾的思想實驗:(1)普遍懷疑(2)不可知論一、普遍懷疑:笛卡爾認為,每個人一生中都應該「徹底地對自己的全部見解進行一次大掃除」。我們把許多錯誤的見解當作真理接受下來,這些知識都是非常可疑的。
  • 認為人類無法徹底認識世界的「不可知論」
    不可知論是否認認識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認徹底認識世界的可能性的哲學理論。不可知論斷言人的認識能力不能超出感覺經驗或現象的範圍、不能認識事物的本質及其規律。「不可知論」一詞是英國生物學家、休謨主義者T.H.赫胥黎在1869年提出的。
  • 十八世紀英國的主觀唯心論和不可知論,對還是錯?拿來還是摒棄?
    在德國的萊布尼茨推出科學的經驗主義之後,英國在18世紀發展出了唯心論,其中以洛克的經驗哲學為代表,對以往的理性哲學給予了全面的衝擊和重塑,逐漸地,經驗論開始分為兩支,走向了兩個系統和方向都截然不同的道路:一條導致了18世紀法國的唯物論,另一條導致了洛克和大衛·休謨的主觀唯心論和不可知論。
  • 地球存57種外星人 到底有多少種外星人我們還不知道?
    地球存57種外星人 到底有多少種外星人我們還不知道?時間:2016-01-23 12:44   來源:百戰軍事網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地球存57種外星人 與人類同居不會淫亂?-----來源:百戰軍事網 在宇宙中我們是孤獨的嗎?作家兼知名UFO專家E.J.威爾遜的回答讓人震驚。
  • 勿以多少論男人!健康的精液到底長啥樣?
    勿以多少論男人!健康的精液到底長啥樣?所以,勿以多少(量/頻率)論男人!>合不合格誰說了算?簡單的精液檢測就能判斷你的小蝌蚪質量合不合格?適不適合受孕?
  • 人到底是猴子變的,還是從魚進化來的?看來是進化論欺騙了我們
    大家都知道,在達爾文的《進化論》沒有出現以前,對人類和動物的起源,學術界一直爭論不休,誰也沒有個能讓人信服的理由。一直以來都是宗教界的關於人是神造的理論,逐漸影響著人們。西方的基督教《聖經》裡面是耶和華先造出亞當和夏娃,成了最早的人類先祖。在我們中國上古傳說裡,人類是女媧娘娘用泥土捏出來的,因此女媧娘娘成了華夏人類的人文始祖之一。
  • 人類到底是從哪裡來的?你知道多少?
    人類到底是從哪裡來的?你知道多少?一種說法,關於人類的來源,很多人或者是一些荒誕學派的人認為,人類就是女媧娘娘用泥巴捏造而成,總是認為人們身體上面有一種永遠都不掉的汙垢就是最好的證明,然而很明顯女媧造人只是存在虛構的仙俠電視劇。同時《聖經》裡面也有一種說法就是人類的祖先就是亞當和夏娃,由他們繁衍後代而來。
  • 開了這麼久的車,你知道「1升汽油」到底等於多少公斤嗎?
    特別是汽油,可以說沒有這個動力燃料,你的車就是一個擺設,根本開不走,當然,除了電力驅動的車型。因此,很多車主都會想盡辦法來降低汽車油耗,比如空調開啟問題,加油到底一次加多少等,都是車主關心的話題。但是,今天我們要說的是汽油的質量問題。我們知道,汽油都是以升來計算的,但我們日常生活中一般都是以斤或公斤來計量物品質量。那1升汽油到底等於多少公斤呢?都快成老司機的你知道嗎?
  • 你如何看待進化論?進化論到底有多少漏洞?
    網絡上對於進化論的質疑一直沒有停止過,不僅僅是進化論,很多其他理論,比如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也都會受到質疑。質疑科學理論並沒有錯,科學本來就是用來質疑的,沒有質疑就沒有前進的動力。但有一點必須明確:在質疑任何理論之前,必須對該理論有充分的了解,不然哪來的質疑資格呢?
  • SilentHill世界觀核心被認為是不可知論、二元論與唯心論的雜合體
    首先本人要介紹一下對Silent Hill世界的本質最為透徹和合理的解釋——意念波理論,本人一直以來都是相當信服這個理論的在這個理論之下,Silent Hill世界觀的核心被認為是不可知論、二元論與唯心論的雜合體在Silent Hill的世界中,人類的感官不是對物質世界的直觀反映,而是被自己或他人的意識所操縱的一種扭曲的反映,假如某個人的意念力強度特別高,那麼他的大腦所散發出的意念波就會幹涉其他人的大腦
  • 知識論導論 我們能知道什麼
    超星慕課知識論導論我們能知道什麼爾雅答案題庫你了解「知識」嗎?1【單選題】知識論是關於(C)的學問。A、認識論B、語義學C、性質D、邏輯7【判斷題】只要我的命題可以得到辯護就可以獲得知識。()8【判斷題】我們能夠完全地知道一切事情。
  • e自然對數的底,我們對它知道多少
    e自然對數的底,我們對它知道多少在數學史上,最為特別的數字有這麼幾個,0,1,e,π,其中π在前面文章中已經聊了一下,其神奇之處令人驚奇,而人類發現它並不難,難的是去理解它,挖掘它的秘密和規律。以e為底的指數函數圖像以e為底的對數函數圖像目前數學家已知道,自然界存在的超越數是無限的,就以它的定義可知
  • 你知道「一升汽油」到底是等於多少斤嗎?開了這麼久車都不知道
    最近就有司機提問,一升汽油到底等於多少斤呢?估計很多老司機都不知道這個,今天我們就來一起來了解一下吧。首先汽油是液體的,如果是液體的話,他的質量就會跟隨環境或者是天氣的變化發生變化。像這類汽油,在溫度比較高的情況下,體積就會增大,但是汽油的密度就會減小,這時候一升汽油看起來就不多。
  • 超弦理論簡介
    不過, 這兩座巍峨高峰目前卻面臨著一些〸分嚴重的問題, 例如: 1) 儘管可以為重整化 (renormalization) 所抵消, 但量子場論中的發散現象, 其根本原因或機制仍有待弄清; 2) 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 在某個極高能標上–例如在大爆炸奇點或黑洞等極端場景中, 引力應該是量子化的–即我可以期待一個正確的關於量子引力的理論.
  • 我們未探索到的海洋到底隱藏著多少我們還不知道的秘密?
    我們的地球已經有45億年之久的歷史,在這漫長的歲月中,始終有一處神秘而又美麗的地方—大海,我們都知道大海的面積佔了地球總面積的70%,而目前人類對大海的探索也不過5%左右,剩下的65%一直吸引著人類,不僅給人一種神秘感同時也讓人感覺到恐懼,海底之下究竟隱藏著什麼秘密讓人類如此著迷?
  • 地球上到底有多少黃金?很多人都不知道!
    問題:地球上到底有多少黃金?很多人都不知道!黃金是一種重金屬,在宇宙中並不容易合成,只有超新星爆發生成中子星的一刻,或者兩顆中子星碰撞的時候才能合成黃金,因此金元素在宇宙中是很稀少的。但這些黃金的大部分都位於地核當中,以人類目前的技術,根本開採不了。人類發現黃金的歷史已經有6000年,目前我們一共開採了19萬噸黃金,價值53.2萬億人民幣。
  • 除了值的大小,我們對常數e到底知道多少?
    · 對於e,我們似乎所知不多 在數學中,常數e一直是一個神奇的存在,似乎很常見,可我們對其又知道多少呢?當然,這確實沒什麼不對,但就像之前所說,這樣的描述似乎可用之處也少得可憐。比起「他是多少」,我們更感興趣的是「他怎麼是的」。 這樣簡單的數值性描述,往往忽略了其背後所代表的客觀意義,但正是這種實際的意義才是我們理解其本質的核心。 Pi是所有圓的圓周和直徑之比。
  •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體論到底是什麼呢?
    本體論,西方哲學概念之一。現代許多哲學學者使用存在論來指稱本體論,意思是世界的本源和世界的構成問題。通俗地說就是世界觀的問題。世界觀影響著認識論和方法論。任何哲學都必然有自己獨特的世界觀,而這個世界觀必然要從一個邏輯前提(可能是假設也可能是常識)開始。
  • 到底霍金知道多少不能說的秘密。
    時間簡史,黑洞理論,外星人文化,霍金他到底知道多少。他們是否活在我們凡人無法理解的精神世界。今天,人類世界永遠失去了一個有趣的天才。他是科學界神一般的存在!他對人生的堅強樂觀,如同他在演講裡說的那樣:人類的努力應該是沒有邊界的,我們千差萬別,不管生活上多麼糟糕……總有你能夠做的事情……並且能夠成功,有生命的地方就有希望。我們總說&34;我想霍金年輕時,不但擁有一個好看的皮囊還擁有著一個非常有趣的靈魂。
  • 神創論和進化論,都解釋不了,請問人到底來自何處?
    進化論顯然有巨大的漏洞,比神創論的可信度還要低,達爾文說的是用進廢退,後來有了基因學說,但是這裡面就出現了一個矛盾,動物對某項功能的使用會改變基因?顯然這個不成立,基因突變的原因並沒有這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