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豹
拉丁文名:Uncia uncia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Schreber,1776
英文名:Snow leopard,Onuca。
別名:草豹、艾葉豹、荷葉豹
分類: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哺乳綱 (Mammalia)
目:食肉目 (Carnivora)
科:貓科 (Felidae) 豹亞科
屬:雪豹屬 (Uncia)
外形特徵
雪豹因終年生活在雪線附近而得名,又名草豹、艾葉豹。頭小而圓,尾粗長,略短或等於體長,尾毛長而柔。體長110~130cm;尾長80~90cm,體重38~75kg。全身灰白色,布滿黑斑。頭部黑斑小而密,背部、體側及四肢外緣形成不規則的黑環,越往體後黑環越大,背部及體側黑環中有幾個小黑點,四肢外緣黑環內灰白色,無黑點,在背部由肩部開始,黑斑形成三條線直至尾根,後部的黑環邊寬而大,至尾端最為明顯,尾尖黑色。耳背灰白色,邊緣黑色。鼻尖肉色或黑褐色,鬍鬚顏色黑白相間,頸下、胸部、腹部、四肢內側及尾下均為乳白色,與平原豹不同的是,它前掌比較發達,因為其是一種崖生性動物,前肢主要用於攀爬。冬夏體毛密度及毛色差別不大。雪豹周身長著細軟厚密的白毛,上面分布著許多不規則的黑色圓環,外形似虎,尾巴甚至比身子還長。它生活在雪線以上,被譽為世界上最美麗的貓科動物。行蹤詭秘,常於夜間活動。所以專家只能粗略地根據大致的棲息地範圍和每隻雪豹的領地範圍,推算出全世界大概有3500隻~7000隻野生雪豹。是中亞高原特有物種,我國一級保護動物,在國際IUCN保護等級中被列為「瀕危」(EN),和大熊貓一樣珍貴。根據此前的媒體報導,雪豹在我國主要分布於西藏和新疆地區。
另外,各地動物園共有圈養雪豹600隻~700隻。
分布範圍
雪豹是中亞高原上的特產,分布於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等前蘇聯的中亞各國、蒙古、阿富汗、印度北部、尼泊爾、巴基斯坦、克什米爾等地,以及我國的西藏、四川、新疆、青海、甘肅、寧夏、內蒙等省區的高山地區,如喜馬拉雅山、可可西裡山、天山、帕米爾、崑崙山、唐古拉山、阿爾泰山、阿爾金山、祁連山、賀蘭山、陰山、烏拉山等等。這些地方大多為沒有人類居住的地區,僅生長著極少的高山墊狀植被。
生活習性
巢穴:平時獨棲,僅在發情期前後才成對居住,一般有固定的巢穴,設在巖石洞中、亂石凹處、石縫裡或巖石下面的灌木叢中,大多在陽坡上,往往好幾年都不離開一個巢穴,窩內常常有很多雪豹脫落的體毛。巡獵時也以灌叢或石巖上作臨時的休息場所。由於毛色和花紋同周圍環境特別協調,形成良好的隱蔽色彩,很難被發現。
活動時間:晝伏夜出,每日清晨及黃昏為捕食、活動的高峰。獨居,夜行性,晨昏活躍。
活動路線:雪豹獵食出去很遠,常按一定的路線繞行於一個地區,需要許多天沿原路返回,夜行性, 白天很少出來,或者躺在高山裸巖上曬太陽,在黃昏或黎明時候最為活躍,上下山有一定路線,喜走山脊和溪谷。
活動特點:雪豹感官敏銳,性機警,行動敏捷,善攀爬、跳躍。由於其粗大的尾巴做掌握方向的「舵」,它在躍起時可在空中轉彎,因此其捕食的能力很強。性情兇猛異常,但在野外一般不主動攻擊人。雪豹因為全身被有厚厚的絨毛,所以很耐嚴寒,即使氣溫在零下20多度時,也能在野外活動。叫聲類似於嘶嚎,不同於獅、虎那樣的大吼。
捕食:以貓科動物特有的伏擊式獵殺為主,輔以短距離快速追殺。捕食山羊、巖羊、斑羚、鹿,兼食黃鼠、野兔等小型動物或以旱獺充飢。有時也襲擊犛牛群、咬倒掉隊的牛犢。有相對固定居住地點,育幼期多利用天然洞穴。黃昏時,巖羊開始離開巖石到草地覓食,雪豹則隨巖羊群活動,常以突然襲擊的方式捕食巖羊,咬其喉部使之死亡。雪豹勇猛異常,善於在山巖上跳躍。它們把身體蜷縮起來隱藏在巖石之間,當獵物路過時,它們突然躍起來襲擊。冬天尋不到食物時,它們就跑到低山區偷食人類的家畜和家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