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 Syst Biol:利用新方法理解基因表達噪聲的來源

2020-11-30 生物谷

2012年9月27日 訊 /生物谷BIOON/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美國德拉華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助理教授Abhyudai Singh描述了一種新方法來理解基因表達中「噪音」的來源,其中這種噪音使得蛋白水平發生變化。相關研究結果於近期刊登在Molecular Systems Biology期刊上。

理解哪些生物化學過程導致這種變化是一個重要的問題,這是因為蛋白變化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比如促進遺傳上完全相同的細胞產生不同的細胞,以及讓細胞群體對抗它們環境中發生的不可預測的有害變化。

這種方法利用單個細胞內的蛋白水平變化來精確地發現基因表達噪音的主要來源。

通過與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格拉斯通病毒學與免疫學研究所的Leor Weinberger教授研究團隊合作,Singh將這種方法應用到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系統,在這種系統中,基因表達噪音能夠促進HIV病毒進入潛伏期,即一種休眠的耐藥狀態。

這些結果揭示在HIV感染人細胞期間,mRNA複製的隨機性突增導致關鍵性病毒調節蛋白水平發生變化。Singh說,「我們認為理解這種病毒基因表達噪聲的來源將在設計阻止HIV病毒進入潛伏期的療法中產生重要的影響。」(生物谷:Bioon.com)

Dynamics of protein noise can distinguish between alternate sources of gene-expression variability

Abhyudai Singh1,2,a, Brandon S Razooky1,3,4,a, Roy D Dar4,5 & Leor S Weinberger

Within individual cells, two molecular processes have been implicated as sources of noise in gene expression: (i) Poisson fluctuations in mRNA abundance arising from random birth and death of individual mRNA transcripts or (ii) promoter fluctuations arising from stochastic promoter transitions between different transcriptional states. Steady-state measurements of variance in protein levels are insufficient to discriminate between these two mechanisms, and mRNA single-molecule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smFISH) is challenging when cellular mRNA concentrations are high. Here, we present a perturbation method that discriminates mRNA birth/death fluctuations from promoter fluctuations by measuring transient changes in protein variance and that can operate in the regime of high molecular numbers. Conceptually, the method exploits the fact that transcriptional blockage results in more rapid increases in protein variability when mRNA birth/death fluctuations dominate over promoter fluctuations. We experimentally demonstrate the utility of this perturbation approach in the HIV-1 model system. Our results support promoter fluctuations as the primary noise source in HIV-1 expression. This study illustrates a relatively simple method that complements mRNA smFISH hybridization and can be used with existing GFP-tagged libraries to include or exclude alternate sources of noise in gene expression.

相關焦點

  • 蛋白表達噪聲實現全表達譜測量
    微觀方面,在單分子水平上,不僅提出了第三代測序技術這樣近期倍受矚目的新技術,而且從單個細胞,單個蛋白水平上分析生理過程,也正成為一個研究熱點。 來自哈佛大學醫學院化學生物學系的研究人員為了解開單細胞水平上,基因表達和調控的分子機制,進行了系列實驗研究,近期不僅獲得了許多研究成果,而且也解決了一些實驗技巧問題,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發布文章,首次實現了對物種在整個表達譜範圍內的蛋白表達噪聲測量。
  • Mol Cell Biol:發現了調控高血壓的基因!
    2018年3月25日訊 /生物谷BIOON /——基因編碼蛋白質,蛋白質決定細胞功能。因此,細胞中數千個基因的表達決定了細胞能做什麼。增強子是涉及精準調節基因表達的元件之一,它們是可以被蛋白質結合的短DNA序列,可以增大特殊基因轉錄的可能性。
  • 利用農桿菌瞬時表達CRISPR編輯基因和快速篩選突變植株的新方法
    Cas9和sgRNA序列而產生非轉基因突變體並高效快速篩選的新方法。該技術為童期長的多年生植物和有性生殖後會產生性狀分離的雜合一年生植物提供了一個快速獲得不含有外源基因的基因編輯突變體的新方法。為了獲得基因編輯植株,即突變體,一般情況下是將Cas9和sgRNA等外源序列整合到植物基因組後,通過它們的穩定表達實現目標基因的編輯,獲得突變體。對於遺傳背景純合的一年生植物,常用的方法是通過有性自交或雜交,使導入的外源基因和突變位點分離,從而獲得不含有外源基因的突變植株。
  • ...科學家成功利用CRISPR技術實現劑量依賴性的基因表達激活
    2019年11月15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Biotechn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北卡羅來納大學Eshelman藥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新方法,能夠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進行劑量依賴性的基因表達激活,文章中,研究人員描述了如何利用這種技術以一種可替換的方法來改變基因表達以及其工作的原理和機制
  • 兩篇Cell聚焦利用MPRA方法高通量檢測影響基因表達的DNA變異
    在過去十年,全世界的科學家們利用一種被稱作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的方法已鑑定出很多人類DNA片段與一系列疾病風險和其他重要的體部特徵相關聯。結果就是每個DNA區域能夠容納上百個遺傳變異,而且辨別出實際上是哪個變異讓人們更可能患病是非常困難的。
  • 新方法可在大量細胞內自動測定基因表達
    《自然—方法學》報導了一種可在數千個人體細胞中自動測量基因表達的方法。
  • Nat Chem Biol:利用CRISPR-Cas9激活細菌中沉默的基因簇,有望發現...
    如今,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研究人員揭示出沉默基因中隱藏著的更多潛在的寶藏。作為一類常見的細菌,鏈黴菌被用來產生很多作為抗生素、抗癌試劑和其他藥物的化合物。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和新加坡科技研究局的研究人員利用CRISPR-Cas9技術激活鏈黴菌中不表達的或者說沉默的基因簇。
  • CRISPR/Cas9介導的非同源DNA敲入在多拷貝基因敲除中的應用 | BMC...
    BMC Biology, 2018 之前的研究發現,由CRISPR/Cas9誘導的、經非同源末端連接路徑(non-homology end joining, NHEJ pathway)介導的DNA修復,可以用於大片段DNA(或基因)在基因組中的定點敲入。
  • 利用NCBI查詢基因的組織表達譜
    我們在研究某個基因的功能之前,首先可能想知道這個基因在某組織中有沒有表達,或者表達量高還是低。本期就為大家講解如何利用NCBI查詢某個基因的組織表達譜。 1.打開NCBI官網後,在下拉選項框中選擇Gene,在文本框裡輸入想要查詢的基因的名稱並帶上物種,點擊Search。這裡我們查詢一下EGFR基因在小鼠各組織的表達譜。
  • Mol Cell Biol:SRC增加明星癌基因mRNA表達促進乳腺癌進展
    2018年1月20日 訊 /生物谷BIOON/ --MYC基因對乳腺癌細胞的增殖和癌症進展都非常重要,在乳腺癌細胞內MYC的mRNA維持在很高水平,並且經常不依賴於基因擴增。眾所周知MYC基因表達的產物能夠在轉錄水平、轉錄後水平和翻譯後水平得到多層次調控,但是乳腺癌細胞中MYC的mRNA究竟以何種機制維持高水平還不得而知。
  • Nat Chem Biol:利用轉錄因子誘餌激活沉默的生物合成基因簇
    2019年1月6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的研究人員在鏈黴菌中引誘抑制沉默基因表達的阻遏分子離開,從而成功地揭示出幾個大型的處於沉默狀態的基因簇產生新的天然產物。
  • 利用針對血漿無細胞核小體的ChIP-seq鑑定細胞來源的基因表達基序
    利用針對血漿無細胞核小體的ChIP-seq鑑定細胞來源的基因表達基序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12 16:42:07 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Nir Friedman研究團隊在研究中取得進展。
  • Nat Cell Biol:治療三陰性乳腺癌的新方法
    2020年4月14日訊/生物谷BIOON/---如今免疫療法已經徹底改變了各種癌症患者的治療方法。但是當對三陰性乳腺癌(TNBC)這種特別具有侵襲性的乳腺癌患者進行治療時,只有不到20%的反應率。 "該領域的一個大問題是,為什麼其餘的患者沒有反應?"賓夕法尼亞大學獸醫學院助理教授Rumela Chakrabarti說。
  • Nat Methods:科學家首次實現在單細胞中對基因表達和DNA甲基化同時...
    單細胞測序技術近年來進展非常迅速,而且其也已經被廣泛用於研究不同細胞中基因表達特性的改變;最新的單細胞測序技術可以幫助科學家們深入剖析DNA的化學性修飾(表觀遺傳組特性),比如DNA甲基化,其是基因表達改變背後的驅動力;截止到目前為止研究者們才有可能同時對單細胞轉錄組和表觀遺傳組進行研究;研究者Oliver Stegle教授說道,這種新型的實驗步驟可以讓我們同時在單細胞中進行DNA甲基化和
  • 新方法讓「沉默」基因「說話」—新聞—科學網
    研究人員通常使用活細胞內編碼基因的標記技術,將螢光蛋白精確插入蛋白編碼框研究基因的功能,但該方法往往對lncRNAs等非編碼基因和低豐度轉錄基因束手無策。該研究建立了一種通用的內源基因轉錄門控系統,為活細胞中實時標記lncRNAs和低表達基因,研究其生物學功能提供了有效工具。1月5日,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細胞生物學》上。 楊輝表示,編碼基因通過轉錄為信使RNA(mRNA),翻譯為蛋白質。因此,研究人員可以利用共表達螢光蛋白的強弱判斷基因的表達的情況。
  • 基因表達,男女有別
    來源:虎嗅網本文作者:學術頭條,頭圖來自:CFP本周最新一期 Science 雜誌封面,介紹了基因型-組織表達(GTEx)項目長達 10 年研究成果的最後一個部分。Lappalainen 博士表示,在這項研究中,數十名科學家結合他們的專業知識,建立了基因調控變異的圖譜,以及理解了遺傳變異的核心生物學。
  • 科學家發明光調控基因表達系統
    我國科學家在合成生物學與光遺傳學前沿領域獲得重要突破,發明了一種簡單實用的光調控基因表達系統,將可以廣泛應用於基礎研究領域
  • Neuron:新研究揭示線蟲的基因表達完整圖譜
    「創建這個極其複雜的大腦神經網絡是需要基因編碼完成的。」Cell Miller教授,David Miller博士說: 「如果你真的想了解如何大腦是如何建造出來的,那麼你需要了解首先了解其遺傳學機制。」Miller和他在範德堡大學的團隊正在與耶魯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視圖繪製線蟲的整個神經系統的基因表達圖譜。
  • 新方法可在活細胞中檢測基因活性
    在新研究中,他們採用了一種稱之為核糖體分析(ribosome profiling)的方法,利用這一方法他們可以在活細胞中檢測基因活性,包括蛋白質的合成速度。相關研究論文發布在3月28日的《自然》(Nature)雜誌上。
  • 科學家建立一種基因表達動態示蹤的新技術
    監測內源基因活性的常規方法是將螢光蛋白精確插入蛋白編碼框中,但是,這種方法並不適用於非編碼基因和低豐度轉錄的基因。sgRNA,類似於一個GPS可以將Cas核酸酶直接導向目標核酸位點,具有高特異性、高效率和多功能性。儘管各種誘導性sgRNA已經被開發用來接收活細胞中的內源信號,但這些方法只能用於某些功能明確的小RNA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