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的調控和表達對人類健康至關重要。越來越多證據表明,lncRNAs基因不僅參與腦發育、神經元分化等,而且與神經系統損傷後的修復過程有關。深入研究lncRNAs,對治療神經系統疾病具有重要意義。
研究人員通常使用活細胞內編碼基因的標記技術,將螢光蛋白精確插入蛋白編碼框研究基因的功能,但該方法往往對lncRNAs等非編碼基因和低豐度轉錄基因束手無策。
近日,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楊輝研究組和周海波研究組合作,通過內源基因的啟動子驅動嚮導RNA(sgRNA)表達,結合SPH—OminiCMV螢光報告系統,成功實現lncRNAs基因和低豐度基因表達的動態示蹤。該研究建立了一種通用的內源基因轉錄門控系統,為活細胞中實時標記lncRNAs和低表達基因,研究其生物學功能提供了有效工具。1月5日,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細胞生物學》上。
楊輝表示,編碼基因通過轉錄為信使RNA(mRNA),翻譯為蛋白質。因此,研究人員可以利用共表達螢光蛋白的強弱判斷基因的表達的情況。但非編碼基因並不翻譯為蛋白,因此無法用傳統的共表達螢光蛋白的方法來實現;同時,對於低表達的基因,共表達的螢光蛋白量也很低,導致螢光信號很弱甚至根本監測不到。
「建立適用範圍更廣,能增強內源信號,並且信噪比更低的新型活細胞標記技術,是該研究領域急需解決的問題。」楊輝說。
研究人員注意到,SPH—OminiCMV螢光報告系統有放大信號的作用。為此,聯合課題組開發了一種廣譜的內源性轉錄門控開關Ents,利用內源性啟動子表達sgRNA。當Ents與SPH—OminiCMV結合時,就可以監測到內源基因的表達。
「SPH—OminiCMV能夠放大內源信號,『報告』給人們基因的行蹤,實現低豐度轉錄本表達的可視化。」楊輝說。
楊輝表示,理論上,Ents系統可以處理任何轉錄本信息。該研究為在活細胞中研究基因元件的功能開闢了新途徑,在動物個體水平可用於描繪基因表達的時空圖譜和標記、鑑定特定的細胞類群,同時可用於研究天使綜合症等疾病中lncRNAs的表達模式,構建lncRNAs體內表達完整圖譜。
相關論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56-020-00610-9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