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明光調控基因表達系統

2020-12-04 科學網

 

我國科學家在合成生物學與光遺傳學前沿領域獲得重要突破,發明了一種簡單實用的光調控基因表達系統,將可以廣泛應用於基礎研究領域,並可能用於光動力治療。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方法學》2月12日在線發表了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反應器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藥學院楊弋課題組獨立完成的這項研究成果。

 

據悉,這篇關於LightOn系統的論文,是我國科學家在該《自然》子刊發表的首篇論文。由於此研究的重要性,該雜誌編輯還對楊弋進行了專訪,並將在3月份正式出版的「The Author File」欄目上刊出該發現的背景故事。

 

這也是楊弋課題組繼2011年10月在《細胞—代謝》雜誌發文以來,再次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上發表合成生物學領域的研究論文。

 

合成生物學與光遺傳學都是最近幾年剛剛興起的前沿生物領域。光是自然界中最普遍、最易獲得的物質之一,相對於傳統的化學小分子誘導劑來說,光誘導劑不僅成本低廉容易獲取,而且還能夠在時間和空間上精確調控,因此利用光作為誘導劑來調控基因表達、進而調控生命體的各種新陳代謝活動是生物學家們一直在追求的目標。然而,以往的方法由於技術的複雜性與局限性很少得到應用。

 

楊弋課題組利用合成生物學的方法,成功開發出一種簡單、穩定、容易使用的光調控基因表達系統。該系統稱為LightOn系統,由一個光調控的轉錄因子和含有目的基因的轉錄單元構成。在藍光存在的情況下,轉錄因子能夠迅速被激活,從而啟動目的基因的轉錄與表達。

 

「該系統不僅具有誘導表達效率高、背景低、激活快、表達量可調節等普通誘導表達系統也有的優點,還能夠在時間和空間上精確、可逆地控制目標基因的表達水平。」楊弋介紹說,王雪、陳顯軍等博士生利用該系統在小鼠活體內進行實驗,實現了紅色螢光蛋白在小鼠肝臟的指定區域的光控表達。

 

與此同時,該課題組還用光來控制胰島素的表達與分泌,成功地將患有Ⅰ型糖尿病小鼠的血糖降到較低水平。

 

有關專家認為:「該系統使人們以前所未有的精度來控制基因的表達,不僅可以廣泛應用於生命科學領域研究,還將為糖尿病等人類疾病提供一種在時間和劑量上精確控制的基因治療新途徑。」(來源:中國科學報 黃辛)

 

相關焦點

  • 從光到電,細胞基因表達調控更精準—新聞—科學網
    研究團隊開發了利用定製的生物電子設備可實時控胰島細胞的蛋白分泌系統,首次使用電信號直接來遠程調控哺乳動物細胞的基因表達。 「將細胞基因表達的調控從光遺傳學真正地推向電遺傳學,這是一個重大突破。」論文參與者、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教授Martin Fussenegger團隊的前課題組組長、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解明岐告訴《中國科學報》。
  • 上海科學家揭示染色質修飾調控植物基因表達的新機制
    原標題:上海科學家揭示染色質修飾調控植物基因表達的新機制  植物沒法靠遷徙躲避不利的自然困境,它們又是如何適應環境開花結果的呢?8月6日,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分子遺傳國家重點實驗室何躍輝研究組,和杜嘉木研究組合作,分別在國際知名期刊《自然·遺傳學》上背靠背發表研究論文。
  • 用手機超遠程調控胰島素表達
    ,如今這項科研主要是用於建立了哺乳動物遠紅光調控轉基因表達技術平臺,達到遠程控制血糖治療糖尿病。雖然研究者們已經開發出了藍光調控的CRISPR-dCas9內源基因轉錄系統能操縱內源基因組基因的表達,但由於藍光具有較強的細胞毒性和組織穿透性弱等缺點,極大的限制了其在基因功能的研究和轉化醫學的應用。葉海峰的最新研究成果克服了這一缺點,將CRISPR-dCas9和光遺傳學這兩大技術相結合,開發出了遠紅光調控的CRISPR-dCas9內源基因轉錄激活裝置(FACE)。
  • Cell:調控哺乳動物基因表達的分子開關
    Collins與其同事採用一種合成生物學方法,將這三種技術的主要元件整合為一個基因調控系統。儘管這三種方法單獨使用時,只能部分阻斷基因的表達,但整合後會將表達降低到可忽略不計的水平。當此開關關閉,系統表達一種抑制蛋白,將靶基因維持在關閉狀態。小發卡RNA(short hairpin RNA ,shRNA)提供了第二道關卡,阻斷漏網之「靶基因」。
  • 「擬南芥轉錄因子基因BP在調控植物種子萌發中的應用」獲發明專利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劉勳成等科研人員完成的「擬南芥轉錄因子基因BP在調控植物種子萌發中的應用」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該發明的擬南芥轉錄因子基因BP編碼的轉錄因子BP是Ⅰ類KNOX 亞家族的成員,其作為正調控因子參與了PHYB介導的光起始種子萌發過程。
  • 我科學家發現調控肝臟甲胎蛋白基因表達的重要分子
    第二軍醫大學基礎部章衛平教授研究組的最新研究結果,揭示了自主發現的鋅指蛋白ZBTB20是調控甲胎蛋白基因表達的關鍵分子。    甲胎蛋白作為肝癌臨床診斷最重要的生化指標,其表達調控的機制及其與肝細胞增殖之間的聯繫是長期以來備受矚目的重要科學問題。到目前為止,有關肝細胞甲胎蛋白基因出生後快速轉錄抑制及其癌變時重新激活的機理仍是未解之謎。
  • 華東師範大學科學家課題組在光控基因重組領域再獲進展
    該研究成果是繼遠紅光控制細胞命運(FACE系統),遠紅光控制基因編輯後(FAST系統)的又一大重要應用,極大地拓寬了光遺傳學的應用領域。傳統的Cre-loxP重組酶系統存在早期胚胎致死和長期表達的毒性問題。近年來,科學家將合成生物學理念融入Cre-loxP重組酶系統中,開發出了一系列調控式的Cre-loxP重組酶系統,但是這些誘導系統仍然具有一定程度的毒性,且組織穿透性差,這些都極大地限制了Cre-loxP重組酶系統在動物體內的應用。
  • Nestin基因表達調控研究進展
    1月15日,國際期刊《生物化學雜誌》(JBC) 在線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與細胞所景乃禾研究組及程樂平研究組在Nestin基因表達調控研究的一項新發現。
  • 可抑制新型雙元表達系統問世
    科學家近日發明了一種新方法,能夠豐富果蠅和哺乳動物中轉基因表達、世系追蹤和基因功能嵌合體分析的手段。
  • Tet1調控基因表達操控減數分裂過程
    幾年前湯姆森科技信息集團旗下《科學觀察》(Science Watch)選出了高影響力論文的數量最多的研究人員,其中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學領域高影響力論文的數量最多前十位頂級科學家之一就是北卡羅萊納大學醫學院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系教授
  • 【中國科學報】我國科學家解析真核生物基因表達調控新機制
    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何躍輝課題組發現,染色質修飾與mRNA轉錄起始及加工有著相互依存關係,兩者協同作用,以提高成熟mRNA及基因表達的水平。相關成果2月29日在線發表於《自然—植物學》雜誌。  據了解,mRNA前體的轉錄起始在表觀遺傳學水平上受到多種轉錄因子以及染色質修飾與重塑的調控。
  • 穀氨酸棒桿菌多基因表達調控技術方面取得進展
    為了提高目標產物的產量,代謝途徑關鍵基因的表達往往需要精細調控。儘管近年來基於CRISPR的基因組編輯技術以及基於CRISPRi的基因表達沉默技術在穀氨酸棒桿菌中取得了突破,為基因敲除和改造提供了重要工具,但目前可用的基因表達快速調控工具還相對有限。
  • 真核基因表達以正性調控為主導
    換言之,真核基因表達以正性調控為主導,真核生物基因大部分是正調節機制的主要原因是染色質內儲存的DNA使大部分啟動子具有不可接觸性,因此,在其他調節作用不在的時候基因總是沉默的。另些採收正調節的原因是真核基因組太大及正調節作用更同單,高效。
  • 沈曉驊:關於一個長鏈非編碼RNA對HOXA基因表達調控研究的論文
    HOXA基因表達以及胚胎幹細胞(ESC)分化模式圖。文章首次提出了一個長鏈非編碼RNA(lncRNA)的表達產物和編碼這個lncRNA的基因組區域同時對其下遊的HOXA基因簇的表達進行調控,並且起著相反的調控方式。PTN-BBS聯合培養項目2010級學生尹亞飛為本文的第一作者,論文的其他作者還包括2012級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生命科學聯合中心(CLS)2012級學生顏丕熙和盧雨陽等。沈曉驊博士為本文的通訊作者。
  • Nature:甲基化對基因表達調控研究
    這篇文章主要聚焦於甲基化研究,文章提到,近年來的研究表明組蛋白甲基轉移酶和去甲基酶對於組蛋白甲基化狀態影響很大,比如H3K9特異性去甲基化酶Jhdm2a(也稱為Jmjd1a和Kdm3a)在細胞核激素受體介導的基因激活,和雄性生殖細胞發育等過程中就扮演了重要角色。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首次提出了Jhdm2a在調控代謝基因表達和正常體重調控方面的重要作用。
  • 錢文峰研究組發現組蛋白修飾分工調控基因表達水平和基因表達噪音
  • 我國學者揭示長鏈非編碼RNA順式調控基因表達的新模式
    ),系統揭示了長鏈非編碼RNA順式調控基因組上鄰近基因的表達,以及它們在幹細胞分化和發育中的作用。令人驚嘆的是,沉默75%的隨機挑選的反義長鏈非編碼RNA,均導致了鄰近蛋白基因的表達下降。該課題組以lncRNA Evx1as為例深入解析了反義長鏈非編碼RNA作用的分子機制。
  • 環境如何影響基因表達
    這些社會性互動的結果會進入我們細胞的控制室,改變基因的強弱表達,從而影響我們的習性、行為、生理、心理與健康。美國知名科學作家戴維·多布斯日前撰寫了《基因的社會生活——改變你的分子組成》一文,介紹了科學家們的新進展,生動地展現了基因的另一面。
  • 生化答疑:第十六章 基因表達調控
    ① 真核基因組比原核基因組大得多② 原核基因組的大部分序列都為編碼基因,而哺乳類基因組中只有10%的序列編碼蛋白質、rRNA、tRNA等,其餘90%的序列,包括大量的重複序列功能至今還不清楚,可能參與調控。
  • 植物株型發育新機制 揭示如何調控基因表達
    光明網訊(記者 宋雅娟 張蕃) 7月13日,《自然—植物(Nature Plants)》在線發表了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等6家單位合作研究的關於作物株型發育基因表達調控的最新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