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們希望用真菌衍生的類皮革材料,替代真皮和合成革。這既符合道德、環保要求,也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傳統皮革和合成革材料通常是從動物和合成聚合物中獲得的。雖然皮革材料被認為是肉類生產和畜牧業的高價值副產品,但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其生產過程違背道德且並不環保。例如,為了放牧而砍伐森林、溫室氣體排放、鞣製過程涉及有毒有害物質等。
而用聚氯乙烯(PVC)或聚氨酯(PU)等材料生產合成革,需要消耗大量源自化石燃料的化工原料。
當地時間9月7日,《自然·可持續發展》雜誌報導稱,科學家們希望用真菌衍生的類皮革材料,替代真皮和合成革。這既符合道德、環保要求,也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研究人員、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客座教授、項目負責人Alexander Bismarck說:「一般來說,基於真菌的類皮革材料在壽命結束時是二氧化碳中性的,也是可生物降解的,這讓它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低成本的農林副產品(如鋸末),可以為真菌菌絲體的生長提供原料。短短幾周後,工人們就能收穫真菌生物質,並進行物理和化學處理(加壓、交聯)。
Bismarck說:「真菌生物質表現出與皮革非常相似的材料與觸覺特性。第一批生物技術公司已經開始從事真菌材料的貿易活動。」
真菌衍生的類皮革材料大多含有完全可生物降解的幾丁質(在材料中起穩定作用)和葡聚糖等多糖。目前,Bismarck等已經能夠用白蘑菇菌A. bisporus和多孔菌D. confragosa等生產紙張和絕緣泡沫材料。
在這篇綜述文章中,科學家們分析了牛皮革和合成革的可持續性,並概述了真菌衍生的類皮革材料的初步發展與商業化情況。
研究人員表示,均勻菌絲體叢的獲取仍然是真菌生產類皮革材料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只有均勻的菌絲體叢,才能提供厚度一致、顏色美觀、機械性能良好的類皮革材料。
迄今,類皮革材料的生產主要是由企業家精神驅動的。研究人員表示,以菌類作為皮革替代品的原材料,是一種兼具成本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理想方案。這項技術的巨大進步正在激勵著更多的企業加入這個領域。
編譯:雷鑫宇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期刊來源:《自然·可持續發展》
期刊編號:2398-9629
原文連結:https://phys.org/news/2020-09-leather-like-materials-fungi.html
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