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虹選擇死後將自己冷凍 "復生"可能性有多大

2020-11-23 騰訊網

  近日,重慶女作家杜虹選擇死後將自己冷凍,並期待50年後「復生」的新聞「爆紅」網絡,杜虹也被媒體稱為中國首例冰凍自己等待「復生」的逝者。選擇在死後冰凍自己以求「復生」,是純粹的天方夜譚還是科幻照進現實?記者就目前已有的醫學認知多方請教醫學專家,就冷凍大腦等可能的「復生」手段,為大家答疑解惑。  


杜虹(左一)生前與女兒合照


  Q:頭顱可以被凍存50年依然保有活性?

  從目前的臨床醫學看很難想像

  國內一家三甲醫院的器官移植專家:目前,美國、西班牙的研究機構,已研發出可以循環灌注,爭取更長時間保存器官活性的保存液,但並未在臨床大規模應用。要在深低溫狀態下,保存器官,而且是人腦細胞的活性50年,這在目前的臨床醫學應用看,很難想像。

  Q:深低溫冷凍對腦細胞會不會有損害?

  可能會對某些組織造成損傷

  宣武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陳贊:頭部在冷凍的過程中,除了細胞外的水分,比如血液形成冰晶會刺破細胞膜。但如果降溫的過程比較慢,細胞內的細胞漿也會形成冰晶,把原有的體積膨脹10%左右,撐破細胞。解凍時,細胞就會碎裂,這個組織就會壞死。這樣看來,人體冷凍技術需要液氮,做一個急速降溫的過程,組織細胞內外的水分形成冰晶。但同時,頭顱內的組織和區域非常複雜,他們的代謝率不同,因此,同一降溫過程還是可能會對某些組織造成損傷。

  Q:喚醒術可操作嗎?頭部喚醒後能嫁接在另一身體上嗎?

  實施喚醒術需匹配的冷凍技術

  陳贊:喚醒術,還在基礎研究過程,據我所知,我們這一代人應該是看不到。未來,即使喚醒術真的成熟,現在的冷凍技術,也未必適應未來的喚醒條件。

  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李維新:在換頭手術中,肌肉、骨骼、血管、食管等結構的連結已經不成問題,惟一難以突破的,就是脊髓和腦部神經中樞的連接。也就是延頸(交界)處的脊髓功能重建問題。實際上,我們每個人,大腦和脊髓的連接是無縫的。脊髓中,還有神經元,還有類似於腦細胞的細胞。

  這段脊髓,是一個上行激活系統,有獨立發出指令的功能,管著呼吸和心跳。這就是為什麼,腦幹挫傷,很多病人就沒有治療機會,呼吸心跳立即停止。從我們的角度,換頭手術,在替代性的產品(比如神經元的替代,幹細胞的移植)沒有出來前,就是天方夜譚。必須有很多體外的技術支持,先把上行激活系統包括腦幹轉移出來。

  ■延伸閱讀

  轉移記憶的「復生」可能

  無獨有偶,由義大利神經外科專家賽吉爾·卡納維羅發起的人類第一例「換頭」手術計劃於2017年在中國進行。但到目前為止,在動物身上的「換頭」術,還沒有取得實際意義上的成功。

事實上,器官移植、換頭手術甚至轉移記憶等在某種程度上都可以看做是死後「復生」的一種途徑。李維新告訴記者,神經外科工作者將來一個很重要的研究方向,是腦細胞的替代移植。一個人的腦部存儲信息,可以被讀取;一個人想要藉助醫學科技延續自己的生命,從他(她)身體中轉移走的,不是頭顱或其他器官,而是一個有感覺,有意識、有思維的軟體包。

歡迎收聽「西安健康幫」官方微信:

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或在微信上搜索「西安健康幫」。

相關焦點

  • 世界上第一位冷凍人:1967年被冷凍,如今他醒了嗎?
    2015年,《三體》的女評審、作家杜虹,不幸被確診為胰腺癌。在彌留之際,已經61歲的杜虹選擇了像《三體》小說中的那樣,將自己的頭部冷凍起來,期待 50 年後「復生」。在冷凍手術結束後,她的女兒張思遙在朋友圈中寫道:「公元2015年5月30日,17點40分。媽媽,我們未來見。」截止今年,貝德福已經被冷凍了53年,已經比原先的計劃推遲了3年。並且貝德福德所患的肺癌,到現在也沒有攻克。而且就算肺癌被攻克,貝德福也活不過來。因為他是死後被冷凍的。
  • 杜虹:中國首位冷凍人,只剩頭部被保存完整,等待2065年復活?
    她生長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從小跟著父親讀書識字,但是杜虹還沒有長大父親便離開了家,從此她跟著在鄉村當老師的母親生活,那幾年高考還沒恢復,有知識的杜虹也沒辦法去談什麼"讀書改變命運",而是認命地跑去百貨商店做了售貨員。
  • 首例:女肺癌患者死後進行冷凍,計劃50年後復活,有可能嗎?
    一、耗時55小時:女性肺癌患者進行死後冷凍重慶女作家杜虹是科幻小說《三體》的編審之一,她讀過《三體》後,也希望自己死後被冷凍起來。杜虹在因癌症不幸去世後,她的女兒通過多方聯繫,選擇了美國的阿爾科爾生命延續基金會。
  • 我國首位冷凍人杜虹,只有頭部被冷藏,計劃在2065年復活
    當某個人重病垂危,而現有的醫療實力又不足以治好他的時候,冷凍人技術就提供了一個新的選擇。只要將病人全部都冰封起來,不讓病情繼續惡化,在特定的環境裡待個幾十年,等到未來醫療技術取得突破再解凍,說不定病人的病就能治好了!毫無疑問,這種想法和做法可以用天馬行空來形容,雖然存在一定的爭議,但確實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思路。
  • 我國首位冷凍人杜虹,只有頭部被冷藏,計劃在2065年復活
    當某個人重病垂危,而現有的醫療實力又不足以治好他的時候,冷凍人技術就提供了一個新的選擇。只要將病人全部都冰封起來,不讓病情繼續惡化,在特定的環境裡待個幾十年,等到未來醫療技術取得突破再解凍,說不定病人的病就能治好了!
  • 重慶作家冷凍頭顱 期待50年後「復活」
    許多人體冷凍組織網站上都有這樣的陳述:我們無法保證人體冷凍技術一定能成功,但科技在不斷地發展和提高。儘管「起死回生」看起來遙遙無期,但是,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見鬼了呢,也許有一天人類真的能「死去活來」。
  • 中國第一位冷凍人杜虹,只剩頭部被保存完整,計劃2065年能復活
    實際上科技界內,冷凍技術被人類稱之為能夠實現永生技術,通過冷凍自己的身體來讓自己獲得永生,在我國有一位女子為了讓自己獲得永生,不惜一切將自己冷凍起來,預估在2065年復活,現階段她的狀況怎麼樣了?,中國也有一名女子,為了永生將自己冷凍起來。
  • 我國首例女冷凍人,希望50年後「復活」與家人相見,如今怎樣了?
    原理看似簡單,實際操作上卻存在很大難度,比如在低溫環境下如何保存人體細胞,以及如何在低溫條件下進行復生後的基因修復等等技術難關。但是仍然有很多人不停地在尋找長生不老的方法,其中有些人就選擇相信這個技術的可行性,並且試圖通過這種方法達到「永生」。
  • 跨越時間的冷凍又復活,首列冰凍人50年後復活的可能性有多大?
    與現代人體冷凍組織使用的技術相比,貝德福德當時使用的冷凍保護劑是很原始的,當時他被注射的是二甲基亞碸,這是一種對於長期低溫有用的化合物,但是達到細胞玻璃化是不可能的,因此他的大腦是不太可能會被保護的,這樣就極大的限制了貝德福德最終復甦的可能性。
  • 我國的冷凍人杜虹,她的大腦冷凍了起來,2065年是否能重獲生命?
    在世界上有很多人都參加了此項實驗,她們希望在多年後可以重新甦醒,如今怎樣了呢?我國的冷凍人——杜虹說起世界上的第1位冷凍人,那就是1967年死亡的詹姆斯貝德福德,由於癌症無法治療,他只能選擇人體冷凍技術,希望可以再次甦醒。
  • 對話美國人體冷凍專家:中國首例冷凍者杜虹現在一切正常
    法制晚報訊,近日,我國國內首例人體低溫保存手術已完成,來自山東濟南的展文蓮是首個在中國國內冷凍並等待覆活的「病人」。而展文蓮是繼中國首位接受人體冷凍者——重慶女作家杜虹之後,又一例來自中國的人體冷凍者。有所不同的是,2015年5月,杜虹選擇的冷凍機構是美國最大的人體冷凍機構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會(以下簡稱阿爾科)。
  • 杜虹:我國首位冷凍人,預計2065年復活,永生,是科學還是妄想?
    在杜虹病房的隔壁,兩位來自美國的外科醫生為了這一刻已經等了十多天。當杜虹女士平靜地離開人世後,兩位醫生在第一時間開始了對杜虹女士遺體冷凍前的準備工作。杜虹,1955年生,中國著名作家、編輯。杜虹的作品以幼兒文學為主,其中包括獲得重慶市首屆兒童文學獎的《荷花女孩》。此外,杜虹的很多作品如《春之神》、《中隊決議:不吃雪糕》等收入了兒童文學炫技和幼兒園、小學教材。
  • 「女作家冷凍大腦」的科學和倫理意義
    雖然知識有限,但我們也可以這樣認為:「重慶女作家杜虹冷凍大腦,等待50年後起死回生」,這在未來幾十年後醫療發展過程中存在著可能性,因此,女作家選擇「冷凍大腦」、「冷凍遺體」,選擇的是一種實驗性手術,現在來看還是一種科學的「假說」。   我們知道,科學上的假說,追求的是真偽問題,在理論上,實驗上是可以得到確認的,也必須得到確認。
  • 中國首位冷凍人杜虹,只剩頭部被保存完整,計劃在2065年復活
    化療期間杜虹看到了一篇文章,一位泰國的夫妻為了更好地讓自身的女兒實現永生,甘願花大價錢將自身的女兒冷凍起來,杜虹對於此事開玩笑給自己的女兒講,要不然你也把我冷凍吧。因為這一句開玩笑的話讓杜虹的女兒當真了,因此杜虹的女兒開始在網際網路上找尋冷凍人的資料,功夫不負有心人,她們最後在美國找到生命延續基金會,期待能夠通過那樣的方法讓自身的媽媽達到永生,由於此項科技需要花費很多的價錢,杜虹的女兒最後只挑選了保存頭部,保存頭部需要花費七十萬資金,而全身上下保存則需要花費200萬,出自於下策只能挑選保存頭部,因此在2015年將杜虹開始實施冷凍技術
  • 中國史上第一位「冷凍人」,科學家大膽預測,50年後可能讓其復活
    人死之後真的還能再次復生嗎?對於這一問題,似乎在不同的時代有不一樣的回答。曾經人們在醫療水平不是特別發達的情況下,都會認為在人死之後是絕對不可能復活的。這一點也得到了公認,畢竟在人死之後,各種器官都已經無法重新運作,血液也很快會凝固。
  • 揭秘中國第一家人體冷凍中心:最小冷凍者13歲
    選擇人體冷凍,究竟是出於愛還是一種執念?……中國第一位冷凍人的丈夫桂軍民說:「我不會幻想3、5年就能解決,但未來20、30年是完全有可能的,只要我活得足夠長,我就一定能看得見,是冷凍讓我有了奔頭。」杜虹和女兒一直相依為命,在她的內心深處,希望讓女兒相信自己沒有離開這個世界。如果選擇傳統的殯葬方式,那女兒還有什麼可期待的?選擇冷凍,或許是一位中國母親對女兒的一種鼓勵吧。趙磊和李俊鐸,迅速聯繫了國外的三家權威冷凍機構,但能到中國進行手術的,只有美國的阿爾科。
  • 美國巨富將自己冷凍50年,計劃2017年實現復活,如今到底怎樣了
    古代的皇帝為了避開老病死,往往喜歡求神問藥,而到了近現代,不少富翁都寄希望於人體冷凍。人體冷凍說複雜也不複雜,打個比方,我們希望食物慢一點腐敗的時候,就會將食物放進冰箱冷藏起來,將人體用科技冷凍也是同樣的目的,早在1964年,深受科幻小說影響的美國學者羅伯特·埃廷格就提出了這個概念。
  • 人體冷凍:是起死回生的永生希望,還是被商業包裝的葬禮?
    從科學技術而言,於永生相關的技術一共有三種技術:克隆:克隆技術是把人備份,其在動物身上已經得到了實現。但備份的自己到底還是不是自己,遺傳下去的是自己還是遺傳物質?克隆一直是爭議的話題,在倫理上的爭論也不少。納米機器人:從0.1微米到10微米不等的納米機器人,與人體身體的分子大小類似。可以在分子水平上對人體進行永遠的檢測和維修任務,堪稱永生醫生。
  • 世界第一例冷凍人已經解凍,人體冷凍技術能否實現永生?
    中國的首例冷凍人是科幻小說《三體》的編審,重慶女作家杜虹。而她只冷凍了頭部,這意味著只有換頭手術技術成熟或者可以從大腦中提取出思維之時她才可以重見天日。她在患病時就曾和自己女兒表示在死後想像《三體》中講述的那樣,將自己冷凍起來。
  • 中國「冷凍人」復活倒計時50年?起底國內首家人體冷凍中心
    01重慶女作家75萬人民幣冷凍大腦揭秘兩名肺癌患者死後冷凍全過程中國最早志願參與「冷凍人」試驗的是重慶女作家杜虹,也是科幻小說《三體》的編審之一。她讀過《三體》之後,就曾經跟女兒提起過自己死後也希望被冷凍起來的願望,她的女兒通過網絡志願者以及在美國的同學,輾轉聯繫到了美國阿爾科爾生命延續基金會。杜虹一家選擇了花費12萬美金(約75萬元人民幣)進行大腦冷凍,據杜虹女兒說,費用裡很大一部分是用於若干年之後的解凍和復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