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在所有行業中,都有一項日益重要的技術元素——物聯網(IoT)。對於許多公司而言,它已成為其數位化戰略的支柱之一,是承載新業務的基礎,如預測性維護,車隊管理,基礎架構監控或基於分析的流程優化等業務。對於部署連接解決方案或構建連接操作的公司,選擇一個便於使用的具有強大功能的平臺,以此來建構強大的合作夥伴生態系統,已成為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主題。
經過數月的研究,IoT Analytics最近發布了物聯網平臺市場報告,該份報告研究了物聯網平臺在物聯網中的作用,本文基於這項研究報告作出了一些分析。
首先,對物聯網平臺下一個定義非常重要。物聯網平臺是一種模塊化軟體技術,可為物聯網設備連接、設備管理、數據管理、應用程式開發以及高級分析提供解決方案。
物聯網平臺的五種類型
連接平臺:是一種平臺即服務(PaaS)形式,提供覆蓋功能和解決方案,用於連接、管理物聯網設備,以及為連接的物聯網設備提供通信服務。
雲平臺(基礎架構即服務(IaaS)後端):是一種IaaS形式,為物聯網應用和服務的數據管理提供可擴展的企業級後端。
應用程式支持平臺(AEP):是PaaS的一種形式,它還提供軟體即服務(SaaS)解決方案,使開發人員能夠快速創建、測試和部署IoT應用程式或服務。
高級分析平臺:是PaaS的一種形式,它還為複雜的分析工具提供SaaS解決方案,包括機器學習技術和流分析功能,以從物聯網數據中提取可操作性的方案。
圖1:每種物聯網平臺類型的基本技術組成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物聯網平臺是何類型,它們都有一個常見的構成元素:數據採集和物聯網設備的軟體開發套件(SDK)。
所有平臺都需要數據採集層,該層通常以設備上的本地軟體代理的形式出現,這樣就方便了設備與平臺的其他系統通信。由平臺供應商提供的物聯網設備SDK可以構建此類代理,以便在平臺中進行數據採集。市場報告包括五種類型的物聯網平臺的每個元素的詳細信息。
市場概況
該報告預測,在2018 - 2023年期間,物聯網平臺的複合年增長率(CAGR)為39%,到2023年每年的支出超過220億美元。這些數字是基於物聯網平臺相關領域的巨頭公司的相關收入所得,涉及11個行業領域,包括農業、建築、汽車、能源、健康、製造業、公共服務、零售、供應鏈、運輸等。
圖2 :2017-2023年的全球物聯網平臺市場
2017年是物聯網平臺市場預估的基準年,整體市場價值超過31億美元。到2018年底,物聯網平臺市場預計將略低於45億美元,預計到2023年將增長至223億美元左右。然而,由於有很多參與者爭奪市場份額,物聯網市場依然呈現碎片化。在過去的一年中,合併的跡象只是在一些收購和兼併中稍有呈:2017年有25個物聯網平臺被收購,而2013年只有三個。
實際上,大多數物聯網平臺只有幾年的歷史,目前市場充斥著早期的物聯網項目。IoT AnalyTIcs最近的研究顯示,企業物聯網項目的80%是試點項目或中小規模的部署。也有一些平臺可支持更大規模的推廣,例如微軟連接數千臺蒂森克虜伯電梯。平臺也變得越來越成熟,差異化不再存在於大模塊中,例如, 它們的差異不是支持分析還是設備管理, 而是在一些較小的方面, 如支持某些特定的協議, 擁有出色的用戶界面或具有專業技術的實施團隊。
細分市場分析:物聯網平臺2017年的製造業務產值超過10億美元,成為最大的物聯網平臺細分市場,預計在2023年將保持這一水平。該細分市場在傳統的大型基礎製造業國家如美國和德國大幅增長。
區域市場分析:在中國的強勁推動下,亞洲成為2017年最大的物聯網平臺市場區域。排名前三的區域是亞洲、歐洲和北美,中東、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和世界其他地區佔據總市場的份額不足5%。預計亞洲將持續保持高增長,其龐大的工業製造業實力為物聯網平臺供應商帶來了一個巨大的具有增長潛力的市場。
深入探討1:用戶如何選擇物聯網平臺
除此之外,該報告還重點介紹了用戶如何選擇物聯網平臺的幾個例子。例如,德國的汽車原始設備製造商(OEM)預先選擇了10個物聯網平臺供應商,並邀請他們在實際生產環境中進行為期兩天的概念驗證(PoC)。在工廠車間連接設備(如基礎設施、網絡、物聯網分析、管理服務、安全性、可用性和合作夥伴生態系統)中使用多個測試標準評估供應商,每個設備可能有多達十個加權子標準。驗證之後,選擇兩家最好的供應商進行為期三個月的PoC,以此進一步對其能力進行排名。最後,參與PoC的物聯網團隊的建議被提交給指導委員會,工廠自動化負責人做出最終決定。
執行長經常參與最終決定。在許多情況下,執行長和/或管理團隊或董事會(包括執行長)根據技術專家團隊的建議(通常基於PoC測試結果)做出最終決定。最近調查的結果如下表所示:
物聯網平臺市場的新生特性使得許多用戶在概念驗證和試點項目中使用多個平臺。在探索階段使用多個不同的平臺可以幫助用戶去比較和了解哪個平臺最適合自己的需求。
深入探討2:合作夥伴生態系統
通過與技術堆棧中每層的兩三家公司合作,可建立強大的合作夥伴生態系統,從而使平臺脫穎而出。
與硬體、連接、雲數據存儲/中間件、分析、安全和系統集成等供應商的合作可以從技術和業務角度幫助物聯網平臺供應商。
技術:協作的技術優勢在於,物聯網平臺供應商可以專注於其核心技術優勢,同時依靠其他非核心的專業知識來實現新的創新並提高使用平臺所產生的價值。與硬體供應商的合作是最有利的,因為它們實現了平臺和設備之間的互操作性。例如,Telit推出了自己的合作夥伴計劃「Ready for deviceWISE」,使合作夥伴可以相應地認證他們的設備。
業務:強大的合作夥伴生態系統也為一些合作夥伴項目開闢了新的商機,甚至開始聯合協作銷售業務方面的解決方案。對於平臺銷售,最佳的合作夥伴是系統集成商或雲後端(IaaS)供應商,因為這些合作夥伴關係可以使平臺供應商更接近潛在用戶。對於較大的廠商,其平臺已經被廣泛採用,大多系統集成商已經培訓了其平臺上的專家團隊。相比之下,較小的供應商可能會很難與系統集成商進行合作。對於他們而言,通過與雲供應商(如Microsoft或Amazon Web Services(AWS))合作,可更容易找到平臺銷售線索。例如,在Microsoft Azure上託管其平臺的deviceWISE可通過Microsoft獲得銷售線索。
圖3 物聯網平臺供應商合作夥伴生態系統
根據圖3顯示,Software AG,Microsoft和AWS擁有最多的IoT相關合作夥伴關係。在報告中,物聯網平臺供應商平均與21家公司有合作關係,而Software Ag(46個合作夥伴),微軟(43個)和AWS(43個)擁有的合作夥伴數量超過平均數量的兩倍。
物聯網平臺Cumulocity於2017年3月被Software AG收購,在Software AG廣泛的合作夥伴生態系統中,Cumulocity在發展發麵節節高。自收購以來,Cumulocity現已成為市場上15大物聯網平臺之一,Software AG強大的合作夥伴生態系統為其在市場上開啟了很多新的機遇。微軟和亞馬遜在過去兩年中也大力推動各自的合作,收益同比增長90%,以市場份額成為兩大領先的物聯網平臺供應商。
結論
物聯網平臺市場在過去三年中瘋狂的增長。這種多功能技術軟體平臺在眾多行業中越來越重要,尤其是在工業/製造業中。從用戶終端的角度來看,物聯網平臺在其業務從獨立產品到智能互聯解決方案的數位化轉型中變得至關重要。很明顯,選擇平臺供應商並非易事。每個用戶都有不同的方法,但早期試點和PoC是選擇一個平臺的關鍵,也是選擇具有強大合作夥伴生態系統的供應商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