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類的四大使命
1、以家庭為單生育扶養後代,完成人類社會和自身的延續,這是表面的看得見的使命。
2、通過基因交換,促進基因自動編輯優化,體現在人體的自然進化中,直到人類基因編輯技術的成熟,自然人完成使命,這是通過人體這個物質載體,達成基因進化、重組這個看不見的使命的完成。
3、社會使命
每個人的存在都是基因交換的一個環節,都負有使命,單個人是進化不了的,進化表現為的最優的曲線運動,通過個體的基因嫁接,完成總體的進化與飛躍,人類的產生,就是原始人群集體進化後的飛躍。脫離社會,原始人進化不成人類。
4、人類社會組織形式的升華
人類通過物質產品的生產與積累,促進技術的發展,當技術發展達到臨界點時,社會的組織形式即社會結構發生調整,表現為社會制度的優化。這裡精神形態的技術已經物化為物質形態的生產力。
二、精華與載體
這裡,通過看得見的物質外殼促進看不見的精神形態的組織形式的進化,這是根本、是精華。基因進化是蛋白質組織形式的進化,技術進步進化是物質結構的組織形式的進化,社會結構的優化進化是人類組織形式的優化。
比如,通過原始人這個物質載體和基因交換,基因優化達到臨界點時,產生飛躍,智人,真正的人類誕生,人類社會是基因交換進化的場所和催化劑,也是物質載體的一種形式。
通過人類對利益的追求,通過社會的組織形式,使技術獲得發展進化,達到臨界點的時候,社會結構發生調整,這是社會的進化優化。其中,有小的質變,也有大的質變。歷史上,人耕到畜耕技術,是質變,相應的,社會形態由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機器代替人力、畜力,社會結構調整為資本主義社會,這仍是小質變。生產力只是由人力蓄力進化到動力機械,是量變,還需要人力的參與。
當物質生產實現無人化,機器與智能機器取代一切人力的時候,人類專門從事以網絡為工具的精神生產和以娛樂為表現,以興趣愛好為動力的精神生產和科學實驗。通過根本創新經濟學,重新設計社會結構,對人類進行重新排列組合,這是大的質變,是本質不同的兩種社會組織形式。是技術積累達到臨界點時引起的社會變革。
經濟學是生產與分配的組織原則,是創新的前提。沒有圖紙哪來的高樓大廈?社會大廈的建立也是一樣的。要優化社會結構,必須徹底結束無限擴大再生產,它是惰性思維的根基與源泉,因為人類已經幾千年無時無刻都在想方設法進行無限擴大再生產,今天要終結它,何其難?其實何其易,非常簡單。完成了社會結構的優化,實現了最大節約,結束了無限擴大再生產的社會形態,就是共產主義社會。這裡已經沒有制度,是科學設計使社會運作自然而然,沒有制度,也就不存在法律,這是科學設計在社會領域的徹底勝利。
完成這三個組織形式的進化優化,才是人類存在的使命,其餘的包括人體都是物質載體。是以上三個組織形式進化優化的憑藉,但互相依存不能缺少。
三、最後的貢獻
生是完成使命的,使命完成就是死,死是騰出空間與資源的,以達到最大限度支持後來者,也是人類個體最後一次做貢獻。
四、規律無情最優化無情與大義
宇宙為實現最優化的目標,利用規律這個工具,通過有情的人類對價值的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未來的堅信不移這個物質載體來實現的。實現的過程中,為了最優化的唯一目標,宇宙冷酷無情,過河拆橋。為了人類整體和未來的美好生活這個大義,利用完個體的貢獻之後,必須死亡(冷酷無情),肉體滅亡精神保留(過河拆橋)。但是,這是實現人類整體利益與未來利益,即自由、解放、長生的必須和必由階段。這裡不只是人類充當了階梯,包括恐龍在內的五次物種大滅絕的各個階段被滅絕的物種,都是宇宙實現最優化目標的物質憑藉與載體。但只有人類是直接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