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時候借了同學一本書《活著》,被名字吸引,一口氣讀完,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不敢相信世上竟有這麼悲慘的人。
最近重讀《活著》,經過歲月的歷練,在原來的震撼之餘,對福貴苦難的人生多了一份解讀。
大多數人的一生,何嘗不是一本《活著》的歷程?
福貴的一生,經歷了富裕、敗落、成長、歸於平淡這樣的過程。
1 少不更事期
富裕時期的福貴:兩耳不聞世間事,一心只管敗家財。
年輕時候的福貴是個闊少爺,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連去私塾都要家裡的老僕人背著。
他終日流連在城裡的賭場和青樓,拿著家裡的銀子胡亂揮霍,每日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
對於父母的規勸充耳不聞,還對懷著七八個月身孕的妻子施以拳腳,終於在賭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把家裡的房子和一百多畝地全輸光了。
一夜之間全家人從富裕之家跌落為窮人,不得不從青磚瓦房裡搬入破敗的茅草房子裡。
少不更事的年紀裡,福貴就像一條寄生蟲,吸乾了祖輩傳下來的財富。
縱觀現在很多像福貴一樣的子女,一出生就被父母嬌生慣養,長到成年還在父母的蔭蔽下生活,不會賺錢,也不想靠自己的雙手賺錢,吃著家裡喝著家裡,娶個媳婦耗光父母半輩子的血汗錢。
這樣的巨嬰,跟福貴本質上來說是相同的,都處在人生的風光之時,吃喝玩樂,好不瀟灑。只是這種風光,完全來自家庭的支撐,並不能長久,隨時可能失去。
2 直面生存期
家道敗落的福貴:風光不再,落入生存的實處。
輸光了家產的福貴,挑著地契和房契換來的銅錢去還帳,磨破了綢衣,磨爛了肩膀,終於意識到錢財的來之不易。
福貴的爹死了之後,老婆家珍也被嶽父接走了,他的人生開始走向實處。為了生存,不得不租了五畝地耕種。
從沒幹過農活兒的福貴,學著村裡人的樣子開始幹活兒。砍了腳割了手抹點泥巴就好了,雖然又苦又累,他的心卻變的踏實了。
多少年輕人,無不經歷這樣的時刻,父母漸漸老去,靠山不再堅強可依,生活所迫下,開始用自己的雙手打拼,既養活自己,也得接過父輩的擔子,承擔起養家的責任。
3 人到中年期
成長中的福貴:回歸家庭,尋找自我。
在生存中感到踏實的福貴,完全轉了性情,從前懟爹懟娘,打罵老婆,現在學會了心疼老婆,孝順老娘。
幹活兒的時候知道讓老婆歇歇了,老娘生病的時候知道擔心了,拿著僅有的兩塊銀元去城裡給老娘請郎中。
雖然因為抓兵被抓走了,幾年後回家老娘已不在了,但是福貴也在奔波流落中更渴望回歸家庭,更惦念親人。
輾轉回到家裡的福貴,老娘死了,女兒生病燒成了啞巴。
後來由於貧困,又經歷了把女兒送人、老婆得了軟骨病看不起、兒子因捐血而死亡、女兒生孩子大出血死去、家珍去世、女婿出意外、小外孫苦根被豆子撐死等一系列事情,最終只剩福貴一個人活著。
這一切不正是人到中年的映射,從幼稚浪蕩到慢慢成熟,開始理解父母、理解生活的意義,體味出什麼才是生命中重要的東西。
而福貴經歷的所有苦難事件,何嘗不是我們人生中的磕磕絆絆?養育孩子的辛苦、工作上的起伏波折、生活中的雞毛蒜皮,送別老人的悲痛欲絕……
我們在經歷中成長,也在成長中收穫越來越成熟的自己。
4 豁然開朗時
歸於平淡的福貴:親人離去,時光走遠,唯有活著,才能看日出日落,霞光萬丈。
莫泊桑在《一生》裡寫道:生活不可能像你想像的那麼好,但也不會像你想像的那麼糟。我覺得人的脆弱和堅強都超乎自己的想像。
有時,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話就淚流滿面,有時,也發現自己咬著牙走了很長的路。
送走了所有親人的福貴,最後和一頭老牛一起生活,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慢慢地犁地,慢慢地生活。
福貴說: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說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著一個死去,我還活著。
回顧福貴的一生,從只知吃喝玩樂到歷經各種悲苦,這也是我們每個人必經的生命之路。
人活到福貴這個年紀,對大多事情都已看開了,看淡了,功名利祿一切都是過眼雲煙,苦難也好,榮光也罷,都會隨著時間消逝。
唯有活著,才能看到希望,看到新一天升起的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