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是看電影:活著。看完之後頗為感慨,說:福貴這麼慘還能繼續活下去,真的太不容易;侄女說:你去看看原著,比這個還慘。我很驚訝,又去讀了原著。
我一直很後悔讀了原著,因為它讓我痛苦到胸口發堵喉嚨哽咽,卻無法嚎啕,只能任憑眼淚止不住地流。
眼淚會在因為實在太窮只能把鳳霞送人;鳳霞偷偷跑回家又被福貴背著送回去,快到別人家門口的時候,福貴把她放下來,鳳霞沒有哭,卻伸出手來摸福貴的臉的時候流;
眼淚會在倔強又懂事的有慶,為縣長夫人輸血,被抽血直抽到死的時候流;
眼淚會在飢病困苦交加的家珍,天天晚上聽到福貴的腳步從村西回來,就知道有慶已經死了,但福貴卻一直瞞著她,於是讓福貴背著她去墳頭看看,她撲到墳頭,眼淚譁譁地流,兩隻手在墳上像是要摸有慶,可卻一點力氣都沒有,只有指頭稍稍能動的時候流;
眼淚會在不會說話的鳳霞,孩子生下來卻大出血死了都沒人知道的時候流;
眼淚會在家珍看到死去的鳳霞,卻一滴淚都流不出來,只拿手在鳳霞臉上和頭髮上摸的時候流;
眼淚會在氣若遊絲、骨瘦如柴的家珍突然捏住福貴的手,像睡著一樣死去的時候流;
眼淚會在二喜被四塊水泥板壓扁,死前像是要把胸膛都喊破的那一聲「苦根」的時候流;
眼淚會在生下來死了娘、三歲死了爹、五歲就成了福貴的好幫手、七歲生病後,福貴專門給他煮了半鍋平時吃不到的豆子,小苦根被撐死的時候流;
眼淚還會在福貴平靜地敘說這些的時候止不住地流......
心裡的那種壓抑、憋屈、漚得肺腑流血、萬念俱灰......
我一直在問自己:福貴最後只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日子還是那樣的困苦,他也越發老邁,病痛纏身,為什麼他還願意活下去?為什麼他的臉上還會有生動的笑容,如同田間小路般的皺紋都會在笑容裡遊動?
再讀《活著》
三讀《活著》
我終於讀懂:福貴活著,不是為了未來,而是因為過去。
他生命中所有過往的親人,都是熊熊燃燒的烈火,足夠溫暖並照亮他的整個一生。
福貴他娘:在福貴敗光了家產後,只說了一句「上梁不正下梁歪」;天都要塌下來的事,她沒有去罵兒子,反倒上來就責怪福貴他爹;
變在佃農之後的日子雖然忍飢挨餓,但她掛在嘴上的一句話就是:人只要活得高興,窮也不怕;她從沒有抱怨過兒子福貴做下的錯事,讓她一把年紀還要跟著受罪,反而一直對他呵護有加:
用鐮刀時讓他:別把手割破了;
用鋤頭時讓他:留神別砍了腳;
親家要接走家珍時,她彎腰懇求:看在福貴他爹的份上,讓家珍留下吧;
福貴被抓了壯丁後杳無音信,她臨死前還一遍又一遍和家珍說:福貴不會去賭錢的......
法國文學家羅曼*羅蘭說過:母愛是一種巨大的火焰。
福貴他娘給他的這份寵溺和信任,就像熊熊烈火,讓他的一生都是溫暖的記憶。
妻子家珍:用現在的標準絕對是個白福美;用福貴的話說,是他前世做狗吠叫了一輩子換來的賢惠女人,是當代無數人心目中的白月光;
她對福貴的理解和愛不亞於福貴的娘;所以在福貴輸光家產後,她也只有一句話:「只要你以後不賭就好了」;
甚至在她爹把她接走,已經和福貴家一刀兩斷之後,她仍然在生了有慶半年之後,帶著兩個孩子回到了福貴那個八面漏風的茅草屋裡;
並且從此脫下旗袍,穿上粗布衣服,雖然整天累是喘不上氣,仍然總是笑盈盈的;
「我也不想要什麼福分,只求每年都能給你做一雙新鞋」。
她不求福貴能給她什麼,只想守著福貴,一家人天天在一起,福貴是闊少爺的時候如此,福貴一貧如洗的時候亦如此。
家珍在家裡實在揭不開鍋,有慶餓得只能喝水充飢時,艱難地柱著拐杖、拖著瘦幹的身子,慢慢吞吞去城裡找她爹。等快到家時候,身體一軟跪在地上,直到福貴去扶她,她才從懷裡掏出一點帶著體溫的小米;就是這點小米讓一家人熬過了那段艱難的日子。
後來她病得實在動不了,躺在床上還讓福貴把所有的破爛衣服放在床邊,拆拆縫縫又給鳳霞和有慶一人做了一件衣服;因為「有活幹心裡踏實」。
看到這裡的時候,我甚至在想,福貴應該慶幸他生活在那個年代。
有數據顯示,中國2019年的離婚率已經高達43.86%;很多小夥子初入職場,還沒有能力拿到更高工資的時候,就開始為各大節日要送女朋友什麼樣的禮物而傷腦筋了;
寧願坐在寶馬車裡哭,也不願坐在自行車後面笑的女人可不是一個兩個;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可見當今時代,沒有足夠豐盈的物質,是沒有辦法撐起一個幸福的婚姻和家庭的。
當有慶知道把姐姐送人後,就犟著不去上學,福貴氣得要拿掃帚揍他;家珍拉住他說:「你輕點,嚇唬嚇唬就行了,別真的揍他」。
這樣的場景是不是特別熟悉?
仿佛就是小時候媽媽勸爸爸的樣子;也仿佛是現在自己勸孩子爸爸時的樣子,因為這是天下所有慈母都有的小心思。
她是那麼愛福貴愛孩子,心裡裝的都是這個家;也正是這份深沉而沒有更多物質追求的愛,撐起了這個風雨飄搖、一貧如洗的家;
一家人的肚子是空的,但因為有她,就有了滿滿的愛和溫暖;這更是撐起福貴的精神支柱。
女兒鳳霞:這件小棉襖一直暖在福貴心間。
鳳霞不會說話,但她疼弟弟,敬爸媽,愛丈夫;她是個堅韌、質樸、乖巧的孩子;也是個從小當大人用、懂事到讓人心疼的孩子;總是無聲無息地為這個家付出,所有的委屈都會默默地承受;
當她知道要把她送人後,她的眼淚一顆一顆滴在自己的腿上......
當她偷偷跑回來又被送回那家的路上,她還會伸出小手去摸摸福貴的臉,自己卻沒有流淚......
當福貴決定背她回家,不再送給別人時,她的小胳膊緊緊地抱住了他的脖子......
有慶死後,家珍的病更是雪上加霜,福貴也一病不起,鳳霞一邊服侍他們,一邊下地掙工分,但她始終任勞任怨堅強地撐著這個家;
福貴一家最幸福的那段時光,是鳳霞嫁給二喜的日子;
她常常回來看爹娘,福貴也經常帶點自家地裡的青菜什麼的去看看女兒女婿,再把鄰居對鳳霞的誇讚帶回家,講給臥床不起的家珍聽,這是多麼平淡、平常又溫馨的畫面呀。
農忙的時候鳳霞依舊會回家伺候家珍,替福貴做飯燒水......每次總要等福貴用手一推一推把她推出村口才會走......用福貴的話說:「村裡誰家的女兒也沒像鳳霞對她爹娘這麼好的」......
時代雖然造成了福貴的悲慘遭遇,只能掙扎卻無力改變;但他卻又是多麼幸運呀:寵愛有加的母親;至死不渝的家珍;乖巧孝順的女兒;還有兒子有慶、女婿二喜、孫子苦根......
做為一個男人,他人生的每個階段又是如此的豐盈,如此高光,足以讓他一生受之無窮。
正如作者自己所寫: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福貴活著的本身,就是被這些深情所充盈和塑造。
所以,他曾經所有的享受和忍受,在現在或未來,都依舊會和老牛、和他人繼續分享和回憶,他們一起活著。
以後無論他以什麼樣的方式活著,或是遇到什麼人什麼事,都不是他去思考和活著的理由。
福貴,抑或是芸芸眾生中的大多數人:活著不是因為詩和遠方,而只是因為當下順逆境所擁有的感覺;不是為了未來,而是因為過去。因為,活著,總能讓時間的新樹叉上,一直開滿曾經的小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