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不僅只是個動詞,還是我們的人生態度!

2020-12-04 娟子的時間

如果說活著是一種狀態,那麼福貴是這種狀態的展現,在他的展現裡,我們不僅看到了生活的無奈,還看到了一個浪子回頭的一生。

《活著》這本書並不厚,不到兩百頁,卻將福貴一生命運躍然紙上,在讀的過程中,跟隨著他跌宕起伏,有時恨,有時愛,有時流淚。

作者餘華,1960年出生,1983年開始寫作。至今已經出版長篇小說4部,中短篇小說集6部,隨筆集4部。主要作品有《兄弟》《活著》《許三觀賣血記》《在細雨中呼喊》等。其作品已被翻譯成20多種語言在許多國家出版。《活著》這本書豆瓣評分高達9.4。

福貴本是大戶人家的少爺,生活無憂,但是古話說溫飽思淫慾,家境殷實的福貴用現代的詞來說就是一個字「作」,「作」到何種地步呢?「作」到去城裡賭錢都覺得走路累,讓家裡的長工背著,娶了漂亮溫柔的媳婦也不回家,媳婦大著肚子,自己卻經常在城裡的妓院住著。後來沾上了賭,輸掉了家裡一百多畝地,從此由天入地,從地主變成了長工,才知道賭靠的是手段,不是運氣。

父親變賣了家產,換成了一筐筐的銅板讓他背著去還錢,當扁擔磨破皮,他才知道父親良苦用心,才知道祖輩掙下家業不容易。讀到這裡我就在想,他的父親也是浪子,像他這個年紀也和他一樣,將家裡的兩百多畝地,折騰剩下來這一百多畝,當時他的老爹也是他現在的心情。人都是不聽父母的話卻讓自己的兒子給治了。

對於福貴的兒子和福貴本人來說,父親可能不是一個好人,但確實一個好爹,爹對兒子真是無私沒有一點私心。所以無論父母如何,對於兒女的我們來說,他們已經給予了我們太多。不要嫌棄,不必埋怨,這種愛只有做了父母才能更加體會深刻。

書名雖然是《活著》,但是福貴身邊的親人相繼離他而去,最後只剩下福貴與福貴老牛相依為命了。福貴一生經歷了土地改革、抓壯丁等等,身邊的親人相繼離去,父母、妻子、兒子甚至是女兒、女婿還有外孫,到最後只剩下獨自一人,不,還有他那頭相依為命的老牛福貴。

福貴爹、娘的死去、妻子有珍的離去我並沒有感到多麼難過,或許這是自然中的一種必然,但是有慶、鳳霞、苦根的死卻讓我整個人都只剩下沉默,心裡有種說不出的難受,尤其是有慶,死的那麼無釐頭卻又是那麼理所當然,看到有慶的死,默默流淚,卻無力阻止。

有慶,一個上學的孩子,居然為了給難產的縣長夫人輸血,給輸死了,想想這要是在現在,多麼荒謬,醫生連這點常識、連這點醫德都沒有。即使這樣,有慶還為自己能給縣長夫人輸血而感到驕傲,他的父母在孩子死後卻無能為力,甚至默認應該了一樣。可是醫生看到的不是一個孩子,不是一個生命,而是能救縣長夫人的一桶血,僅僅是血而已。

一個人要有多大的心裡承受能力才能逐一埋葬自己所有的親人?而福貴一直活到最後,樂觀的講述著自己的故事。整本書沒有什麼華麗的辭藻和修飾手法,以第一人稱,福貴講述的自己一生,他說的那麼平淡,仿佛像是在說別人的故事一樣,福貴的坦然和通透我不知道我會不會有。

「少年去遊蕩 中年想掘藏 老年做和尚」這是福貴一生的寫照,就像福貴一樣,雖然經歷苦難,但是他在講述自己的故事,就像自序中一樣,不需要別人的看法,只需要自己的感受。

不記得誰曾經說過,這世上根本沒有感同身受這回事兒,沒有經歷別人經歷的,就不要妄加評論,每個人從生到死,都是自己在講自己的故事,我不是福貴,所以不評論他的一生是幸還是不幸,但是至少我的至親都還在,但至少我有機會去努力握緊他沒有把握住的東西。用自己的一生講好自己的故事。

日文版自序中寫道「為什麼您的小說《活著》在那樣一種極端的環境中還要講生活而不是幸運?生活和幸運之間輕微的分界線在哪裡?」我的回答是「在中國,對於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來說,生活和幸運就是一枚硬幣的兩面,他們之間輕微的差別在於方向的不同。對於《活著》而言,生活是一個人對自己經歷的感受,而幸運往往是旁觀者對別人經歷的看法。」福貴就是在講述著自己的故事,而旁觀者看到的是幸運還是不幸呢?

這是一本好書,讓人不經意就走進了福貴的世界,這也是一本看著看著鼻子陡然一酸的書。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且活且珍惜!

相關焦點

  • 餘華的《活著》告訴了我們什麼?人生的3個層次,越早明白越好
    《活著》是作家餘華的代表作之一,講述了在大時代背景下,主人公徐福貴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著苦難,到了最後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於是,「我」們並腿並肩地坐在大樹下,富貴開始給「我」講述他坎坷的一生。
  • 《活著》:活著的三個層次,人生在世要活得明白點,越早明白越好
    但是,縱然生活有一百個磨難,我們也得咬緊牙關堅持到底。也有人說,如果你已經體會過生命的無常,就一定要讀餘華的《活著》。這本書讓我看懂了,人活著的三個層次:活著、體面的活著、明白的活著活著活著首先要解決溫飽,不餓著。在過去,餓不著即為「富」;吃得飽就是「貴」。吃飽飯後,才要考慮自己的生命安全。
  • 人生活著的真正價值是什麼?
    分享給大家:「這是我父親日記裡的文字這是他的青春留下來的散文詩多年以後我看著淚流不止我的父親已經老得像一個影子」「在這個世上活著哪有輕鬆可言。」縱使人生的底色是悲涼,也總有溫暖能照亮歲月。多年前,韓國電影《牛鈴之聲》上映,感動了300萬觀眾。
  • 重讀《活著》,從福貴的一生看人生的四個階段
    高中的時候借了同學一本書《活著》,被名字吸引,一口氣讀完,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不敢相信世上竟有這麼悲慘的人。最近重讀《活著》,經過歲月的歷練,在原來的震撼之餘,對福貴苦難的人生多了一份解讀。大多數人的一生,何嘗不是一本《活著》的歷程?
  • 讀《活著》有感,《活著》想要告訴我們什麼?
    從《活著》中我們看到這樣的兩個畫面,福貴牽著一頭買來的接近暮年的老牛在田壟上坐著眺望遠方,以及福貴一家那大大小小的幾座墳墓。那麼《活著》想要告訴我們什麼?我的想法是這樣的,請隨我往下看。首先是活著的力量,《活著》並不是要告訴我們應該怎樣活著,只是在陳述活著這樣一個事實。「活著,好好活著。我們只能等待被時間和命運遺棄,而沒有權利拋棄生命。
  • 人生活著的意義?該怎麼活著?最全的解釋
    在慢慢的人生的旅途中,活著是為了什麼?應該怎麼活才算沒有白活。才算不枉世上走一遭。大部分人都羨慕別人的生活,比如:「騎自行車的羨慕騎摩託車的,騎摩託車的羨慕開汽車的,而開汽車的羨慕騎自行車的,如何理解怎麼活著的意義呢?」
  • 人生的意義很簡單,就是讓自己活著
    人生的意義很簡單,就是讓自己活著,讓自己活著就得掙錢養活自己,掙錢的過程就是給社會做貢獻、為別人服務的過程。簡單說就是養活自己,貢獻社會服務他人。就這麼簡單,千萬別複雜啦,千萬別弄太高尚啦。人沒有差別的只要生死,那麼人生的意義也就是生死了,活也是意義,死也是意義,你活這幾十年就是意義,如果你不活著的話,那根本無意義可談,因為活著,死也是有意義,死的意義就是終結你的一生。如同一部戲,少了主角不可以,少了某一名群演也無所謂。
  • 像毛毛蟲一樣活著的人生
    我們活著是為了什麼?多少人問,多少人回答過。在我們人生之途中,每個人都想過很多遍吧。幾十載春秋,再問一次,我們活著都是為了什麼?是為了生兒育女?是為了孝敬父母?是為了實現自身的自我價值?還是為了吃喝玩樂?
  • TFBOYS帶著甜甜圈,坐上諾亞方舟載著餘華的活著找尋人生的意義
    當然不在意,我們只是塵埃罷了,但是這並不代表我們應該放棄一切,首先你要明白一些最基本的道理——人生是最艱難的有時候你會開心,有時候你會難過今天媽媽還陪伴在我們身邊,明天她可能就會離開我們總有一天我也會離開,人生就是這樣甜甜圈不會永遠存在
  • 活著,不僅要有希望,還要有使命,活著才有勁
    活著,不僅要有希望,還要有使命,活著才有勁1:好像每次都是這樣,沒有例外。在我們最需要有一個人去依靠的時候,往往到最後都是一個人挺過去。漸行漸遠的我們,終究還是錯過了。8:總在盼望,總在失望,日子過的還不都這樣,俗的無味,雅的輕狂(註明: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9:如果你感到委屈,證明你還有底線。如果你感到迷茫,證明你還有追求。如果你感到痛苦,證明你還有力氣。
  • 人生活著的意義是什麼呢?
    在宇宙維度中,人生無意義;歷史的維度中,少數人有意義;家庭的維度中,少數人人生無意義。談這個意義在社會中你的人生在道德上、責任上是否有意義呢。中國人一般的人生哲學就是有用哲學,人生的意義就是是否有用。人活著就是為了死,所以向死而生如果人生一定要追出點意義,那麼肯定是在認識了沒意義之後。因為幾乎絕大多數說了人生沒意義的人,並不是轉身跳樓結束生命。而是一切照舊。不管是普通人還是英雄豪傑,不管能呼風喚雨,還是能扭轉乾坤,不管多麼轟轟烈烈,風起雲湧,到最後都被淹沒在滾滾的歷史長河之中,就象詩中所道是非成敗轉頭空。
  • 人活著,區分為三個層次,你在哪一層!
    哲人說:人活著有兩件事,忙著生或者忙著死。然而,廣義上的活著,不過是籠統定義為生命的延續,其實真正的活著卻在細節和方式上有著千差萬別的不同,有些人的活著,不過是生存,有些人的活著,是在不斷的奮鬥,也有些人的活著,是光鮮體面的示人,更有些人是活著,是通透與超然的醒悟。人生有三境界,而人活著的層次大致簡單總結,也會有三個層次:活著——體面地活著——明白地活著。
  • 只有讀了餘華的《活著》,我們才能體會到活著的真諦
    我以前只看過《活著》原版,但我看了張藝謀電影《活著》。就像命運不可抗拒,這就是命運。我經常想,人活著是為了什麼?這本書回答說,人活著沒有理由,只是為了活本身,而不是為了任何事物而活著。我似乎看到了福貴,這樣一個意志堅定的人,在經歷了人生中幾乎所有的災難之後,終於變成了一個軟弱無動於衷的老人,他經歷了長路的漫長一生。一個人痛苦的一生可以用幾行字來概括,別人能做什麼?也許你能看到一些悲傷和嘆息兩次。事實上仔細閱讀後,福貴既不是紳士也不是壞人,年輕時不是東西,當他老了,他知道如何糾正和努力靠自己的雙手生活來保護自己的家庭,但他還是做不到。
  • 暢銷國內外30年《活著》的真實意義: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
    凡是讀過《活著》的,至少是讀過兩遍。讀完餘華的《活著》剛好黃昏,黑暗一點點侵蝕,我仿佛在餘華筆中走完了富貴的一生,見證了他的滿目蒼夷,失無所失。讀完《活著》我們不禁思考活著的意義是什麼?人生太多無常,苦難才是常態。
  • 英語動詞的分類和歸納(建議收藏)
    動詞可以說是英語詞法中很難學的詞類了。說到動詞,動詞可是一個句子中核心的部分。而且動詞就是表示動作的詞。想要學習好動詞,就要知道動詞都有哪些類型?哪些詞是動詞?哪些不是動詞?先從動詞的分類開始,我自己總結了一個關於動詞分類的表格,可以記錄下來動詞的基本分類:動詞裡面需要學習的知識點有四個,分別是:一、動詞的16種時態;二、動詞的被動語態;三、動詞的非謂語動詞;四、動詞的虛擬語氣。下面分別講解。先是動詞的分類一定要記清楚。
  • 最中庸的人生態度,向死而生,活到淋漓
    這才是最中庸的人生態度!很多人對中庸是有誤解的,其實中庸從本質上來講,就是選擇最有效的方式處理問題。屬於人類最為激進的生存理念,在明白一點說,中庸就是最徹底的實用主義。在中國,道家文化和儒家文化的根基是一體兩面。道家文化這樣的解讀向死而生!這是最原始的生存思維,每一個生命的個體,最終都會走向死亡,無一倖免。
  • 《21克》:所謂靈魂救贖只是假象,生活態度決定了生命的輕重
    另外,無序場景的組接,表達了導演的旁觀態度。伊納裡圖2003年接受《好萊塢報導》採訪時說:「我喜歡多緯度和矛盾的人物,沒有人是可以被簡單地說成好人或者壞人,我們只是這個巨大而複雜的環境中的漂浮物,我喜歡不加評論地展示人們的弱點和堅強,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揭示人的生存狀況。」
  • 面對死亡的態度,決定了我們怎樣活好這一生
    我們面對死亡的態度,決定了我們怎樣活好這一生。在我們的傳統思維習慣當中,死亡,我們是儘量避而不談的話題。可是,不談死亡,難道死亡就不會來臨嗎?不談死亡,人就不會死嗎?那麼人們為什麼極力去迴避這個話題呢?根本原因,其實是我們對死亡的恐懼,害怕死亡的未知。
  • 餘華的《活著》告訴我們,活著,就是在死亡與苦難中笑著感受幸福
    當代作家餘華的長篇小說《活著》,給我們展示了一幅殘忍的底層社會苦難人生的生存圖卷。閱讀這本書,可以說是一次心靈遭受苦難與死亡之旅的洗禮。這部小說展示給讀者的,是一個苦難與死亡的故事,是一個人在無法改變的苦難歷程中,面臨一次一次死亡而含笑活著的悲劇。閱讀這本書,帶給我們的是一次靈魂的震撼。
  • 態度決定一切!知道麼?你有什麼樣的態度就有什麼樣的人生
    人生的態度是什麼?是拿破崙說的「默認自己無能,無疑是給失敗製造機會」,是卡西·拜特說的「我們醒來的每一天都是一個新的開始,又一個機遇。為什麼要把時間浪費在自憐、懶散、自私上呢?從學習到工作再到人生,無論哪一方面,都切實地告訴我們:態度決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