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活著是一種狀態,那麼福貴是這種狀態的展現,在他的展現裡,我們不僅看到了生活的無奈,還看到了一個浪子回頭的一生。
《活著》這本書並不厚,不到兩百頁,卻將福貴一生命運躍然紙上,在讀的過程中,跟隨著他跌宕起伏,有時恨,有時愛,有時流淚。
作者餘華,1960年出生,1983年開始寫作。至今已經出版長篇小說4部,中短篇小說集6部,隨筆集4部。主要作品有《兄弟》《活著》《許三觀賣血記》《在細雨中呼喊》等。其作品已被翻譯成20多種語言在許多國家出版。《活著》這本書豆瓣評分高達9.4。
福貴本是大戶人家的少爺,生活無憂,但是古話說溫飽思淫慾,家境殷實的福貴用現代的詞來說就是一個字「作」,「作」到何種地步呢?「作」到去城裡賭錢都覺得走路累,讓家裡的長工背著,娶了漂亮溫柔的媳婦也不回家,媳婦大著肚子,自己卻經常在城裡的妓院住著。後來沾上了賭,輸掉了家裡一百多畝地,從此由天入地,從地主變成了長工,才知道賭靠的是手段,不是運氣。
父親變賣了家產,換成了一筐筐的銅板讓他背著去還錢,當扁擔磨破皮,他才知道父親良苦用心,才知道祖輩掙下家業不容易。讀到這裡我就在想,他的父親也是浪子,像他這個年紀也和他一樣,將家裡的兩百多畝地,折騰剩下來這一百多畝,當時他的老爹也是他現在的心情。人都是不聽父母的話卻讓自己的兒子給治了。
對於福貴的兒子和福貴本人來說,父親可能不是一個好人,但確實一個好爹,爹對兒子真是無私沒有一點私心。所以無論父母如何,對於兒女的我們來說,他們已經給予了我們太多。不要嫌棄,不必埋怨,這種愛只有做了父母才能更加體會深刻。
書名雖然是《活著》,但是福貴身邊的親人相繼離他而去,最後只剩下福貴與福貴老牛相依為命了。福貴一生經歷了土地改革、抓壯丁等等,身邊的親人相繼離去,父母、妻子、兒子甚至是女兒、女婿還有外孫,到最後只剩下獨自一人,不,還有他那頭相依為命的老牛福貴。
福貴爹、娘的死去、妻子有珍的離去我並沒有感到多麼難過,或許這是自然中的一種必然,但是有慶、鳳霞、苦根的死卻讓我整個人都只剩下沉默,心裡有種說不出的難受,尤其是有慶,死的那麼無釐頭卻又是那麼理所當然,看到有慶的死,默默流淚,卻無力阻止。
有慶,一個上學的孩子,居然為了給難產的縣長夫人輸血,給輸死了,想想這要是在現在,多麼荒謬,醫生連這點常識、連這點醫德都沒有。即使這樣,有慶還為自己能給縣長夫人輸血而感到驕傲,他的父母在孩子死後卻無能為力,甚至默認應該了一樣。可是醫生看到的不是一個孩子,不是一個生命,而是能救縣長夫人的一桶血,僅僅是血而已。
一個人要有多大的心裡承受能力才能逐一埋葬自己所有的親人?而福貴一直活到最後,樂觀的講述著自己的故事。整本書沒有什麼華麗的辭藻和修飾手法,以第一人稱,福貴講述的自己一生,他說的那麼平淡,仿佛像是在說別人的故事一樣,福貴的坦然和通透我不知道我會不會有。
「少年去遊蕩 中年想掘藏 老年做和尚」這是福貴一生的寫照,就像福貴一樣,雖然經歷苦難,但是他在講述自己的故事,就像自序中一樣,不需要別人的看法,只需要自己的感受。
不記得誰曾經說過,這世上根本沒有感同身受這回事兒,沒有經歷別人經歷的,就不要妄加評論,每個人從生到死,都是自己在講自己的故事,我不是福貴,所以不評論他的一生是幸還是不幸,但是至少我的至親都還在,但至少我有機會去努力握緊他沒有把握住的東西。用自己的一生講好自己的故事。
日文版自序中寫道「為什麼您的小說《活著》在那樣一種極端的環境中還要講生活而不是幸運?生活和幸運之間輕微的分界線在哪裡?」我的回答是「在中國,對於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來說,生活和幸運就是一枚硬幣的兩面,他們之間輕微的差別在於方向的不同。對於《活著》而言,生活是一個人對自己經歷的感受,而幸運往往是旁觀者對別人經歷的看法。」福貴就是在講述著自己的故事,而旁觀者看到的是幸運還是不幸呢?
這是一本好書,讓人不經意就走進了福貴的世界,這也是一本看著看著鼻子陡然一酸的書。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且活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