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實驗室功能分區
3.無菌室的滅菌消毒
(1)薰蒸:這是無菌室徹底滅菌的措施。無菌室使用了較長時間,汙染比較嚴重時,應進行薰蒸滅菌。可用甲醛、乳酸或硫磺薰蒸。
(2)噴霧:在每次使用無菌室前進行。噴霧可促使空氣中微粒及微生物沉降,防止桌面、地面上的微塵飛場,並有殺菌作用。可用5%石炭酸噴霧。
(3)紫外線照射:在每次使用無菌室前進行。紫外線有較好的殺菌效果。通常應開啟紫外線燈照射30~60min。
4.無菌室工作規程
(1)無菌室滅菌。每次使用前開啟紫外線燈照射30min以上,或在使用前30min,對內外室用5%石炭酸噴霧。
(2)用肥皂洗手後,把所需器材搬入外室;在外室換上已滅菌的工作服、工作帽和工作鞋,戴好口罩,然後用2%煤酚皂液將手浸洗2分鐘。
(3)將各種需用物品搬進內室清點、就位,用5%石炭酸在工作檯面上方和操作員站位空間噴霧,返回外室,5~10min後再進內室工作。
(4)接種操作前,用70%酒精棉球擦手;進行無菌操作時,動作要輕緩,儘量減少空氣波動和地面揚塵。
(5)工作中應注意安全。如遇棉塞著火,用手緊握或用溼布包裹熄滅,切勿用嘴吹,以免擴大燃燒;如遇有菌培養物灑落或打碎有菌容器時,應用浸潤5%石炭酸的抹布包裹後,並用浸潤5%石炭酸的抹布擦拭臺面或地面,用酒精棉球擦手後再繼續操作。
(6)工作結束,立即將臺面收拾乾淨,將不應在無菌室存放的物品和廢棄物全部拿出無菌室後,對無菌室用5%石炭酸噴霧,或開紫外線燈照射30min。
(五)恆溫培養室
1.培養室的設置
(1)培養室應有內、外兩間,內室是培養室,外室是緩衝室。房間容積不宜大,以利於空氣滅菌,內室面積在3.2×4.4=14m2左右,外室面積在3.2×1.8=6m2左右,高以2.5m左右為宜,都應有天花板。
(2)分隔內室與外室的牆壁上部應設帶空氣過濾裝置的通風口。
(3)為滿足微生物對溫度的需要,需安裝恆溫恆溼機。
(4)內外室都應在室中央安裝紫外線燈,以供滅菌用。
2.培養室內設備及用具
(1)內室通常配備培養架和搖瓶機(搖床)。常用的搖瓶機有旋轉式、往復式兩種。
(2)外室應有專用的工作服、鞋、帽、口罩、手持噴霧器和5%石炭酸溶液、70%酒精棉球等。
3.培養室的滅菌、消毒
同無菌室的滅菌、消毒措施。
小規模的培養可不啟用恆溫培養室,而在恆溫培養箱中進行。
(六)普通實驗室
進行微生物的觀察、計數和生理生化測定工作的場所。室內的陳設因工作側重點不同而有很大的差異。一般均配備實驗臺、顯微鏡、柜子及凳子。實驗臺要求平整、光滑,實驗櫃要足以容納日常使用的用具及藥品等。
(七)更衣室
是進入無菌室之前工作人員進行更衣、洗手的地方。室內設置無菌室及緩衝室的電源控制開關和放置無菌操作時穿的工作服、鞋、帽子、口罩等。
(八)辦公室
登記待檢驗樣品;出檢測報告;處理有關文件資料;放鬆休息等。
微生物實驗室的常用儀器及功能
希望以上內容對您有所幫助!
聲明:本文來源於實驗室服務,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