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有機骨架新材料可淡化海水 提取鋰離子

2020-11-22 光明網

  新材料既可淡化海水又可提取鋰

  總編輯圈點

  科技日報北京2月13日電 (記者房琳琳)據《每日科學》官方網站消息,一個國際合作團隊日前發現,用一種金屬有機骨架(MOFs)新材料,可以為海水淡化和從海水中提取鋰離子提供突破性的解決方案。

  這支國際團隊由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華裔科學家團隊、美國聯邦科學與工業組織(CSIRO)和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科學家組成。他們發現這種新材料能像海綿那樣,捕獲、存儲和釋放化合物,比如海水中的鹽和鋰,其過程類似於有機細胞膜「離子選擇性」的過濾功能。

  這些MOFs新材料具有從海水中去除鹽和分離鋰離子的雙重功能,隨著研究進一步發展,在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方面有很大潛力,有望為水利和採礦業帶來一種革命性的新技術方法。

  目前,反滲透膜為全球海水淡化提供了近一半的貢獻,是大多數水處理工藝的最後一個環節,但其在能耗上仍有改進空間。CSIRO安妮塔·希爾博士說,使用MOFs新材料膜進行可持續水過濾的前景非常值得期待。華裔科學家王煥婷教授說,這項研究克服了以往海水淡化工藝成本高昂、能源密集的缺點,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技術途徑。

  MOFs新材料還有另一種潛在的實際應用。採礦業中,正在開發膜工藝以減少水汙染,並回收有價值的金屬。例如,鋰離子電池現在是移動電子設備最常用的電源,然而,需求上升可能需要非傳統來源的鋰。如果經濟和技術上可行,從海水中直接萃取和純化鋰,將對鋰電池行業產生深遠的影響。

  希爾說,「這種新材料膜可以提取海水中的鋰離子,相對於目前的化學法從巖石和鹽水中提取鋰,效率更高。同時淡化海水和提取鋰離子的這種方法,可能為澳大利亞創造新的產業。」

  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教授本尼·弗裡曼教授說,德克薩斯頁巖氣田生產的水中含有豐富的鋰離子,這種新材料為將廢棄物轉化為資源提供了機會。

  動植物都有神奇的生物膜,耗費極少的能量就能提純出所需的化學物質。模擬這種能力是人類夢寐以求的。隨著人工膜越來越便宜高效,那些荒蕪之地也能產出黃金。乾旱的阿拉伯海岸將成為瓜果飄香的綠洲,青藏高原的大片鹽湖也會成為富饒的礦源。

[責任編輯:劉超]

相關焦點

  • 新材料有望提高海水淡化和金屬回收效率
    一個國際研究團隊近日開發了一種可以高效過濾海水中的鹽以及分離海水中金屬離子的新材料,有望提高海水淡化和金屬回收效率,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由澳大利亞、美國和中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進展》雜誌上報告說,他們製備出一種金屬有機框架材料,這種特殊的材料能夠模仿生物細胞膜的過濾功能,高效地過濾海水中的鹽以及分離海水中金屬離子。金屬有機框架材料是近年來十分熱門的一種新型多孔材料,在催化、儲能和分離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應用價值。
  • 特殊材料助力海水淡化,助力城市用水
    事實上,可供人們直接使用的淡水資源非常有限,僅佔地球總水量的2.53%。為此,水資源利用研究有兩個方向:如何有效利用有限的淡水資源,保證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如何將豐富的海水或鹹水資源轉化為可利用的淡水資源?  至於淡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所涉及的領域知識並不像想像的那麼複雜,而且大部分集中在水資源的保護上。至於海水淡化,這是一個非常深刻的知識。
  • 西媒:科學家發明快速淡化海水新方法
    據西班牙《20分鐘》網站8月10日報導,《自然·可持續發展》雜誌日前刊登一項研究成果,一個全球研究團隊已經成功利用金屬有機框架(MOF)和陽光在不到30分鐘的時間內將微鹹水和海水轉化為安全、清潔的飲用水。
  • 利用陽光淡化海水,科學家發明海水淡化新方法,節能還能循環利用
    但是這可不是容易的事情,因為依靠現有的海水淡化技術,進行大規模海水淡化獲取淡水耗資巨大,因此目前只有經濟相對發達且非常缺水的地方還會用這種方法製造淡水。》雜誌發表了一項研究成果,有研究團隊成功利用金屬有機框架(MOF)和陽光實現了快速的海水淡化——在不到30分鐘的時間內將微鹹水和海水轉化為安全、清潔的飲用水。
  • 新電池材料或從海水中提取,鋰電池要成為過去了?
    如今,大多數電動汽車都使用鋰離子電池,應用的許多電池材料,包括鎳和鈷等重金屬,都構成環境和人道主義風險。據《GIZMODO》消息,IBM電池實驗室可能有一個解決方案:不用重金屬建造的新電池。相反,它是用可以從海水中提取的材料製成的。IBM的新電池技術是基於三種未公開的專利材料,該公司稱可以從海水中生產。
  • 南京大學教授研究海水提取金屬鋰裝置,有望讓鋰取之不盡
    「該裝置可實現以太陽能為驅動能,基於組合電解液思路和離子選擇性固體薄膜的恆流電解技術,成功實現從海水中提取金屬鋰單質。」「該技術的問世為海洋鋰資源開發和太陽能向化學能的轉化存儲開闢了全新的道路。」出於對該裝置的好奇,我們的記者採訪到了本篇論文的通訊作者之一,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的何平教授。
  • 澳大利亞新型鹹水淡化技術可實現「海水直飲」
    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日前宣布,該校研究人員和國際同行開發出一種新型鹹水淡化技術,可以利用特殊材料快速將海水等鹹水轉化成飲用水,並在陽光照射後重複使用相關材料。研究人員在英國《自然·可持續發展》雜誌上發表報告說,他們將聚螺吡喃丙烯酸酯加入一種金屬有機框架材料的孔隙中,得到一種名為PSP-MIL-53的材料。這種材料可以在30分鐘內將海水等鹹水中的鹽分及有害顆粒吸附出來,使水質達到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飲用水安全標準。
  • 有機電極材料在鋰離子電池中的應用前景分析
    據介紹,鋰離子電池目前廣泛應用於各類可攜式電子設備,在人類社會的信息化、移動化、智能化、社會化等方面凸顯作用,並有望在電動汽車和智能電網等領域大規模應用。商品化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主要是無機過渡金屬氧化物和磷酸鹽,如LiCoO2、LiMn2O4、LiFePO4和LiNixMnyCozO2等。
  • 納米木膜淡化海水 或可成為新一代海水淡化「神器」
    ,可淡化海水。」&nbsp&nbsp&nbsp&nbsp近期,國外一所大學的研究者們,成功地用木材製成了一種厚度為0.5毫米的超薄過濾膜——納米木膜,來淡化海水、淨化水質。相對於傳統的海水淡化技術,此法不僅節能環保,而且造價低廉,或可代替市場上廣泛使用的由石油衍生的塑料過濾膜,成為新一代海水淡化的「神器」。
  • 清華化工系張強課題組在鋰金屬負極骨架親鋰化學及材料設計領域的...
    Uniform Lithium Nucleation in Lithium Metal Anodes)《親鋰卟啉有機骨架調控無枝晶金屬鋰負極的均勻形核》(Favorable Lithium Nucleation on Lithiophilic Framework Porphyrin for Dendrite-Free Lithium Metal Anodes),闡釋鋰金屬負極骨架親鋰化學及材料設計領域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 新技術能快速將海水變成飲用水 相關材料在陽光照射後可重複使用
    新技術能快速將海水變成飲用水據英國《自然·可持續發展》雜誌近日發表的材料學最新研究,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日前宣布,該校研究人員和國際同行開發出一種新型鹹水淡化技術,可以利用特殊材料快速將海水等鹹水轉化成飲用水,並在陽光照射後重複使用相關材料。從海水中取得淡水的過程,即所謂海水淡化。
  • 【復材資訊】碳纖維助力海水淡化
    該項目的目標是證明細菌和碳纖維可以比傳統的海水淡化廠使用更少的能量來幫助處理海水。作為能量導體,碳纖維是飲用水處理創新工藝的一部分。到目前為止,一般都使用稱為反滲透的方法來淡化海水。巨大的壓力迫使鹽水通過兩個水箱之間的膜。該膜可防止水中的鹹味成分通過,這意味著收集在另一側水箱中的水是純淨的。缺點:壓力需要能量。目前,淡化一千公升海水大約需要三度電。
  • 超高效率且穩定的MXene基光熱海水淡化材料
    雖然海水很多,但是淡水很少,這是人類一直以來面臨的一個重大環境問題。因而人們一直在尋找高效的海水淡化方法。大規模、持久的海水淡化首先需要源源不斷的能量,因而太陽能便成為了我們首要的考慮對象。在目前的太陽能能量轉換手段中,光熱轉換因其高能量轉換效率和易用性而在海水淡化和廢水淨化領域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 碳纖維助力海水淡化
    它們也可以為海水淡化做出重要貢獻,從而消除即將來臨的飲用水短缺的問題。碳纖維在新項目中起著重要作用。在西班牙科斯塔布蘭卡的港口城市丹尼亞不遠處,工程師們目前正在建設第一家基於微生物輔助淡化技術的飲用水處理廠,這是「低能耗飲用水微生物淡化」項目(MIDES)的一部分。作為Horizon 2020計劃的一部分,該計劃得到了歐盟的支持。
  • 香港城大李振聲團隊:效率高、成本低、可規模化的海水淡化技術
    ,有望廣泛應用於海水淡化、汙水處理、稀有元素提取以及微生物清除等。太陽能吸光體是該技術的核心部件,也已經被大力開發並獲得了一系列實用性的太陽能吸光體,如碳基材料、金屬納米和半導體材料等。然而當前的太陽能吸光體材料不是光譜響應窄就是價格昂貴,造成太陽能效率低,同時極大地阻礙了該技術的實際應用與技術轉化。
  • 大連化物所在二維金屬有機骨架分離膜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楊維慎團隊在二維金屬有機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氣體分離膜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Ed., DOI: 10.1002/anie.201703959)上。
  • 共價有機骨架材料構築原子尺度精確親鋰位
    研究組報導了基於共價有機骨架(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COF)材料進行原子尺度下親鋰位點設計的策略。該方法使用了一種環硼氧烷結構的共價有機骨架,COF-1,以構築長程有序的親鋰骨架,用於抑制鋰枝晶生長。
  • 離子交換技術在海水淡化中的應用
    離子交換技術在海水淡化中的應用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當前淡水資源短缺已成為全球性的環境問題, 海水淡化被認為是一種最具前景的解決方法. 目前已開發出了海水淡化技術,離子交換法淡化海水具有處理徹底、成本低、可再生等優勢,已在海水淡化預處理、後處理、濃海水中提取化學元素等方面得到應用,具有廣闊前景。
  • IBM開發新的電池概念,基於從海水中提取成分製造使其更加安全
    打開APP IBM開發新的電池概念,基於從海水中提取成分製造使其更加安全 遠洋 發表於 2019-12-23 16:12:46
  • 共價有機骨架多孔有機材料,提升超級電容器的容量
    共價有機骨架多孔有機材料,提升超級電容器的容量超級電容器使用的技術與可再充電電池中使用的可逆化學反應有很大不同。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KAUST研究中心生產的一種多孔有機材料可以顯著改善超級電容器的能量存儲和傳遞,超級電容器是能夠傳遞快速而有力能量的裝置。KAUST研究團隊找到了一種使用稱為共價有機骨架(COF)的材料來提高能量密度的方法。這些是結晶的多孔聚合物,由通過牢固的"共價"鍵將分子結合在一起的有機結構單元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