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說說堅持的理由
哈嘍,大家好下午好,我是你們的小編朋友說說堅持的理由,第一次打開小編的文章,那就動手點一個關注吧,這樣會讓小編更有力量寫一些三農的小知識告訴你們哦,好了,廢話不多說,我們一起進入正題吧!
一、泥鰍的形態特徵
泥鰍屬魚綱鰍科,是溫水性魚類。泥鰍體延長,亞圓筒形,黃褐色,具不規則黑色斑點;口小,下位,有5對須。我國的鰍科魚類約有100多種,與泥鰍在外形上相似的常見種類,有條鰍屑的北方條鰍、北鰍厲的北鰍、花鰍厲的花鰍、副泥鰍屬的大鱗副泥鰍、泥鰍屬的北方泥鰍和黑龍江泥鰍等。其中北方條鰍、北鰍、花鰍個體小,生長慢,沒有養殖價值。泥鰍、北方泥鰍和黑龍江泥鰍組成了泥鰍屬的三兄弟,它們共同的特徵是有5對須。
外形也相似。它們的區別在於:黑龍江泥鰍僅分布在黑龍江,其吻端到背鰭的鉅離佔體長的62%以上,腹鰭起點與背鰭起點平齊。另外兩種泥鰍吻端到背鱗的距離最多佔體長的60%,而且背鰭起點在腹鰭起點之前。但北方泥鍬尾柄長度是尾柄高度的1.9-2.9倍,泥鰍尾柄長度是尾柄高度的1.3-1.8倍,北方泥鰍僅分布在內蒙古、黑龍江及遼河上遊。而泥鰍除青藏高原外,我國大多數地區的淡水水域均有分布,以長江水域和珠江水域的產置為最大。
這三種泥鰍生活習性相似,個體較大,數量較多,肉質細嫩,有較高的養殖價值。大鱗副泥鰍是副泥鰍厲在我國的唯一種類,其外形與泥鰍相似,有5對口須,但它的鱗大,側線鱗不到130片。大鱗副泥鰍生活習性與泥鰍相似,個體稍大,分布比較廣泛,有一定的養殖價值,只是它的天然資源太少了,不易捕捉到。
二、泥鰍的生活習性
泥鰍是溫水性底層魚類,喜歡生活在有底泥的不流動的或者流動緩慢的水中,如湖泊、池塘、水田和溝渠等地方。喜歡中性或者偏酸性的黏土。適宜生長的溫度是10-30℃,最適宜的溫度是22-28℃,當水溫在10℃以下或30℃以上時,泥鰍活動明顯減弱。當水溫在6℃以下或34℃以上時,泥鰍就會鑽到泥裡面去,停止活動。冬天,泥鰍常鑽人泥裡越冬。第二年春天,水溫升到10℃以上時,才出來活動。
泥鰍在水的底層生活。它對環境的適應能力非常強,既能在水中遊泳,又能鑽到底泥裡。它晝伏夜出,白天鑽到底泥裡休息,晚上出來在水底尋找食物。由於長期生活在黑暗的環境中,它的視力極度退化,變成了「瞎子」。但是,它的感覺卻很靈敏。泥鰍的感覺主要是觸覺,靠觸鬚來尋找食物。另外,它的側線系統也很發達和靈敏,可以依靠它們來感覺水的變化,逃避敵害。
有的時候,泥鰍傻呆呆地伏在水底,一動不動,即使人走近了,它也沒有反應,好像一伸手就能抓起來。可是當人一伸手剛觸及水面時,它就馬上感覺到了,並且迅速地溜走了。泥鰍用鰓、皮膚和腸進行呼吸。一般情況下,在水中用腸呼吸,當水中缺氧時,泥鰍浮遊水面,吞咽空氣,在腸管內進行氣體交換,然後從肛門排出廢氣。冬天,池水乾涸後,泥鰍會鑽人泥中,靠溼潤的環境,進行腸呼吸,也能維持生命。
當它離開水時,還能用皮膚呼吸。用腸呼吸,是泥鰍特有的呼吸方式。泥鰍的另一個特點是極易逃走。當春、夏季漲水時,一旦池壁有小洞,泥鰍就會逃之夭夭。尤其是在夜間和長時間下雨、水位上漲的情況下,泥鰍很易從池子的進水口、排水口逃走。由於泥鰍能用腸呼吸,所以它能在空氣中長時間生活,逃走的概率自然大於其他養殖魚類。因此,在養殖期間要經常檢查池塘、稻田和網箱等,及時修補漏洞,防止泥鰍逃逸。
好啦,今天的三農小知識就講到這裡了,你們有什麼看法?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下自己的見解,不要忘記關注小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