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會傳染新型冠狀病毒?請不要冤枉蝙蝠!

2020-11-23 網易新聞

2020-03-09 18:12:58 來源: 野鶴說風景

舉報

  你對蝙蝠有所了解嗎?2020年,本來生活於暗黑潮溼的蝙蝠們被推到社會輿論的風口浪尖上,很多不明緣由的網友對它們大肆抨擊,甚至呼籲政府將之完全消滅。網友們為何如此憎恨蝙蝠?這其中會不會有所誤會?

  

  2019年,湖北省武漢市發現了一種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會出現嚴重的肺炎症狀。由於防控不及時和遇上春運,人口大遷徙,因而該病毒擴散非常之快。截止2月20日,國內病毒確診患者數目已超過7萬人,死亡人數也超過了2千人,就連鄰國日本亦出現700多例。有些研究指出,此次病毒的原始宿主極有可能是蝙蝠。

  

  無獨有偶,根據英國報刊《每日郵報》的報導,持續了近五個月的山火終於撲滅,但是澳洲卻迎來了另一場災難。1月30日,將近25萬隻蝙蝠衝進布裡斯班,肆意橫行,交通頓時癱瘓,當地居民被嚇得不敢外出。有人稱這些蝙蝠非常兇殘,一口可把人的脖子咬斷,更有甚者懷疑,蝙蝠衝進城市,會不會把新型冠狀病毒也傳播開來。

  

  對此,專家給出的解釋是,只要不是人為體傳播,澳洲是不會出現新型肺炎病毒的,皆因兩個地方所出現的不是同一種屬的蝙蝠。在我國引發新型肺炎病毒的極有可能是中華菊頭蝠,而襲擊澳洲城市的這是眼鏡狐蝠,不是所有的蝙蝠都會攜帶新型冠狀肺炎病毒。

  

  以上兩則新聞已在世界範圍內傳開,人人自危,害怕自身被蝙蝠傳染病毒。因而只要發現身邊有蝙蝠的蹤跡,馬上趕走它們,甚至是將之殺害。這種說法無可厚非,但是也不需要如此草木皆兵,因為蝙蝠是不會直接把病毒傳染給人類的。

  

  專家如此解釋稱:蝙蝠體內寄活著某些冠狀病毒,由於某種原因,病毒進入了另一種未明養殖生物體內,然後再這生物體內穩定傳播並發生異變,進而傳染給人類。所以說,蝙蝠身上雖然攜帶著50—150種致命病毒,但是卻不會直接傳染給人,所以不必過於擔憂。

  

  經受了兩次蝙蝠的侵擾,有網友提出這樣的想法:為了以防萬一,為什麼不將蝙蝠完全滅殺,這樣就可以在根源處斷絕傳染了?這是一個非常不明智的想法,理由如下:第一,目前所知的蝙蝠種類一共有1400多種,遍布全球各地,想要完全將之滅殺 ,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成效不大;第二,南美洲人民曾經嘗試使用毒藥殺害蝙蝠,結果加強的蝙蝠的流動性,導致狂犬病毒的爆發,不少人因之喪命,這是一次慘痛的教訓。第三,蝙蝠是自然界的一員,有著自身獨特的作用,冒冒然將之滅殺,導致生態平衡失衡,可能導致更大的災難出現。

  

  正所謂「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對待蝙蝠亦是如此。目前人類最應該做的是,減少對蝙蝠的幹擾,不要輕易傷害它們,這樣對個人、對家庭、對社會、對自然都好。不然的話,類似以上的案例,絕對還會再發生,屆時會造成多大的損失,那就不得而知了。朋友們,你們對此有何種看法?不妨留言告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武漢新型冠狀病毒宿主是蝙蝠?千萬不要吃野味
    哪些野生動物會攜帶冠狀病毒?很多野生動物都可能攜帶病原體,成為某些傳染病的傳播媒介,果子狸、蝙蝠、竹鼠、獾等是冠狀病毒的常見宿主。武漢地區的病毒性肺炎疫情爆發,與2002年廣東爆發的「非典」疫情有很多相似之處,都發生在冬季,初始發生都起源於人與動物市場交易的鮮活動物接觸,而且都是由未知的冠狀病毒導致。由於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進化鄰居和外類群都在各類蝙蝠中有發現,推測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也可能是蝙蝠。
  • 蝙蝠?水貂?新型冠狀病毒來自哪種動物?
    與感染其他脊椎動物的冠狀病毒相比,蝙蝠冠狀病毒具有與武漢新型冠狀病毒,即2019-nCoV相似的感染模式。此外,通過比較所有宿主在脊椎動物上的病毒傳染模式,發現水貂病毒的傳染性模式與2019-nCoV更為接近。
  • 蛇、水貂、蝙蝠,新型冠狀病毒究竟來自哪種野生動物?
    記者 | 陳鑫2019年的冬天,一種新型冠狀病毒在武漢華南海鮮市場滋生,悄然從野生動物傳染給人類。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截至1月26日19時,我國已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2051例,死亡56例。
  • 蝙蝠:冠狀病毒最致命的傳染源
    傳染病學上的一個常識是,一種病毒在其天然宿主身上最多只會引起輕微的病症,不會致死,因為宿主要是得病死亡,那麼病毒就要跟著同歸於盡,也就無法傳播開去。在實驗中發現,果子狸感染了SARS病毒之後,也會病得很厲害。這就使得傳染病學家懷疑,果子狸只是SARS病毒的中間寄主。的確,2004年科學家在3種蝙蝠上,發現了一些類似SARS病毒的冠狀病毒的抗體。
  • 中科院最新研究再次將新型冠狀病毒來源指向蝙蝠
    更重要的是,石正麗團隊發現,新型冠狀病毒與一種蝙蝠中的冠狀病毒的序列一致性高達96%。通過對其保守的7個非結構蛋白進行對比,發現新型冠狀病毒屬於冠狀病毒,另外,新型冠狀病毒進入細胞的受體與SARS病毒一樣,均為ACE2。這不是科學研究第一次將新型冠狀病毒的來源指向蝙蝠。
  • 科學家解析新型冠狀病毒:傳染力強!宿主可能是蝙蝠
    研究推測,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有可能是——蝙蝠,研究成果預測了武漢冠狀病毒有很強的對人感染能力,為科學防控,制定防控策略和開發檢測/幹預技術手段奠定了科學理論基礎。自然宿主或是蝙蝠說起2002年的「非典」,很多人至今心有餘悸,那場疫情的罪魁禍首正是一種名為SARS的冠狀病毒。2020年1月10日,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第一個基因組序列數據被公布,後來陸續有多個從患者身上分離的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組序列發布。
  • 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染源到底是啥?北大教授揭示:或來自蝙蝠和水貂
    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染源到底是什麼?一直懸而未決。1月24日,北京大學工學院教授朱懷球團隊在bioRxiv預印版平臺發表《深度學習算法預測新型冠狀病毒的宿主和感染性》,文章指出,蝙蝠和水貂可能是新型冠狀病毒的兩個潛在宿主,其中水貂可能為中間宿主。該研究使用的是基於深度學習算法開發的VHP(病毒宿主預測)方法,用以預測新型冠狀病毒潛在宿主。
  • 蝙蝠被冤枉了?
    這裡是小熙陪你一起度過的第 316 天 2月7日,華南農業大學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發現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 在發布會上,華南農業大學教授沈永義解釋道: 「這次新冠病毒目前的研究結果來自蝙蝠,但這次武漢疫情爆發是在冬季,冬季蝙蝠是在冬眠狀態,直接感染人微乎其微,這中間需要一個「橋梁」作用的中間宿主。
  • 最新官宣新型冠狀病毒又與蝙蝠有關?蝙蝠究竟有何魔力?
    別問我為什麼會這樣,這件事還要從一隻蝙蝠說起」#這件事還要從一隻蝙蝠說起# ,應該是2020年春節最流行的網絡接梗大賽了。昨天凌晨,中國疾控中心團隊最新論文登上《柳葉刀》,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成果:新冠肺炎病毒源頭與舟山蝙蝠有關。
  • 攜帶新型冠狀病毒的蝙蝠為什麼能夠活下來的猜想
    在這次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後,病毒學專家對病毒進行了溯源,有證據表面蝙蝠是這種病毒的宿主,或者說是中間宿主。 那麼,為什麼病毒能在蝙蝠體內寄生而不會對蝙蝠這種哺乳動物進行攻擊呢?有專家說是蝙蝠的體溫在40攝氏度左右,這個溫度能壓住病毒的發作。
  • 新型冠狀病毒是吃蝙蝠吃來的嗎?
    可問題是,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當真是由於吃蝙蝠引發的嗎?大家腦海中如此強烈的印象又是怎樣形成的呢?    在哪兒吃的?其中,幾乎無一例外地展示了亞洲面孔男男女女進食蝙蝠而略顯驚悚的場面。考慮到各位可能已經都看過了,以及沒看過人的心理感受,就不在此一一重複了。疫情、蝙蝠、亞洲面孔,在眼下這個時間節點,似乎自然而然就應了「病從口入」的老話,拼湊起了「新型冠狀病毒因吃蝙蝠而起」的完美閉環。果真如此嗎?
  • Nature解讀:為什麼說新型冠狀病毒最可能宿主是蝙蝠?
    Nature解讀:為什麼說新型冠狀病毒最可能宿主是蝙蝠?相關背景自18年前的SARS爆發以來,在其天然宿主蝙蝠中發現了許多嚴重的急性呼吸綜合症相關冠狀病毒(SARSr-CoV)。先前的研究表明,其中一些蝙蝠樣冠狀病毒具有感染人類的潛力。
  • 美機構建議暫停蝙蝠研究:擔心蝙蝠被人類傳染新冠病毒
    參考消息網4月13日報導美媒稱,美國聯邦政府建議科學家暫停一些涉及北美蝙蝠的野外作業,因為他們擔心研究人員可能將新冠病毒傳染給這種動物,進而危及蝙蝠種群,或者為一種已在全球大流行的病毒創造一個新宿主。目前尚不清楚它傳染人類的確切路徑。科學家們說,傳播步驟可能包括停留在一種中間物種身上,比如被大量走私的瀕危哺乳動物穿山甲。研究已表明,引發新冠肺炎的這種病毒能由人類傳染給動物,包括狗和貓。最近,紐約市布朗克斯動物園一隻馬來亞虎經檢測感染了新冠病毒。專家說,新冠病毒由人類傳染給北美蝙蝠的概率很低。
  • 為什麼蝙蝠感染冠狀病毒後不會生病
    ■被感染的蝙蝠細胞具有抵禦病毒重複感染的能力從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冠狀病毒、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冠狀病毒,再到如今的新冠病毒,蝙蝠被認為可能是多種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為何蝙蝠長期攜帶冠狀病毒而不生病呢?近日,一項新研究揭示了其中「奧秘」。一項新近發表於英國《科學報告》的研究以實驗驗證了蝙蝠細胞可和病毒長期共存的假說。研究人員讓MERS冠狀病毒對一種大棕蝠的細胞進行長達126天的持續感染,並通過檢測蛋白質、轉錄體和基因等方式分析被感染細胞。研究發現,儘管MERS冠狀病毒進入人體後會殺死人體細胞,但卻可在蝙蝠細胞中與宿主長期「和平共處」。
  • 除了蝙蝠,這8種「野味」萬萬不要碰,為了您的健康,請管住嘴!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文章是「除了蝙蝠,這8種「野味」萬萬不要碰,為了您的健康,請管住嘴!」。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記得「關注」或「分享」哦!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牽動著每一個人的心。鍾南山院士在接受採訪時曾明確表示,新冠病毒很大可能是竹鼠、獾一類的野生動物時,大眾一片譁然。沉寂已久的野味問題再度公之於眾,並站上了風口浪尖。雖有「民以食為天」,但絕非所有的東西都可以隨便吃。
  • 科普:為什麼蝙蝠感染冠狀病毒後不會生病
    科普:為什麼蝙蝠感染冠狀病毒後不會生病新華社北京5月7日電(記者彭茜)從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冠狀病毒、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冠狀病毒,再到如今的新冠病毒,蝙蝠被認為可能是多種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為何蝙蝠長期攜帶冠狀病毒而不生病呢?近日,一項新研究揭示了其中「奧秘」。
  • 家裡飛進蝙蝠會被傳染病毒嗎?該如何與野生動物「和平共處」?
    近日,上海市綠化市容熱線閔行平臺就接到了市民這樣一個電話:「哎呀,我家裡出現了蝙蝠,怎麼辦呀?會不會傳染病毒呀?」接到電話後,閔行區野保站聯合鎮野保部門立即趕赴現場,進行處置。將廚房吊頂隔板全部拆除後,發現了蝙蝠棲居的痕跡和大量糞便,但並未發現蝙蝠活體,為減輕市民擔憂,處置人員對其屋內環境進行了消毒。
  • 蝙蝠是這一次的罪魁禍首嗎?
    2020年1月23日,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石正麗團隊公布了他們的研究發現——蝙蝠是最有可能攜帶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野生動物,石正麗是該研究所的研究員。那麼,對於「新型肺炎」來說,蝙蝠的「罪過」有多大呢?在與蝙蝠打交道的過程中,周佳俊覺得蝙蝠於人類大有裨益,它們不會主動攻擊人類,生活空間與人類也不重:「大家不去接觸,不做貿易,也不幹擾它們的環境,可能更安全。」源頭在哪裡?但根據石正麗團隊的研究,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來源很可能是蝙蝠。1月23日,團隊公開發表的論文稱,武漢新型冠狀病毒在全基因組水平上與蝙蝠冠狀病毒的同源性為96%。
  • 家裡飛進蝙蝠會被傳染病毒嗎?我們該如何與野生動物「和平共處」?
    近日,上海市綠化市容熱線閔行平臺就接到了市民這樣一個電話:「哎呀,我家裡出現了蝙蝠,怎麼辦呀?會不會傳染病毒呀?」接到電話後,閔行區野保站聯合鎮野保部門立即趕赴現場,進行處置。將廚房吊頂隔板全部拆除後,發現了蝙蝠棲居的痕跡和大量糞便,但並未發現蝙蝠活體,為減輕市民擔憂,處置人員對其屋內環境進行了消毒。從新聞裡得知,這個春節,上海市野保部門很忙碌。
  • 要不要滅掉蝙蝠?很可能就是它乾死了所有的恐龍
    這段時間國內肆虐橫行的新型冠狀病毒也是蝙蝠在作怪,初步確認是由蝙蝠引起的。那麼恐龍的滅絕會不會也和蝙蝠有關呢?蝙蝠是最恐怖的病毒攜帶者,傳播病毒的方式不單一的是被當做食物,它還咬家畜,然後家畜又傳染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