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子是宇宙基本的物質單位和能量單位,光子是能量球吸收和發射的粒子,光子的光速慣性碰撞運動使能量球獲得反作用力而實現運動。能量球組成萬物,光子又推動能量球,是光子的動能推功宇宙萬物的運動。宇宙萬物都在不停地吸收和發射光子,光子在宇宙中大量存在,宇宙是光的宇宙。
光子是由基子組合的,基子是兩頭帶粘性的條狀體。在大爆炸的環境裡,基礎物質大量組合出基子,基子與基子的慣性碰撞形成粘連組合。

由於基子是兩頭帶粘性的條狀體,這樣在基子的慣性碰撞中很容易也只能在基子的兩頭才能形成有效粘連。因為兩頭是種蓬鬆結構,碰撞使彼此在蓬鬆處形成物質上的融合和應力拉扯以及不被分離的粘連組合。

基子只能在兩頭進行粘連,這樣就很容易形成以某點為中心的輻射狀粘連組合結構,就如同一個光點向四周輻射一樣。當然這種粘連並不是很規則,也有亂七八糟的狀況,這些都是隨機碰撞形成的。在隨後的基子粘連中,它們以這個輻射狀組合體為依託,沿輻射線向外粘連擴展。隨著這個組合體越來越大,其表面也越來越毛糙,高低不平,形成一些突擊。突起在空間裡的掃蕩,也就更容易獲得基子粘連,而使凸起越粘越長。整個組合體表面都是如此,都長滿了這種突起的觸鬚。突起的觸鬚越粘越長,整個組合體就像個渾身長滿觸手的章魚。當兩個渾身長滿觸鬚的組合體碰撞在一起時,就會形成彼此在觸鬚上的合抱和形成粘連組合。

這種渾身長滿觸鬚的基子組合體就是光子,那些觸鬚我們把它叫做光毛。這是沒有脫去光毛的原始毛光子,是沒有經過循環歷練和打磨過的光子。光速運動的光子是脫去光毛的光子,是緊實圓滑和富有彈性的光子。
毛光子的作用是能形成光子間的組合和能組合出能量球。脫去光毛的光子成為能量球吸收和發射的粒子,被塑造成宇宙的動力之源。光子本身就是種毛光子,脫去毛才能成為能量光子。

這樣的光子與主流理論的光子是大不相同。主流理論的光子是無靜止質量的光子,真不知無質量的東西究竟是種什麼東西?光子我們應首先確立它的物質性,是物質我們就應用物質的概念來定義。物質是種有形,實在,不滅的東西,光子作為物質粒子就應有質量,有形態,永不湮滅,且具有阻擋性和碰撞性。
主流還認為光是種波,如果光是種波,那媒質又是什麼呢?是以太嗎?如果空間是種以太結構,那物質在以太中又如何運動?以太又是否具有阻擋性?以太是物質的還是非物質的?空間如果是物質結構,那物質粒子就很難運動。空間如果是非物質結構,那非物質又是種什麼東西?空間既不可能是物質結構,也不可能是非物質結構,空間是種一無所有,物質是存在於一無所有的空間環境中的。

主流總說光速恆定,而光速又是什麼呢?如果光速是光子的運動速度,那光子又是如何運動的呢?是外力推動還是內力作用?是引力運動還是慣性運動?主流不討論光子如何運動,只認定光速恆定。而引力根本就不存在,內動力又不可實現,光子是種光速慣性運動,是不需要力的運動。
光子在宇宙中大量存在,但我們卻無法觀測,看不見並不等於沒有。宇宙中一切物體都存在輻射,輻射出的光子遍布宇宙空間,宇宙是光的宇宙,宇宙能量是光子的動能,所謂的暗物質,暗能量,背景輻射等都是光子的運動表現。

光子在空間裡,在星體中,在原子內作永無休止的光速慣性碰撞運動。光子在碰撞中保持光速不變,說明其碰撞是種完全彈性碰撞。兩個光子的碰撞改變的是方向而不是速度,當然這只是在光子不做功的情況下。
光子是完全彈性碰撞,根本就無法組合。光子是由基子組成的,原始光子是種毛光子,毛光子之間的組合形成能量球。能量球是種動力裝置,能量球組合萬物,脫毛光子成為能量球的動力之源,一切都是宇宙循環選擇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