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本什麼樣的書,作者是誰?
這本書就是《爾雅音圖》,雖然這本書叫《爾雅音圖》,但是跟《樂雅》關聯很大,結構是一樣,唯一不同的就是前者有些動植物、器物配圖。所以以《爾雅》為主進行講解和推薦。
作者:郭璞(276年-324年)是兩晉時代的著名學者,字景純,河東郡聞喜縣(今山西省聞喜縣)人 。同時還具有多重身份:著名文學家、訓詁學家、風水學者,建平太守郭瑗之子。郭璞一生非常的傳奇,博學多才,信奉道教,擅長易學、道教術數學,也是當時著名的方術士,而且傳說他擅長預卜先知和諸多奇異的方術。他好古文、奇字,精天文、歷算、卜筮,長於賦文,尤以「遊仙詩」名重當世。《詩品》稱其「始變永嘉平淡之體,故稱中興第一」,《文心雕龍》也說:「景純仙篇,挺拔而俊矣」。曾為《爾雅》、《方言》、《山海經》、《穆天子傳》、《葬經》作注,傳於世,明人有輯本《郭弘農集》。
《爾雅音圖》中的配圖非常精美,也是研究中國版畫藝術和繪畫藝術的重要參考資料,也可以作為單獨的畫譜來看,通過了解古代文化藝術的同時也可以學習到繪畫技巧。
註:因為篇幅限制,本文只上傳:「釋宮」、「釋器」、「釋樂(yuè)」、「釋天」、「釋地」這些部分配圖。
《爾雅》介紹:
《爾雅》辭書之祖,是中國第一部詞典、辭書,是研究中國古漢語詞彙的重要參考資料。同時還是儒家的十三經之一,是我們中國漢族傳統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
「爾」是「近」的意思(後來寫作「邇」),「雅」是「正」的意思,在這裡專指「雅言」,即在語音、詞彙和語法等方面都合乎規範的標準語。《爾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釋古漢語詞、方言詞,使之近於規範。
雅言按現代的理解就是古代的普通話,這說明古代也很重視語言不通的弊端並進行了解決。以便於不同地域的人能相互交流,尤其唐之後列入十三經,歷代都均有韻書,就是普及相同發音便於交流的產物。但是這已經可以證明這並不是儒家的著作,而是因為其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被儒家收典籍罷了。這一點尤其是要注意。
從《爾雅》約成書於戰國後,因為很多條目是來源於戰國春秋的一些經典書籍,如《楚辭》、《列子》、《莊子》、《呂氏春秋》等。
西漢初年漢文帝時已經設置了《爾雅》博士,到漢武帝時已經出現了《爾雅注》,所以這本書應該大約是成書於戰國末年秦代年間。至於說《爾雅》是周公還是孔子及門人等等之說,我個人認為並不重要,我更傾向另個觀點,是秦漢學者們根據春秋戰國及之前的古籍整理,並互相補充完善,這本辭書是屬於集體創作的結晶。如同漢字的造字一樣。
《爾雅》歷代研究者眾多,而且同《爾雅》相關的注述類書籍歷代都有,數不勝數,而且存世也較多。在中國文化發展中上都佔據著重要地位。
《爾雅》保存了中國古代早期的豐富的生物學知識,是後人學習和研究動植物的重要著作。雖然有《山海經》之著作,但是《山海經》有相當一部分是根據道聽途說繪製出來的,而《爾雅》是親眼所見而繪製,更具備參考價值。
最早最完整的注本是晉代郭璞的《爾雅注》。郭璞花18年的時間研究和註解《爾雅》,以當時通行的方言名稱,解釋了古老的動、植物名稱,並為它注音、作圖,使《爾雅》成為歷代研究本草的重要參考書。 後世也有很多爾雅注本採用了郭璞的體例方法。
《爾雅》的重要價值:
《爾雅》在中國文化歷史上的重要地位,論述很多,這兒不多做贅述了。只簡要概括《爾雅》重要性如下:
第一個:《爾雅》被認為是中國訓詁(就是解釋註解的意思,按現代來說就是當時的《新華詞典》、《新華字典》或者稱為《辭海》也不為過)的開山之作,在訓詁學、音韻學、詞源學、方言學、古文字學方面都有著重要影響,其中的今話是漢代的話。
第二個:《爾雅》是我國第一部按義類編排的綜合性辭書,因為中國的漢語發音實際也是不停的進化發展的,同時由於爾雅解釋非常簡單,它所涉及的許多語言知識不容易被人理解,因此後代又出現了許多注釋、考證它的著作。對於愛好古漢語和研究古漢語的人來說,這本書就是重要的參考工具書,這樣才能更好的理解上古文獻,也是研究語言學的重要參考資料。
第三個:《爾雅》也可以看成是中國最早的百科全書,內容條目按類別分為「釋詁」、「釋言」、「釋訓」、「釋親」、「釋宮」、「釋器」、「釋樂(yuè)」、「釋天」、「釋地」、「釋丘」、「釋山」、「釋水」、「釋草」、「釋木」、「釋蟲」、「釋魚」、「釋鳥」、「釋獸」、「釋畜」等19篇。而且上面會寫明一些器物動植物的物點,所以通過學習《爾雅》可以「博物不惑」,多識鳥獸草木蟲魚之名,增長各種知識。
第四個:《爾雅》不只是在文字學、漢語學方面有巨大貢獻,後世的訓詁學、音韻學、詞源學、文字學、方言學乃至醫藥本草著作,也都基本遵循了它的排版方式,所以它的影響是非常深遠,可謂貫穿了秦代以後的整個中國文化發展史,並形成了「雅學」專業研究。
《爾雅音圖》實際也是《爾雅》的注釋本,也就是郭璞《爾雅注》的圖文版:
所以本文也貫穿講解了《爾雅》。本文的刊本名是西晉郭璞,不過從圖上的人物服飾來看,應該是宋元時代的摹本,當然也有可能是有原本,原本應該丟失不見。註:本文中就是清代鹹豐年間影印宋本《爾雅音圖》刊本。
郭璞開創了動植物分類研究的圖示法。據《爾雅注·序》記載,郭璞不僅為《爾雅》作文字註解,還為《爾雅》注音、作圖。《隋書·經籍志》記載有「《爾雅圖》十卷,郭璞撰」。可見大概在梁代,人們還看到有郭璞所作的《爾雅圖》。現在我們能看到的《爾雅音圖》,乃是清代嘉慶六年(1801)影宋繪圖重摹的刊本,它或許就是源於郭璞所為之《爾雅圖》。從上面郭璞的傳世經歷來看,博聞多才,對於大部分動植物器物也比較了解或者都親自觀察過的。
本文中的刊本可以肯定不是郭璞的原本了,但是文字方面應該沒有太大出入,就是配圖解釋部分可能是宋代年間的摹刻本,並根據當時的服飾進行了重新補充加工或者增加,動植物類有可能還是原來的風貌,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爾雅音圖》的摹刻者手頭應該有郭璞原本,一般重刻本有幾種可能性:一是,原書已經破損,進行重新摹刻印刷。二是,書籍很有價值,需要翻刻時可能就沒有了木版了,只能重新摹刻到木版進行印刷;三是:木版印刷印數有限,印刷不了多少本,木版就無法使用了,只能重新再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