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拉薩
拉薩城風景優美,被稱為"藍色歡樂之波"的吉曲河(拉薩河),從白雪皚皚的念青唐古拉山的冰峰雪谷中奔湧而下,噴珠吐玉,雪浪飛翻,穿過無數森林峽谷,田園牧野,全長315公裡,在曲水地方象鼻灣匯入雅魯藏布江,形成了藍白二水相互交融的雪域奇觀。
二、納木錯
納木錯(Namucuo) 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湖,中國第二大鹹水湖。又稱騰格里海,騰格里湖。藏語「納木」,是「天」的意思,「錯」是湖,納木錯意即「天湖」。在西藏自治區拉薩市以北當雄、班戈縣間。湖面近似長方形,東西長70公裡,南北寬30公裡,面積1940平方公裡,是西藏第一大湖。海拔4718米。
三、扎什倫布寺
扎什倫布寺的藏語意為「吉祥須彌山」,是西藏佛教格魯派在後藏地區的最大寺院,也是全國著名的六大黃教寺院之一。寺院始建於明正統十二年,經歷代班禪修繕、擴建,形成了如今氣勢磅礴的建築群。
四、布達拉宮
屹立在西藏自治區拉薩市西北紅山上的布達拉宮,始建於公元七世紀中葉(公元641年),唐太宗李世民時期。布達拉宮緣何而建,一說是因為發展需要,松贊幹布為鞏固政權,將統治中心從山南澤當一帶遷至拉薩,為了防禦外來侵略,於是在拉薩紅山上建造了紅山宮,這是布達拉宮最早的稱謂。另一說是松贊幹布為迎娶大唐文成公主,興建了此宮。還有一種說法是,文成公主推算後建議法王修建布達拉宮。
五、巴松措
巴松措位於西藏林芝地區工布江達縣,海拔3700米左右,湖面面積達6千多畝,湖形狀如鑲嵌在高峽深谷中的一輪新月,長約12公裡,是藏傳佛教寧瑪派的神湖和聖地。
巴松措景區集雪山、湖泊、森林、瀑布牧場、文物古蹟、名勝古剎為一體,景色殊異,四時不同,名類野生珍稀植物匯集,實為人間天堂。
六、大昭寺
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覺康,位於拉薩老城區中心。始建於貞觀二十一年(647年),是藏王松贊幹布為紀念-尺尊公主入藏而建,後經歷代修繕增建,形成龐大的建築群。
大昭寺在藏傳佛教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是西藏現存最輝煌的-吐蕃時期的建築,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結構建築,並且開創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廟布局。經歷代多次整修、增拓,遂形成了如今佔地25100餘平方米的宏偉規模。
七、珠穆朗瑪峰
珠穆朗瑪峰,藏語意為「聖母」,海拔8848米,為世界第一高峰,位於喜馬拉雅山中段之中尼邊界上、西藏日喀則地區定日縣正南方。峰頂終年積雪,一派聖潔景象。珠峰地區擁有4座8000米以上、38座7000米以上的山峰,被譽為地球第三級。
珠峰山腳下建有一座世界海拔最高的寺廟——絨布寺,同時,絨布寺也是觀看珠穆朗瑪峰的最佳位置,兩者直線距離25公裡。
八、桑耶寺
桑耶寺以其殿塔林立,樓閣高闊,規模宏大,融合了藏、漢、印三種風格而造型完美的建築和題材廣博,技藝高超,繪塑精湛的壁畫造像,以及眾多木雕石刻、唐嘎等文物瑰寶而馳名於世。桑耶寺周圍綠樹成蔭,河渠縈繞,是國家級雅礱風景名勝區的主要景區之一。
九、魯朗
魯朗,藏語意為「龍王谷」,也是「叫人不想家」的地方。魯朗的風景像一幅油畫,霧氣總是纏在山腰,綠色陰溼的草場,顏色鮮亮的野花,一座座木屋散布其中,一派田園的美好。
十、南伊溝旅遊風景區
珞巴族為我國少數民族之一,他們祖祖輩輩都生活在西藏的珞瑜地區,珞巴意為「南方人」。主要分布在米林、察隅、墨脫等縣與印度、尼波爾接壤的邊境地區。珞巴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無文字、通用藏文。珞巴人主要生活在林區,兼營畜牧、紡織、採集和竹器紡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