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戰士張穎:抗疫情一天工作15個小時,為省時間穿上了紙尿褲

2020-12-03 齊魯壹點

現年33歲的張穎是淄川區醫院呼吸內科的一名主治醫生。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洶洶來襲,他放棄休假,主動報名,與其他同事一起加班加點,克服困難,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奮戰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

「不忘初心——我志願獻身醫學……當前疫情肆虐,作為一名呼吸科醫生,醫院就是我的戰場,作為戰士,哪有不衝鋒在前的道理?疫情戰鬥號角已經吹響,我牢記醫生的使命。本人鄭重承諾:若有需要我願先衝鋒上前,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這是1月26日,張穎在他的微信朋友圈裡發的一段話。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既是張穎的心聲,也展現了他面對困難的無畏和戰勝疫情的決心。

查病房、與病人交流、電話與專家會診……穿著厚重的防護服,張穎在隔離病房緊張的忙碌著。他說,隔離病房上班時間是早上8點到晚上,然後再到第二天早上8點,由於穿戴防護服每天至少需要半小時,再加上接班事宜,算下來一天至少要工作十三四個小時,有時候甚至15個小時以上。為了減少更換防護服的次數,節省防護服和節省時間,他們一般要堅持12到15個小時以上,這段時間是不能吃飯,不能上廁所的。為了防止生理問題,他和他的同事們都是提前穿好成人的紙尿褲,既是為了病人,也為了能節省醫用物資。

「第一次穿上紙尿褲,十幾個小時下來,可能經過汗水排水太多的緣故,我竟一滴都尿不出來。第一次體會到了摘了手套之後看到泡脫皮的雙手的滋味。我現在上班之前都是儘量不喝水,就為了十幾個小時儘量不排洩。」張穎笑著說。

採訪時,張穎一個勁的表示自己只是一線醫護人員裡面普普通通的一員,這都是他分內的事情。他的同事和他一樣,甚至比他付出的更多。他介紹說,在隔離病房裡,護士們給病人送飯、治療、護理、甚至處理排洩物,自己卻沒吃沒喝沒法去廁所,下了班也不能回家,需要醫學觀察。護士於立佼由於護理病人長時間佩戴橡膠手套,不停的在操作前和操作後使用消毒劑,導致雙手長滿了溼疹,但大家都是無怨無悔!

「醫院疫情防控科室我是第一個報名,如果需要支援武漢,我也肯定是第一個報名,因為我是一名醫護人員,更是一名黨員,這是我的本職工作,這個時候就該衝在一線。」張穎語氣中充滿了堅定。其實,張穎現在是兩個孩子的爸爸,老大五歲多,最小的才一歲多,家裡也是上有老下有小,其實張穎自己也怕,但是崗位一定要堅守。

「疫情什麼時候結束,我就什麼時候休息!」「這個時候唯有做好防護,堅守崗位,趕快把疫情控制住,既為了『大家』,也為了『小家』!」 張穎說。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樊偉宏 通訊員 仇慧清 吳洪革 趙桂芹)

相關焦點

  • 有一天口罩不再難買,別忘了這些轉產做口罩的紙尿褲企業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從武漢席捲全國,一時間全國各地共同發出聲援,舉全國之力共抗疫情。在這場全民戰「疫」行動中,為解決國內口罩供應的巨大缺口,眾多企業緊急跨界生產口罩,支援疫情防控。這其中就包括了一大批紙尿褲企業。
  • 抗「疫」一線:列車上的消毒 「女戰士」
    (抗擊新冠肺炎)抗「疫」一線:列車上的消毒 「女戰士」  中新網南昌3月9日電 題:抗「疫」一線:列車上的消毒 「女戰士」  作者 王朝暉 郭鈺祺  「陳姐,今天又來消毒啊,能幫我們辦公室也噴一下嗎?」「我們今天任務比較緊張,列車作業完成後再來幫您辦公室消毒。」
  • 警醫伉儷攜手 逆行抗擊疫情
    高牆內每日的工作繁忙而緊湊,作為監區負責人,劉耀軍要落實執行監獄黨委對疫情防控工作的各項要求,全面了解掌握管區疫情防控、服刑人員管理等獄情犯情,對全體值班民警的工作進行合理分工,第一時間找重點服刑人員進行談話教育,組織安排未成年服刑人員日常教育
  • 「敢擔當、勇作為」面對疫情逆行而上∣宿遷市中醫院主動開展核酸...
    但他履職盡責,一點也不含糊,立即開車到醫院,迅速穿上隔離衣,做好一系列防護,快速到隔離病房採樣送檢。為了疫情需要,做到早隔離,早治療,脫下防護服後,他立刻進行了工作部署,中午和夜裡排雙班需要採樣的隨叫隨到。疫情嚴重,醫者逆行。
  • 日本女性穿紙尿褲上班成潮流
    大多數兒童在能自己使用廁所方便後都很有成就感,但日本一些人卻自願重新穿上紙尿褲。據日本媒體報導,穿成人紙尿褲在日本已經越來越流行,尤其是對想節約時間的女性來說。日本《SPA》雜誌近日在一篇題為《懶漢的終極形態》的文章中描述了這一流行趨勢。
  • 白衣「鎧甲戰士」推遲婚期奮戰抗疫一線,援鄂返崗,從「心」出發
    張昀是家中的獨生女,是父母掌上明珠,在疫情發生後,她毅然推遲了婚期。自1月26日起張昀跟隨河北省第一批援鄂醫療隊前往武漢,成為一名抗疫戰士。「面對疫情,我只有一個名字就是醫務工作者,我是身著白衣的戰士,在蒼生蒙難之際,救死扶傷,義不容辭。
  • 駱駝蓄電池:穿梭疫情中的逆行駱蓄人
    疫情無情人有情,風雨同舟向黎明。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有這樣一群駱蓄人,他們堅守自己的崗位,他們犧牲自己的小幸福,他們義無反顧、逆向而行,他們不顧一切,與一線抗疫戰士同肘連襟,留下了一道道最美麗的身影。
  • 「獅系」投資人張穎
    在創投圈,張穎是一個很另類的存在,懂世故但不世故。作為經緯中國創始管理合伙人,縱橫創投圈十幾年,他幾乎從不以投行職場穿西裝、打領帶的標準形象示人,而是習慣以T恤套牛仔褲,留著絡腮鬍子,常年野外騎行導致皮膚黝黑,從骨子裡透露著一種硬氣、滄桑的酷,給人一種很「野生」的感覺。
  • 紙尿褲工廠緊急「改行」做口罩,有哪些關鍵問題要克服?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從武漢席捲全國,一時間全國各地共同發出聲援,舉全國之力共抗疫情。在這場全民戰「疫」行動中,為解決國內口罩供應的巨大缺口,眾多企業緊急跨界生產口罩,支援疫情防控。
  • 張穎:心理年齡至少年輕30歲
    「現在每天還要閱讀5~6小時,昨天,我才第一次用拐杖。」老人說,「雖然快90了,但我的心理年齡至少要年輕30歲。」實際上,張穎超出同齡人的身心狀態,還是老伴章文晉去世之後的事。 年輕時曾是「林黛玉」 張穎年輕時是個病秧子,整天病懨懨的張穎,曾被稱為「林黛玉」。
  • 罵人的傅盛,踢人的張穎
    而張穎的失業,正值聖誕前夕,別人歡慶佳節,張穎卻陷入深深的沮喪。為了儘快找到工作,他在一周的時間裡,瘋狂地發了4千多封求職郵件。最後,一家名叫美商中經合的公司接納了他。張穎遇到了他在風險投資領域的領路人和恩師劉宇環,並成為一名投資經理。
  • 逆行在疫情防控火線上的「最美香花人」
    作為兒子的趙哲,二十出頭,201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退伍後在江蘇太倉消防隊工作,回家探親月餘後疫情爆發,本可以在家安心度假的他第一時間義務反顧加入防控大軍,在省道S335線村級關卡,和父親趙丙設交替值班。由於值班人員較少,每每值班都在10個小時以上,吃上一口熱飯、睡上一次美覺成了他夢寐以求的事。「趙哲,有車過來了,需要你過來幫忙測量體溫」。「沒問題,我一直都在」。
  • 退役武警戰士與汶川地震倖存者妻子在抗疫前線與後方譜寫家國情懷
    本網訊(通訊員 徐鳳嬌 宋華華)「老婆,我不在家的這段時間,你辛苦了!千言萬語彙成一句話:老婆,我愛你!」5月20日這天,忙完工作的羅小奇給妻子發去了這條微信。羅小奇5年前曾是一名武警戰士,還擔任了戰鬥班班長。
  • 湖北為「為疫情防控工作拉響警報第一人」記大功
    通知指出,為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作用,進一步鼓舞士氣、堅定信心、凝聚力量,激勵全省醫護人員投身抗疫一線建功立業,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依據《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獎勵規定》和鄂防指發〔2020〕7號文件精神,湖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衛生健康委員會決定給予張定宇、張繼先同志記大功獎勵。
  • 逆行知勇士 文藝「輕騎兵」譜寫戰疫正能量
    《愛是橋》 文藝工作者共同策劃推出的抗「疫」歌曲MV《愛是橋》,表達了萬眾一心抗擊疫情不僅需要堅定信心,更需要全民以愛為橋在這個特殊時期,文藝工作者的付出為全民戰勝疫情,增添了莫大的信心。 2月23日晚,由張學友演唱、周杰倫作曲、方文山填詞的歌曲《等風雨經過》正式上線,表達了人們對戰勝疫情後的無限憧憬,也為抗疫第一線醫護人員打氣加油。
  • 疫情期間最美逆行者感人事跡徵文800字5篇
    今年不能出門遊玩,因為疫情。今年每個人都帶著個口罩交流,也是因為疫情。這年……還算是年嗎?正當全球華人為此祈求時,在抗疫第一線上,一名名「白衣天使」在為之奮戰著!他們放棄了自己過年的寶貴機會,為的是讓大家能過個安心年!他們直面面對疫情,面對被感染的巨大風險,是的,他們沒有因為疫情的可怕而退縮,他們把對家人的關心、思念埋在心底。把對國人的安危擺在第一位。
  • 路在無路處,管道局選擇向海外項目逆行而上!
    摘下防護口罩褪去厚厚的防護服5名員工順利抵達塔什幹為管道局國際事業部在中亞烏國地區恢復停滯的項目倒班工作創造了條件國內同事逆行而上極大緩解了海外同事的心理壓力逆行,正常情況下,海外工作的員工應該五個月回國休息一次,但是受疫情影響,國內的員工無法返崗,海外的員工也回不來,很多同事已經連續在海外奮戰8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有的員工家屬生病,孩子上學考試等重要的事情都錯過了,身體和心理都已經接近極限,我們此次返回烏茲別克斯坦,肩負著開闢返崗新路線的重任。
  • 經緯張穎罕見分享:我在33歲之前是一個絕對的廢材
    有一段時間,張穎在投行裡面做得非常憋屈,「每到周五的時候,我都會像逃難一樣,想各種各樣的方法躲起來,有時候躲到車裡面,有時候躲在廁所裡面,我曾經在廁所裡面站在馬桶上待過兩個小時。」2003年,張穎回到中國,「靠著老天的恩惠」找到一份工作。
  • 最美志願者 逆行「翻譯官」
    由於要向每名乘客詢問15個左右的問題,一些乘客因等待時間較長情緒有些波動,夏志注意到後,一邊在翻譯時多語種隨時切換,不厭其煩地一遍遍重複著問題,向外籍人士詳細解釋宣傳疫情防控相關政策和規定,一邊耐心安撫他們的焦躁情緒。聽著熟悉的母語、親切的問候和婉轉的措辭,這些來津外籍人士情緒逐漸緩和下來……一天下來,夏志已持續身著防護服10多個小時,回到家幾乎精疲力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