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年33歲的張穎是淄川區醫院呼吸內科的一名主治醫生。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洶洶來襲,他放棄休假,主動報名,與其他同事一起加班加點,克服困難,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奮戰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
「不忘初心——我志願獻身醫學……當前疫情肆虐,作為一名呼吸科醫生,醫院就是我的戰場,作為戰士,哪有不衝鋒在前的道理?疫情戰鬥號角已經吹響,我牢記醫生的使命。本人鄭重承諾:若有需要我願先衝鋒上前,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這是1月26日,張穎在他的微信朋友圈裡發的一段話。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既是張穎的心聲,也展現了他面對困難的無畏和戰勝疫情的決心。
查病房、與病人交流、電話與專家會診……穿著厚重的防護服,張穎在隔離病房緊張的忙碌著。他說,隔離病房上班時間是早上8點到晚上,然後再到第二天早上8點,由於穿戴防護服每天至少需要半小時,再加上接班事宜,算下來一天至少要工作十三四個小時,有時候甚至15個小時以上。為了減少更換防護服的次數,節省防護服和節省時間,他們一般要堅持12到15個小時以上,這段時間是不能吃飯,不能上廁所的。為了防止生理問題,他和他的同事們都是提前穿好成人的紙尿褲,既是為了病人,也為了能節省醫用物資。
「第一次穿上紙尿褲,十幾個小時下來,可能經過汗水排水太多的緣故,我竟一滴都尿不出來。第一次體會到了摘了手套之後看到泡脫皮的雙手的滋味。我現在上班之前都是儘量不喝水,就為了十幾個小時儘量不排洩。」張穎笑著說。
採訪時,張穎一個勁的表示自己只是一線醫護人員裡面普普通通的一員,這都是他分內的事情。他的同事和他一樣,甚至比他付出的更多。他介紹說,在隔離病房裡,護士們給病人送飯、治療、護理、甚至處理排洩物,自己卻沒吃沒喝沒法去廁所,下了班也不能回家,需要醫學觀察。護士於立佼由於護理病人長時間佩戴橡膠手套,不停的在操作前和操作後使用消毒劑,導致雙手長滿了溼疹,但大家都是無怨無悔!
「醫院疫情防控科室我是第一個報名,如果需要支援武漢,我也肯定是第一個報名,因為我是一名醫護人員,更是一名黨員,這是我的本職工作,這個時候就該衝在一線。」張穎語氣中充滿了堅定。其實,張穎現在是兩個孩子的爸爸,老大五歲多,最小的才一歲多,家裡也是上有老下有小,其實張穎自己也怕,但是崗位一定要堅守。
「疫情什麼時候結束,我就什麼時候休息!」「這個時候唯有做好防護,堅守崗位,趕快把疫情控制住,既為了『大家』,也為了『小家』!」 張穎說。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樊偉宏 通訊員 仇慧清 吳洪革 趙桂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