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為您推送的第2681篇文章
經過6個小時的輾轉飛行
摘下防護口罩
褪去厚厚的防護服
5名員工順利抵達塔什幹
為管道局國際事業部
在中亞烏國地區
恢復停滯的項目倒班工作創造了條件
國內同事逆行而上
極大緩解了海外同事的心理壓力
逆行,向海外項目出發
8月12日,冒著的一場大雨,烏國項目團隊一行5人踏上復工的行程,他們是迎難而上的勇士,也是挺身而出的普通人。
自三月初起國內限流,多條國際航班停飛,管道局國際事業部的海外各項目倒班工作就一直處於停滯狀態。期間,國際事業部積極與主管單位、中國駐當地國大使館溝通申請,努力爭取將海外員工護送回國,但是由於各國防疫政策限制等原因而無法成行。直到七月初,部分航空公司陸續恢復航線,才開啟了逆行之路。
賽普勒斯項目逆行復工
正常情況下,海外工作的員工應該五個月回國休息一次,但是受疫情影響,國內的員工無法返崗,海外的員工也回不來,很多同事已經連續在海外奮戰8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有的員工家屬生病,孩子上學考試等重要的事情都錯過了,身體和心理都已經接近極限,我們此次返回烏茲別克斯坦,肩負著開闢返崗新路線的重任。
孫增武是烏茲別克斯坦布哈拉及錫爾河兩個水網改造項目的項目經理,無論多麼困難他都必須儘快返崗。
北京時間8月12日18點,陰沉了一天的大雨終於落下。孫增武與同事在國際部匯合,準備踏上返回烏茲別克斯坦的徵程。八月的廊坊,空氣中已沒有了新冠肺炎帶來的緊張味道,而是如春天般萬物復甦的新鮮感。北京國際機場裡,空空蕩蕩的國際區和人來人往的國內區,對比鮮明。
在登上飛機那一刻,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堅定信念取代了告別家人的不舍和面對境外嚴峻疫情的恐懼。「我已順利登機。」這是孫增武在微信裡留給熟睡妻子唯一的話。飛機上座率不到三成,每一個乘客都是武裝到了牙齒——防護服、護目鏡、口罩還有防護罩。
他們一行5人行李裡裝滿了防護物資還有藥品——連花清瘟和雙黃連等,他們說這些都是給前線的兄弟們的,等我們到了,他們就可以回來休息了。在塔什幹中方員工也只剩5名,這幾個月就靠他們苦苦支撐,儘管項目進展緩慢,但並沒有停工。
職責,為實現項目目標奮鬥
北京時間8月13日6點,終於抵達闊別8個月的塔什幹。順利完成一層又一層的檢查,近6個小時4000多公裡的飛行即將到達終點。項目的同事們已經提前準備好了一切,大到接機安排,隔離房間布置、消毒,小到口罩、手套、體溫槍等生活用品的配備,一點一滴中讓5人感受到的是暖暖的情誼。
烏國項目一行五人到達塔什幹機場
兩個國家,3座城市、5個人、6個小時,他們如逆行者一般返回疫情區,伴隨他們一路同行的,有對於工作的熱愛,也有對於家人的思念和牽掛。選擇了海外,就是選擇了與小家遙遙相望的常態;選擇了熱愛,就是選擇了千裡迢迢也要返崗的堅定。
孫增武說,海外工作十幾載,總是聚少離多,突如其來的疫情,也才有了這段難得的陪伴。航班復航,費勁周折,奔赴海外,勇敢逆行。做好防護,注意安全,待疫情散去時平安歸來。
此刻,他們脫下防護服換上工裝,全力推進復工復產、圓滿實現項目目標成為心中最堅定的信念。
對逆行者祝福並囑託
拼搏,有一種精神叫迎難而上
像孫增武一樣的,這是國際事業部第三批逆行復工者,就在7月份,首批動遷的賽普勒斯LNG終端項目和伊拉克X項目的人員,也在疫情中踏上奔赴海外一線的徵程。
在國際疫情日愈嚴峻、海外華人紛紛回國的大環境下,為了推進海外項目順利實施,他們義無反顧地選擇迎難而上。
一直以來,「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艱苦奮鬥精神,是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管道人走出去艱苦奮鬥、越是艱難越向前的拼搏意志的真實寫照,是流淌在國際管道人身邊的基因和傳承。
管道局的海外業務,是國際管道人的主戰場和第一陣地,不容有一絲鬆懈和絲毫的退讓。守護我們的市場、家園,推動海外業務發展,是每一名國際管道人肩頭承擔的職責,不容退縮。
在全球疫情的大背景下,海外多地「帶疫解封」,物資採購、項目管理等多個方面實際困難不斷攀升,對現有項目施工進展、業務拓展、交流溝通造成了影響。國際管道人不等不靠,在上級單位的指導和支持下,全力推動復工復產,不斷為項目生產、市場開發、員工健康和輪休調休創造條件,為守護每一寸海外市場拼搏努力。
致敬
向每一位拼搏在一線的國際管道人!
文圖 | 賈琦 李曉雲
編輯 | 張慧
校對 | 王鑫
審讀 | 劉立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