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機構改革 18個組成部門權責界限更清楚

2020-11-30 搜狐網

  國務院機構改革 18個組成部門對外公布「三定」方案

   商務部等不再參與品牌評選 職能轉變12部門「權力下放」

   增設司局 具有時代氣息 人員編制發改委最多 部委領導呈現「一正四副」局面

  據新華社電,國務院機構改革進展順利,日前46個部門的「三定」(定職責、定機構、定編制)規定已發布實施。

  記者從中央編制辦獲悉,截至昨天,除外交部、國防部等外,國務院27個組成部門已有18個對外公布了「三定」方案。

  在轉變政府職能方面,「權力下放」成亮點;人員編制方面,發改委以1029名位居17個公布編制部門的第一位,其次是商務部。

  權力下放 政府退出品牌評選

  對照各部門「三定」方案不難發現,「權力下放」是此次「三定」規定的亮點之一,是部門減少微觀作業的具體體現。在法晚記者統計的18個部門中,有12個提到了「權力下放」。

  科技項目課題承擔單位審批權交給專家,企業品牌評定商務部不再參與,質檢總局取消名牌評選,工商總局不再搞評比表彰。

  記者發現,大部分部門的新「三定」規定都明確提出,取消已由國務院公布取消的行政審批事項,不再直接辦理與企業有關的評比、評選、評定活動。

  部分部門下放的權力部門 權力 現在行使職能單位環保部 水汙染物排放許可證 地方環保部門審批和發放職責環境標誌認證職責 事業單位人力資源和 國際職員服務性工作 事業單位社會保障部 技工學校評估認定工作 社會中介組織

  專家解析

  取消評選可減少腐敗現象

  國家行政學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教授接受《法制晚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不論是在國外還是在中國,作為國家的政府組成部門,主要是進行政策的制定,市場的監管。

  取消評選可以切斷腐敗的來源,「政府進行評選,難免會出現一些腐敗行為,比如一些企業通過商業賄賂向政府官員行賄、受賄。」竹教授說。

  權責明晰 「八個部門要管好一頭豬」

  部委之間理清交叉職能,權責找「公約數」,是此次新「三定」規定的一大亮點。

  許多事項確需多個部門共同管理。比如食品安全監管問題,從「田間」到「餐桌」,農業、衛生、工商、質監、藥監……分別「把守」在食品生產加工的各個環節。

  但現實的效果卻正如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日前審議食品安全法草案時所批評的:不同的監管部門「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導致「十個大蓋帽管不好一桌飯、八個部門管不好一頭豬」!

  針對這些問題,這次「三定」中也提出了解決辦法,明確一件事情原則上由一個部門負責,對確需多個部門管理的事項,明確牽頭部門。

  專家解析

  權責界限清楚便於管理

  竹立家表示,理清部委之間的交叉職能,分工比以前更合理,更能體現出服務的水平,也便於管理。

  比如說「三鹿奶粉」事件,具體的各部門之間的管理交叉是必然的,理清了部門之間的關係,各管一段,具體哪塊出問題了,哪塊承擔一定的責任。

  18部門編制

  國家發改委 1029名主任 1名副主任 4名司局級領導 143名

  教育部 556名部長 1名副部長 4名總督學(副部級) 1名國家語委主任(副部級)1名司局級領導 79名

  科技部 258名部長 1名副部長 4名司局級領導 45名

  工業和信息化部 731名部長 1名副部長 4名司局級領導 103名

  民政部 332名部長 1名副部長 4名司局級領導 54名

  司法部 294名部長 1名副部長 4名政治部主任(副部級)1名司局級領導 43名

  財政部 680名部長 1名副部長 4名司局級領導 94名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509名部長 1名副部長 4名司局級領導 80名

  國家民委空缺

  國土部 366名部長 1名副部級領導 5名司局級領導 57名

  環保部 311名部長 1名副部長 4名司局級領導 48名

  文化部 327名部長 1名副部長 4名司局級領導 44名

  衛生部 387名部長 1名副部長 4名司局級領導 63名

  農業部 627名部長 1名副部長 4名司局級領導 75名

  商務部 956名首席貿易談判代表 1名(副部長級)

  司局級領導 111名

  人口計生委 143名主任 1名副主任 4名司局級領導 28名

  人民銀行 734名行長 1名副行長 4名紀檢委書記(副部級)1名司局級領導 85名

  審計署 682名審計長 1名副審計長 4名總審計師(副部級) 1名司局級領導 102名

  人員編制17個部門發改委居首

  在法晚記者統計的18個公布了「三定」的國務院組成部門中,除國家民委的「三定」方案中編制人數省略外,其他17個部門都公布了編制人數。

  國家發改委以1029名位居17個部門之首。人口計生委最少,為143名。在各部門的領導設置中,基本呈現了「一正四副」的局面。

  專家解析

  「人隨事走」編制總量沒有突破

  據新華社報導,在「三定」規定製定過程中,對新組建或調整變動的部門,按照「人隨事走」的原則,人員編制先隨職責劃轉,計入新部門基數後重新核定,有減有增,實現了國務院行政編制總量沒有突破。

  竹立家表示,發改委的職責之一是負責監測宏觀經濟和社會發展態勢,管理的事務比較多,所以編制人員比較多。

  增設司局部委添加「時代內容」

  在法晚記者統計的已公布「三定」的18個國務院組成部門中,有10個部門增設了司局。

  在這些增設司局的部委中,國家發改委增設了「東北振興司」、「西部開發司」、「應對氣候變化司」、「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產業協調司」等多個部門,是增設最多的部委。

  此外,商務部增設「市場秩序司」、「反壟斷局」,國家計生委增設「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司」,中國人民銀行增設「匯率司」。

  專家解析

  增設機構關注民生

  對於司局的增設,竹立家教授說,這個變動主要是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

  透過新「三定」的規定可以看出,國務院各部門都增加了與時代要求或社會需求相匹配的部門或職能,集中體現了國家對經濟發展的戰略部署、對科學發展的具體實踐和對國計民生的密切關注。

  本版文/本報記者王永生綜合新華社、《人民日報》報導

  數字來源:中央編制辦官方網站

(責任編輯:楊笑)

相關焦點

  • 2003年:政府機構改革「第五波」 - 經濟參考網
    改革方案特別提出了「決策、執行、監督」三權相協調的要求。除國務院辦公廳外,國務院29個組成部門經過改革調整為28個,不再保留國家經貿委和外經貿部,其職能併入新組建的商務部。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改組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同時,設立國資委指導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重組,設立銀監會加強金融監管。  自1982年國務院機構改革開始,國務院已經歷六次較大的機構改革。
  • 人民財評:三個「更加」讓「放」和「管」的界限更清晰
    6月5日,國資委發布《國務院國資委授權放權清單(2019年版)》,重點選取了包括規劃投資與主業管理(8項)等共計5大類、35項授權放權事項放入《清單》。國資委有關負責人稱,《清單》將激發微觀主體活力與管住管好國有資本有機結合,最大程度調動和激發企業的積極性。
  • 國務院8組成部門建例行發布會制度 外交部頻率最高
    去年12月下旬,國新辦新年招待會上,發布了最新版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委新聞發言人名單,涉及部門單位共計92個。  北京青年報記者根據最新部委新聞發言人名單及機構聯繫方式,對國務院25個組成部門召開新聞發布會的情況進行採訪梳理,除中國國家安全部(註:未公布新聞發布工作機構)外的24個部門中,在2013年已實行例行新聞發布會制度的部門至少有8個。
  • 國稅地稅機構合併改革需統籌協調處理好四大稅收關係
    視覺中國 資料2018年3月由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要求改革國稅地稅徵管體制,將省級和省級以下國稅地稅機構合併,具體承擔所轄區域內各項稅收、非稅收入徵管等職責。根據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省級和省級以下國稅地稅機構合併後,實行以稅務總局為主與省(區、市)人民政府雙重領導的管理體制。從理論上分析,中央與地方雙重管理可分為共管模式和分管模式兩種類型,兩種類型在議事規則和運作方式上有所不同。
  • 專家:落實好《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的五大建議
    國家行政學院、國務院研究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清華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以及中國行政管理學會、中國機構編制管理研究會、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等機構的20多位專家學者參加了座談會。與會人員緊緊圍繞學習領會和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二中全會和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的《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對這次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的歷史背景、主要內容、重要舉措和重大意義,開展了深入研討,並就如何落實好《方案》,提出了不少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制定一個好《方案》不容易,貫徹落實好《方案》更不容易。
  • 關於第三方機構參與食品安全監管的思考
    食品安全關係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更關係到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本文主要從食品安全「第三方」監管概念入手,深入分析第三方機構參與食品安全的必要性,就如何有效發揮「第三方」食品安全監管作用提出了對策和建議。
  • 自亮家底將權責細化到最小項
    原標題:自亮家底將權責細化到最小項  南方日報訊 (記者/鳳飛偉)將權力、責任細化到「最小項」自亮「家底」、列出一目了然的權力運行流程圖方便群眾監督、細化行政處罰標準最大程度壓縮尋租空間……深圳市龍崗區今年編制出全國第一份完整意義上的行政權責清單,對外公示了全區53個單位的12934個權責事項。
  • 黨外幹部任職譜:國務院系統2正15副
    在18個國務院直屬機構中,雖還沒有黨外人士任正職,但有5位黨外人士出任副職: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副局長甘霖是致公黨黨員,國家統計局副局長徐一帆是民盟成員,林業局副局長印紅是九三學社社員,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李玉光是無黨派人士,國務院參事室副主任王明明是無黨派人士。
  • 本輪機構改革的主要特徵與方式
    綜合部門需要的可以搞大部門制,但不是所有綜合部門都要搞大部門制,不是所有相關職能都要往一個筐裡裝,關鍵要看怎樣擺布符合實際、科學合理、更有效率。」 重大工作領域決策職能配置中心化、頂層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
  • 國務院再給國家能源集團、國電投、中廣核等企業授權放權!涉及選人...
    《方案》全文如下: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方案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決策部署,近年來,履行國有資本出資人職責的部門及機構(以下稱出資人代表機構)堅持以管資本為主積極推進職能轉變,制定並嚴格執行監管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取消、下放、授權一批工作事項,監管效能有效提升,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不斷完善。
  •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轉發國務院國資委以管資本為主推進職能轉變方案...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務院國資委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決策部署,準確把握國有資產監管機構的出資人代表職責定位,堅定不移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探索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機制,積極推進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創新發展,為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發展壯大國有經濟作出了積極貢獻。
  • 國務院辦公廳等30家單位職責機構編制調整一覽(更新中)
    民政部 機構定性 民政部是國務院組成部門,為正部級。 (二)擬訂社會團體、基金會、社會服務機構等社會組織登記和監督管理辦法並組織實施,依法對社會組織進行登記管理和執法監督。 (三)擬訂社會救助政策、標準,統籌社會救助體系建設,負責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臨時救助、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工作。
  • 中政委:準確釐清領導幹部幹預過問案件和正當監督管理界限
    「司法責任制改革後,司法權運行方式發生重大變化,法官檢察官辦案自主權增大,建立權責一致的司法運行新機製成為改革落地見效的關鍵。」7月19日,在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推進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郭聲琨要求,要著力破解權責平衡難題,全面強化執法司法責任。
  • 機構精簡,職責增加,增機構、編制不可避免...
    2018年3月13日上午,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根據方案,環境保護部被取消,組建生態環境部作為國務院組成部門。同時,組建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由新組建的自然資源部管理。
  • (受權發布)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完善國有金融資本管理的指導意見
    國有金融機構是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支柱,是促進經濟和金融良性循環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近年來,我國國有金融資本規模穩步增長,實力日益壯大,管理體制機制不斷健全,國有金融機構改革持續推進,運營效益明顯提升,為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平穩健康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 5方面25條舉措 河北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
    河北新聞網12月4日訊(鄭佳、高小茹)今天,從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河北省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實施方案政策吹風會上獲悉,針對當前教育督導工作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方案從教育督導管理體制、教育督導運行機制、教育督導問責機制、督學聘用和管理、教育督導保障機制等5個方面提出了25條具體改革舉措。
  • 2018大部制終極方案落定 2018年環保機構改革方案解讀
    2018年3月13日,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下稱「方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方案中,國務院組成部門調整的前兩條直指生態環保領域,即組建自然資源部與生態環境部。與此同時,不再保留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國家海洋局和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