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機構改革 18個組成部門對外公布「三定」方案
商務部等不再參與品牌評選 職能轉變12部門「權力下放」
增設司局 具有時代氣息 人員編制發改委最多 部委領導呈現「一正四副」局面
據新華社電,國務院機構改革進展順利,日前46個部門的「三定」(定職責、定機構、定編制)規定已發布實施。
記者從中央編制辦獲悉,截至昨天,除外交部、國防部等外,國務院27個組成部門已有18個對外公布了「三定」方案。
在轉變政府職能方面,「權力下放」成亮點;人員編制方面,發改委以1029名位居17個公布編制部門的第一位,其次是商務部。
權力下放 政府退出品牌評選
對照各部門「三定」方案不難發現,「權力下放」是此次「三定」規定的亮點之一,是部門減少微觀作業的具體體現。在法晚記者統計的18個部門中,有12個提到了「權力下放」。
科技項目課題承擔單位審批權交給專家,企業品牌評定商務部不再參與,質檢總局取消名牌評選,工商總局不再搞評比表彰。
記者發現,大部分部門的新「三定」規定都明確提出,取消已由國務院公布取消的行政審批事項,不再直接辦理與企業有關的評比、評選、評定活動。
部分部門下放的權力部門 權力 現在行使職能單位環保部 水汙染物排放許可證 地方環保部門審批和發放職責環境標誌認證職責 事業單位人力資源和 國際職員服務性工作 事業單位社會保障部 技工學校評估認定工作 社會中介組織
專家解析
取消評選可減少腐敗現象
國家行政學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教授接受《法制晚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不論是在國外還是在中國,作為國家的政府組成部門,主要是進行政策的制定,市場的監管。
取消評選可以切斷腐敗的來源,「政府進行評選,難免會出現一些腐敗行為,比如一些企業通過商業賄賂向政府官員行賄、受賄。」竹教授說。
權責明晰 「八個部門要管好一頭豬」
部委之間理清交叉職能,權責找「公約數」,是此次新「三定」規定的一大亮點。
許多事項確需多個部門共同管理。比如食品安全監管問題,從「田間」到「餐桌」,農業、衛生、工商、質監、藥監……分別「把守」在食品生產加工的各個環節。
但現實的效果卻正如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日前審議食品安全法草案時所批評的:不同的監管部門「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導致「十個大蓋帽管不好一桌飯、八個部門管不好一頭豬」!
針對這些問題,這次「三定」中也提出了解決辦法,明確一件事情原則上由一個部門負責,對確需多個部門管理的事項,明確牽頭部門。
專家解析
權責界限清楚便於管理
竹立家表示,理清部委之間的交叉職能,分工比以前更合理,更能體現出服務的水平,也便於管理。
比如說「三鹿奶粉」事件,具體的各部門之間的管理交叉是必然的,理清了部門之間的關係,各管一段,具體哪塊出問題了,哪塊承擔一定的責任。
18部門編制
國家發改委 1029名主任 1名副主任 4名司局級領導 143名
教育部 556名部長 1名副部長 4名總督學(副部級) 1名國家語委主任(副部級)1名司局級領導 79名
科技部 258名部長 1名副部長 4名司局級領導 45名
工業和信息化部 731名部長 1名副部長 4名司局級領導 103名
民政部 332名部長 1名副部長 4名司局級領導 54名
司法部 294名部長 1名副部長 4名政治部主任(副部級)1名司局級領導 43名
財政部 680名部長 1名副部長 4名司局級領導 94名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509名部長 1名副部長 4名司局級領導 80名
國家民委空缺
國土部 366名部長 1名副部級領導 5名司局級領導 57名
環保部 311名部長 1名副部長 4名司局級領導 48名
文化部 327名部長 1名副部長 4名司局級領導 44名
衛生部 387名部長 1名副部長 4名司局級領導 63名
農業部 627名部長 1名副部長 4名司局級領導 75名
商務部 956名首席貿易談判代表 1名(副部長級)
司局級領導 111名
人口計生委 143名主任 1名副主任 4名司局級領導 28名
人民銀行 734名行長 1名副行長 4名紀檢委書記(副部級)1名司局級領導 85名
審計署 682名審計長 1名副審計長 4名總審計師(副部級) 1名司局級領導 102名
人員編制17個部門發改委居首
在法晚記者統計的18個公布了「三定」的國務院組成部門中,除國家民委的「三定」方案中編制人數省略外,其他17個部門都公布了編制人數。
國家發改委以1029名位居17個部門之首。人口計生委最少,為143名。在各部門的領導設置中,基本呈現了「一正四副」的局面。
專家解析
「人隨事走」編制總量沒有突破
據新華社報導,在「三定」規定製定過程中,對新組建或調整變動的部門,按照「人隨事走」的原則,人員編制先隨職責劃轉,計入新部門基數後重新核定,有減有增,實現了國務院行政編制總量沒有突破。
竹立家表示,發改委的職責之一是負責監測宏觀經濟和社會發展態勢,管理的事務比較多,所以編制人員比較多。
增設司局部委添加「時代內容」
在法晚記者統計的已公布「三定」的18個國務院組成部門中,有10個部門增設了司局。
在這些增設司局的部委中,國家發改委增設了「東北振興司」、「西部開發司」、「應對氣候變化司」、「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產業協調司」等多個部門,是增設最多的部委。
此外,商務部增設「市場秩序司」、「反壟斷局」,國家計生委增設「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司」,中國人民銀行增設「匯率司」。
專家解析
增設機構關注民生
對於司局的增設,竹立家教授說,這個變動主要是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
透過新「三定」的規定可以看出,國務院各部門都增加了與時代要求或社會需求相匹配的部門或職能,集中體現了國家對經濟發展的戰略部署、對科學發展的具體實踐和對國計民生的密切關注。
本版文/本報記者王永生綜合新華社、《人民日報》報導
數字來源:中央編制辦官方網站
(責任編輯:楊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