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初步研究發現,患有心律失常的人稱為心房顫動或a-fib,可以通過節奏較慢的瑜伽緩解症狀。
來自印度的研究人員發現,經過16周的瑜伽練習,房顫患者的症狀發作減少了大約一半。他們的心理健康也得到了提升。
該發現於本周在歐洲心臟病學會在線會議上發表,應被認為是初步的,直到在同行評審期刊上發表。
但是該報告增加了證據,表明瑜伽可以幫助控制房顫症狀,包括頭暈和呼吸困難。
在2013年,Dhanunjaya Lakkireddy博士領導了一項針對房顫患者的小型研究,得出了類似的結論:慢節奏的瑜伽,著重於呼吸和注意身體姿勢,有助於人們減輕症狀。
堪薩斯州HCA Midwest Health堪薩斯市心律研究所的醫學主任Lakkireddy解釋說,這種好處可能源於瑜伽對神經系統的鎮靜作用。他沒有參與新報告。
Lakkireddy說,患有房顫的人傾向於帶有誇張的「同情心」,這是指神經系統的手臂,除其他工作外,它還能提高心率和血壓。
拉基裡迪說,瑜伽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但是,在一個瑜伽課程經常針對出汗運動而設的世界中,重要的是要記住,呼吸技術和冥想對於無房顫患者來說是關鍵。
Lakkireddy說:「(作為姿勢)同樣重要的是呼吸習慣。」 「重點是減輕壓力。」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數據,房顫影響著300萬至600萬美國人。當心臟的上腔(心房)不規則地跳動而不是維持正常的節律時,就會出現這種情況。
房顫不會立即威脅生命,但會引起令人痛苦的症狀。它還可能使血液積聚在心房中。發生這種情況時,就會形成血凝塊並可能傳播到大腦-導致中風。
患有房顫的人經常服用藥物以控制其心律和節律,並服用「血液稀釋劑」以降低中風的風險。
但紐約市萊諾克斯山醫院(Lenox Hill Hospital)負責女性心臟健康的尤金尼亞·吉亞諾斯(Eugenia Gianos)博士說,生活方式也很關鍵。
未參與這項新研究的吉亞諾斯說:「看到能夠將我們的注意力重新集中到生活方式,生活質量和減少侵入性措施以保持患者健康的關鍵方面的研究總是很高興的。」
賈諾斯說:「瑜伽是一種極好的實踐,已被證明可以降低血壓,心率,改善血流和炎症標記。」 「因此,研究作者選擇對其進行房顫調查是很合邏輯的。」
該試驗由印度齋浦爾HG SMS醫院的Naresh Sen博士領導。在過去的五年中,他的團隊招募了538名房顫患者:首先,每名患者堅持標準治療12周-繼續接受藥物治療,或者在某些情況下進行導管消融手術。
然後,研究患者開始了一個為期16周的瑜伽計劃,每隔一天進行30分鐘的上課。這些課程包括節奏較慢的姿勢和特定的鍛鍊方法,以鼓勵呼吸更平穩。
研究發現,在此期間,患者出現的房顫症狀較少:平均而言,他們出現了八次症狀發作,而僅接受標準治療時的症狀發作次數為十五次。
在標準問卷中,患者對生活質量和心理健康的評價也更高。
Lakkireddy說,瑜伽不能替代藥物。他說,但這可能是一個很好的補充,以及其他生活方式措施,包括健康飲食,控制體重和戒菸。
拉基迪(Lakkireddy)鼓勵無fib患者在開始瑜伽之前先與醫生交談。他說,如果他們能找到一位教練來給予他們更多的個性化關注,那將是最好的。他指出,即使只是幾次會議,人們也可能學到了足夠的知識,可以繼續自己做下去。
在新冠肺炎期間,可能無法進行面對面的上課。但是,Lakkireddy說,這裡有很好的在線資源,可以學習一些簡單的姿勢和呼吸技巧。
他強調:「真正重要的是一致性。」 「瑜伽的益處只有在您練習時才能持續。我建議每周至少進行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