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探索火星必須克服高氯酸鹽對人體的傷害

2020-11-25 搜狐網
火星上含量較高的氯酸鹽對於人體有極大危害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發現火星地表普遍存在高氯酸鹽這種化學物質,高氯酸鹽的存在可能增加火星上存在微生物的可能性,但也會危害探索火星人員的健康。

  美國宇航局鳳凰號火星著陸器曾於2008年5月登陸火星。該探測器首次在火星北極地區的土壤中發現了高氯酸鹽這種反應性化學物質。北歐海盜火星探測器(Viking landers)曾於1976年登陸到火星,也測量到了高氯酸鹽的鮮明特徵。此外,美國其他火星探測器也都探測到了元素氯。圍繞火星運轉的奧德賽飛行器的測量結果顯示氯在火星上普遍存在,其已成為火星土壤的重要成分,在土壤中的含量超過0.5%。

  史密斯指出,地球上的微生物把高氯酸鹽當做能量來源,它們利用「氯變為氯化物」過程產生的能量來為自己充能,當飲用水中有太多的高氯酸鹽時,微生物常常將它們一掃而淨,然而,這些高濃度高氯酸鹽對於人類卻是有毒的。

  火星上存在的季節流動特徵可能是由含有大量的高氯酸鹽的鹽水造成的,這些鹽水對水有強烈的吸引力,能大幅降低其冰點。(尚力)

相關焦點

  • 火星上的高氯酸鹽是從何而來?
    高氯酸鹽是重要的火星資源,可作為載人登陸或樣品返回的火箭燃料,但圍繞著「火星上的高氯酸鹽是從哪裡來的」這一問題,相關研究存在矛盾之處。近日,山東大學空間科學研究院行星科學研究中心武中臣教授首次用實驗證明了火星表面沙塵過程導致的靜電輝光放電現象可能是產生火星高濃度高氯酸鹽的重要機理。
  • 科學:火星探索專題記錄,火星殖民地探險2033
    太空旅行是邁向太空殖民的第一步,儘管太空旅行在上個世紀取得了非凡的進步,但是直到1969年7月,人類才首次在月球上行走,而到現在才過去僅五十年時間,後來計劃將第一批人類,送往不那麼遙遠的地方-火星根據美國宇航局的計劃,人類到2033年之前將到達火星,之前已經執行了幾次任務,美國已成功登陸火星在這個星球上人類的傑出研究與探索將會不同,儘管人類降落在火星上令人興奮
  • 火星土壤中發現高氯酸鹽 不宜生命生存
    美國科研人員4日說,「鳳凰」號火星著陸探測器在火星土壤中發現高氯酸鹽,這種化學物質不宜生命生存。美聯社5日援引科研人員先前的話說,火星北極土壤的酸鹼度與地球上某些土壤相似,適宜蘆筍、青豆和蘿蔔一類植物生長。不過,第二次測試發現高氯酸鹽這種強氧化鹽。
  • 火星上有一種物質,讓生命無法存活,還有必要繼續探索嗎?
    2020年是人類火星探測的大年,阿聯,NASA以及中國都有自己的火星探測計劃,目前各大探測器都已經成功發射,向著火星進發,預計明年春天就能抵達火星軌道。對於火星來說,人類一直希望從火星上能找到生命的痕跡,但火星上的一種物質,卻意味著火星上不大可能找到生命。
  • 火星比預想更不適宜生命存活:有毒化學物質摧毀細菌
    據國外媒體報導,如果最新研究是可信的話,發現火星外星生命是不太可能的事情。目前,一項最新研究表明,火星表面可能包含著一種叫做高氯酸鹽(perchlorates)的有毒化學化合物,它在紫外線下能夠摧毀細菌。
  • 細菌在濃度鹽水中也能生存 所以火星存在生命有望?
    這將為未來發現神秘地外生命帶來希望!近年來,科學家在木衛二發現表面羽流和地下海洋,在火星表面發現有機物質,在土衛二海洋中發現熱液噴口的存在性,這似乎使人類距離發現地外生命更近一步。考慮到它的毒性,細菌在高氯酸鹽溶液中的低存活率並不令人感到驚訝。這是否意味著火星不再支持微生物存活?海因茨指出,生命仍有可能存活在火星。高氯酸鹽的存在並不排除火星或者其它星球上存在生命,百分之十濃度的高氯酸鹽溶液中細菌仍然可以生長存活,火星表面土壤高氯酸鹽濃度不足1%,但是海因茨表示,溶液中鹽濃度與土壤中鹽濃度不同。
  • 未來的火星探索:在火星呼吸15秒會失去意識甚至死亡!
    祖布林作為一位資深的火星領域研究專家,解釋了為什麼人類對火星的探索是未來太空探索的重要環節,只有人類才能看到、感受和觸摸這顆紅色星球,凝視思考周圍的環境
  • 探索火星50多年 NASA到底在找什麼?
    原標題:探索火星50多年 NASA到底在找什麼?  當地時間2017年3月21日,美國白宮,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辦公室籤署NASA授權法案,將NASA預算增加到195億美元用於外太空和火星探索。
  • 火星上的水可以為火星殖民者提供燃料和氧氣
    來源:新浪科技太空人在火星上找水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一項新的研究發現,未來,火星殖民者可以利用火星上的鹽水生產燃料和氧氣。在火星上生存,任何潛在的殖民者必須得有氧氣來呼吸,得有燃料——如氫氣——來為設備提供動力。因此,他們在火星上發現的任何水源都將是無價之寶,因為他們可以用電和其他辦法將水分解成氫和氧。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化學工程師、研究高級作者維哈·拉馬尼說:「火星距離地球遙遠,而且我們能帶去火星的補給也有限。
  • 你所不知道的茶壺裡的風暴:茶葉中的高氯酸鹽汙染
    多數高氯酸鹽溶於水,從而造成汙染物通過水流在自然界到處流淌,然後在植物和食物鏈中富集,造成面源汙染問題。人體吸收高氯酸鹽後,主要危害是幹擾人體甲狀腺對碘的攝入,而導致甲狀腺疾病,以及打亂人體的新陳代謝,造成貧血以及肺病等。根據研究和報導,高氯酸鹽在美國飲用水和歐洲的食物中都有檢出。
  • 我國成功發射長徵五號,再次探索火星,是項未來計劃
    我們第一次嘗試探索火星是在2011年,當時我們計劃用俄羅斯福布斯-Soil火星探測器去火星。那時的火星探測器被稱為「螢火一號」,很多都相信我們可以實現這個夢想,對火星進行探索,而這也是我國第一對火星探索。
  • 警惕:潛在的水質汙染物「高氯酸鹽」
    但與此同時,眾多人士對未能把高氯酸鹽列入EPA監控的汙染物之中而深感憂慮。為什麼人們會如此關注高氯酸鹽呢?據美國報導,作為固體火箭燃料成分之一的高氯酸鹽已經對美國22個州的供水造成了汙染,受汙染地區的許多人聲稱因為喝了有毒的水而罹患各種癌症。據此,不難理解為何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對高氯酸鹽給水源帶來的汙染表示密切的關注。
  • 火星移民將會面臨諸多困難,科學家發現有幾個困難人類或無法克服
    人類未來必須要離開地球,這是因為地球的資源會逐漸地減少,而且地球的自然環境也會受到很大的局限,導致人類無法繼續繁衍生息,這些事情將是未來人類面臨的一個巨大的挑戰。所以現在科學家希望能夠找到第二個地球,這樣人類未來的發展才能夠得到保障。
  • 食品高氯酸鹽汙染成世界難題
    茶葉中首次出現的「新型汙染物」喚起了公眾對高氯酸鹽的關注。事實上,地下水、飲用水、肉製品、穀物、果蔬、飲料等食品中均普遍存在高氯酸鹽汙染,這是一個世界範圍內的汙染問題。  「高氯酸鹽對水源汙染情況最普遍。」
  • 火星探索的那些眾所周知與鮮為人知
    2020年7月,人類對火星的探索似乎異常忙碌。幾乎前後腳,繼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研發的「毅力」號火星探測器也於當地時間7月30日開啟了「奔火」之旅。
  • 火星載人登陸不是夢?馬斯克為在火星製造火箭燃料找到了辦法
    火星作為現今最適合移民的星球,爭先被各國探索。面對送人上火星這個大課題,首先要確定的就是旅程不能只有單程票。因此,火箭設計的時候就應該預留好回程所需的燃料以及物資,尤其是燃料。因為要飛回地球,飛船首先要脫離火星引力再飛回地球的引力範圍,而脫離火星引力時需要的加速度所消耗的燃料是非常巨大的,無異從地球飛往火星時所用的燃料量,這對運載力是個巨大的挑戰。
  • 【中國新聞網】專家揭秘「火星水」:含高氯酸鹽 對人體有害
    【中國新聞網】專家揭秘「火星水」:含高氯酸鹽 對人體有害 2015-09-29 中國新聞網 鄭永春指出,這種「水」其實是一種高濃度滷水,含有高氯酸鹽,這種元素會起到對人體致畸的作用,對人體或生命來說是有害的。  但鄭永春同時指出,目前有很多先進的淨化水技術,包括太空淨化水技術、海水淡化技術,這些都可以應用在火星水的處理和循環使用上面。如果能夠實現,比人類從地球上運水到火星代價要小的多。
  • 戴安公司提供奶粉中高氯酸鹽檢測方法
    但高氯酸鹽的不正確處理會導致飲用水和環境水的汙染。研究表明,由於高氯酸鹽和碘離子具有相似的電荷和離子半徑,會與碘競爭進入人體甲狀腺,抑制甲狀腺對碘的吸收,從而減少甲狀腺荷爾蒙的生成,影響甲狀腺功能,導致成人新陳代謝功能紊亂、影響胎兒和嬰兒神經中樞的正常生長和發展,高氯酸鹽的高暴露還會導致甲狀腺癌。2002年美國環境保護組織(US EPA)規定飲用水中高氯酸鹽的最大容許濃度為1μg/L。
  • 德國研究所評估食品中高氯酸鹽殘留的健康風險
    食品夥伴網訊 據德國聯邦風險評估研究所(BfR)消息,9月10日,德國聯邦風險評估研究所(BfR)依據四份食品中高氯酸鹽非官方監測數據發布消費者風險評估意見,並分析潛在高氯酸鹽汙染來源。    高氯酸鹽可抑制甲狀腺對碘的吸收,造成人體內甲狀腺激素水平變化,引起嬰幼兒及兒童缺碘。
  • 出口茶葉檢出高氯酸鹽 專家:汙染成世界難題
    新京報記者進一步查詢發現,目前國內對茶葉等農產品、加工食品中高氯酸鹽的限定值尚無明確標準。四川貿促會2015年底一則《關於歐盟制定茶葉高氯酸鹽、蒽醌含量標準的情況通報》提到,德國茶葉協會對多種茶葉樣本調研,發現僅有產自中國的所有茶葉樣本中含有高氯酸鹽。歐盟有關組織正在研究茶葉中高氯酸鹽的合理含量,擬將茶葉中的高氯酸鹽含量強制性標準定為0.75mg/kg。